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里面,皇上为什么放着杨家将不用,非让潘仁美挂帅?
《杨家将》里面,皇上为什么放着杨家将不用,非让潘仁美挂帅?
-----
网友解答:
-----
评书杨家将都是作者编的,历史上潘杨并没互斗,潘也没陷害杨,潘还是杨的上级,你问为什么?历史并不存在,去问作者为什要这样编,虚无的东西去刨根问底,是傻子。
-----
网友解答:
-----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不是皇上放着杨家将不用,而是杨家将被撵出京城了;也不是皇上非让潘仁美挂帅,而是潘仁美主动请缨,想要挂帅。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借着这个话题,就和大家聊一聊。
故事发生在大宋朝二帝太宗年间。这一天,宋太宗赵光义升座金銮殿,群臣参王拜驾以后,分文东武西站立两旁。
此时的赵光义刚纳了个新贵妃,就是掌超太师潘洪潘仁美之女潘赛花。
这潘赛花人如其名,长得真是赛过鲜花一般。赵光义对这个潘贵妃百般宠爱,恨不得天天捧在手心里。说实话,要不是今天早朝,他现在还和潘贵妃蜜里调油呢。
赵光义冲着身边的太监使了个眼色,太监明白了,皇上这是急着散朝要回宫陪娘娘呢。于是他高声喊道:“皇上有旨,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话音刚落,就见左班大丞相王袍王彦龄上前一步,奏上了一本。
什么事呢?
原来是大辽国的天庆梁王派元帅韩昌韩延寿率领大军二十余万兴兵犯宋,边关的告急文书已经送来,请朝廷速派兵马增援。
太宗皇帝一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大吃一惊,也就顾不得想美人了,赶紧问群臣:“各位卿家,今有辽国兵马犯我边境,哪位爱卿愿率军出征?”
太宗皇帝问完以后,满朝文武居然没有一个应声的。赵光义以为群臣没听见,于是又问了一遍。
哪知他两遍问完,文武百官还是无人答言。
嘿,这下儿可把赵光义给气坏了,心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敌军来犯,该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怎么一个个都哑巴了?”
看到这儿可能有朋友要问了,这大宋朝的文臣武将们都怎么了,难道惧怕辽军不成?
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此时的大宋朝正是鼎盛时期,兵多将广,人才济济。
文有左班大丞相王袍王彦龄,右班大丞相赵普赵则平,以及中书侍郎吕蒙正等人。人人心怀锦绣,个个足智多谋。
武将那就更多了。开国王曹彬,常胜王石燕超,铁鞭王呼延赞,汝南王郑印,平南王高怀德,东平王高怀亮,以及号称“杨无敌”的金刀令公杨继业等人。哪一位不是能征善战,骁勇过人?
可话又说回来了,既然群臣之中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为什么就没人吱声呢?
原来啊这些人都谦虚,不想争这个先,都等着别人开口呢。
就拿铁鞭王呼延赞来说吧。这位呼延王爷性如烈火,一听辽军犯境,立时就把拳头攥起来了,他刚想讨令,一看身边的金刀令公杨继业眼珠子也瞪圆了。
呼延赞心说:“要论帅才,我不如杨继业,看样子老令公也想讨令,那就把这个帅令让给他吧,我做个先锋官或者押粮官就行。”
哪知杨继业也是这个心思,他刚想讨令,一看呼延赞攥紧了拳头,心说:“也好,看样子铁鞭王也想讨令,那就让他挂帅,我给他当先锋。”
除了呼延赞和杨继业,别人也基本上都是同样的心思。
一时之间,大家伙儿都僵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说:“别愣着啦,赶快讨令吧,你这帅令讨下来,我好跟着讨将令。”
太宗皇帝赵光义哪知道他们的想法,还以为他们不敢出征呢。
就在这时,太师潘仁美上前一步,说道:“启奏万岁,微臣不才,愿挂帅出征。”
好家伙,潘仁美这一讨令,不仅满朝文武吃了一惊,就是太宗皇帝也万万没料到。
赵光义心说:“我的老丈人,你就别添乱了,你那两下子,骑马都不稳,拿刀都费劲,还想领兵作战吗?”
他心里是这么想的,嘴上可不能这么说,道:“老太师忠心可嘉,只是年事已高,就不要受那兵马之苦了。”
潘仁美道:“万岁,老臣虽然年岁不小了,但是身子骨还硬朗。再说了,要想打胜仗,在谋而不在勇,微臣熟读兵书,颇懂用兵之道,因此想尽心竭力,为皇上效力。”
太宗皇帝赵光义一听,连连点头,心说:“行,我这老丈人还真不简单,由他挂帅,说不定能大胜辽兵。”说道:“好吧,既然老太师有此雄心壮志,朕照准就是。老太师,你看百官之中,哪位将军可做你的先锋?朕一并下令。”
潘仁美道:“陛下,先锋之职,微臣早有人选。微臣有三子,长子潘龙,次子潘虎,三子潘豹,皆文武双全。尤其是三子潘豹,更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派他为先锋。”
太宗皇帝点了点头,刚想下旨,就见八贤王赵德芳上前一步,说道:“皇叔,潘豹是不是有万夫不当之勇我们不能听信潘太师一面之词,他得拿出点儿真本事来证明一下自己,因此小王建议,先锋官之职暂时还不能给潘豹。”
潘仁美一看赵德芳阻拦,很不高兴,说道:“王爷,您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微臣还敢欺骗陛下不成?”
八贤王冷笑一声,道:“潘太师,欺骗不欺骗你自己最清楚,你挂帅不说,还想让你儿子做先锋,打得好一副如意算盘。”
别看潘仁美在别的大臣面前耀武扬威的,在八王赵德芳面前他可不敢得瑟,哪怕八王爷对他冷讽热嘲,他也只能充耳不闻。
赵德芳是什么人?那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按道理来说,这皇位该是人家的,就因为“烛光斧影”事件,赵光义上了位。
赵光义做了皇帝之后,可能是感到对自己这个侄儿有愧,不仅加封为八千岁,还赐给了他一条八棱金装锏。
这条金锏可厉害,上打昏君不正,下打奸臣不忠,外带看管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谁不老实就揍谁。而且只要金锏在手,可以上殿不拜君,下殿不辞君,什么金銮宝殿,什么皇宫大内,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谁敢阻拦,上去就是一锏。
这玩意儿你说厉害厉害?皇上看见都眼晕,更别说别人了。
潘仁美一看赵德芳怀里抱着金锏呢,吓得腿肚子都转筋,哪敢顶嘴?
太宗皇帝赵光义一看,得,还得自己给打圆场。
他既不想得罪自己的老丈人,更不想得罪自己这个侄儿,于是说道:“太师举贤不避亲,想让儿子为国家效力,这没有错。八王公正严明,一心为国,这更是没有错。以朕看来不如这样吧,城外有一座天齐庙,朕就下旨在那里立一座擂台,由三国舅潘豹镇擂。三十日之内,有能打赢三国舅者,就说明三国舅的功夫还不到家,就不能做先锋。若是三十日之内,无人能打赢三国舅,则说明三国舅确实有万夫不当之勇,就让他做这个先锋。不知八王和太师以及众位卿家意下如何?”
皇上毕竟是皇上,既然他都这么说了,众人自然也没有异议。
不过潘仁美却认为这样不行,心说:“这样可不行,这呼杨高郑谁家也有子侄,而且都有功夫,我儿潘豹虽然有两下子,但能打过那些人呢?他们要是也去打擂,我儿的先锋之位不就泡汤了吗?”
这老家伙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说道:“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光义道:“太师有话,但讲无妨。”
潘仁美道:“陛下,立擂可以,但是不能让那些王公子弟们去打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拳脚无眼,谁把谁打伤了也不好,微臣与各位王公同殿称臣,不想因此而闹纷争。”
赵光义点头同意。于是颁布了一道旨意:天齐庙立擂三十天,三国舅潘豹为镇擂官。此次立擂只针对寻常百姓,所有文武官员、王公子弟,一律不准打擂,违令者定斩不饶!
这下儿潘仁美心满意足了。
看到这儿可能又有朋友要问了,这潘仁美为什么既争元帅又争先锋,真是想为国效力吗?
屁!这老家伙心里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原来他早就有了不臣之心,此次趁着宋辽开战,自己先想办法把兵权弄到手。到了两军阵前,一旦瞅准机会,自己率领军队就和辽军兵合一起,调回头来攻打大宋。
要是把大宋灭了,自己就和天庆梁王平分天下,黄河以北归大辽,黄河以能归自己。到那个时候,我姓潘的也过过皇帝瘾。
说到这里,我还得简单啰嗦几句。我说的这个潘仁美是演义小说里面的人物,可不是北宋名将潘美潘仲询,希望那些动不动就翻历史书的网友不要较真。
闲言少叙。
天齐庙擂台立好之后,潘豹开始了嚣张跋扈的日子。
要说这小子也确实有两下子,连日来伤在他拳脚之下的人们不计其数,甚至还有四人死在了他的手里。
三十天日期转眼即逝,这小子得意极了,认为先锋官之位非自己莫属了。
嘿嘿,他做梦也没想到,到了最后一天出事了。
单说这一天来了个打擂的,就见此人身高体壮,面色黝黑,看年纪也就十七、八岁,不超过二十岁。
来人谁呀?非是别人,正是金刀令公杨继业的七儿子,天波府杨家的七少爷,人称杨七郎的杨希杨延嗣。
可能有朋友要说了,不是皇上下令不让王公子弟来打擂吗?是呀,他是背着他爹杨继业、他娘佘赛花不知道,偷偷溜出来的。
他原本出来就是想看看热闹,也没想着要打潘豹。可他经过一个酒楼喝酒之时,改变主意了。
原来这酒楼里有个伙计叫张三,这张三的表哥被潘豹打死了。这张三认识杨七郎,就苦苦哀求杨七郎给他表哥报仇。杨七郎几碗酒下肚,激发了侠义之心,于是就答应了。
简单说吧,杨七郎这一来,潘豹交待了,被杨七郎生生给劈了成两半。
杨七郎打死了潘豹,可惹下大祸了。
宋太宗赵光义一怒之下,非要把杨继业、杨七郎父子问斩。
幸亏八贤王赵德芳、大丞相王彦龄以及众位王爷给求情,赵光义这才收回成命。
但是死罪能免,活罪难饶。他一道旨意,免去杨家将的所有官职,全家老少全部发配到雄州。
就这样,杨家老少全部离开了东京汴梁城,去了雄州。
此事了结之后,由太师潘仁美挂帅,以开国王曹彬、常胜王石燕超、平南王高怀德、东平王高怀亮为先锋,以铁鞭王呼延赞为后卫,宋太宗赵光义带着八贤王赵德芳,起大军三十万,浩浩荡荡的御驾亲征了。
结果怎么样?大宋君臣被困幽州城,困得是里无粮草,外无救兵。万般无奈之下,铁鞭王呼延赞才要闯重围,搬请杨家将……
-----
网友解答:
-----
虽说奸贼潘仁美,
可是皇上他丈人。
经常吹来枕头风,
皇上耳软贵妃听。
杨家虽说立奇功,
揚文抑武宋庭经。
不是嫡系不重用,
拿你试问不轻松。
-----
网友解答:
-----
首先杨家是北汉降将,其次六郎娶妻(柴裙主)是前朝皇女。政治原因。
-----
网友解答:
-----
看潘仁美的履历就知道,是一直跟着宋太祖的开国功臣,资历,权势远在杨继业之上。
------------------
推荐阅读:
上一篇:让你怀念的照片和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