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亡国之君都是昏庸无道、不得民心的吗?
历史上亡国之君都是昏庸无道、不得民心的吗?
-----
网友解答:
-----
什么叫昏庸无道,什么叫不得民心,如果说生活奢华,喜好游玩便算是昏庸无道的话,那么多数的皇帝都避免不了,但是皇位的传承却总是延续不断,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不断重组,要顺让百姓都交口称赞的话那么很显然多数皇帝都是毁誉参半的,但是皇位依旧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因此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多数不是因为这些而灭亡的,在过去作为以农业为主的环境中,天气的变化对于百姓生活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朝廷如果面对这样的局面无法及时赈济灾民,百姓必然会蜂蛹而起自谋生路,这个时候粮食便是民心,谁能够让大家生存下去,谁就是大家支持的人,你说皇帝不勤劳吗,很显然不是,你说他的生活过得奢华吗,很显然也不见得,可是他所统治的朝代最终消亡了,因此朝廷的消亡原因是由多重因素构成的,这个很难进行定义。
-----
网友解答:
-----
历史上,很多亡国之君都有着非常相似的特点:昏庸无道,刚愎自用,荒淫贪婪,或是软弱无能,少小无知。比如荒淫无道的秦二世,软弱无能的汉献帝,混用顽劣的徽钦二宗,少小无知的溥仪等。但是,历史上却仍然非常卓越但最终亡国的君王。比如以下几位:
一、前秦世祖宣昭大帝苻坚
作家柏杨曾说,“能够称得上‘大帝’的人不过5个,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以及宣昭帝苻坚。”事实上,宣昭帝苻坚是最符合优秀但亡国的皇帝了。
▲ 苻坚画像
苻坚诛杀暴君苻生后称帝,任用王猛为相,开启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辉煌的改革。在吏治方面“举异才,修废职”,修订新的选拔制度;在教育方面广修学宫,聘任学者,强制公卿子孙入学。甚至苻坚每月亲临太学,考问诸生经义,品评优劣;在经济上“课农桑,恤困穷”,兴修水利;在文化上积极融合汉民族(苻坚是氐族皇帝)文化,确立了“黎元应抚,夷狄应和”的基本国策。这一系列的改革,开辟了前秦“关陇清晏,百姓丰乐”的鼎盛局面,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仅有的辉煌。在此之后,苻坚以卓越的才能攻灭前燕、灭前凉、灭鲜卑,统一北方,版图“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苞襄阳,北尽沙漠”。
▲ 前秦帝国疆域
但是,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三次大战(长平、淝水、赤壁)之一的“淝水之战”,苻坚战败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就连小学的孩童们都知道的故事,在“成王败寇”的历史观念下,伟大的前秦王苻坚成了被嘲笑、被讽刺的对象。
淝水战败后,苻坚曾经以仁慈宽大的胸怀所收留的慕容垂、慕容冲、姚苌等人纷纷反叛,最后苻坚在五将山被姚苌所杀,尽管苻丕即位称帝,但前秦早已分裂为后秦、后燕、后凉等国,前秦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 苻坚墓
苻坚之死,是历史上最为悲情惋惜的事件。
二、新帝王莽
许多不太读史的朋友,可能并不知道,在两汉之间,还有一个短暂的、大一统的王朝——新朝。新朝在历史上仅存14年,也只有一位皇帝,那就是王莽。新朝在我国历史上往往忽略不计。但是以我而言,新朝是历史上决不能忽略的王朝,王莽也是一位决不能忽略的皇帝。
▲ 王莽画像
西汉末年,谦恭、勤勉、仁慈、才华卓著的王莽在大臣的拥护下,几乎是以民选的形式称帝改元,建立新朝。称帝之后,王莽开启了一系列改革:在土地政策上,将土地收为王田制(即现代的“土地国有制”),按人口分田;在社会制度上实施“私属令”,贵族官僚禁止买卖奴隶,实际是解放奴隶的步骤;在经济上实行“五均六管”,将货币、物价、借贷款等规定由国家管理,暴利行业盐铁酒矿等由国家管理(即国企);大力发展改进技术,甚至王莽亲自发明了“游标卡尺”。这一套改革的措施远远超前,使得现代人众口一词地认为,王莽是“穿越者”。
▲ 王莽发明的卡尺
但是正因为太超前,当时不论是贵族地主,还是普通百姓,都无法接受这样的改革。恰好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导致各地揭竿而起。最后王莽死时,仍然有大量的官员、随从拥护着王莽。
三、隋明帝杨广
在隋以后,李渊、李世民父子无时不刻想着将各种罪行强加给前朝亡国之君的杨广,导致了后世之人学得扭曲的历史,甚至连极褒的谥号“明”,也变成了极贬的“炀”。就是我们现代的人说起,也几乎将“昏庸”、“暴君”的词自然而然地锁定杨广。但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包括以下几点:
▲ 隋明帝杨广剧照
1. 科举制
大业元年,杨广即位不久,就设置进士科,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商鞅变法”和“科举制”是历史上仅有的两次普通百姓进入统治阶层机会的大事件。
2. 京杭大运河
大业元年,杨广下令修通济渠、邗沟,用6年的时间完成大运河工程。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我国南北经济,是隋唐以后中国经济重心。无论是唐宋还是明清,大运河地区的经济总量都占到全国一半以上。开大运河以“赏琼花”,连唐李世民恐怕都不信。
▲ 隋大运河
3. 灭南陈、灭吐谷浑、征契丹、灭占城、灭琉球(台湾)
杨广发动的一系列战争,灭南陈统一中国,成为继秦之后第二个统一中国的王朝;灭吐谷浑,使得青海地区首次成为华夏领土;征服契丹,使得华夏和北方换来个长期的和平;灭占城,使得越南地区首次成为华夏领土;灭琉球,使得台湾地区首次成为华夏领土。中国的领土现在如何,这些难道能轻易抹杀吗?
4. 《大业律》
杨广修《大业律》,减少了严刑酷法,减轻了人民负担。
5. 迁都洛阳
随着南北朝“衣冠南渡”的影响,经济中心逐渐南移,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首位度下降。同时随着大运河开通,以“洛阳”为都成为政治选择。杨广及时迁都洛阳,做出正确的决策。
▲ 隋帝国疆域图
无论唐朝以及后世历朝历代怎么抹黑隋明帝杨广,杨广的千秋功业是实打实的,没有一点虚的东西,科举制、大运河没有哪一项是可以否决的。杨广的功绩,无愧“大业”的年号,也无愧“明”的谥号。
四、金哀宗完颜守绪
金王朝是一个极其上进、奋发图强的王朝,与宋相比,金王朝经济文化落后;但是金朝的历代皇帝,个个坚毅沉稳、英明神武,远比宋朝皇帝要英明的多。包括金朝的亡国之君金哀宗完颜守绪。
▲ 完颜守绪剧照
完颜守绪本人宽厚仁慈,即位为君时,蒙古铁蹄已经蹂躏金国大半疆域。但完颜守绪仍然能够对金国进行了改革,鼓励农桑,尊孔崇儒,对内改革吏治,大力发展经济;对外停止与宋、西夏的战争,联合西夏抵制蒙古。
在对抗蒙古时,完颜守绪任用名将,力挽狂澜,收复一部分失地。同时倡导与南宋、西夏联合起来对抗蒙古。但目光短浅的南宋王朝,居然连自己汉人“唇亡齿寒”的道理都置之不睬,却联合蒙古攻打金王朝。最终,金王朝还是无力回天。城破之际,金哀宗完颜守绪坚决不肯受辱,自缢幽兰轩,以身殉国。
▲ 南宋联合蒙古的灭金战争
四十多年后,孤立无援的宋王朝被蒙古铁蹄灭亡。徽钦二宗,一昏再昏,南宋各宗,无一不昏。而对于完颜守绪,宋朝郝经评论道:“天兴不是亡国主,不幸遭逢真可惜。十年嗣位称小康,若比先朝少遗失。”元朝宰相脱脱评论:“‘国君死社稷’,哀宗(完颜守绪)无愧焉”。
-----
网友解答:
-----
一个王朝的灭亡,虽然离不开昏庸无道、不得民心的昏君,但这种昏君却并不一定就是亡国之君。作为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们面临的局面各不相同,有的大厦将倾,有的大权旁落;他们的个人能力也各不相同,有的无能为力,有的则是能力不足……
大厦将倾,无能为力:8位
一个王朝的灭亡,尤其是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灭亡,往往不是一代人造成的结果,而是长久以来积弊丛生、昏君当道所导致的灾难,这不是一个皇帝能够扭转的局势。而在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中,面对这一局面的往往是大多数。
1、蜀国末帝刘禅,由于蜀国与魏国国力差距过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实力越拉越大,蜀国最终被曹魏所灭。
2、西晋末帝司马邺,面对八王之乱留下的断壁残垣,面对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手中无兵无权的司马邺自然是无力回天。
3、南梁末帝萧琮,此时的南梁已经沦落为了依附于北周的一个附属政权,国小力弱,仰人鼻息,北有北周,南有南陈,萧琮自然是无能为力。
4、隋朝末帝杨侗,从隋炀帝杨广被杀的那一刻起,隋朝实际上已经灭亡了,杨侗也只能在天下大乱的情况下苦苦挣扎而已。
5、北宋末帝赵桓,面对强盛的金国,大厦将倾的局面已经不是接受禅让的赵桓所能扭转的。
6、南宋末帝赵昺,正如《宋史》所言,“宋之亡征,已非一日。”
7、南明末帝朱由榔,外有强敌清军,内有三王内讧,本就是偏安一隅,又如何力挽狂澜。
8、清朝末帝爱新觉罗·溥仪,已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击的千疮百孔的清朝,面对国内风起云涌的新思想、新浪潮,这已经不是一个幼帝溥仪所能挽救的。
傀儡皇帝,权臣篡位:8位
这同样是末代皇帝往往要面对的局面,面对大权在握的权臣,空有皇帝名头的末代皇帝根本无能为力,他们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无法保证。
1、西汉末帝刘衎,面对权臣王莽,13岁即位的刘衎无能为力,而在继位的次年他便离奇的去世了(另说被王莽毒杀)。
2、东汉末帝刘协,皇位本与他无缘,自从被董卓扶上皇位开始,似乎便已经注定了他那漫长的傀儡皇帝生涯。
3、魏国末帝曹奂,面对大权在握的司马家族,曹髦被杀后扶上帝位的曹奂,不过是司马家族手中的棋子罢了。
4、东晋末帝司马德文,在权臣刘裕杀死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后,被扶上皇位的司马德文不过是刘裕篡权的一个过渡傀儡罢了。
5、刘宋末帝刘准,刘昱被弑之后,被权臣萧道成扶上皇位的刘准,不过是名义上的皇帝而已。
6、南齐末帝萧宝融,萧宝融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一手捧上相位的萧衍,最终竟然将自己逼上了绝路。
7、唐朝末帝李柷,从唐朝中后期开始,中央式微、藩镇势大已成定局,黄巢起义之后朱温的崛起,则最终将唐朝推向了绝路。
8、后周末帝柴宗训,后周世宗柴荣去世之后,孤儿寡母已经无法稳定朝局,最终被赵匡胤夺走了皇位。
勤勉有余,能力不足:4位
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末代皇帝也曾尝试过努力,然而由于能力不足,最终也没能避免灭亡。这种能力不足,有皇帝个人能力方面的不足,也有权力方面的不足,亦或是国力方面的不足。
1、后梁末帝朱友贞,朱友珪杀父篡位之后,朱友贞用策反禁军诛杀朱友珪称帝,然而其在位期间在梁晋争霸战争中胜少败多,接连丧失国土,导致国势日衰,最终兵败国亡。
2、后唐末帝李从珂,逼反石敬瑭之后,李从珂虽能从善如流,但面对石敬瑭和辽国的进攻,最终还是兵败亡国,自己也自焚殉国。
3、后晋末帝石重贵,石重贵与父亲石敬瑭不同,他虽然能力一般,但却很有骨气,敢于和契丹开展,可惜身边无可用之人,最终兵败国亡。
4、明朝末帝朱由检,朱由检毫无疑问是个极为勤政的皇帝,可惜他一方面自身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朝政处理不当,明朝最终还是亡于他手。
改革失败,天下大乱:3位
这类皇帝遇到的局面往往不是最糟糕的,他们的出发点也往往是好的,可惜没有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弊端,在他们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却导致原本还算稳定的局势最终崩溃,落得个亡国的下场。
1、新朝开国皇帝也是末代皇帝王莽,王莽被近现代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其实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可惜他的改革过于超前,再加上性情狂暴、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改革失败之后迅速引起天下大乱,最终以亡国结尾。
2、隋炀帝杨广,杨广虽不是亡国之君,隋朝却实亡于其手。自古一直将杨广视为昏君、暴君,然而近现代却有翻案迹象。其实隋朝的灭亡,也与杨广的改革有关,杨广急于摆脱关陇贵族,却没想到激起了关陇贵族的强烈反弹。
3、后汉末帝刘承祐,刘承佑继位之后,先是杀了权臣杨邠与史弘肇等人,之后又派使者诛杀郭威,却就此导致郭威反叛,最终身死国亡。
昏庸无道,不得民心:4位
事实上,因昏庸无道、不得民心而导致亡国的皇帝也有,但仅仅只有四位。
1、秦朝末帝胡亥,秦国建立后虽然弊端不少,但总体来说尚算稳定,然而正是由于胡亥在位期间的胡作非为,最终导致天下民怨四起,直接引发了秦末天下大乱。
2、孙吴末帝孙皓,东吴虽然自孙权之后日渐衰微,但统治尚算稳定,孙皓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便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最终动摇了东吴的统治根基,被晋朝所灭。
3、南陈后主陈叔宝,陈叔宝继位之时,南陈尚算强盛,然而陈叔宝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最终导致南陈根基尽毁。
4、元朝末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妥欢帖睦尔近30年的统治政治生涯中,似乎判若两人:第一个妥欢帖睦尔是与脱脱组合在一起的,给历史上留下了一度是有生气的、立志革除弊政的、有作为的年轻皇帝的形象,另一个妥欢帖睦尔是与哈麻、搠思监组合在一起的,这是一个荒淫无度、昏庸无能、制造内乱的昏君。
-----
网友解答:
-----
也不全是,但是基本上都是“咎由自取”
-----
网友解答:
-----
通过观察历代王朝的亡国之君来看,这个观点可以说基本上是错误的。
我们知道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灭亡,都是一个逐步性的过程的,也正是在一个长时间的积累中才逐渐形成一些顽疾,渐渐消亡的,绝不是因为某一个皇帝的昏庸无道、不得民心造成的,往往是多个皇帝历代国君逐步累计形成的,到了某一个亡国之君在位的时候,已经是无力挽救了,这就是所谓的“天命如此”,但并不表明亡国之君就一定是昏庸无道,不得民心的。
我们可以结合多个王朝分析一下:
第一、明朝到了崇祯皇帝的时候,已经到内忧外患十分严重的时候了,我们都知道崇祯皇帝总提示上是一个好皇帝,但是到了他即位的时候,已经是无力挽救了。
第二、西汉、南宋、清朝、北周的亡国之君都是小皇帝,这些小皇帝即位的时候,心智都未成熟,而且都是由权臣或者外戚辅政,他们更谈不上什么昏君或者不得民心,他们所在的王朝灭亡更谈不上与他们有关系。
第三、其实大部分王朝的亡国之君可以说都谈不上昏庸无道,但是他们一般都是弱势的皇帝,他们往往都是被权臣操纵,最后都被成功的篡了权建立了新王朝。比如:东汉、东晋、唐朝。
------------------
推荐阅读:
我在想现在核酸和排查都是实名的那么严,还有抓不到的通缉犯吗?
2022年,农村60岁老人一次性补缴4.5万元,次月起可领1623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