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在现在等于现代的多少度?
古代的酒在现在等于现代的多少度?
-----
网友解答:
-----
一、古代酒相较于现代酒度数较低
公元前两百万年前,人们将食用不完的野果贮存起来,没有保鲜方法,野果里含有的发酵性糖分与空气中的霉菌、酵母菌相遇,发酵,形成自然酿造的果酒。
这种酒是酒最早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掌握了微生物“霉菌”生物繁殖的规律,使用谷物制曲药,以此来酿酒。
这个时候的酒仍属于发酵酒,酒精度比较低,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低度发酵酒一直是我国酒类消费的主流。2003年在西安北郊发掘出土了距今2100多年保存最好,存管最多的西汉美酒。
为研究西汉时期酿酒工艺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研究显示,西汉时代的酒,酒精含量较低,成酒不易久存,容易酸败。因为酒中水分较高,酒味比较淡。
二、古代酒讲究秘方,现代酒讲究标准
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农耕文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制决定了“酒”的特殊商品属性。
小农经济或者说自耕农经济的三大特点,分散性(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使得古代酒相当一部分是用来自酿自销的这一点与现代大为不同。
各个酒作坊酿酒工艺会有不同,故而成品酒口味也有差别,这种独特性被称之为“秘方”,“秘方”是古代作坊安身立命的依仗。
现在不同种类的酒都有严格的法律规范,如果不遵守相关酒类的规范,产品是不允许上市销售的。且大多工艺是透明的,“秘方”的概念基本不存在,现在更强调的是“整齐划一”的标准。
三、现代白酒更讲究包装与设计
产品自我革新的动力一定是来源于不受限制的需求。封建土地所有制决定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使得白酒制造长期处于作坊生产,无法大规模生产。再加上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与相对严厉的“酒政”,酒的商品属性很难激发出来。
而如今的酒则是必须要接受市场的考验。不仅要在酒的质量上下文章,还在设计与包装上不遗余力的迎合市场。
-----
网友解答:
-----
古代酒精浓度低,按现在的度数度量的话, 一般只有2~3度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国白酒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复杂得多,原料各种各样,酒的特点也各有风格,酒名也五花八门。
中国白酒在饮料酒中,独具风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白酒相比,我国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拟的风味。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纯净、溢香好,余香不尽;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冽,酒体谐调,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净、变化无穷的优美味道,给人以极大的欢愉和幸福之感。
我国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数这样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近几年,国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数,有不少较大的酒厂,已试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现市场初期,大多数消费者不太习惯,饮用起来总觉着不够味,“劲头小”。90年代初,城市消费者已经开始习惯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较好的品种了。
白酒以前叫烧酒、高粮酒,建国后统称白酒、白干酒。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烧酒?白酒就是无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掺水的意思,烧酒就是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入甑加热蒸馏出的酒。
白酒的名称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酒。有的以产地命名,如:茅台、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兰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还有的按发酵、贮存时间长短命名,如:特曲、陈曲、头曲、二曲等。二锅头、回龙酒等,则又是以生产工艺的特点命名的。二锅头是我国北方固态法白酒的一种古老的名称。现在有的酒仍叫二锅头。现在的二锅头是在蒸酒时,掐头去尾取中间馏出的酒。真正的二锅头系指制酒工艺中在使用冷却器之前,以古老的固体蒸馏酒方法,即以锅为冷却器,二次换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谓回龙酒,就是将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为回龙酒。
我国白酒起源于何时,众说不一,尚无定论。
一种说法,起源于诏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
以上引文中所说的“烧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单从名字相同还不可定论。有人认为我国民间长期相沿,把蒸酒称为烧锅,烧锅生产的酒即为烧酒。但烧锅之名起源于何时,尚待考证。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论据尚欠充分。
感谢您关注农地圈:东方花雪
-----
网友解答: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一生嗜酒成性,一句句关于酒的诗句,也成为经典,千古流传。后人也将他颂为诗仙。而古代的酒真的那么好喝吗?它有多少度?又是什么味道呢?
据历史资料分析,大概宋元朝以前一般都是曲酿的发酵酒,这种酒是以粮食谷物、水果、乳类等原料经过酵母发酵酿造成的。度数很低,20度算是最高了,几乎是没什么味道的,完全可以当饮料喝。
自从北宋时期,辽国,金国,元朝等蛮子进驻中国以后,才有了蒸馏的首创,这时候的酒才和我们今天喝的酒度数相当。而蒸馏酒会有这么高的度数是因为它的原料一般是富含天然糖分或容易转化为糖的淀粉等物质。糖和淀粉经酵母发酵后产生酒精,酒精的沸点是78.5°,水的沸点是100°,将原来发酵的酵液加热至两点沸点之间,就可以从中蒸发和收集到酒精成分和香味物质,然后将其冷却,就可以得到无色,气味却辛辣刺鼻的酒液,一般发酵酒度数低于20%,而蒸馏酒可以高达60%。
由此可见,如果凭我们现代人的酒量回到古代,估计各各都是喝酒达人。而武松喝的那十八碗酒,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一瓶二锅头吧!
-----
网友解答:
-----
古代的酒一般都是曲酿发酵酒,度数比较低,9到18度那样
后来的蒸馏烧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酒,大概接近50度,在《本草纲目》的记载里烧酒在是元朝时出现的: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但白居易又有句诗写到: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可见民间的烧酒早在唐朝时就已经出现
再说武松的三碗不过岗。店家说俺家的酒虽然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且饮三碗之后就过不得前面的景阳岗。所以说很有可能是他们用某种方法制作出的烧酒,也许没有四五十度,但肯定高于一般的水酒。不然那三碗水酒,别说武二,连普通人也醉不了吧。
至于李白斗酒诗百篇、饮如长鲸吸百川之类,可能是真的水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觉得小弟我回答的还不错,恳请大家给小弟我点个赞哈!
-----
网友解答:
-----
古代的酒不像现在一样,动不动就是五六十度的,一不小心就会被放倒。其实古代的酒也是由谷物粮食酿造而成,这些基本的原料完全无公害,只是当时的酿酒技术很一般,所以不像如今这般清亮透明,古人诗中的“浊酒”就是这个意思。由于古代酿酒技术跟不上,所以酒中会有很多渣子漂浮。
古代的酒精不仅纯度不如现在,受工艺影响,古人酿酒的度数也和现在大不相同。水浒传中的英雄动辄三碗不过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如果按照现在的酒精度数,四十多度的白酒,喝上三大碗,普通人流量低的早就胃穿孔了。但是武松喝完以后,只是有些踉跄,还能小跑,也能大跳。
从体质来看,古人并不会优于现代人,所以说,古人的酒度数一定是低于现在我们所喝的白酒的。古代的酒大多只有9度左右,颜色呈黄色,有些浑浊,酒中有渣子漂浮。这样的酒,喝上一瓶也没事。
如今,我国的酿酒技术可谓是突飞猛进,最高度数大概能达到七十多度,这样的酒,酒量一般的喝上一杯就要扶墙走路了。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一定记住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