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片瓦出现在什么时候?
世界上第一片瓦出现在什么时候?
-----
网友解答:
-----
瓦是土木建筑中屋顶的建筑材料,瓦的起源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瓦器起源的记载,如《周书》记载:“神农作瓦器。” 《礼记·有虞上陶世本云》云:“夏时昆吾作瓦。”三国时期西蜀大学者谯周所撰的《古史考》说:“夏世昆吾氏做屋瓦。”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说“桀做瓦。”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缺少实物的佐证,“昆吾做瓦”的记载,只能停留在传说阶段,而不被西方学者认可。欧洲人就提出了所谓中华文化“西来说”,日本学者坪井清足在其著作《中国考古学研究》论文集中题为《瓦的起源的东西方比较》一文中提到:“瓦的起源始于公元前7世纪初,中国、希腊、土耳其几乎同时出现。”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地下文物的出土,证实了古籍中相关记述的真实,并以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推翻了国外学者的观点。
虽说现时的考古界硕果累累,“秦砖汉瓦”更是闻名后世。但是人们更多的是从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角度去关注,很少去注意烧结砖瓦不易揣摩的早期历史。缺乏关注度以至于烧结砖瓦早期发展的形迹很少被发现,更不用说追根溯源和阐明其意义了。
1976年,在陕西宝鸡岐山县凤雏村发现了一组大型建筑基址,在其中屋顶堆积中发现了少量的瓦片,这些瓦基本都是带有瓦环和蘑菇状瓦钉的瓦,结瓦技术为绳结。根据对一根炭化木桩所做的放射性炭元素测定,结果为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西周早期。由于瓦的存量较少,有些学者推测当时的瓦只用于屋顶重要部位和部分屋脊上。
在距离凤雏村遗址不远的陕西宝鸡扶风县召陈村也发现了一处大型西周建筑基址群,在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类型的板瓦、筒瓦、还有半瓦当。(板瓦是仰铺在房顶上,筒瓦是覆在两行板瓦之间,瓦当是屋檐前面筒瓦的瓦头。)瓦上都有瓦钉和瓦环,用来固定瓦的位置,部分板瓦上还刻印有文字。从出土的陶器判断,该遗址属于西周中期。
从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屋顶逐渐由茅茨革新到泥背、白灰砂浆抹面。结瓦技术也相应地由扎结改为粘结,瓦也出现了带锥状钉和柱状钉的粘结用瓦。因此,一些观点认为瓦是西周早期发明和使用的。
2002年,位于山西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在宫殿区出土了104片陶板状器物的残片。这些陶板呈平板状,上面有斜纹,且一边有孔。后经学者研究分析,初步判定这些陶板应为古时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瓦片。陶寺城址陶瓦的出现,直接推翻了瓦是西周早期发明的观点。
陶寺遗址出土的板瓦多为夹砂灰陶,并有少量泥质、夹炭陶。正面除了饰篮纹、绳纹、戳印纹、附加堆纹等,也有素面者,背面多附着白色浆或泥垢。陶寺板瓦相较于西周早期弧形瓦,从形制上来看略显原始,叠泥片制坯加模框压切的技术较周人泥条盘筑圆筒切割成瓦的技术落后和低效,这体现出陶寺陶瓦的原始性。这些板瓦年代为陶寺文化中晚期,然而它还不是中国最早的瓦。
考古人员在陕西的延安和榆林地区发掘了两座距今4000余年的芦山峁遗址和石峁遗址,在城址内出土了200余块陶瓦残片,经过学者研究发现,这些陶瓦为筒瓦,多数为泥质灰陶,瓦的表面装饰主要为篮纹,并有少量绳纹,内壁光素无纹饰,两侧边有明显的切割痕迹。从年代上来看,石峁遗址出土的陶筒瓦要比陶寺出土的板瓦早200余年。然而石峁陶筒瓦从制作工艺上来讲,都已经趋于成熟,不属于最原始的瓦片。
2009年,考古工作人员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桥镇村发现了一处史前遗址,即桥镇遗址。在遗址偏北部的断崖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白灰面半地穴房址,在房址白灰面上部堆积中可见筒瓦、槽形瓦残片。这些瓦片为泥质红陶,并施加篮纹。同时在遗址其他区域也采集到筒瓦、板瓦、槽形瓦等建筑残件。根据出土的陶器判断,这批陶瓦的年代当在龙山文化时期。
经过系统考古发掘获得史前陶瓦的遗址还有甘肃省灵台县的桥村遗址、甘肃省泾川县的俭头遗址以及甘肃省灵台县的蒋家嘴遗址等。这些遗址出土的史前陶瓦均属于龙山文化时期。从考古发掘的结果分析,龙山文化时期板瓦和筒瓦已经用于较高等级的建筑之上,并且使用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槽形板瓦和筒瓦的形制已与后世流行的瓦的形制相同或相似,制作工艺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技术。因此推断,这时期的瓦还不是最早出现的原始形态,瓦出现的年代可能比龙山文化时期还要早。
2016年-2018年,陕西的考古人员对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等驾坡街道办的马腾空遗址中的居址和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在一座仰韶晚期半坡地穴房址的清理中,出土了三件可辨为筒瓦形制的器物。
西安马腾空遗址出土的这三件筒瓦形制的器物,边缘相对完整,有比较整齐、明显的切割痕迹,靠前端边角处有一个圆穿,系烧制前用细棍单向钻成的,这种制作工艺与陶寺遗址出土的板瓦制作过程相同。目前,虽然还不清楚它如何使用以及使用的位置,但其形制与后世龙山文化时代的宝鸡桥镇遗址、甘肃泾川县的俭头遗址、延安芦山峁遗址、神木石峁遗址等出土的筒瓦具有连贯的传承性。
在与西安马腾空遗址同处于一个地区的西安蓝田新街遗址,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砖的雏形,年代也是仰韶文化晚期。陕西关中中部地区不同遗址内发现建筑材料的原始形态,反映了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材料砖、瓦的雏形。渭河流域曾是炎帝神农氏的生活区域,《周书》记载:“神农作瓦器”或许是真实的。
马腾空遗址和新街遗址的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砖”和“瓦”形器,对砖、瓦类建材的起源和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实证材料。
陶瓦是史前先民的重大发明,从瓦诞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普遍使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单一的形制也发展到种类丰富的形状,如平瓦、三曲瓦、双筒瓦、鱼鳞瓦、牛舌瓦、板瓦、筒瓦、滴水瓦、沟头瓦、J形瓦、S形瓦和其他异形瓦等。瓦的功能也从最初的保护建筑物免受雨水侵袭到后来赋予了艺术及文化内涵。
在一个完整的屋顶面上,一般都会有板瓦、筒瓦及用于檐面的勾头瓦和滴水瓦。建筑的等级越高,瓦的制作和纹饰越精美。瓦当和滴水最早以素面为主,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其装饰逐渐繁复。先秦时期,除了少数的素面瓦当外,大部分的瓦当都有纹饰。而且纹饰种类繁多,如重环纹、绳纹、动物纹、植物纹、云纹等。
西汉时期随着制瓦工艺的明显进步,带有圆形瓦当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瓦的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而且文字瓦当也开始流行,也就是在瓦当上刻有文字以取代纹饰,常见的有代表吉祥寓意的“长乐未央”、“千秋万岁”、“与天无极”、“延年益寿”、“长毋相忘”等,也有包含建筑名称的“真泉宫当”、“竹泉宫当”、“齐园宫当”、“齐园”、“上林”、“京师仓当”、“长陵东当”、“长陵西当”等等。质量和艺术的提升,获得了后世“秦砖汉瓦”的赞誉。
三国时期开始有人面瓦当,东晋出现兽面瓦当。受佛教影响,莲花纹瓦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为流行,直接影响到隋唐两代。宋代瓦当的特色是高浮雕兽面瓦当和宝相花纹样;龙凤纹和花草纹,在明清建筑中则最为常见。
瓦,原本色泽灰黑无光,然而,表面光润如镜的琉璃瓦的出现,成为了中国帝王之家的专属用品。琉璃瓦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但由于技术或者经济的原因,使用上并未普及。
唐代开始,琉璃瓦在宫室建筑中得到较多应用,但尚不广泛。最早的琉璃瓦实物见于唐昭陵。唐瓦以灰瓦居多,由板瓦和筒瓦组合铺设而成的瓦。唐瓦单件瓦片尺寸较大,厚实感强,是中国传统的寺院,亭台,仿古建筑等建筑必不可少的高档屋瓦。
两宋时期,随着琉璃瓦的烧制技术日益成熟,具备了大批量制作出色彩丰富、形式多样、规格齐全的琉璃构件的能力,琉璃瓦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宫室坛庙等高等级建筑德的屋面上。明清两代,是琉璃瓦应用大盛的时期,然而只能应用于与皇家相关的建筑。
瓦片, 浓缩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工艺匠心。古时的瓦,无论是瓦当还是筒瓦、板瓦,其中蕴含着中国的古风和艺术之美。或古朴纯粹,或庄严肃穆,或金碧辉煌。无论是北方的琉璃碧瓦,还是江南的粉墙黛瓦,处处体现着中国古建的东方韵味,将中式建筑的古典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世界上最早的瓦出现在中国,而中国目前最早的瓦形器发现于仰韶文化晚期的西安马腾空遗址,距今4500年-4000年,比西方发现的最早瓦当还早1500多年。中国是最早使用砖瓦的国家,就瓦屋面工艺技术而言,与西方建筑相比,中国瓦也更加丰富,水平更高。中国不但创造了筒瓦屋面,还创造了合瓦屋面,甚至创造了带釉的琉璃瓦屋面和干槎瓦屋面。这些都是西方远远无法比拟的。
-----
网友解答:
-----
最早的瓦片肯定已经找不到了,能找的肯定不是最早的。史书记载最早的瓦片在河南的昆吾国。
------------------
推荐阅读:
俄军一辆坦克,要对抗90套乌军反坦克系统,俄坦克储备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