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李鸿章这个人,客观事实评价?
怎样理解李鸿章这个人,客观事实评价?
-----
网友解答:
-----
如果脱离开社会背景,单纯评论李鸿章功与过,显然是不公平的。他在面对列强屠刀,不可能不想爱国。但是,说了算吗?换了别人也是一样。
-----
网友解答:
-----
对于李鸿章的是非功过其实历史早有定论。在此问题上我反而觉得李鸿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才最为精准到位:那就是“大清裱糊匠”。事实胜于雄辩,一场甲午海战,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把晚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戳了个大窟窿。在日本明治维新的上下一心、坚船利炮面前,晚清时期看上去轰轰烈烈、煞是热闹的洋务运动,就好像是一个纸糊的大灯笼一样一戳就破、一点就着。而在这其中,关键中的关键,还是人的因素才是核心。
-----
网友解答:
-----
“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晚清是风云激荡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年代,李鸿章作为清朝重臣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凡夫俗子盖棺定论,而他,尸骨都灰飞烟灭了,似乎还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列举我知道的事实:千古功罪,后人评说吧:
1,有远见卓识,大张旗鼓地兴办洋务运动。
此举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创办了诸多企业,轮船招商局,最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电报局、漠河金矿及天津铁路公司等等,为晚清增加一抺光亮.
2.抵御列强提出“海防论”。
无论是日吞琉球,还是法占越南,李鸿章都能清醒而深切意识到:对于大清,列强的威胁来自海上;因此,他率先提出并倡导“海防论”,积极鼓吹建立近代化的海军,并倡导巩固和建立海防设施,亲自了缔造了北洋水师。
3.力促培养人才政策,有战略家眼光。
师夷长技以制夷,大力发展教育,并敦促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展现战略家的眼光;高素质人才是强国的根本和长治久安的基础,要让华夏民族列入世界强盛民族之列必须不遗余力地培养人才。
4.为海外华工成功地争取了权益。
当年十万在秘鲁的华工出苦力,啃树皮,命如草芥,李鸿章不顾个人安危为他们争取到权益,表现了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一个备受侵略的国家,他的臣子能表现的如此强硬”就是说他!
5.镇压太平天国的得力干将,平定捻军的祸首;这个罄竹难书,不再啰嗦!
6.甲午海战中,鼠目寸光,保船避战,导致中日战争败北,但探索历史深处,他是背锅侠。
最不能原谅的是没投海自尽,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上签字;尽管他是替罪羊,口诛笔伐的对象是慈禧,但,历史的雾霾里,谁来拔开云雾呢?
-----
网友解答:
-----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站在历史中,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去评价。
看他是否全力而为,并看结果。
李鸿章是个真正的爱国者!
那些卖国条约不让他签让谁去?
倭仁?徐桐?
他们知道该在哪签字么!
打嘴炮的根本没有用,反对这个反对那个,真做事情,一个屁也不敢放。
李鸿章不是说让翁同龢一起去谈判吗,刚刚还大义凛然的翁师傅,一下子就痿了。
那个年月,谁也没有能力去做这些实事。
在风雨飘零,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李鸿章拼命的要支撑,他不是不知道,去和谈,签卖国条约会什么下场,但他还是去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李鸿章的一生,偏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 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什么黑锅 ,总是让他背。
李鸿章懂得中国应该利用现代国家之间的重要规则一一国际法维护国家利益,没有必要动辄开战,将国家与民族置于穷兵赎武,战则必败的困境中。
他隐忍和谈的目的"为国家筹久远之计",变法图强,"百年或与洋制争胜之日"。求和忍辱及手段,最终目的是与洋人争胜。当年汉朝的和亲也是如此,侍以后再图!
平心而论,不论是中日淡判,还是与联军签约,整个满清朝延,不会有人比李鸿章办得更加圆满了,只能是更其糟糕。
他在那种内外环璄下已尽最大的力量,使利益最大化了。
李鸿章就像个"裱糊匠",哪出了漏洞,都要他去糊去补。而狂风暴雨一旦袭来,表面的华饰被揭破,旧屋变得更加千孔百疮,"裱糊匠"自然也成了众矢之的!
李鸿章一直在为这个国家努力着!
虽然,兴洋务,受制于封建官僚体制。虎头蛇尾难收大功
改革军事,因甲午一战败于日本,二十多年苦经营付诸东流
办外交,屡遭欺凌,谤满天下
开创近代教育,也因多方受阻举步维坚
他的悲剧并非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国家悲剧,民族悲剧,时代悲剧的缩影!
但
在他的倡导或引导下,满清帝国总算挣脱了几千年的传统束缚,在学习西方的道路上迈着艰难而蹒跚的步履缓缓前行。
西方一致公认"无疑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始终在尽他最大的努力来维持他的国家利益,但遗憾的是,他手中的筹码太少。
评价李鸿章,都不应将"汉奸","卖国贼"之类的大帽子扣在他身上,他是个做实事的爱国者,为清廷做了一辈子的替罪羊,与秦桧,汪精卫等人有本质的区别。
李鸿章是一位值得被公正评价的老人!
-----
网友解答:
-----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应该算是既经典又有趣的,所以不妨借大师的一系列说法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整体而论,李鸿章是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他倒不是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但最终却是弥缝偷安,含恨而死。
这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是大清的裱糊匠,做一天和尚撞一日钟,社稷安危时没推卸过责任,但也没有留下什么百年大计以励后人。
而要具体而生动地评价李鸿章,梁启超的一系列对比评价,十分的有趣,十分的深刻。
李鸿章比霍光
史家说霍光是“不学无术”,善打痞子腔的李鸿章也有些“不学无术”。
但李鸿章没有霍光的权位,也没有霍光的魄力。
李鸿章一生都谨守范围之地,少有越雷池的魄力之举,只图问心无愧,未能大行其志。
但就一般学问,李鸿章是了得的,霍光比不了。
李鸿章比诸葛亮
晚清最爱拿自己跟诸葛亮比的是左宗棠,李鸿章亦可与之一比。诸葛亮身上有个五重标签——忠臣、儒臣、兵家、政治家、外交家,这五重身份,李鸿章也是一个不少。
想当年,李鸿章以上海区区三城之地,奏大功于江南,论创业之艰辛,这一点和诸葛亮很相似。
但此后用兵的成就,诸葛亮不如李鸿章。
可要论及胸怀天下,政治操守,李鸿章在诸葛亮面前又逊色不少。诸葛亮治理崎岖蜀地,士不怀奸,民咸自厉,而李鸿章呢,晚清社稷重臣,十多年来却未能辑和国民,使之己用。
尤其一点,诸葛亮身后仅留下八百株桑树,而李鸿章却以富豪闻名天下,躬是鞠了,似乎没有尽瘁呀!
李鸿章比郭子仪
李鸿章的中兴靖乱之功,跟郭子仪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的福命也是不相上下。但郭子仪除了定难之功,再无他事,李鸿章就厉害了,统兵靖乱只占其人生功业的一部分,办洋务,兴实业,忍辱负重为江山社稷与列强外交周旋,虽不是力挽狂澜,但也实属不易,换其他人来,未必比李鸿章强。
李鸿章比王安石
王安石以新法为世诟病,李鸿章以洋务为世诟病,虽然两人都没有完善的政策,但其见识规模却不是诟病之人能比的。
说到遭诟病,两人几乎有相同的遭遇。哪些个贤者士大夫,不是袖手旁观,就是群起起哄攻击,王安石还好些,有皇帝老儿力挺,但李鸿章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即便是短暂的,他是在夹缝中图强。
从这个角度讲,李鸿章的不易,想尽办法做实事应该得到后世的尊重。
李鸿章比曾国藩
李鸿章之于曾国藩,如同管仲之鲍叔,韩信之萧何。有一点必须承认,李鸿章一生的学行见识事业,都是由曾国藩提携而玉成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晚清难得的历史佳话。
曾国藩以儒,以贤著称,李鸿章以术智机警闻名,师徒二人各有秋千。
曾国藩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李鸿章则血气甚强,无论多难事,皆挺身而出,少有危难退避之色。
俗话说的好,干的越多,扛的越难,挨的骂名越多,这一点,历史对李鸿章稍有不公。
李鸿章比左宗棠
李鸿章与左宗棠是曾国藩之后的江山社稷齐名重臣,左以扬胜,李以忍胜。
器量上,左宗棠不比李鸿章。
左宗棠表面骄横守旧,实则亦有洋务维新之与时俱进;李鸿章表面上是洋务维新的领袖,实则未脱守旧尊规之骨。
但左宗棠比李鸿章幸运,创下巅峰成就随即病逝,早死十年,骂名都留给了李鸿章。
李鸿章比李秀成
两人都是晚清的李氏豪杰,一个忠于朝廷,一个忠于本族,李鸿章谥文忠,刘秀成封忠王,都是当之无愧的。
论政治,论军事,论外交,李秀成皆不输李鸿章,但一败一成,天意沧桑呀。
还有一点,李秀成不杀赵景贤,礼葬王有龄,李鸿章却骗杀太平天国八降王,比李秀成厚黑多了。
李鸿章比张之洞
李鸿章是实践之人,张之洞是浮华之人。李鸿章最不好名,张之洞最好名。李鸿章凡事肯任劳怨,张之洞常趋巧利。
一个是能臣,一个是巧臣。
李鸿章比秦桧
中国俗儒骂李鸿章为秦桧的最多,现在应该也不少。
梁启超说,这种说法是狂吠!
------------------
推荐阅读:
如果你被陌生人欺骗过很多次,你还会像原来那样去轻易再相信一个人吗?
上一篇:你写过哪些脑洞大开的武侠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