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日本泡沫时代是怎样一副光景?繁荣到什么程度?
上个世纪日本泡沫时代是怎样一副光景?繁荣到什么程度?
-----
网友解答:
-----
我知道的是曰本的企业好像都搞收藏。日本一家企业(好像是松下电器)将凡高的向曰葵以高价好像是几十亿,收下珍藏!听说个人有玩收藏的,但企业搞收藏就有点没搞懂。应该也是太有钱了吧。正应了乱世黄金,盛世收藏。
-----
网友解答:
-----
上个世纪日本繁荣时期,具体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用语言真的难以表达,一句话: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泡沫经济一般指的是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份,日本发生的资产价格上升,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很多文章都以日本经济股价、交易总额等很大的数据来分析这种现象,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真的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因为这些指标离现实生活很远。本文不想引用太多的经济指标来分析,因为已经有人这么做过了。我想从一般人的生活体验来说,上个世纪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光景。
工资
上图是平成年代平均工资的水平推移,1989年的时候日本平均工资是402万日元(大约为25.7万RMB),当时日本消费税依然是3%,真是一个好的时代!2016年左右,日本平均工资是422万日(约27万RMB),过去了几十年日本工资上涨了1万多块钱,但是现在消费税马上就是10%了。各位可以想一想,拿着现在的工资,在三十年前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对于当时的日本,发生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发生在日本泡沫经济时期让人“吃惊的事情”
泡沫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房价猛涨。随着日本都市不断的开发,土地经济实在太过强盛,当时日本皇居的价格,比整个加拿大全部土地的价格都值钱。根据计算,在1980年代,东京山手线(地铁)沿线的土地价格能够买美国全土。
当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以后,人们追求的是什么?精神生活。日本的迪厅、俱乐部每天都是满员的状态,每天都有整夜狂舞的年轻人。工作机会实在是太多了,日本电视打出“工作24H”的广告。与此相应的是,日本工资也非常高,当时已经能够达到2万日元每天的工资水平!
银行贷款十分盛行,当时有很多人投资房产,拿着贷款,投资回报比银行利率多很多。日本银行现在定期存款的利率很低,当时的定期存款利率非常高,只需要存10年,就能够翻一倍!
(拿着万元钞票打车的大有人在)
工作结束以后,一般都是打车回家,每天花费数万日元的出租车费用对于一般的公司而言都是“司空见惯”。每次下班的时候,在大公司门口,出租车都会排起长队等候。出租车司机每天能够挣到10万日元以上!真是不可思议的世界!
日本的公司一般会有夏冬奖金,当时某大公司直接给员工发了400万日元的奖金,一旦发了奖金,就会用于消费,所以当时日本的奢侈品十分盛行。在当时的东京,将宝马奥迪这样的豪车,当成卡罗拉来对待。高尔夫俱乐部的入会费,都能够达到3亿日元!俱乐部门口停放的都是豪车,几乎夜夜歌舞升平。
结束语
但是好景只持续了51个月,之后的日本,大家就知道了。和许多日本60岁左右的人聊天时,他们就十分怀念那个年代,也是他们“年轻”的年代!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
部分文章介绍:
《走入日本的“中国城”,我发现了这些》
《 日本人:中国人“变了”!》
《在日本的中国人,都是怎么挣钱?》
-----
网友解答:
-----
嗨,各位观看“播米侃财经”的朋友们大家好。这期我接着上期的话题“1989,日本股灾”。上期亿策金点说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最先起飞的亚洲经济体,无论是增长的速度、产品的竞争力、还是财富的积累,都创造出了令全世界震惊的奇迹。日本在60年代,汽车工业大规模使用机器人;70年代,日本制造的物美价廉的汽车,在低技术工业领域称霸市场;80年代,日本电子工业突飞猛进,逐渐掌握除中央处理器之外的几乎所有集成电路和计算机芯片的制造技术。在30年里,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是的,经济如此迅猛增长,势必危及到美国的霸主地位。无独有偶,在日本经济发展迅猛时期,美国则因为国内外的复杂环境,陷入了严重的贸易赤字“泥潭”,而日本正是美国最大的贸易赤字来源国。为了弥补贸易逆差,美国就需要吸引大量的外资,而大量外资流入,出现了一尴尬的事实,那就是改变了美国的对外资产投资的地位。1981年开始,美国的资产流入远远超过流出,境外投资额开始急剧下降,使美国成为了净债务国。而日本在此期间,为其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政府大量持有的美元债券,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
美国渴望通过多方谈判,一方面解决因美元定价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时机成熟了!在1989年,日本在美国财长贝克的高压下,被迫同意日元升值,由美英日德法5国财长在纽约广场宾馆签署了“广场协议”,正式拉开了日本经济衰退的序幕。那么《广场协议》到底给日本带来多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
1985年9月,日元的汇率在 1 美元兑换 250 日元的水平附近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快速升值到 1 美元兑换 200 日元附近,升值 20%。为了防止日元升值打击经济增长和造成通缩,日本央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 利率水平由85年的5%降至87年3月的2.5%,并将这一低利率维持了2年零3个月。这里简单的说下,汇率的过快浮动会对进出口的外贸实体经济进行冲击,这种冲击可能导致实体经济活力降低,货币的通缩。所以,日本央行与之对应的下调利率,为市场注入货币,提升市场的经济活力。但超低利率政策也导致货币供给量急剧增长,面对过多的流动性,银行和企业都苦于难以找到有高比例回报的投资项目,转而纷纷把资金投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导致资产价格泡沫越吹越大。
在投机浪潮渐起的背景下,日本的大型及骨干企业率先出手。它们通过发行新股等手段筹集到大量的低成本资金。这些资金不仅用于购买新式设备,还大量投入到股票和不动产等金融财务活动方面。如此一来,中小企业也积极仿效,通过扩大向银行借款的办法去做投机生意。在1986年后,企业不问规模大小,都是一派繁忙,在投机的泡沫之中奔波。
金融机构的融资活动更是沉迷在“泡沫经济”的幻景中。它们一改多年谨小慎微的做法,无节度地大量融资。银行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尽全力扩大融资,以占有率至上、收益至上为宗旨争相增加贷款。当时银行是以地价升值、股票升值为繁荣基础,只要有担保就积极进行融资,而关于融资项目用途、偿还能力、经营能力、发展前景等作为银行的基本审查职能,几乎完全不发挥作用。营业与管理之间的平衡问题无人问津,甚至银行事前就把担保价值的评价描绘成预期未来升值,在很多情况下,根本不做严格的担保评价。银行除向不动产担保之外,还对非银行系统和住宅发面的金融专业公司进行积极融资,这无疑是向房地产行业注入足够的货币。
以一曲《北国之春》唱红列岛的千昌夫,当时正是红得发紫的歌手。第一家银行找到他时,建议他投资夏威夷的五星级酒店:“日本人成群结队地跑到夏威夷去举行婚礼,在那里建一座五星级酒店绝对有必要,而且一定能够赚钱。”千昌夫困惑地说;“我没有东西可以担保。”银行却说;“你的名字就是最好的担保。”结果,先后共有五家银行向千昌夫房贷。他在夏威夷不仅投资酒店,还投资高尔夫球场,五家银行贷给他的总金额达到2700亿日元。2700亿日元。我们按照现在的汇率来换算人民币,去掉零头是170亿人民币。暂且不论项目的盈利能力,没有担保没有保人五家银行就以“他的名字”对他进行融资170亿人民币,如此严重扩张与金融泛滥也只是那个时代中的一个小故事而已。
在“泡沫经济年代”投机永远是不变的主题,而股票和房地产则是投机者乐此不疲、趋之若鹫的两大“宠物”。
股票,进入8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日本的股票价格一直看涨。这种上涨的势头几乎是直线的,而且是异乎寻常的空前上涨。1985年末,日经平均股价为13113日元。此后不断攀升,创造新的记录。到1987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股价已涨至26000日元,涨幅已近一倍。1987年10月华尔街股市大崩溃波及全世界,导致全球性股市大震荡,日本股市也无不例外受到影响。按说日本应该从美国股市的崩溃得到警示,但就在各国忙于整顿股市之时,日本却在国内资金极为富裕的条件下放松银根,膨胀信用贷款,使它的股票时价总额在两个月后达到全世界股票时价41.7%。日本的人口只有美国人口的一半,国民生产总值也只有美国的60%,但日本的股票市场却开始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进入1988年,日本的股票交易热继续升温,7月1日的成交额竟达到创纪录的28.5亿股。到1988年岁末,股价已平均达到3万日元。1989年,股市交易更上一层楼,股价平均额达到38915日元的高峰,相当于1985年的3倍。1985年末股票余额时价位196兆日元。为该年国民生产总额的60%,而1989年末的股票余额时价总额达630兆日元,为当年国民生产总额的1.6倍。仅仅4年时间,其膨胀额达到434兆日元,差不多相当于一年的国民生产总额。在国民资产的金额资产中,股票资产也由1985年末的242兆日元增至1989年末的630兆日元。
这种股价疯狂上涨使得日本人如痴如狂,纷纷卷入股票投机之中。虚拟资产正像泡沫一样慢慢膨胀。
房地产,房地产的投资热伴随着股价上涨而上涨。1985年末,日本土地资产总额为1004兆日元,到1990底达到2389兆日元,其增加额为1385兆日元。相当于日本名义国民的生产总值的3倍,与股价的上涨“交相辉映”。当时日本土地的总价值相当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5倍多。在1990年,日本的土地资产价格总额竟然可以购买比日本大25倍的美国,其疯狂上涨程度,可见一斑。1989年,日本最具有经济实力的不动产公司——三菱房地产公司宣布,将以8.5亿美元收购洛克菲勒大楼,并在最高处插上国旗。这是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最为疯狂的一次房地产行动,日本人仿佛沉浸在“可以凭自己的经济实力买下一个美国”的快感中。
也许,如果没有外部极具破坏性地震荡,日本也许可能以和缓的紧缩逐渐实现软着陆。但像是“金融核弹”的股票股指期货彻底的对日本金融系统进行了致命的打击。那么下期我们就来聊聊日本“难咽的苦酒”。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作者隶属 易策资本研究院,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载。
-----
网友解答:
-----
我是青岩,我来回答。
日本泡沫的形成
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给力日本复兴第一个机会。日本利用地缘优势成了美国人在朝作战的后勤基地,大发战争财。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调整了自己在东太平洋的整体战略。改为扶持日本政府,将日本政府打造成美国在亚太地区重要的支点。日本借由美国人的支持,经济快速的发展起来。
日本在1961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直到1970年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取得了完美的成功。此时的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6%和11.5%远远超过预期。国民收入增长了1倍还多。
80时年代初期,日本已经成长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低廉的电子产品和汽车充斥着美国市场,对美国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
80年代中期,美国还没有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中走出来。美国的财政赤字不断飙升,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度增长。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摩擦已经发展到了必需要进行“大幅度调整的地步”。日本的政治受到美国的控制。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摩擦,多是由日本政府的让步结束。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了“广场协议”。
协议规定:制定协议的五国一起在国际金融市场抛售美元。使美元贬值,从而增加美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善美国整体的财政状况。日元兑美元汇率从230:1掉到了120:1,也就是说日元整体上涨了一倍。(日元上涨带了很大的负面效应。日本产品的价格随着汇率的上涨,而大幅度的上扬。整体竞争力大幅度下降)。日本银行为了稳定市场放松了银根。大量的日元涌入了日本社会。“日本经济泡沫”就此形成。
日本净泡沫时代繁荣的光景
日元的升值以后,日本商人变得 十分富有。日本商人手中的日元升级了2倍,美国人的商品在日本商人看来一下便宜了起来。当时的日本商人非常看好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买下了美国最大的电影公司哥伦比亚影片公司。而三菱公司则买下了美国的著名建筑“洛克菲勒大厦”。购买地产之风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美国将近十分之一的地产都被日本商人买走了。日本的地产大亨放出话来。“号称五年就可以买下半个美国。”
刚参加工作的日本年轻人薪水也非常高。通常工作2-3年就可以购买欧美的奥迪宝马一类的高级轿车。
80年代的日本夜店文化空前繁荣。下了班的日本男人一般都不会回家。而是乘坐着1万日元起步的出租车,流连于日本夜店和啤酒屋。
日本退休后的老年人也不甘示弱。出门旅游成为了老年人休闲的时尚。日本人在旅游的时候不停的买买买。各种奢侈品纷纷被日本人收入囊中。
受到日本经济繁荣的影响。日本股市也一片飘红。人们在银行借贷的钱,投入股市中也很少出现亏本的情况。(日本的房地产一路走高,人们用房产抵押贷款。然后投入股市中谋取利益。这一现象也极大的增加了“经济的泡沫”)
0年代末,日本社会空前繁荣。日本人对自己国家的经济非常的有信心。人人都在享受奢华的生活,人人都在买大房子,人人都在享受股市的鸿利。殊不知一场经济浩劫就在身后等着他们。
-----
网友解答:
-----
在二战之后,日本大力发展制造业,从六七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开始崛起,以索尼和丰田为代表的优秀企业把自己的产品卖到了全世界。到了80年代,日本经济达到顶峰,全国从企业到个人,都陷入了疯狂“买买买”的状态,最著名的就是地产开发商三菱地所去美国买洛克菲勒大厦,还在大楼的最高处插上了日本国旗。
而且由于“广场协议”让日元大幅贬值,日元开始回流到国内市场,加上日本政府大幅降息扩大贷款,造成国内一时间产生了大量的钱,而且都流向了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结果就是,东京市中心银座广场的地价达到了 25 万美元一平米——这可是在1989年。那个时候只要在东京或者大阪有房子的日本人,都可以说是千万富翁。
而当时拼命在买房的人都是谁呢?正是经历了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起飞,对未来无限乐观的那批人。他们在十几岁时赶上了好时候,到了三四十岁有了购买力,自然要投资房产,让财富增值。但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很多家庭倾家荡产,那些使用高额贷款买房的人瞬间负债累累,欠的钱可能一辈子都还不清。日本整个国家和民众也迎来了一个“失落的20年”。
正是由于这种1940体制下金融系统的天然不足,导致了日本的泡沫更严重,事后处理更难。日本的地产泡沫破裂后,随之产生了据估计高达一百万亿日元的巨额不良债权,这耗费了日本不低于十万亿日元的政府援助,用了至少十年的时间才彻底解决问题。而同样因为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危机的美国,因为金融体系是以直接融资为主,不良债权相对分散,金融机构藏匿不良债权的空间和能力都十分有限,所以只用了一年就基本摆脱了困境。并且,在国家统筹的体制下,权力集中于政府,容易滋生官员腐败。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