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教育何去何从!到底是学生不愿学习?还是老师不愿认真教?
乡镇教育何去何从!到底是学生不愿学习?还是老师不愿认真教?
-----
网友解答:
-----
乡村教育的没落不在教师,也不在学生!
-----
网友解答:
-----
我在农村小学做老师,也在过初中做老师,直觉告诉我:农村孩子没有理想没有激情,没有自信,几乎就是自然人。孩子没有教养:父母只生不教,老人只养不育。孩子除了吃喝,就是拼了命的玩,家里老人父母对孩子痛爱有加,老师摸不得碰不得骂不得说不得,进一步助长了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对老师的话不推崇。考试那是一塌糊涂,你到初中小学看看有多少促目惊心的成绩。有些愚笨的家长跟老师说,不管他成绩好坏,就让他在学校囿大。最近南宁十四中不是有家长告学校自修吗?什么奇葩的家长都有。最近网上不是说河南考试大省了么,高考差生20万(100分以上200分以下),100分以下的就不公布。老师不会不愿意教,现在上面管教是管的很严,不认真教是不可能的。现在关键是农村闲人太多,过于关心孩子的权益,不懂管教孩子,但是又怕孩子吃亏。乡镇教育的改变,最主要是教育管理者管理和家长的心理需要改变,而不是老师的改变,不要一味的以家长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现在当务之急是重拾老师的尊严和信心铲除医闹校闹,否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最终会让农村孩子亏掉未来!
-----
网友解答:
-----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简单浏览了一下评论,不少网友把现在农村教育说得一无是处,年轻教师不能安心在农村教书;教师老龄化严重,不能跟上时代潮流;在农村学校就读的孩子都在混日子,教学质量越来越差等等。让一些不了解乡镇教育的人看到,可能瞠目结舌,农村教育怎么会落魄到如此境地。
不可否认,今天农村学校与城里学校确存在差距。但是把农村教育说得一塌糊涂,前途渺茫,完全是脱离实际,信口开河,不真正了解现在农村学校,以及农村学校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
教师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以前民办转正的教师基本上已达到退休年龄,没有退休的很少。千万不要吐槽这些民转正的教师,在过去,他们住着破旧的房子,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艰苦的生活,教育了一代一代农村孩子,撑起农村教育一片蓝天。
新陈代谢,新老更替,现在招进来的新教师,通过层层筛选,都是很优秀的大学生。可以说,他们综合素质高,完全不输于城里教师,工作热情也高,是农村教育的希望。尽管有个别教师从农村逃走,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安心扎根农村。
在国家大力实施均衡教育下,农村学校硬件建设,这几年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先看看城里学校设施,再看看农村学校设施,城里学校有的,农村学校基本上配齐。还有,为了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来农村从教育,国家加大政策倾斜,如发乡镇教师经济补贴。
那么,有人会反问我,既然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和校园硬件与城里相差无几,为什么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不及城里学校?在我看来,主要源于农村家庭教育没有跟上,家校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农村生活水平低,就业难,许多父母都出外打工,孩子多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年迈或年龄代沟,无法有效管教孩子,包括监督他们日常在家学习。看一看在城里生活的孩子,父母为他们付出,就明白了。
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出现,这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不仅是在外打工父母的心中的痛,也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痛。尽管如此,从总体上看,农村教育还是越办越好,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把农村教育说得越来越糟的人,是主观臆测,没有科学的依据。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留守儿童总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
网友解答:
-----
乡镇教育的没落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人数长急剧下降,二是教学成绩远远落后于城市。
以我的家乡的初中为例,在八九十年代曾经非常辉煌。当时的中专非常难考,而我们这儿每个班甚至能考上十几个,考上高中的人数更不在少数。其教学质量能够与县城初中分庭抗礼,不落下风。而现在的教学质量已明显落后于城里中学。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现象呢?
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基础差,不愿学。由于农村多数家庭疏于管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没有高度重视,从小学开始农村孩子的成绩就远远落后于城市孩子。许多孩子的知识基础出现断层,导致后面的学习难以为继。有些孩子因为家长的疏于管理,沉迷于手机游戏之中,根本无心学习。因而整个班级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成绩江河日下。
在如此状况之下,老师也很难挽回这一局面。由于基础薄弱,许多学生听不懂老师的讲课,还有一些调皮厌学的学生在课上捣乱。这也促使老师的干劲大减,有心教好,但是无力回天。对于整班教学成绩差,老师的责任倒在其次。
总之,在现在乡镇学校中,学生无兴趣学,老师无劲头教,导致了乡镇教育的普遍沦陷。
-----
网友解答:
-----
乡镇教育质量确实不太好,并且有愈来愈差的趋势,个人认为,其原因有四:
一、生源越来越差
生源差,是从学生数量骤减开始的。30年前,一般村小学每个年级至少一个班,班额还不小,中心校每个年级至少有三五个班,而乡镇初中,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随着这些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家庭举家搬到县、市所在地居住,有的即使不搬家,也在城里买房或者租房照顾孩子上学,农忙时节才回家务农。所以,农村生源急剧下降,很多村小都停办或者合办。
我老家,以前五个村各自有自己的小学,而现在还只剩下一所村小了,其余都停办。这样一来,孩子上学也有问题,太远,家长不放心,但凡有点办法的,都搬离农村了。现在还留在农村居住的,除了少数有产业的新农民(他们的孩子,早就在城里安排妥当了),大都是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家。恕我直言,这样的人家,从遗传、教育的角度说,孩子也只是一般般的居多。即使有个别成绩稍微好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也想尽办法把孩子转到条件好的县城了。这样,想有尖子生,太难了。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教师队伍不稳定,也与城市化进程有关。就我们县而言,本来这些年农村中小学每年都招考大量老师,无奈留不住,大多数老师工作三两年后,都会想办法调进县城。有的老师父母在县城,当然想离开农村回到县城;有的老师嫌在农村学校不好找对象,就想方设法考调进县城;有的老师找了县城的对象,一旦孩子出生后,就需要照顾,所以迫切希望调进城。试想,这样整天想“逃离”农村的老师,心思怎会在教学上?还有的老师采取“走读”方式,每天上完课就回县城,第二天有课再去。这在精力上有些牵扯,就算想好好教学,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家长无时间管理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留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有的老人要带儿子、女儿的好几个孩子,他们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已经很费力了,哪来的时间和精力管理他们的学习?父母在外,虽然有电话、视频联系,但也是鞭长莫及,管理无力。即使父母在家的,也是忙于生计,没太多时间管理孩子。还有,农村dubo之风盛行,在家带孩子的父母,很多时候坐在麻将桌上,基本让孩子自生自灭。这样的孩子,成绩怎么好得起来?
四、学生无心学习
由于农村孩子家长管理不善,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现在电子产品充斥在生活中,所以,孩子们从小都热衷于看电视、耍手机、玩电脑,上学之后,如果家长重视,稍微好点,否则,好多学生都是白天打瞌睡,晚上玩。跟家长沟通,一般都会回答:“他要玩呀,把他没办法!”怎么就没办法啦?这就是从小溺爱的结果啊!所以,孩子无心学习,其原因也应该归结为家长管理无方所致。
农村学校这样的状况,无疑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实施,更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所以,我们要寻求解决办法: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别,让均衡教育落到实处。
不可否认,农村和城市生活条件差别很大,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更是相差甚远。只有农村教育硬件(比如办学条件)和软件(比如教师素质)都上去了,均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了,才能留住家庭,才能留住学生,才可能有好的生源,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才可能改变农村的教育现状。
第二、改善乡镇教师待遇,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才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现在虽然农村教师每月有几百元乡镇生活补贴,有农村教师周转房政策,有30年农村教师经历不限名额申报高级职称的优待,可是,依然留不住,说明还不够,还应该考虑诸如孩子入托入学、生病住院、父母赡养、优惠购房等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农村教育工作。
第三、大力发展农村实体经济,实施多种经营,增加就业岗位,努力留住家长。
现在农村家长异地就业的居多,所以没机会没时间管理孩子,如果能把农村实体经济发展起来,他们就不用背井离乡往外跑,既可以增加就业岗位,为他们创收,又能让他们在家亲自管理孩子,避免祖辈管理的溺爱,因为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成长的最好途径。这样,不但农村生源会好起来,孩子们的整体素质也会越来越好。
综上所述,现在农村教学质量不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改变现状,得对症下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农村实践出发,改善农村大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教师待遇,这样,既能留住学生,又能留住老师,还能留住家长。这样,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就指日可待了!
------------------
推荐阅读:
老父亲在九六年借给朋友500元钱有借条,一年后朋友死了他家人不承认,父亲感觉气死了,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