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不会写材料怎么办?
在体制内不会写材料怎么办?
-----
网友解答:
-----
不会写材料的人很多的,我上班4年了,如今也不会太写,一般在【手掌写作】下一个或者边看边写,此公众号的优势非常明显,日更数百,并且有海量的公文范文素材库,我的老笔记本电脑都下满了。
不会写就找方法写,不论是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
网友解答:
-----
在体制内不论是科员还是领导动笔写材料是第一件基本功,所以你讲不会写材料那就要赶紧学习,练习,多写多练多综合就能写好的。
-----
网友解答:
-----
不会写材料≠不能当领导;
等你当上了领导,自然会有人给你写材料。但是:
给你写材料,不是别人写好了材料你去照本宣科,而是按照你的想法用文字组织成材料。
这就是领导和“笔杆子”的区别。
记得在政府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有一年召开一年一度的经济工作总结表彰动员大会。会上,安排部分受到表彰的部门领导表态发言,每个部门5分钟。
乡镇企业局局长姓刘,因为手特别大,加上说话有个挥手(劈手)的习惯动作,大家都叫他“刘大巴掌”。
表态发言按照事先安排的顺序进行。先上去两人的发言中规中矩,波澜不惊,大家听的昏昏沉沉,很多人在互相交头接耳开小会。
主持人宣布“刘大巴掌”上台发言。话音未落,会场瞬间就静了下来,仿佛混沌的房间里吹进来一股凉风,每个人都挺直了腰身……。
“刘大巴掌”发言没用5分钟;手里拿了几张纸,但是基本没看。
不到5分钟的发言,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主席台上的领导一个个跟以前一样,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
会后,按惯例编发简报。当年,对于我们专职给大领导写材料的几个“大笔杆子”来说,编辑再简单不过的小简报,常常是最头疼的事。原因只有一个:
“刘大巴掌”的讲话、发言材料,无论我们如何挖空心思、咬文嚼字编辑,领导都不满意,我们自己也不满意!
可能有人会问:他讲什么,一字不差转换成文字不就行了吗?!相信作过文字综合工作的人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刘大巴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会写材料,但是会讲话。会讲话,根源在于——他想事、干事,能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
-----
网友解答:
-----
体制内的工作又不光只有写材料啊,还有其他很多事项,比如管文件,管会,管内务及后勤等等,目前我就不负责材料,只管文件,但是有一点,如果你想走好仕途,想不断被提拔,那么写材料的功夫就很重要了,虽然很多领导其实也不怎么会写材料,但是人家会读材料,知道材料里体现什么,缺什么,材料工作是体制的核心工作,如果你有想法的话那就建议你需要下功夫学习写材料了,要做的就是多读多看,书籍报纸时政要闻等等,然后不断地写,这只是基础要做的,不断总结经验,让专门写材料的人多给你看一下你写的东西并给你提出意见,事实上写材料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写容易,写好不容易,写到领导满意更不容易,甚至可能经常被批评挨骂,都是要承受的压力,可也只有不断那样历练才能提高写材料的水平,而且因为每个领导的风格不同,材料的风格也不一样,又需要你去揣摩了,这是写材料的难点,当你真的掌握了要点,能出来一篇看起来可以的材料,之后就是心境了,不得不说有些时候需要点天赋,对文字的悟性要高才行。特别对于大材料,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比如常委会议之类的讲话稿,就是专业的大拿也是需要反复打磨才能出来,我们读着觉得就是那样,但是让你写你会感觉词穷,就是那样。所以,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把时间都赋予了写材料,生活交给了办公室的魄力才有成功的机会啊!
-----
网友解答:
-----
您好,作为在体制内写了近10年材料的答友,很乐意跟您分享下我的看法。
结合您提出的问题,先冒昧作个假设,不妥之处,还请谅解。您可能或是在被领导批评不会写材料后,或是一直很努力但就是收效不大后,或是近期听说某某因写材料出众而获得重用后,或是想以写材料为突破发愤图强后,才有此疑问。
首先,能够正视问题,能够认识到写材料的重要性和自身的差距,就成功了一半。从这一点看,愚拙不用再多做思想动员了。您现在最需要的,应该是找出一条写材料的实战路径。比如,平时究竟应该怎样具体练,任务来了之后应该怎样具体写。
其次,平时要做好五个方面练习。
一是练思想。结合单位具体岗位,跳出业务看业务,立足全局看业务,多看报刊、网站,及时动态了解“国之大者”。
二是练业务。通过相关网站、报刊、文件、自媒体,认真研究业务的上情、下情、内情、外情。
三是练思维。读文章时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维,试着对材料“庖丁解牛”“大卸八块”,把握谋篇布局和文脉走向。
四是练套件。分类整理一些小标题及开头、结尾、导语、成果、问题、经验、措施等方面的经典表述。拆透几百篇文章,对材料宏观把握能力自然水涨船高。
五是练方法。看一些公文写作方面的书籍,比如,愚拙的《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公文写作实战》(清华大学出版社),结合自身写作实战去读去悟,不断促进自身写作体系的建立和迭代更新。
再次,要掌握写作的具体方法。
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曾在《怎样写文章》中写道,“写研究,后写作;边研究,边写作;再研究,再写作”。任务来之后,要做好四个深度研究。一是深度研究事,即研究业务的上情下情内情外情。二是深度研究人,即研究领导意图和受众想听啥。三是深度研究体,即文稿的具体体例写法。四是深度研究景,即具体场景背景。
从具体写作步骤上,愚拙在《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公文写作实战》里分享过“五子”实战法。一是磨刀子,在最短时间内,先围绕具体任务,把上情下情内情外情汇集到一块,把事情尽快搞清楚。二是定盘子,通过查领导讲话等“七查”快速把握领导意图,弄清任务来龙去脉。三是搭架子,基于前两步和搜索近期类似文章,拟出提纲。四是敲键子,把掌握的情况,分块摞到提纲下,逐渐聚拢、修改成文。五是收果子,总结写前、写中、写后相关体会,促进写作体系迭代更新。
“公文选萃”一直致力于和大家分享如何写材料,还基于自身实战,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公文写作实战》。愿我们共同提升,以文鼎新。
------------------
推荐阅读:
你遇到过很多老师,心里能留住的有几个?还记得老师讲过的课么?
上一篇:退休后,你会选择去海南过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