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征服中原的北方蛮族往往一两百年内迅速汉化,而征服罗马的蛮族融入罗马文明却需要数百年?
为什么征服中原的北方蛮族往往一两百年内迅速汉化,而征服罗马的蛮族融入罗马文明却需要数百年?
-----
网友解答:
-----
近些年的考古铁证已经证实,龙文化、玉文化、礼制文化、轩辕黄帝、女娲娘娘都是来自于东北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但因为红山人基因大都是N系,与现代大多数中国人的基因不符,所以一直有没有理顺的地方,而据史籍记载,夏、周都是黄帝部族后裔,现在复旦检测姬周皇族基因,发现也是N系,一切都融汇贯通了,姬周正是红山人西迁的后裔,同时匈奴部分贵族基因也是N系,证明了司马迁的“匈奴是夏之苗裔”也有一定道理,而现在通过23魔方广泛的基因检测,秦始皇家族基因大概率是基因OF—3323的蚩尤后代,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秦人先祖会义无反顾的与殷商结盟,共同对付夏、周,他们拥有共同的敌人,殷商皇族、孔子家族、司马懿家族基因都是C系南支,是来源于东北的另一支族群商,岳飞后裔、戚继光后裔基因检测也是C系南支,应该都是殷商后裔
-----
网友解答:
-----
汉文化是教人做人的文化,人不做人做什么?文明是一步一步来的,该走哪步就走哪步 。
-----
网友解答:
-----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一点:严格意义上来说,罗马帝国面对的是蛮族,中华文明所长期面对的是游牧民族,其二者之间差异是极大的。而且,蛮族和罗马文明的关系不是融合,而是一种相对平等的结合。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就是人口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其生活方式就决定了其基本生活物资来源的不稳定性。其主要生活物资来源于畜牧。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如遇水草丰美之时,其收获往往远超其所需。而一旦遭遇气候恶化,那便是颗粒无收。因此游牧民族选择了不断迁徙的方式进行生活。
也正是因为游牧民族的生活物资获取方式和不断迁徙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其从最基本的家庭结构一直到整体社会结构(多为部落制)的不稳定。而人口的增加则需要有相对稳定的食物和生活物资来源、和相对稳定底层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试想一下,在古代,一个游牧民族家庭,今年收获的生活物资多到用都用不完,而明年很可能就会颗粒无收,那这个家庭会有很强的生育欲望么?即便有,那么新生儿的存活率呢?毕竟在那个时期可没有什么大型冷库。更何况大部分的游牧民族还没有固定的居住区域。
所以从人口上来看,游牧民族的数量远远少于中原地区的汉人。即便入主中原,想要站稳脚跟那还得是得少数服从多数。
罗马帝国面对的蛮族则不然。蛮族(Barbarian)是罗马人对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三大族群的一个统称。蛮族的人口是非常多的,罗马历史上的蛮族入侵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即便罗马帝国是一个奴隶制帝国,但在那个时代,也不可能一下子接纳那么多的人口(即便将所有蛮族都变成奴隶也不行)。
蛮族的人口之所以多,无外乎两个原因。一、大部分蛮族是定居的。二、蛮族社会是一个农耕文明(虽然其水平很低,但仍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物资来源的)。北欧神话中,当奥丁骑着他的马车游过天际之时,人间便会出现暴雨,北欧蛮族们会在这个时候在家门口和路边撒麦子以供神的马匹所食。雷神索尔的妻子西芙则直接是丰收这一概念的“人格化”(人格化为茅盾先生所译),她之所以为索尔所爱便是因为她有一头绝美的金发,这是成熟了的谷物的象征。
我们现在对欧洲人的直观印象是什么,金发碧眼白皮肤再加上高个子对吧?但要知道的是:罗马人、希腊人可不是长成这样的,他们的没有那么高的身材,皮肤属于棕黄色或浅黄色(因为其居住纬度日照充足之故)。一个蛮族入侵直接把人种都变了,你说人口够不够多?
蛮族是一个文明社会,游牧民族拥有的是文化
传统上来说,区分文明与文化的最根本因素有三,城市、文字、国家概念。大名鼎鼎的“亚瑟王”实际上就是凯尔特人,亚瑟王传奇是一首史诗,虽不能判断亚瑟王其人是否真实存在于历史之中,但凯尔特人拥有国王这一概念是确凿无误的。有了国王了,那当然要有国家咯。
再有就是数量最庞大的日耳曼人。广义上来说,日耳曼人包括了现在的北欧地区、德意志地区和法兰西地区的绝大部分人口,你可以说德国人是日耳曼人,也可以说法国人是日耳曼人,甚至你还可以说英国人也是日耳曼人,这也是为什么希特勒把他那套明显过激的日耳曼人优越论搬出来后还能那么有煽动力的原因之一。
日耳曼人的语言是所谓的“罗曼语”其文字叫做”卢恩文字“(后世很多的小说家、文学家都拿卢恩文字讲故事,说它有魔力,但这玩意归根结底就是人家的书写用字罢了),罗曼语和拉丁语结合产的产物就是现在的法语和德语,而其中最简单的版本就是连卖菜大妈能说上几句的英语。顺带一提,英语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通用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结构简单(没有阴阳性、没有标音符号),越简单的语言就越容易使用。
农业生产方面不用多说,法国南部(古称罗马高卢)从罗马帝国时期一直到现在都是欧洲最重要的农产区之一,所以罗马帝国的高卢总督永远都是最有实权的总督之一。希腊罗马的太阳神阿波罗跑到南法就直接变成了温泉之神。
在罗马人的眼里,日耳曼人是有国王的。但实际上,日耳曼人是以部落和聚落的形式存在的,他们没有国王,只有在打仗的时候才会选出一个军事领袖。这就和匈奴的”单于“属于一个性质。
而游牧民族呢?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所用的蒙文直到成吉思汗时代才最终定型,这已经是很晚了。再加上游牧民族人口少,所以被同化基本上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结语
类似的例子太多太多无法逐一列举。两个异质文明结合,其需要的时间肯定是相当之长的,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出现了所谓“中世纪黑暗论”的原因,因为这个时期就是蛮族文明和罗马文明的结合期。
说得再通俗一点,游牧民族融入华夏文明属于一见钟情坠入爱河。蛮族文明和罗马希腊文明的结合那就是一个磕磕碰碰、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婚姻夫妻生活的完整写照。哪个速度更快想必大家也都有深刻体会吧......
另注: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如有疏漏,望请指正海涵。
-----
网友解答:
-----
因为中原人口庞大。自秦帝国后,车同轨,书同文。道路和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得到政权的统治王朝不得不佩服和使用中原中国文字文化来帮助其统治天下。
-----
网友解答:
-----
关于汉化的问题,我首先推荐一本书《狼图腾》,作者在整部作品的结束部分对中国古代文明尤其是中原农耕文明同北方游牧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几千年来的文化碰撞进行了分析,也一定程度上也解答了中华文明发展至今延绵不断的部分原因,我中学和大学时代反复阅读,确实受益匪浅。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发现,北方草原的政权有几次比较大的南下阶段,第一阶段是秦汉时期,第二阶段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的五胡十六国,第三个阶段则是两送时期,最后一个阶段则是明朝末年。
自十六国开始,每一次游牧民族的南下入侵都能够轻松拿下中国北方黄河流域,而黄河流域是中原文明的摇篮,农耕经济和儒家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扎下了根,为了维持统治,这些“入侵者”建立的政权就必须找到合适的统治策略,于是乎几乎所有的政权都选择了一定程度的汉化,甚至很多政权在发展后期逐步放弃了本族文明的很多特质,北魏自上而下推行汉化,而后来的辽、金则完全对中原文化进行照搬,包括中原的经济政策和文化知识,甚至很多君主都试图达到中原统治者的文化素养水平。在这种状态下,游牧民族的内在优势被逐渐边缘化,成为一种附庸般的存在。
在这种内外皆弱的情况下,这些外来文明就逐渐被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更加原始的游牧文明所压制,当政权进去衰退期时,经济层面的大崩溃成为压倒这些游牧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比如金、元末年由于货币制度造成的的经济危机,游牧民族没有深厚的农耕经济基础,又没有应对经济危机的其他办法,这种危机很快便会传递到民族矛盾和军事政治层面,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罗马文明实际上和北方蛮族甚至后来的法兰克人处于一种共生状态,后来宗教成为打破这种关系的关键一环,灭亡西罗马的西哥特人在一百多年后将基督教奉为自己的国教,后来的法兰克人也是如此,查理大帝就公开宣称自己是基督教的皇帝。实际上是外来文明通过宗教包容了罗马文明,而不是被罗马文明同化。
------------------
推荐阅读:
如果承包一座山全养猫,弄成旅游景区,会有人观览吗?有前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