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冷不冷呢?“初一寒露后,衣裳不晓顾”,今年寒露在前还是后?
今年冷不冷呢?“初一寒露后,衣裳不晓顾”,今年寒露在前还是后?
-----
网友解答:
-----
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呢?古人留下的俗语农谚有预示,看看都是咋说的?
寒露和白露节气都是以露为名,只不过寒露的露水更大,温度更低,有些地区甚至能见到霜了。它两还有一个共同的点,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都代表着变化,白露是干支历酉月的起始,寒露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是深秋的节令。
人们更喜欢白露,因为它很美,寒露的风头都被白露抢去了。并且,寒露前后有一个更重要的节日,也让寒露不太被人们重视,就是九九重阳节。
寒露的习俗和九九重阳节也很相似,都是有赏菊、饮菊花酒、登高等习俗。所以,寒露的名字虽然听起来很美,但是风头远不及白露和九九重阳节大,人们更注重白露和九九重阳节。
其实,寒露对农业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气,以往人们认为到了立秋就是秋天了,但是立秋的时候天气还很热,到了处暑节气北方才开始逐渐转凉了,而到了白露就是气象学上真正的入秋。
我们从二十四节气的名字就能看到古人想表达的意思不同。例如,春天里的雨水、惊蛰、清明和谷雨,表现的重点是下雨;夏天里的小满、芒种、小暑和大暑,表现的重点是农耕;秋季天里的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表现的重点是水的形态变化;冬天的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表现的重点是严寒的程度。
古代的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也没有温度计,想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和温度高低太难了。但是,农民是要靠天吃饭的,积温对于作物生长是至关重要的,不知道到天气情况,怎么能种好地呢?
古人判断温度变化也很简单,就是观察水从液体到固体的变化形态。古人从处暑节气开始,就要十分注重水的形态变化。露水出来,表示白天和晚上温差变大了,霜出现了,表示温度降到了零度以下。所以,古人就是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来判断温度的变化。
在民间有这样一句话,“初一寒露后,衣裳不晓顾”,是啥意思?今年寒露在初一前还是后呢?
这里的初一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一,古人认为农历九月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还把它和寒露联系在一起,通过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来判断冬天的寒冷程度。
寒露在公历上是比较固定,每年交节时间相差不会超过3天,但是在农历上就不固定了,有时候出现在农历八月末,有的时候出现在农历九月份。因此,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前后顺序不同,冬天的冷暖程度也不同。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初一在寒露节气交节之后,冷空气来得晚,也来得少,当年的冬天可能就是暖冬,就不用特意去准备棉衣了。反之,如果农历九月初一在寒露节气交节之前,当年的冬天就会是个冷冬。
今年寒露交节时间是在农历九月初一之前还是后呢?
今年寒露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公历2022年10月8日,农历壬寅年九月十三号,15点22分16秒。很明显,今年农历九月初一在寒露节气之前,将可能是个寒冬。
类似的农谚还有,“冬天冷不冷,就看九月初一日”,“寒露怕晴天,天晴冬不冷”。古人是非常担心寒露是晴天的,因为“晴天寒露冬雪少,来年春季雨水多”。冬天雪少,说明是个暖冬,有利于地下害虫和病菌滋生,春季雨多,会出现倒春寒的情况,对小麦等越冬作物生长不利。并且,冬天不冷,会导致小麦在年前旺长,年后就不抗冻,倒春寒来了就容易被冻坏,使产量下降。类似的农谚还有“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无雨,冬雨多”,冬雨少说明是个冷冬,冬雨多,雪就少,可能是和暖冬。
古人通过寒露节气期间的天气情况,预判冬天冷不冷的农谚还有下面几个。
一、寒露无雨,白日无霜
意思是说,如果寒露这天没有下雨,是个大晴天,那么接下来两三个月可能不会有明显的霜。也就是说,冷空气来得晚,温度下降不明显。反之,寒露这天下雨了,冷空气按时来了,冬天会比较冷。类似的农谚还有“寒露霜降节,紧风就是雪。”
其实,寒露节气到了,还没降温,并且雨雪少的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占据了主导,它会逐渐向北移动,在其控制下,出现了暖冬的情况。
二、寒露少雨水,春季发大水
这句农谚地域性很明显,显然不是出至北方地区,是出至福建等地区的农谚。意思是说,寒露节气期间雨水少的话,到了春天雨水就会比较多了。类似的农谚还有“寒露起黑云,岭雨时间长。”
写到最后:
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呢?按现在的科技都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何况是古代留下的农谚了。所以,农谚俗语只不过是古人的经验总结,仅作为一种参考,并且有地域性,不能把它当作预言来看。
不过,老话说,“大热之年有大寒”,您认为今年冬天会很冷吗?期待您的评论!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