乾隆有17子,为何选择庶出的永琰继承皇位?
乾隆有17子,为何选择庶出的永琰继承皇位?
-----
网友解答:
-----
清朝共有12位皇帝,最著名的莫过于“康乾盛世”时期的两位君王康熙和乾隆。这两位皇帝在位时期,国泰民安,大家生活的都很好,所以民间纷纷为两位皇帝歌功颂德。乾隆之后,皇位的继承人是嘉庆,嘉庆一生也勤勤恳恳、生活简朴、待人宽厚,从不荒淫无度,不理朝政,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君王,一生都没有什么建树,他并没有在父辈创下盛世后再创新高,而是一直延续着父辈的基业,不做任何变动。都说停止不前就是退步,所以如此的平庸的嘉庆为什么能成为皇位继承的人选?乾隆一生英明为何在选继承人上却如此保守?
嘉庆皇帝是乾隆的皇十五子永琰,非长非嫡,却被纳入了皇位继承人的选择里,乾隆面对这样的选择也是非常无奈的。乾隆一生有17个儿子,但是在永琰之前的14个哥哥中,其中有8个都英年早逝了,着实让乾隆心痛。而面对仅有的几个孩子中,乾隆不得不把目光放到小皇子中去,即使非长非嫡也无所谓。
在乾隆活下来的儿子中,其中只有十一皇子永瑆和十五皇子永琰被乾隆列入储君的考虑范围中。永瑆和永琰都是才华横溢勤奋好学的皇子,但是两人的性格及其不同,永瑆更聪明伶俐,为人处世都颇有主见,更活泼一些。而永琰却性格内敛,端正稳重,讲孝义,十分听从父辈的话。按理来说,管理江山是需要一位有主见的皇子,能审时度势去处理问题,而不是需要只遵照父辈纲领做事的人,所以显而易见,可能永瑆当皇位继承人更好。但是乾隆皇帝可不这么想。
乾隆的想法是:我的继承者必须毋庸置疑的遵照自己的意志,不折不扣的继承自己的政策,不留余力的维护自己的权威,并把康乾盛世长久的保留下去。面对乾隆这样的想法,我们只能说乾隆到晚年真的已经没有远见,反而对自己一生的作为十分自信和骄傲,认为自己的政治策略可以永远一直用下去。
所以,乾隆选择了永琰当皇位继承人,也非常正常了。然而永琰也没有辜负乾隆的期望,他在位期间一直沿用乾隆一代人留下的政策,平平庸庸的过完了统治江山的一生,成为清朝历史中最没有特点的皇帝。
-----
网友解答:
-----
乾隆帝一共有17个儿子,但是到了乾隆帝晚年——以乾隆三十八年(1773)为时间节点——的时候,他可以选择的对象只剩下5人。
那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爱新觉罗·永璇生于1746年,此时28岁,从年岁看相当合适,其母亲淑嘉皇贵妃金佳氏身份虽然不如孝贤皇后富察氏贵重,可比起令妃也没有什么差的地方,但是永璇“沉湎酒色,又有脚病,素无人望”(李朝使节打听到的情况),另一方面,乾隆帝安排他干的事情,他往往率性而为,干得十分不靠谱,屡次受到处罚。
爱新觉罗·永瑆生于1752年,此时22岁,其母亲也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他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汉文化素养较高,但是永瑆“持家苛虐”,为人吝啬到令人无语的地步,屡次被乾隆帝申斥却依然故我,而且“柔而无断”(李朝使节打听到的情况),“天性阴忮、好以权术駇人”(昭梿在《啸亭杂录》中的评价),也属于望之不似人君——不重骑射、仿效汉族儒生文人习气这一面,本身喜欢汉文化的乾隆帝也表示过不满。
爱新觉罗·永璂生于1752年,比永瑆小大约2个多月,其母亲是乾隆帝的继皇后那拉氏,他出生的时候母亲已经被册立为皇后,乾隆帝也专门作诗志喜,受到特别的重视,后来帝后反目,继皇后那拉氏忤旨截发,永璂作为其儿子实际上受到了牵累,丧失了继承人的资格。乾隆帝一直对永璂态度还可以,经常温言勉励,但透着客气,后来乾隆四十一年(1776),时年25岁,算得上是英年早逝,迄其去世,永璂没有获得封爵也没有分府。
爱新觉罗·永璘生于1766年,此时只有8岁,其母亲是孝仪纯皇后(令妃魏佳氏),他所谓的最不成器,天天四处游荡,惹是生非,这时候还没有表现出来,可能只是因为年纪过小,还没有进入乾隆帝选择的视野。
剩下能够继承皇位的只剩下爱新觉罗·永琰,他生于1760年11月13日,此时14岁,未来以20、30岁左右的年龄继承皇位(此时乾隆帝对自己的寿算也并无准确的预期),从年龄上正合适。
而永琰本人“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勤於学业,而人望所在”;“为人沉重,处事刚明,皇帝宠爱,朝野想望”;“度量豁达,相貌奇伟,皇上以类己,最爱,中外属望焉”(均为李朝使节打听到的情况),清朝官方典籍也记载了他“冲龄备蒙恩眷”等受到乾隆帝重视的事实。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乾隆帝儿子中出继其他宗系的成员如皇四子永珹等,本身就直接说明乾隆帝没打算考虑其成为继承人,并不是因为出继之后没法再归宗继位。
-----
网友解答:
-----
回答这个问题,要看一下乾隆选取继承人的时候有哪些儿子可以挑。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从公元1711年活到了公元1799年,乾隆这个年号是从公元1736年到公元1796年。
乾隆选择继承人,首先要选取自己尚且活着的儿子。算上幼年夭折的,乾隆一共有17个儿子。
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因为孝贤皇后丧礼时表现得不够悲伤,被乾隆斥为“不知礼”,两年后(也就是乾隆十五年)二十多岁就英年早逝,被追封为定亲王。皇三子永璋则是乾隆二十五年死的,同年永琰出生。这两个儿子既不得圣心又早逝,自然不能成为继承人。
皇次子永琏是孝贤皇后的儿子,也就是端慧太子(追封)。雍正为其慈铭,已有承宗器之意。乾隆已经将写有其名字的密旨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然而这个儿子只活到八岁就死了。皇七子永琮是孝贤皇后的第二个儿子,乾隆也曾想立其为太子,不想没满两岁就出痘夭折了。因此,最有竞争力的两个儿子都是早夭。
皇四子永珹出继胤裪后,成了别人家的儿子,乾隆去世前二十二年,也就是1777年去世。
皇五子永琪,就是《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据说其擅长骑射,汉语娴熟,十分受乾隆钟爱,曾受封荣亲王,然而受封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一年(清高宗退位于乾隆六十年),年仅二十六就死了。
皇六子永瑢参加过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多才多艺,颇有画作传世,但是被过继给允禧,死于乾隆七十九岁那一年。
皇八子永璇倒是十分长寿,比他的弟弟嘉庆皇帝还多活了十二年,然而办事不是很靠谱。嘉庆十七年还因为在武英殿刻父亲的圣训误书了庙讳,被免了三年的俸禄。
皇九子和皇十子幼殇,连名字也没有。
皇十一子永瑆也算比较长寿,比嘉庆多活了三年,工于书法,但政治表现远不如书法水平,在嘉庆年间也几起几落,有时还会犯糊涂。
皇十二子永璂虽然身份贵重,但是其母亲为继后乌拉那拉氏,结局十分凄凉,也影响了他本人与乾隆的关系,乾隆四十一年卒后仅追封为贝勒。他的弟弟永璟幼殇。
孝仪纯皇后,也就是影视剧里的令妃,生了四个儿子,皇十四子永璐、皇十六子幼殇。活下来的儿子是皇十五子永琰(生于1760年)和小六岁的永璘。这里说一下,嘉庆待这个弟弟相当不错,和珅死后把宅子赐给了永璘。
选择继承人的过程中,孝贤皇后的儿子、皇五子永琪都曾有继承大统的可能,但是随着一个一个的先于乾隆离世,乾隆晚年选择永琰也是情理之中。也就是说,排除没活过乾隆的十二个儿子(幼殇、早逝、被自己责骂郁郁而终老大老三、母亲失宠被连带),排除出继给别人的俩儿子,再排除长寿但不太靠谱的永璇、永瑆,乾隆最后能选的也就是令妃的活下来的两个儿子。
-----
网友解答:
-----
乾隆太能活了,到他传位那时候,十七个儿子只有四个活着了,永琰也确实是四个人中最好的一个了。
清朝虽是满人,但从康熙开始,汉族政权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就深深烙印在清朝皇帝心中。康熙二立二废太子胤礽,就是嫡长子继承情节。乾隆处处以祖父康熙为榜样,在嫡长子问题上也是如出一辙。早在乾隆元年,乾隆就按照雍正设立的秘密建储制度,将皇次子永琏(富察皇后长子)的名字写在传位诏书上,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当时,乾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而永琏不过七岁。但好景不长,仅仅两年之后,永琏去世。乾隆大为悲痛,追谥永琏为“端慧皇太子”,明确他曾作为储君的身份,并建立了高规格的太子陵园。之后,乾隆又将目光落到富察皇后第二子皇七子永琮身上,但永琮也于乾隆十二年早夭,年仅两岁。乾隆又破例追谥悼敏皇子(未成年皇子通常没有谥号)。连丧二子后,富察皇后郁郁而终,乾隆又大发雷霆,责难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没有哀悼之情,不配成为皇位继承人。最后,这两个皇子又因此惶惶不可终日,最终英年早逝。
之后,乾隆立那拉氏为继后,继后有皇十二子永璂、十三子永璟(早夭)。永璂也算是嫡子待遇了,但是乾隆三十年,继后却与乾隆突然反目,虽未废黜,却形同被废,次年去世。永璂自然也没有什么恩宠了,乾隆四十一年,二十四岁的永璂去世,没有追封任何爵位(直到嘉庆四年才追封贝勒),足见不受宠。当然,他受不受宠都没什么区别,因为即使受宠也活不过乾隆,一样没用。
于是,乾隆再也没有嫡子了,只能立庶出皇子。乾隆另一个属意的继承人是皇五子永琪,永琪富有才情,弓马骑射、文史书画、天文地理、各族语言无一不通。乾隆二十八年圆明园大火,永琪背负乾隆出逃,仁孝被乾隆赞赏,于乾隆三十年获封荣亲王,是乾隆朝第一个活着获封亲王的。但四个月后英年早逝,乾隆晚年多次表示曾想传位永琪。
归根结底还是乾隆活太长了。当他达到自己承诺退位的乾隆六十年,十七个儿子里只有四人健在,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其中,永璇属于烂泥扶不上墙,屡屡因为举止轻浮、行为不端被乾隆训斥,据外国使臣记录,永璇沉迷酒色,加上有脚病,还没人缘,绝对不是皇位继承人选。皇十一子永瑆,也就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成亲王。他工于书画,才华横溢,但是被人称“柔而无断”,更有艺术家的怪毛病,据说他怪异吝啬,家里的马死了,就让一家上下连续几天只吃马肉,丢尽了脸。皇十五子永琰、十七子永璘都是乾隆晚年最宠幸的令皇贵妃魏氏所生,永璘因为最小,被乾隆宠爱,却也养成了一身纨绔习气,爵位也低于永瑆永琰,说明仅仅溺爱而已,绝无传位之心。
最后,只有皇十五子永琰,总算勤学、沉稳、仁孝,虽然不是特别出众,但比三个兄弟好很多了。就这样,皇位给了永琰。
-----
网友解答:
-----
乾隆帝:朕也想选嫡子继位,但无奈几个嫡子都没有我能活啊。
按照古代的传统继承规则,乾隆帝刚开始的确是想要册立皇后的孩子为储君,只可惜两任皇后的皇子,都没有这个命数,无奈之下,乾隆帝只能从庶子中选择继承人。
因为之前看中的继承人接连早逝的打击,乾隆帝直到很晚的时候才重新选择储君,而那时候能够让他挑选的皇子,已所剩无几,最终矮子里挑高个,选中了十五皇子永琰。
的确有意册立嫡子为储君
从先秦时代开始,周天子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通常来说,皇后生的孩子要比其他庶出的皇子,要有优先继位的资格,但清朝不一样。
皇太极尚且还是正室所生,但顺治帝、康熙帝与雍正帝,都不是嫡子。
清朝大致上,其实并没有非嫡子继位不可的规矩,从前的立嫡立长,在清代变成了立贤,到底选择哪个皇子为继承人,完全看皇帝的意思。
康熙时期,最后一次公开册立太子之后,从雍正朝开始,清朝秘密册立储君,皇帝都是将继承人的名字写好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待先帝殡天才能打开。
乾隆帝的发妻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从潜邸时代就服侍乾隆帝,二人有两个皇子,富察皇后所生的永琏乃是皇次子,也是嫡长子。
永琏尚且年幼,乾隆帝就有意将其作为储君培养,但这个孩子才八岁就夭折了。
之后富察皇后又生下了永琮,乾隆帝再次动了立储的心思,可这个孩子也在一岁多夭折。
富察皇后崩逝后,娴贵妃那拉氏成为继后,也生下了两个皇子,其中十三皇子永璟早夭,而十二皇子永璂,成为了乾隆帝唯一的嫡子。
但乾隆帝与那拉氏的感情不如与孝贤皇后,对于永璂,乾隆帝倒也没想将其册为储君。
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帝与继后那拉氏反目,永璂受到生母连累不受乾隆帝所喜,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甚至连个贝子的爵位都没有,之后乾隆帝没再立后,自然也无嫡子能继位。
超长待机,无子可选
乾隆帝的确膝下有不少皇子,多达十七人,但是另一方面,乾隆帝是史上最长寿皇帝,活到了八十九岁的高龄,他身强力壮的时候,当然也不会想着立储。
因为想要册立嫡子的心愿接连落空,乾隆帝也想过庶子,最出色的就是五皇子永琪。
永琪是乾隆诸多皇子当中最出色的一位,其生母愉妃珂里叶特氏尽管不得宠,但永琪本身文武双全一表人才,乾隆帝非常满意。
在所有皇子中,永琪是最早在生前获封亲王爵位者,乾隆立储的心思十分明显。
但是永琪也英年早逝,在被封王不久后也因病去世,这次打击以后,使得乾隆帝很多年都没敢再想立储的问题,因为他觉得,自己看中哪个皇子,就会让皇子离世。
但是,乾隆帝这么一拖就是几十年岁月,虽然乾隆帝本人非常长寿,可是他的儿子们,却大多没有继承这方面的血脉,都活不过亲爹。
除了几个早夭的、英年早逝的,还有两个皇子被过继出去的。
到了乾隆帝晚年,重新考虑立储问题的时候,皇子已所剩无几,只剩下四个人,也就是淑嘉皇贵妃所生的永瑆、永璇,还有孝仪纯皇后所生的永琰与永璘。
而且这四个皇子当中,永璘出生比较迟,乾隆想着立储的时候,根本没考虑他。
这四个皇子都是庶出,相对来说,永琰与永璘的生母魏氏,生前乃是令皇贵妃,代行皇后职责长达十多年,要比淑嘉皇贵妃尊贵得多,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也是这个道理。
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与继后所生的孩子,都没能成为继承人,即便是永琏、永琮与永璂没有早早离开人世,但也未必活得过乾隆帝。
反正,乾隆帝想要册立嫡子为继承人的念头,注定是不可能实现了的。
而一大堆的庶子,大多数也没能熬到乾隆帝立储的时候,在此之前就去世了,乾隆帝退位的时候别说皇子,就连皇孙,都已送走了一大半。
仅剩的四个皇子,幼子永璘太小了不考虑,真正让乾隆帝纠结的还是永瑆与永琰。
但综合考虑之后,乾隆帝觉得永琰更出色些,而且性格比较好,永琰的儿子绵宁得到乾隆帝的青睐,最终乾隆帝只好册立了永琰,让他成为了继承人。
------------------
推荐阅读:
一个公司老板天天亲自抓考勤,员工纷纷做兼职,这公司还能长久吗?
上一篇:体彩刮刮卡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