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没有解决蒙古问题呢?
为什么明朝没有解决蒙古问题呢?
-----
网友解答:
-----
对坐上皇帝宝座的人来说,保护皇位是他的头等大事,不管领土大小都是皇帝,谁不想安稳的当皇帝,然后传给儿子呀。
-----
网友解答:
-----
蒙古问题,就是草原问题,具体点儿说,就是草原系游牧民族的问题。
把这个归类定义清晰,也就知道明朝为什么没能解决蒙古问题了。非但明朝没能解决,往前推到唐朝,唐朝也没能解决;再往前推到汉朝,汉朝也没能解决。
彻底把蒙古草原给打垮的,只有汉武帝以来的大汉帝国。两汉向草原输出了足够甚至超量的暴力,却没能输出足够的秩序。所以,汉朝只能说叫打服,勉强叫征服,但说不上统治草原或解决草原问题。
彻底把蒙古问题解决的,是清朝。清朝对草原的暴力输出,应该说远不及汉朝。你看出兵规模和持续时间就行了。汉武帝时期就是连年烽火、累岁大战。
汉匈开战的马邑之谋,汉武帝就动员了三十二万军队,目标是俘虏匈奴单于。汉匈决战的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两路出兵,是十万汉家铁骑,霍去病封狼居胥。西汉完了,还有东汉,两汉对草原的暴力输出,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清朝呢?如果清朝也跟汉朝这么玩,那么清朝就是第二个女真大金。不用草原出个成吉思汗去消灭它,中原就能搞出一个朱元璋来终结它。
清朝解决蒙古问题的主要方略是:以秩序输出为主、以暴力输出为辅。清朝能这么干,为什么明朝不能?两个原因:
一个是东胡系的双重属性。满清兼具游牧和农耕两种文明属性,这个可以追溯到契丹。而明朝虽大却是单一的中原属性。单一的中原属性限制了明朝对草原秩序的想象。
另一个是历史没给明朝机会。蒙古这个桀骜的草原系需要被秩序驯服。但驯服蒙古的不是明朝也不是清朝,而是雪域高原。在明朝的时候,蒙古还没有完成这个驯服。
刘汉代秦,秦朝彻底没了。曹魏代汉、西晋代魏,汉室、魏室尚在,却是一种禅让。李唐代隋,隋炀帝已经把大隋的人设给败光了。赵宋代周,也是和平禅让,而且终结了五代乱世。大元代金、代宋,金朝宗室肯定找不到了,宋朝宗室是投降了。
但是,朱明代元,则完全不同。
就实而论,大元并没有被彻底终结。蒙古草原上还有北元政权。现在叫北元,当时就叫大元。所以,朱元璋也罢、朱棣也罢,把蒙古人赶跑了还不算完,而是继续扫荡草原。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不把北元残余给消灭了,这就是革命不彻底。
但,明朝到死也没有彻底消灭掉北元。北元主要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所以,草原一直存在大元的秩序。而且这个秩序很稳固,后来逐渐形成了共识。这个共识就是:草原可以诸侯争霸、可以强者定章程,但大汗必须出自黄金家族。后来,进一步固定在成吉思汗幼子拖雷一支,再后就确定在察哈尔部。这就是大元给草原确定的一个政治秩序。
但是,这个政治秩序却遭遇了精神秩序的冲击。
16世纪中期,蒙古土默特部逐渐做强。公元1578年,来自蒙古草原的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与来自雪域高原的喇嘛黄教格鲁派领袖索南嘉措,在青海湖正式会面。
两个人来了一场相隔三百年的风云际会,索南嘉措一眼就认出俺答汗是忽必烈转世、俺答汗一眼就认出索南嘉措是八思巴转世。
PS:1253年,忽必烈奉八思巴为上师;1260年,忽必烈奉八思巴为国师、命统天下释教。与1578年相隔300余年。
然后,在俺答汗的推动下,整个蒙古草原开始皈依来自雪域高原的喇嘛黄教。而喇嘛黄教也开始借助俺答汗的支持来整合雪域高原。于是,来自雪域高原的宗教秩序,就驯服了蒙古草原。而且,一下子就打乱了黄金家族的政治秩序。
俺答汗都忽必烈转世了,你察哈尔部还有什么正统可言?但更麻烦的问题出现了。就是你俺答汗可以到雪域高原找个活佛当老师,然后自称忽必烈,那其他蒙古部落呢?其他蒙古部落首领也可以从雪域高原找个活佛、自己做活佛的檀越(就是施主),然后自称可汗。
于是,蒙古草原,在这之前,是在有共识的情况下乱;在这之后,就是在共识冲突的情况下乱。
到17世纪,蒙古草原终于在诸侯乱战中迎来了重新整合的机会。
察哈尔部的林丹汗,黄金家族的嫡系,开始做强。而且,林丹汗也皈依了喇嘛黄教。同时,林丹汗还办了一件特别高屋建瓴的事情。那就是把藏传佛教经文翻译成蒙古文。这就是文化制高点。政治秩序、宗教秩序,马上就要合一了。接下来是什么?那就剩军事整合了,把蒙古草原诸部落全部打服,那林丹汗肯定就是另一个成吉思汗。
但是,吊诡出现了。
因为东胡系的满清崛起了,而且一直盯着蒙古草原。被林丹汗打败的蒙古部落,全都倒向了女真人。当时的局面是:林丹汗死命打、蒙古人死命跑,最后全都跑到了满清这一边。这就等于林丹汗在为女真人做嫁衣裳。于是,这家伙就干了一件愚蠢透顶的事,他改宗了。
雪域高原就是一块富饶的宗教土地。这里可不止黄教一个教派,还有白教、红教、花教。于是,林丹汗看黄教,具体就是格鲁派,对自己没啥帮助,然后自己就改信白教的红帽派了。你这就是没事找事了。你林丹汗自己说改就改了,但那些多少年都信喇嘛黄教的蒙古人怎么办。信仰这东西,最稳定也最顽固,根本就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于是,皇太极立即从狐狸成精变成了老虎。林丹汗这等于把整合蒙古草原的宗教秩序,拱手让给了皇太极。
1634年,满清八旗联合蒙古诸部落,彻底击败了林丹汗。皇太极成为满蒙两大族群、草原和东北两大区域的盟主。林丹汗死后,其后人向皇太极交出了大元的传国玉玺。到这个时候,满清人可以说完全继承了大元的衣钵,接手了整个蒙古草原。
所以,满清能够入主中原,可不是只有几十万满清人的筹码,而是带着整个东北大地和蒙古草原的广阔领土。而满清皇帝,在入关以前,就已经身兼满清和蒙古两大族群的可汗。
但是,蒙古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吗?
这时候还是叫征服,可能说征服的更为深刻。对蒙古草原的征服,一个是暴力上的打服,一个是秩序上的驯服。而要统治,满清还要争人心、争地盘。
满清很高明,但这种高明也是历史的积淀。一个积淀是契丹大辽的二元统治模式。在中原称皇帝、按中原模式来统治,在草原称可汗、按草原的模式来统治。一个积淀是蒙古草原已经完成了自我驯服,具体来说就是在宗教秩序和政治秩序的想象上,都有了共识。而满清人利用了这个共识和共识下的秩序。
所以,满清的做法,一个是控制源头,把雪域高原给控制住;一个是秩序输出,在蒙古草原死命推行喇嘛黄教。这些都是争人心的工作。
那杀人不眨眼的游牧骑兵,在皈依我佛之后,就能放下屠刀了吗?肯定不会。
蒙古人的优势在于机动性,而不在于力量有多强。比力量,首先就比人口体量。而论人口体量,蒙古跟中原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但是,皈依宗教之后,蒙古人就失去了机动性。因为信教的蒙古人要从属于一座寺庙,于是就从游牧状态进入到一种准定居状态。
康熙曾说:一座庙胜十万兵。一座庙肯定没有十万兵的暴力输出能力,但一座庙的秩序输出能力却比十万兵更强。有庙,才能有人,有人才能秩序,有秩序才能统治。
无论游牧还是农耕,传统王朝都是按照种庄稼的模式实施统治。你只有找到人,才能实现统治。连人都找不到,还谈什么统治?即便实现了统治,那统治成本也会远远超出统治收益,统治也就没了意义。
所以,一旦蒙古人进入准定居的模式,满清的统治也就有了可能。具体的细微操作,比如联姻科尔沁、区分内藩蒙古和外藩蒙,等等这些,也才有了可能。
但是,这就完了吗?
当然没有。蒙古草原是一种部落生态。部落生态的表现形式就是军阀割据、强者定章程。这个地方,时不时就能蹦出个成吉思汗。所以,满清对蒙古的关注力度,绝对要强过中原。因为成吉思汗可比朱元璋厉害多了。满清人的老祖宗,女真人的大金,就是被成吉思汗一系给干死的。这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知道怎么统治之后,就要把这种统治落实到蒙古草原上的每一座山、每一棵树、每一根草。而落实的手段,就没啥可说的了,汉武帝怎么干、满清人就怎么干,完成最终的暴力输出。
1644年,满清入关;1660年,满清消灭南明;1681年,满清平三藩之乱;1683年,满清统一台湾。然后,为了保住中原,就要控制草原,满清要完成对蒙古草原的暴力输出。
1690年,满清开干准噶尔,把外蒙纳入统治范围。但这还不算完,暴力输出还不能停。1720年,满清再一次击败准噶尔,重新收复雪域高原,并将其彻底控制在手中。1750年以后,满清连续出兵准噶尔,完成灭国,将西域纳入统治范围。
从1690年出兵准噶尔到1757年灭国准噶尔,满清终于完成了暴力输出。这个暴力输出的强度,无法与两汉帝国相提并论的。但是,因为有了统治的方略,所以满清对草原的秩序输出达到了统治级别。
而只有到这个时候,才能说中原、草原、西域、东北以及雪域高原正式完成整合,也才算将蒙古问题最终解决。
但,这就能证明清朝解决了蒙古问题吗?
最硬的证据就是《清帝退位诏书》。其中专门有一章是: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这说明:大清行将就木之时,草原、西域和高原都没有造反、更没有独立,而且还在承认大清的统治。甚至,行将就木的大清,还有能力将这些地方的统治权全部交给民国。回看一下大唐就知道了,中原还未分崩,而草原既已敌战。
所以说,中国历史只有发展到了清朝,才算彻底解决了蒙古问题。
清朝的统治智慧很重要,但历史所给的机会更重要。蒙古草原和雪域高原在交融中,实现了一种内部秩序整合。内部秩序整合之际,蒙古草原却没能完成政治和军事秩序的整合。此时的蒙古草原,就是一个长熟了且低垂的果实。而满清人不失时机地摘了下来,然后努力地吃了下去。而明朝呢?智慧、努力等主观条件先不论,历史就没给明朝机会。
-----
网友解答:
-----
这提问题的朋友,真的不是看完我们冷兵器研究所那篇文章《究竟是蒙古人太强还是明朝太弱?明帝国为何一直没有解决蒙古问题?》,感觉没说透吗,然后才来问的吗?
其实蒙古问题的关键在于,一直以来的游牧帝国,真正面对的敌人主要来自东方,也就是中原王朝。向西的中亚西亚地区一直被游牧帝国所掌控,是其人力、财力的源泉和基础。
当中原王朝武力强盛时,游牧帝国就会向西躲避,去休养生息或者继续向西发展。
这就成为一个死循环,也导致中原王朝一直无法彻底解决游牧帝国的威胁。
明代的问题就是如此。
元帝国灭亡后,蒙古人逃回草原,明成祖朱棣也曾多次发动远征想彻底解决蒙古问题。
可是每次击垮强盛者,其他处于弱势的部族就会崛起。
比如鞑靼部和瓦剌部就此起彼伏。
赢得土木堡之战胜利的瓦剌部的实力早已不仅仅局限在蒙古高原,其领土向西已经到达了今天哈萨克斯坦一代。向东,瓦剌人通过军事手段征服了女真诸部,以及兀良哈三卫,拥有动员二十万级别骑兵的实力。
瓦剌衰落之后,鞑靼系的土默特部崛起。他们向南进入了青海湖一代,将青海湖草甸,变成了蒙古人的新草场,同时也对当时新疆地区的叶尔羌汗国形成了军事压力。
此外,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也是强盛一时。土尔扈特人征服了特鲁贺缅人,并击败希瓦汗国和卡拉卡尔帕克人。1708年土尔扈特骑兵甚至深入高加索,击败了当地山民,并洗掠了库班地区。
总之,明帝国一直不能解决蒙古问题,就是因为你无法阻断蒙古人向西发展的回血之路。而清帝国能屠灭准噶尔汗国的关键因素是沙皇俄国的崛起。沙皇俄国的南下与东进,从西方堵死了蒙古人的回血之路。这才是此后游牧帝国一蹶不振的关键因素。
-----
网友解答:
-----
为何明朝没有解决蒙古问题,原因呢,
第一,元末农民起义的时候,蒙古人虽然被赶出了中原地区,但是蒙古人的军事力量没有受到致命的损失,曾有历史学家认为,蒙古是"全身而退",回到了蒙古草原。由于本身军事力量没有受到致命的影响,回到蒙古草原上的蒙古人在明朝建立以后屡屡南下,造成明朝很大的军事威胁。明朝初定的时候,太祖和明成祖时期对蒙古是有一定的压制作用,但是北方草原的特点,我们知道,在以前马作为主要代步工具的时候,是无边无际的广阔,中原军队一开始在士气旺盛的时候,大部分时候就是平推过去,貌似驱赶蒙古人远遁很多里,但是真正围歼的时候并不多,怎么说,就是花了巨大的付出并不能真正消灭对手,一个国家物力人力都有限,于是明朝也开始修筑长城以防御为主,可就是这样,蒙古依然越过长城骚扰明朝,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土木堡之变"了。怎么说,就像一首诗写的一样,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蒙古人就像野草一样为了挤占生存空间,你打我就跑,你退我就扰,对明朝来说,蒙古确实挺讨厌的。
第二 明朝自身的问题,明朝军事锐势最盛的时候,也就走明太祖和明成祖两代,也正是这两代奠定了明朝的基础,明朝一开始朱元璋采用的是分封藩王的分封制,慢慢发展成一个个独立王国,所以明朝后期都是围绕减弱藩王的权力进行内部消耗战,政变不断,皇帝也没有励精图治的,几十年不上朝的,能力低下的,能够平平稳稳的稳定住明朝内部的事物已经不错了,不可能再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对蒙古作战能力。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提的挺搞笑,明朝能保住自己不被人家拿下就不错了,明朝这200多年只干了两件事,一个是养藩王,一个是举国之力修长城还是为了养藩王,就明朝皇帝那智商还想解决蒙古?梦里啥都有。
------------------
推荐阅读:
大家都知道方孝孺是唯一被灭十族的人,方孝孺被杀是对还是错,该杀吗?
上一篇:历史上国家是怎样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