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你对晚唐最具影响力诗人之一的许浑有哪些了解?
“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你对晚唐最具影响力诗人之一的许浑有哪些了解?
-----
网友解答:
-----
"千首湿","湿"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雨、水"为主题的诗。换言之,许浑缺乏对现实的自觉关注与刚健高朗的性格,追寻旷逸闲适、逃避社会的思想。
反观杜甫,"一生愁"的他忧国忧民,贴近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感受,大书特书安史之乱带给老百姓的灾难,无愧于"诗圣"的美名。
许浑虽然他也写过不少咏史诗,如“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鹜占浅莎”(《姑苏怀古》),“行殿有基荒荠合,陵园无主野棠开”(《凌?台》)之类,但他在叹息的同时并没有批判意味,而是情绪更偏于消沉,一味哀叹岁华变迁,给人以灰暗的感觉。
许浑反复咏叹个人境遇并且沉迷在描写个人闲适的生活之中,比如“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送同年崔先辈》),“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忆长洲》);等等。
简单说,许浑的诗格调不高,与杜甫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说白了,拿许浑来对比杜甫,当然是自惭形秽。
-----
网友解答: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网友解答:
-----
许浑是晚唐的一位比较有影响的诗人,时人十分推崇他的诗。韦庄曾激赏道“江南才子许浑诗,句句清新字字奇。”
有其鲜明的特色,宋人《桐江诗话》中早就指出“许浑集中佳句甚多,然多用水字,故国初士人云‘许浑千首湿’是也。”其实,他的诗不但“水”字用得特别多,波涛、浪花、雨露、霜雪……满眼都是。据不完全统计,《全唐诗》所收他五百三十一首诗中,用到“水”字的有二百首,用到“雨”、“露”等字的有二一百五十一首,两者约占百分之八十五,真可谓一个湿漉漉的世界。
许浑诗在晚唐诸家中是很突出的。历代文选家都比较重视他的诗,《文苑英华》选一百三十四首,《唐诗品汇》选一百零二首。杨仲弘选《唐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但对许浑诗 “取之极多”(《升庵诗话》卷九)。影响较大的《唐诗别裁》也选 了他十五首,在晚唐作家中仅次于李商隐、杜牧、温庭筠。
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唐德宗贞元中叶,死于唐宣宗十二年以后。他是高宗朝宰相许圉师之后,于太和六年(公元832年)进士,为当涂县令,后移摄太平,官累监察御史,曾出仕南海,终睦、郢二州刺史。尽管他仕途通达,却一直向往退隐。
公元849 年,诗人拜监察御史,当年就以疾“坚乞东归”了。在人们心目中,许浑是一个心乐林泉,超脱遁世的隐逸之士。陆游《读许浑诗集》云“裴相功名冠四朝,许浑身世落渔樵。若论风月江山主,丁卯桥应胜午桥。”看来诗人“潇洒江南”,高蹈山林,曾是遐迩闻名的。然而此举之中正深藏着诗人“避世学相如”之良苦用心。
诗人本是积极入世,要求建功立业的。在《早发寿安次永寿渡》中他曾坦率宣称自己“会待功名就,扁舟寄此身”。《谢人赠鞭》中他热情感谢朋友送来的蜀国名鞭,满怀壮志表示“莫言三尺长无用,百万军中要指挥!”诗人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心。在边塞诗《塞下》中他吟诗当哭:“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为惨死于战祸的人民一洒热泪。大和五年,宋申锡谋去宦官反为所构谪死,许浑奋笔作成一诗为其诉冤,气犹未消,又易其稿,再鸣不平。
“许浑一生两次移家、三次出游、出番仕隐,长久居于南方。南方多水,气候潮湿。他在北方的居住地,也水源丰富。“其中“两次移家"是从洛阳迁至湖南,“洛阳为隋唐时期的东都,境内伊、洛、漓、涧四水周流。…… “湖南在长江南岸,境内有八百里洞庭湖。”
后又从湖南迁至丹阳,“丹阳在江南运河边,丹阳城西北的练湖,是当时丹阳至镇江运河的重要水源。”诗人长期与水相伴,心灵受到水的润泽,自然会以水作诗,寄情于水。至于“三次出游”则分别是定居洛阳时游越,迁至湖南后北游,丹阳期间的巴蜀之游。诗人游历所至,皆为水乡泽国,诗人所任职的郢、睦二州,两京和南海也是多水环绕之地。因此,写即目所见之景,诗歌中如“江” “海” “河” “湖”以及“渭” “洛” “湘” “洞庭”等与水有关的地域,出现频率都很高。
既然许浑一生的居所大都临近水域,那么诗人出游任职多走水路,送友赠别多在江边津亭也就不足为奇了。纵观许浑诗集,大凡诗人送别怀友、羁旅之作多多少少会浸有“水”的影像,而这些诗歌的题目也十分清楚地写出地点,如《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送友人自荆襄归江东》、《洛中游眺贻同志》、《送李定言南游》、《晚泊七里濑》这些诗目中出现的地点“津” “濑” “洲” “汀”“渚” “湾” “滩”等都是走水路时或临江送行时才会注意写到的水域地点。
可见构成诗人这一生游历、人世、出世的行迹所在与水乡泽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此一来,地域环境的水意象便十分自然地在他的诗中占据了极大的数量。许浑是一个工于写水的诗人,他善于用水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能够把自己的身心融进水里,用水荡涤污浊的现实,净化自己的心灵。那些饱和水份的诗象夏日清晨的空气,象春雨浸润过的大地,散发出一股清凉气息,沁人心脾,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还可以看到许多带有自然节气特征的水意象:远山晴带雪,寒水晚多风。(《洛中游眺贝台同志》)
谷響寒耕雪,山明夜烧云。(《游谯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
移蔬通远水,收果待繁霜。(《村舍》)
云卷四山雪,风凝千树霜。(《晨装》
茱萸垂晚露,菡萏落秋波。(《重经姑苏怀古二首》)
倚棹冰生浦,登楼雪满山。(《与裴秀才自越西归阻冻登虎丘山寺》)
诗中如“雪” “霜” “冰” “露”等季节性非常明显的水意象外,还有“雨” “霭” “霖” “霈” “霰” “雾”这些与气候或天气直接挂钩的水意象。
许浑将他所触及到的景与象,声与响,形与色种种写进诗中,而大量写水的诗歌便是很好的证明。诗人极其细腻地观察水,不论写它的类型,还是写它的声色,都极尽其态。诗人借写水表现隐逸的生活情趣,也从心理上喜爱水的“缘理而行,周流无滞”,因为水拥有的此种品质,正是诗人欲学习修养的。
古人把杜牧、李商隐、温庭筠、许浑同作为“晚唐铮铮者”,而认为许浑的才思则在三人之下的评价是基本正确的。
-----
网友解答:
-----
提起许浑我们很陌生,但是说起它的“山雨欲来风满楼”,我感觉大部分的中国人都知道。
但是这名句的上一句是什么?它又是出自哪里呢?很多学生朋友能答出来的,因为这是他们课本里学到的诗。
它的上一句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出自《登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首诗其实非常的好懂。“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登上高楼惹起我的万里乡愁,苍茫中的芦苇杨柳,好似我家乡的那个沙洲。
这写的都是眼前景象,下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也是眼前看到的。是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到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都是飒飒风声。
律诗一般都是前半部写实,后半部写虚。实的已经写完,那么接下来,虚的该上了!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这完全就是写虚了,因为是在咸阳,可能诗人是看到了一些残壁断垣,或许是压根什么也没看到,只是感叹这里曾经有秦汉宫苑,但如今这里却变成了仅剩几树黄叶,几堆杂草,几声噪鸣的一片凄凉之秋。
最后一句“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是说行人不要问当年的繁华盛事,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罢了!不变的只是故国东边的渭水日夜长流。
虽然这完全就是怀古诗的固定套路,但写的是真的好。开玩笑!能诞生千古名句的诗作,怎么可能是泛泛之作呢? 这首登临诗,非常的开阔大气,沉郁厚重,是可以媲美唐朝第一律诗——杜甫《登高》的上乘佳作呢。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许浑平生就以写登临怀古见长。名篇除了这《咸阳城东楼》,还有《金陵怀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歌台》等等。
它们多是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叹息古今兴废,很有一些苍凉悲慨的气势。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他的作品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我们也都知道,杜甫是唐朝律诗的集大成者,许浑也以写律诗著称,所以后人就推他与杜甫齐名。又因为杜甫诗里很多“愁”, 许浑诗里很多“雨” 和“水”,所以就有人用“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来评价他们。
这概括真是绝了,这个概括评论者也是“大湿”啊!看来人才自古都是尽出在评论区的!
-----
网友解答:
-----
谈一个诗人,我们就来谈谈他的诗。许浑最出名的句子当属“山雨欲来风满楼”,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许浑的诗到底怎样呢?
大诗人韦庄对许浑的评价非常高,韦庄有诗云:“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十斛明珠量不尽,惠休虚作碧云词。”
但是许浑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诗人。譬如“后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这样的反对声,层出不穷。
但我个人认为,从晚唐这个时代背景来看,许浑的诗词才学在晚唐算得上是很优秀的。史料记载,常有把许浑的诗误认为是杜牧的诗。仅从这一点来看,许浑之才学也就仅次于杜牧之下。在晚唐来说,这已经是很优秀的了。要说晚唐“小李杜”是王者级别,那么说许浑属于大师级别不为过。譬如如下这首最出名的《咸阳城西楼晚眺》,写景抒情,吊古喻今,心忧国事。风景,感情,思想,面面俱到。
【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