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如今的网络,诗歌几近铺天盖地,如何理解《随园诗话》“骨里无诗莫浪吟”的劝诫?
打开如今的网络,诗歌几近铺天盖地,如何理解《随园诗话》“骨里无诗莫浪吟”的劝诫?
-----
网友解答:
-----
极度鄙夷这种自视清高、自以为是的文痞之气、文究之风!什么叫“骨里无诗莫浪吟”?中国是诗词大国,诗书之邦,每个出生在这个伟大国度的人,骨子里与生俱来都会自带一首属于自己灵魂的诗歌!
-----
网友解答:
-----
《开心就好;精益求精,就更好》
艳光四射靓芬芳,花儿引得蜂蝶黏;
自从相见恋卿卿,吃喝玩乐皆香甜。
《谁》
谁有釀一斗,可洗风霜愁?
无须烈香飘,只求醉风流;
谁有笔一勾,可写月春秋?
无须纸华贵,只求韵香飘;
谁有诗满怀,谁有笑颜开?
谁有豪气迈,谁有善温柔?
纵无鼓钱袋,纵无厚权财;
谁心痴不悔,愿只乐逍遥?!
《夏粉花》
碧野青青玉体陈,忽绽一花倩靓粉;
非生艳红方出色,彩颜独具羡煞人。
《甜云》
化身棉花团,娇云九霄现;
今得天庭令,欲要荫一天;
可是夏骄阳,却在晒正欢;
全身神火燃,炽芒射如箭;
要让其猛然,神功尽收敛;
那是不可能,这个大蛮汉!
眼珠绕一转,黠芒媚瞳闪;
美丽俏娇云,灵光现心间 :
吃软不吃硬!听说世愣男!
不知这坏蛋,是否同此然?
做事很认真,娇云的特点!
为了让事情,成功几率添;
娇云身一晃,变成棉花团 :
这个柔模样,加上我的甜;
俨然那就是,棉花糖一般!
怎能不投降?这个傻火蛮?
如果真不能,我就泪花散!
齐下这三管,不怕不搞掂!……
成竹在胸云,风火飘向前……
《碧树》
碧树立挺拔,迎着雨横斜;
温室粉嫩花,难熬冰霜雪;
欲想参天踏,历炼何能缺?
唯恒不退缩,即便风雨烈;
方能经吹打,伟木成一颗。
-----
网友解答:
-----
唐代诗人许浑曾说:“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意思是说:修仙者必须有仙骨才能成仙,人如果骨子里没有写诗的才情,就不要作诗了。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引用这句话,我理解为是为了奉劝有些喜欢作诗但没有作诗才情的人:如果天生就没有作诗的才情,就不要学人写诗了,即使是熟知诗词格律,没有作诗的才情,作诗也只是空有诗词之表的文字游戏。
我非常认同这句话,且有自知之明,一直以这句话自律,从不作诗词。
我非常认同许浑和袁枚的意见。读书的时候我的专业大方向是语言学,小方向是汉语史,因为专业需要,所以对诗词的格律非常熟悉。
但是,几十年以来,虽然我熟知诗词格律,但是我从来不写诗、填词。因为我觉得写诗、填词需要三个方面的内容:熟知诗词格律、懂得遣词造句和才情。
写诗填词需要作者才思敏捷、情感充沛,尤其是富有激情且多愁善感。感情不充沛的人很难做出好诗词。就算按诗词格律善于遣词造句,没有情感的诗作词曲就好比没有灵魂的空壳。
古人素有“无愁不诗词”的说法,可是我真的无法做到伤春悲秋,我喜欢春天,尤其是秋天,秋高气爽的秋天是我一年中最喜欢的日子。一个喜欢秋天的人,肯定写不出“天凉好个秋”的佳句。
而且,我非常喜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静生活,这种甘于平淡的人没有激情,没有激情的人写不出好诗词句子。
“骨里无诗莫浪吟”,我有自知之明,所以从来不写诗填词。
我不反对人们用写诗填词来愉悦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我并不反对别人写诗填词,无论别人有没有写诗填词的才情。有与没有,我不是裁判。所以,就算是每天打开头条号满屏的古诗词和对联,我也不会觉得心烦。作诗也好,填词写对联也罢,他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臧否他人。
在某种意义上,我反而会非常欣赏那些喜欢写诗填词作对的人们,因为他们选择了一种非常健康的娱乐方式,这种娱乐方式可以让他们乐于学习,可以让他们修身养性。如此,喜欢写诗填词的人们用诗歌来愉悦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有什么不好呢?
勇于追求梦想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总是在追求诗酒趁年华。也确实,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所以,诗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基因,大多数中国人都有做诗人的梦想。只不过有的人不敢去追逐,有的人却能够非常勇敢地去追求和探索。
无论别人的诗作词曲品质如何,任何敢于追求梦想的人都值得我们去尊敬。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去俯视、指点别人都是狭隘不可取的。
-----
网友解答:
-----
“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这句话出自许浑的笔下。他告戒我们:诗应发自内心,有感而作,而不是堆砌词汇,那是绝对写不出好诗的。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那只是说你懂得一点诗词的格律和最基本的写作方法,能够模仿填词而已。这时候,往往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所写的作品往往高产而低质,形似而神不似。
但诗歌是灵魂的语言,曾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说,需要有大的思想格局,优美的语言和崇高的思想觉悟(正所谓浓缩的是精华),还要遵守一定的诗词对仗格律。诗的中心情感,作者以诗言志,抒发远大的志向和思想抱负。
创作诗歌必须有感而发,切忌庸俗化,要注意诗体的语言形态和诗情诗味。现代人作的诗歌,很多脱离了诗歌的语言,沒有表达一个完整的中心意思;内容空洞,甚至有的完全脱离了真善美的崇高境界,脱离了优美的语言组织形态。
”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要经常出去采风,体验现实生活,获取诗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在作诗过程中,不能为写诗而作诗,不能无感而发。
-----
网友解答:
-----
问题:
打开如今的网络,诗歌几近铺天盖地,如何理解《随园诗话》“骨里无诗莫浪吟”的劝诫?
前言
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先看看《随园诗话》里的原话: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
《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
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袁枚在这段文字里,提到了性情与格律, 引用了杨万里和许浑的说法。不知道这两个人的说法出自哪里?或许清朝人能看到的古籍,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
一、不要把格与律混为一谈
杨万里是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诚斋"二字是宋光宗所赐,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袁枚说杨万里说过:
“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这里说“格调是空架子”,并不是说格律是空架子,古人所说的“格”其实是意。《文镜秘府论·论文意》记录了唐朝人的观点:
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辨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
格可以看作是一首诗的立意。律是声律,可以理解为格律诗的平仄、对仗、黏连等规则。
水平差的人,喜欢说格调,并不懂得诗之趣味,为什么呢?
因为空架子有固定的说辞,好比诗中总是讲一些无趣的大道理,例如常常被批评的老干体。
假如一首诗总是空洞的讲述一下礼义廉耻等,读者味同嚼醋,体会不了诗歌美感。
而诗中的性灵却对于诗人要求很高,悟性不够体会不了,也写不出来。
所以袁枚说:
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
二、关于《诗经》的格
《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
袁枚说,诗经中的风雅颂各有不同,诗经中一般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自然与士大夫所谓的“格”有不同。
《国风》中多是民间的土风歌谣,有很多男欢女爱的内容。而雅和颂就庄严得多,《雅》 是宫廷宴享与朝会时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古人的经典诗歌在意义和内容上标准不一,如何评价”格“的一定之规呢?
三、“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袁枚引用许浑的这首诗只知道下半首,不知道出处在哪里。
神仙是凡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身份,要成为仙人,需要不停地修炼,有的人成仙、有的人入魔。
作诗也是如此,“成仙骨”不是靠死记硬背,也不是平仄对仗应用熟练就可以了。用袁枚的话说就是
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
用许浑的话说:
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
真正抒发心中之意,心中所感,就是所谓的真性情。这种真性情和许浑的所谓“诗骨”,都是崇尚自然之意。
结束语
崔融是武则天时代的诗人,格律诗就是在这个时期定型的,他在《唐朝新定诗格》中说:
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 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 律调其言,言无相妨。
格和律并称为格律,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即符合声律要求而且有立意的诗。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性情之外本无诗",无论诗中的道理多么高大上,但是不从内心发出,都是虚假的“空架子”。
我们平时作诗,注意避免空喊口号、故作姿态、无事说愁、过于雕琢修饰等问题。
这和是不是格律诗没有什么关系。
@老街味道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