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尽力了但还是逃脱不了灭国命运的皇帝?
历史上有哪些尽力了但还是逃脱不了灭国命运的皇帝?
-----
网友解答:
-----
谁愿做亡国之君?但大厦将倾,也不是靠几个人就能够阻止的。
汉孝献皇帝刘协 、明庄烈皇帝朱由检都曾经努力过,还有不少文武忠臣也为此鞠躬尽瘁……
汉孝灵帝时,黄巾起义没能实现改朝换代,不过各地官员有了割地一方的机会,权臣当道,个个以忠君为名行非君臣之事。
刘协本来受封陈留王,却被董卓推上皇位,这个时候刘协年幼,自然不能做主,董卓之后,又被曹操挟持也是什么也做不了。
不过,伏皇后、王允、董承甚至医官可没闲着,前赴后继无一不是为了让刘协能够做主。
王允策反吕布,清除董卓,遭到董卓部属反攻,颠沛流离一段时间,被曹操“慧眼识珠”迎入许都,哪想到是才出虎穴又入狼窝。
接二连三的失败,耗尽了忠臣,也让刘协认清了现实,到曹丕成为魏王后,痛快的让出皇位。
朱由检是公认的勤俭、勤政的好皇帝,只是生不逢时,加上自身多疑少决,一步步走入死胡同。
天下苦宦官久已,朱由检即位初期,就快速清除魏忠贤及其党羽,呈现中兴景象。
不过,频繁的自然灾害、女真不断入侵,数次兵临内地劫掠而去,让朱由检手脚忙乱,自己可以节衣缩食,但大臣们阳奉阴违。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聚众闹事,朱由检更是剿抚不定、朝令夕改,反而白白耗费钱粮无数,损失无数精兵猛将。
人才不是没有,朱由检不敢放权,决策又不能坚持执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自己逼的无路可走!
-----
网友解答:
-----
君士坦丁十一世
如果一定要找个点背不能赖社会的皇帝,吐槽机觉得东罗马帝国末代君王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奥洛格斯肯定排在前边,这哥们有谋略、有手段、脸皮够厚、心也够黑,最重要的是他还非常能忍。
但就这么一个人,足足苦心经营了21年,把能用和不能用的手段都用尽了,依然无法阻止东罗马帝国的崩溃。都说崇祯在皇帝这行当里算起手黑,人力难以挽回,你看了这位仁兄接手的帝国才知道啥叫起手黑。
当时大体的情况是这样的,本来拜占庭(或者说东罗马帝国)挺强的,可是西边那帮二货没事就弄十字军东征,你东征打阿拉伯人也行,第四次东征时候那帮孙子把君士坦丁堡给攻陷了。
西欧那帮人的操性大家也知道,攻陷这么大的城市必然就是抢劫,把人家君士坦丁堡地皮都刮没了。等1261年拜占庭人重新夺回这里才发现城市设施被毁大半,领地也碎得跟渣子一样。
当然,把锅全甩在西欧那边也不科学,咱们毕竟不是懂王,拜占庭人其实自己也不争气。他们成天内斗不干正经事儿,隔三差五的打内战,又极其逗逼的把帝国海军解散掉,搞得很多人才跑去奥斯曼帝国混饭吃了。
更点背的是14世纪的黑死病也没放过这里,把君士坦丁堡的人口直接砸到10万左右,又破又穷的地方自然弄得皇帝也穷如败狗,帕里奥洛格斯之前的几任皇帝经常变卖珠宝度日,一副破落户的德性。
帕里奥洛格斯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帝国,领土萎缩的就剩下几个破城,人口没有多少,军队缺乏资金,帝国内部也不团结,他只能当摄政,连个名分都不健全。这种帝国已经算惨无可惨,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就是这么个破烂局面,帕里奥洛格斯也玩出了花样,1428年他执掌莫里亚公国开始就以极大的忍耐装孙子,忍了足足15年。这15年里他跟奥斯曼人搞关系,跟西欧诸国通经济,发展人口,修建长城。
终于在1443年凑出数千人的军队,趁着匈牙利和波兰进攻黑海的机会,开始收复失地。他拿下了雅典,也拿下名城底比斯,整个希腊地区都为他所控制。似乎帝国中兴开始出现曙光,然而历史却证明那只是回光返照。
仅仅三年之后,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开始反攻,帕里奥洛格斯在柯林斯地峡以1万人迎战奥斯曼苏丹穆拉特二世的5万大军。为了这场战役帕里奥洛格斯费尽了心思,他把战斗地点选择在柯林斯地峡,以此抵消人数劣势,他修建了坚固的工事,以此防备奥斯曼可怕的大炮。
然而这些准备在绝对力量面前不堪一击,他的军队连两周都没能坚持,很快败下阵来,莫里亚足足被抓走6万平民,他们全都做了奴隶。
也许是这一战也给苏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449年穆拉特二世居然支持帕里奥洛格斯继承皇位。帕里奥洛格斯觉得这是第二次中兴帝国的机会,殊不知其实只是奥斯曼人的陷阱,登上皇位的帕里奥洛格斯只能被困在君士坦丁堡中,再没有精力远征。
1451年,穆拉特二世崩逝,多数拜占庭人都觉得终于可以缓一口气,其实他们又错了。接任苏丹的穆罕默德二世有一个著名的称号——征服者,他将彻底结束拜占庭帝国的一切荣光。
公元1453年4月2日,超过10万奥斯曼大军云集君士坦丁堡,默罕默德二世下达了进攻命令。此时城内的守军约7000人,其中还有2000人是雇佣军,虽然帕里奥洛格斯早早就向西方求援,但应者寥寥。
惨烈的攻城战持续了一个多月,5月29日城墙被攻陷,有人说是巨炮炸毁了一段城墙,也有人说是雇佣军将领重伤后忘记了锁城门。无论原因是什么,对帕里奥洛格斯来说都没有区别了,他脱下象征皇帝的紫袍,换上铠甲,以一名战士的身份去迎接死亡。
大致总结下这个倒霉皇帝的一生吧,他接手了一个无比残破的帝国,用尽了一切心机手腕,如果生在西欧任何一个国家,他极有可能成为狮心王那样的君主。奈何他生在了拜占庭,奈何他的对手是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帕里奥洛格斯这辈子真的是点背不能怪社会......
-----
网友解答:
-----
尽力了却逃脱不了灭国的命运,不知道耶律大石能不能算一个,也不知该把他看做是悲情人物,还是成功人士。
耶律大石(1087-1143),字重德,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1115年中进士,提升为翰林应奉,不久升任承旨。辽以翰林为林牙,所以称之大石林牙。历任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1122年,金兵日益逼近,天祚帝流亡,大石与众大臣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淳死,立其妻萧德妃为太后,以守卫燕京。因劝阻天祚帝不要妄自出兵攻金,天祚帝不从,大石心中不能自安,于是杀死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率领铁骑二百乘夜逃遁。
公元1125年,金国灭亡辽国。
1130年二月甲午日,耶律大石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祖宗,整顿队伍向西进发。1134年三月建西辽,1141年率西辽军队在卡特万战役中击败十万中亚联军,使塞尔柱帝国的势力退出河中地区,确立了西辽在中亚的统治,中亚史书中将耶律大石记载为大石林牙。
-----
网友解答:
-----
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我觉得崇祯皇帝朱由检算是一个。
崇祯皇帝的父亲是太子但并不被皇祖父明神宗所喜欢,其生母又是父亲不待见的婢妾,所以小时候的朱由检并不幸福。
1627年9月19日,朱由检的兄长明熹宗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1627年10月2日继承皇位,时年十七岁。
崇祯帝即位后,勤于政务。[12] 同时大力清除阉党。他抓准时机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后贬魏忠贤去守陵,然后将其逮捕,1627年12月22日,魏忠贤自缢而死,崇祯帝下令在河间将其尸体千刀万剐剁成了肉酱。此后将阉党一网打尽,杀的杀,关的关。
为阉党当政期间制造的冤案平反,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黜的官员。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予尚方宝剑,托付他收复全辽的重任。
明朝的灭亡实在是老天不眷顾,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客观原因造成的:
频繁的天灾
自崇祯元年(1628年)起,中国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汉南续郡志》记,“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祯朝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离失所。这些流离失所的饥民去了哪里?答案是都成了“闯王”,起义烽火燃便全国。
瘟疫流行
除了大旱和洪水外,崇祯十三年(1640年),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并且是烈性传染病的流*行,“瘟疫传染,人死八九”。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鼠疫,染了鼠疫的人在古代链霉素出现之前基本就是等死了。鼠疫的破坏力请参考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大流行。
后金的入侵
崇祯皇帝生性多疑,在剿灭李自成时频繁改变策略更换主将,致使李自成屡次死里逃生,并在河南做大。在对抗后金时为避免两线作战曾想对后金议和,但遭到反对,此后一直在战与和之间摇摆犹豫。此后又中了后金的反间计,杀掉了袁崇焕,自毁长城,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梅山自缢身亡。
崇祯帝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当为清代所加谥号的全谥。
-----
网友解答:
-----
可以说崇祯十七年,的确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天启七年八月,即位以后,搞掉魏忠贤,元年,陕西旱灾,后金进犯黄泥洼,他一边赈灾,一边抵抗。
二年,陕西旱灾,王二等起义,皇太极入关,已巳之变爆发。
三年,陕西旱灾,裁撤驿站,李自成张献忠出来了,四年五年一直到十五年,陕西山西河南胡广旱灾,鼠疫,十七年,京城瘟疫,地震。
四年,大凌河之战,五年孔有德叛乱,六年,民变进入第二阶段,七年,旅顺丢失,八年。曹文诏,艾万年战死,九年,后金再度入关,朝鲜背叛。察哈尔部彻底被征服,十年,民变愈演愈烈,十一年卢象升战死,十三年,杨嗣昌死,十五年松锦大战落幕,关外几乎丢失,湖广北部河南全部几乎丢失,十六年孙传庭死,陕西丢失,十七年,殉国。
可以说,崇祯这十七年,每天都在努力。朝政不行,他摆平魏忠贤,可却矫枉过正,东林与阉党余孽再次把他卷入了争斗。
民变,他先抚后剿,裁撤驿站,缓解压力,可是流贼拿钱之后,再度翻盘,洪承畴曹文诏陈琦瑜卢象升都有机会拿下民变,可偏偏后金又来了。
对于关外,大凌河之战后,锐意进取之心全无,防守成为了主要目的,可因为战乱增多,骄兵悍将越来越不可控,文官集团的不作为,使得他的内阁大臣走马灯,兵部尚书最高危,可以说,他也是没办法了。
努力了十七年,却处处事与愿违,又缺乏明确的判断力与能力,虽然最终引人同情,但也的确是丢失了很多机会,所以他应该算一个悲情人物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