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难忘年夜饭是什么?
小时候最难忘年夜饭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年三十,母亲一早起床梳洗后,去市场买菜,虽是困难时期,因南风不分季节吹,平时跟过年无什么区别,只是多了拜神之类。文革不让拜,无办法,不拜。
一早挡好鸡,杀只大肥鹅,鱿鱼,冬菇,金针,云耳,竹笋,绝对少不了,发菜,煮猪手。
菜都要好意头,发财(发菜)就手,生财(生菜)有道,红皮赤壮(烧肉),添丁发财,红运当头(恩平碌鹅)正,白切鸡,荷兰豆炒鱿,金针云耳素,因母亲叫素,所以不能说素,免素,最后一团和气,原来是发菜蛋丝浮皮羮。吃了一半才上最后的年年有余。
砍鸡与鹅的时候,一定要留一个鸡肶鹅肶留到人日,初七才能吃,那时无冰箱,只好风干,像腊肉。
吃晚饭时,如有家人因事不能回来吃团圆饭,也要拿他的碗筷放在台上。
不管什么理由,吃晚饭前绝对冲凉先,才能上台叫吃饭,还要排队一个一个叫,还好我排七个,眼睛望着鸡肶,鹅肶,只可惜,它们不在我前边,母亲讲,什么菜都只能夹自己前边的,不要飞象过河,那时枱面又不会转动,望着它,流晒口水。
多谢
唔该。
-----
网友解答:
-----
平时肚里没油水,突然吃顿肉第二还拉肚子最难受。这是小时侯吃年夜饭的记忆。现在好了,天天吃肉也不拉肚子了。[呲牙][呲牙][呲牙]
-----
网友解答:
-----
最难忘的年夜饭是1979年以前的每个年夜饭,农民天天饥饿就盼过年吃顿饱饭!那个香啊直流口水。现在有些人说过年没年味,其实天天吃饱喝足,过年和平时生活是没差别的。吃饱不忘邓小平,小康生活不忘邓小平以后的历届国家领袖。
-----
网友解答:
-----
上世纪七十年代,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起来,虽然柴米油盐、副食、布匹等还是要凭票供应,但是人们的脸开始变得红润并时常带着笑容。我们的家乡叫鱼米之乡,河鲜是从来不用凭票供应的,自然,我们日常饭食里,河鲜就是一大特色。年夜饭尤甚之。
年年的年夜饭,都是我们小孩子家年年都最期盼的。家里人口多,挣钱的人少,即便是便宜的小鱼小虾也不是天天能吃得到的。所以阴历年过得又热烈,又满足。
就如同北方进入腊月腌腊八蒜一样,南方进入腊月就要杀年猪,分大鱼(有单位的每年都有福利),开始腌腊鱼腊肉了。年的味道在家家户户升腾,炒阴米,磨沉浆(汤圆粉,沉,音念“蹭”),炸小鱼,打糍粑,轧打糖,切米花糖,酿米酒。再把按票供应的点心酥糖、雪枣和花生买回来。西瓜籽是不要票的。
我们家乡的菜以炖、蒸为主,年夜饭的菜非常丰富。炖菜有头子菜(主菜,包括鱼糕、鱼丸子、黄花木耳、笋丝,加猪油炖),莲藕汤(小排骨和莲藕),白萝卜汤(白萝卜炖肥肠,清汤的),甲鱼汤(现在齁贵,当时小孩子都不爱吃),母鸡汤(家里喜欢在里面放天麻和枸杞);蒸菜有萝卜丝、芋头等,只要时令蔬菜均可以裹上米粉上屉蒸,蒸珍珠丸子,蒸腊鱼,蒸腊肉,蒸粉蒸肉,蒸武昌鱼;炒几样小菜,腊肉红菜苔、菱角豆腐、小白菜,河虾韭菜等等。
通常,大人们的一顿饭要吃过子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小孩子们熬不住,就会合衣睡觉,快到12点时,大人叫起孩子,该吃米酒汤圆了,把小汤圆煮在米酒里,打上蛋花,每人一碗,既醒酒又赶走瞌睡。
这个时候叫小孩,小孩没有一个赖睡的,因为喝完米酒汤就意味着可以给长辈拜年了,一个头磕下去,每人就可得到五毛钱的压岁钱。花三毛钱就可以买五百响的鞭炮,一直玩过初五。女孩子买的是花花绿绿的皮筋,很好看。
后来,我们长大了,来大城市了,再也吃不到那样的年夜饭了。年年过年,年年想,年夜饭的花样和程式也就刻骨铭心了。
-----
网友解答:
-----
我记忆特别深刻的一顿年夜饭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1960年。
这年月家家都无隔夜粮,我们家也不会例外,但这个年我们还得硬撑着过。这顿年夜饭的参加者只有四个人——一位是年已八旬的曾祖母、一位是刚满13岁的叔父,还有时年仅8岁的哥哥与只有6岁的我。我们吃的东西只有一块糍粑(生产队分给我们团年的,我们将这块糍粑切成条状烤着吃)、一锅碎米野菜粥、还有几粒大颗粒的洋豌豆(这是叔父在水利工地上向一位好心的厨师偷偷讨要的,下工后他走了十多里地才赶到家)。
为什么我们家吃这顿年夜饭的人这么少呢?因为我们的祖父母早已不在人世,而父母又因其它人人都知道的原因在外地换思想,无法回来与我们团聚。
这顿团年饭吃得的确有点苦涩,有点心酸,有点使人无法忘记!
------------------
推荐阅读:
喜鹊的天敌是什么?老鹰这种猛禽都不捕食喜鹊,为什么没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