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宁浩导演《疯狂的石头》等系列电影?为何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如何评价宁浩导演《疯狂的石头》等系列电影?为何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
网友解答:
-----
宁浩导演的疯狂系列电影,能成功在于接地气,很真实,有生活气
《疯狂的石头》是宁浩导演的黑色喜剧片,由郭涛、刘桦、连晋、刘刚、徐峥和黄渤等出演,于2006年6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翡翠,他们与工艺品厂保卫科的科长包世宏长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疯狂的石头》全片充满了新时代的气息,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子。而相比当今的喜剧好似走入了一个误区,一味地装疯卖傻反而适得其反。
这部作品在当时是非常接地气的,结合了大量的本土重庆方言,使作品充满了乡土气息,妙趣横生。新导演,思路新,胆子大,包袱轻,敢想敢做。正是这种新奇,使这部名不见经传的电影一举打败了国内当时许多大导演的作品。
先刨除模仿因素,这部电影确实是成功的,它不需要投入几千万的费用去拍摄一些宏大的场面,但却能深入人心,以一颗石头引起的闹剧,却透漏出当时的真实。
喜剧效果好:《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商业电影,它并没有想表达什么过于深刻的主题,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观众。相比之下,电影人大都固步自封,多数认定艺术品质才是影片的唯一标准,而大大忽视了电影的产业特性。
有鲜活的艺术生命:《疯狂的石头》对中国电影界的意义绝对大于这部影片本身的价值。且不论影片艺术上的优缺点,单看电影呈现给观众的精神面貌,是一种具有气势的,一种鲜活的生命感觉;这种感觉是用金钱、名气、资历等手段所无法获取的。
拍摄手法:非常令人信服地传达出电影独特的表现魅力。
从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出宁浩有意在结构表现上作出尝试,《疯狂的石头》采用了局部结构的手法,无疑也是一个成功且理智的做法
就整部电影来说,它是一部严肃制作的电影,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非常用心,片中的幽默元素毫不做作,完全是由剧情推动所带出的笑声,并非如一些拙劣的喜剧片,采用类似相声的夸张肢体,抖语言包袱等等来制作笑料。
宁浩电影的横空出世,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人们视线之外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而且电影采用多线索穿插叙事的非线性结构,打破惯有的时空顺序,极富悬念
这是一部反映小人物生活的电影,小人物的生活中已经充满了苦难,唯有这些幽默的镜头和诙谐的对白才能让我们这些和剧中角色一样的小人物,能够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种种酸楚。
-----
网友解答:
-----
宁浩导演的疯狂系列电影,能成功在于接地气,很真实,有生活气。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看来,有以下三个原因:
1.黄渤主演的小人物很真实。没有那些大人物的排场和气场,就是我们身边的小人物,和我们一样,行走在城市大街小巷,成长在现代社会。会遇到坎坷不易,也会遭受委屈,不被人理解,在看他的故事时候,就会想到我们自己。
2.黄渤主演的小人物接地气。没有那些排比对仗的诗情画意,也没有高深莫测的哲理话语,有的只是油米酱醋茶的日常琐事。关心的事,询问的事,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黄渤主演的小人物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生长环境,他的日常话语,都非常贴地气,有生活气。他的嬉笑怒骂,他的一举一动,都有生活气息。
综上所述,这就是宁浩作品疯狂系列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个人见解,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
网友解答:
-----
认真回答一波。
我认为宁浩导演疯狂系列电影能火的原因有以下3点。
1、有自己浓烈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多线条叙事、快速剪辑、环形故事,黑色幽默;这种风格在国外叫“盖里奇手法”,最早是导演盖·里奇运用在自己的电影《两杆大烟枪》里。国内这种风格在《疯狂的石头》出来之前是完全没有的,宁浩导演把这种手法首次运用到国产电影里,给观众们带来了新鲜感;
2、故事情节充满了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把主人公荒诞,悲剧的一面表现出来,引出人们的笑声,是人们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表现出来悲剧内容的文学做法。宁浩导演前两部疯狂系列都是表现小人物的悲惨荒诞的故事,虽然结局好,但是过程还是悲剧的,看到别人那种荒诞悲催的一面,不禁会让人捧腹大笑的,这就是黑色幽默的效果;
3、黄渤的春风化雨般的演技。每一部疯狂系列都有黄渤,可以说没有黄渤,电影就缺少了很多看点,他像很多顶级的喜剧演员,把喜剧桥段生活化,让你看不出刻意的表演,让你如沐春风,忍俊不禁!
以上三点,是我认为疯狂系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
网友解答:
-----
宁浩导演《疯狂的石头》能取的这么好的成绩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选对了演员,
也正是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影帝黄渤,电影的剧情搞笑接地气,让我们从头到尾都没有找 出一个尴尬的镜头,更不会让我有不想观看的欲望。
在网上我也曾看到过很多网友对《疯狂的石头》高度评价!并称这部电影是十年来最好的国产小成本电影。
2006年,《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震惊了所有人!
谁也没料到这样一部小成本电影,女演员连胸都没露。
仅仅依靠几位没有颜值,没有名气,的小演
员撑起了一部豆瓣评分8.2高分的电影。
远超同时上映的亿元大片《满城尽带黄金》《十面埋伏》《英勇》
通过这部电影也让我们知道一部好的电影不需要投资太多,不需要明星大咖,观众们只需要有好的剧情,好的故事就行了!
也正是这部电影成就了宁浩导演的风格!
之后的《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心花怒放》等……都没有让观众失望。
-----
网友解答:
-----
本土化、平民化、再加上一点点对经典电影的模仿,造就了宁浩《疯狂的石头》系列的成功。
以《疯狂的石头》为例,看似互不相干的多线叙事的结构让人把它和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以及几年前的英国经典黑色幽默电影《两杆大烟枪》联系起来,而《石头》的成功,恰不是由于结构的模仿,而是本土化渗透在了影片每一个细节当中。
而说到本土化,我们不得不提一下《石头》这部电影,以及宁浩后续作品的演员配音。可以这么说,《石头》这部电影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这部电影全部是采用方言配音。不同于大制作影视剧的中规中矩的普通话配音,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演员那一口口的方言。从保卫科长那标准的四川话,到香港大盗那句经典的港谱:我顶你个肺,再到包哥那口地道的唐山话,最后厂长儿子普通话和四川话的熟练切换等等,让观众们耳目一新,仿佛此时看的已不是脱离生活的电影,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市井小事。这一切,让看厌了大制作、大手笔、大明星的观众们犹如在大鱼大肉的宴席之后,品尝了一杯清新的绿茶。这种不同,带给了观众们不一样的感觉,而从实际的反应来看,这种感觉是观众们期盼已久的。
《疯狂》系列的电影的另外一个成功之处就是对经典电影桥段的模仿。比如,当来自香港的国际大盗模仿《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的经典动作从天花板上绑着绳子吊下来偷翡翠时,由于卖绳子的小贩短斤缺两少给了一米导致他没法够着目标,只能吊在半空中荡来荡去眼睁睁地看着宝物干着急。这种模仿并不是生硬的照抄,而是加入了中国式幽默进行了再加工,这种极具中国式设计的模仿桥段在宁浩的电影里比比皆是,而也只有中国观众才能看出来其中的苦涩和黑色幽默,用句俗话说就是:接地气儿。把老百姓熟悉的那点鸡毛蒜皮的世俗问题弄出“花活儿”,这就是宁浩小成本电影里的大智慧。
宁浩本人也是一个怪才导演。
跟外界印象的导演都是“文艺范”“爱酸”“爱幻想”不同,宁浩可以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职业化”的导演。说白了,他首先把自己当成职业导演,而不是一个充满了个人表达欲望的“艺术工作者”。
什么是“职业导演”?一句话,“只有投资人赚钱了,我们这些制作人才能赚钱”。于是他千方百计地要让观众觉得好看,他用时尚的影像语言和层出不穷的笑料保证决不冷场;他的烦恼不是怎么突出个人表达,而是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拍好撞车场景;他发愁影片的宣传和发行,甚至和主演一道自掏钱包办影评人观摩场。
或许正因为他的现实,使他能够如此准确地抓住老百姓生活的脉搏。而目前的内地电影界,却仍处在惧怕沦为“职业导演”的集体潜意识笼罩下,绝大部分导演都如此忌讳被扣上“工匠”的帽子,其结果就是与老百姓的趣味如此隔阂,无法娱民,只能愚己。而宁浩却在这种惧怕中独树一帜,他以“商品”的角度去做电影,以观众的角度去拍电影,其结果就是一个个虽然所谓的“艺术价值”不高的电影不断的出炉,电影界不看好,但是却获得了观众的口碑与认可。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