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流行歌曲很难出一首经典?
为什么现在的流行歌曲很难出一首经典?
-----
网友解答:
-----
媒体只播放口水歌+大众音乐基础教育过差+华语乐团集体摆烂,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好作品还是有的,先说一些今年之后大概率成为经典的歌曲:1:黄绮珊《我的美丽》(这首歌一定会成为经典歌曲)2:邓紫棋专辑《Gloria》;3:林俊杰的《无拘》;4:周杰伦的《最伟大的作品》的升调翻唱曲。
很难出一首经典音乐的结论实际上是假象,这个一首不太准确,就拿邓紫棋来说,《泡沫》是2012年写的,2014爆火,质量是经典音乐。《光年之外》是2016年写的,《句号》、《多远都要在一起》都是2015年写的。李荣浩的《喜剧之王》也是2014年写的。林俊杰《不为谁而作的歌》也是2015年写的,2017年爆火。梁博的《日落大道》2015年写。这些都是在2005年传统唱片行业死亡后诞生的。
好作品还是每年都有的,但是曝光率太少,而且老百姓很难接触到。同时数量上相比于二十年前的确在大量下降,尤其是疫Q之后。如今的好音乐都是具有一定的审美门槛。造成现在这种口水歌垃圾遍地,好作品很少的现象是因为如下几个方面:
1:口水歌的受众数量远远高于经典音乐的受众,口水歌的受众可能是10亿,但经典音乐的受众可能仅有1000万。
2:大众的音乐认知低,不是老百姓的问题,而是音乐教育的建设太差。
3:媒体的收视率,基于口水歌和经典音乐的受众数量,比如选择口水歌。
4:华语乐团的确在摆烂,专辑速度从疫情开始就疯狂下降。
简单从口水歌、媒体、音乐素质、华语乐团四个方面阐释;
1:什么是口水歌?为什么爱听口水歌?
口水歌,一般而言是指那些内容较低的套路和弦歌曲,通常以网络上不具备音乐审美知识的广度受众为主。这样的音乐,他有一个特色:多次重复播放会进行垄断性记忆,你听多了就会接受他,比如筷子兄弟的《小苹果》、比如《学猫叫》、比如《大风吹》、比如《星辰大海》。
口水歌的本质是从不具备音乐审美的受众中筛选受欢迎的音乐,然后通过抖音、快手等媒体无脑重复,重复是可以造成现象级传播的,资本就可以完成利益收割,如此的音乐传播渠道资源就会一首又一首的口水歌被占据。
口水歌背后的推动力,基本上都是资本。他们在音乐作曲的构造上,以抄袭、复制、裁缝为主,不具备职业歌手、职业音乐人的能力和认知。那为什么大众会喜欢听他们这些低质量作品呢?因为套路和弦。
套路和弦,是一套基于市场反馈的大众偏爱的和弦走向。什么意思呢?使用套路和弦你的音乐一定不会太难听,受众的基数非常大。这里面的深层含义是因为,流行音乐的本质就是从套路和弦开始演变的,人类大部分都喜欢听几个固定的作曲走向。
我们简单说一下作曲的经过就明白,为什么口水歌容易受到欢迎:
1:作曲第一步选择一个套路和弦。套路和弦是已经总结出来的作曲工具,以抖音为例,抖音三年之间的套路和弦无非击中三种:卡农走势、4536251、1645这三种和弦级数走向。
2:作曲第二步,更具套路和弦的组成音,完成作曲的小节正拍锚点,比如如果说是1级和弦,那么作曲的锚点就应该在“1,3,5”三个音之间选择,套路和弦就是用来确定作曲的锚点音。
3:作曲第三步,完成旋律。这里就开始区分口水歌和高质量音乐,口水歌一般不在和弦的具体色彩上分析,清一色使用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这样会导致歌曲听起来非常相似,因为这种就是音乐工业流水线产生的作品,大数据机器可以写很多。
4:作曲第四步,口水歌没有直接完成作曲。好音乐开始做情感的深度把握:转调。这里意思是,好作品认为一首歌可以在调式上进行丰富化和情感内容增量,那么调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以周杰伦为例,周杰伦通常的音乐会有一次至三次转调,转调的方式会在大小调、平行调、离调之间选择。丰富度就开始和口水歌产生质变。
5:作曲第五步,口水歌没有,好音乐开始让作曲和节奏产生联动。做大量的切分、鼓点分配完成内容丰富化。
总体下来,口水歌他具有基本的套路和弦,也只有套路和弦,这导致他第一遍听起来不难听,而且可以无脑批量制作。写十首没有一首好,那就写一百首,一千首,总有一首老百姓喜欢听。口水歌本质上就是用来迎合市场,迎合受众最大音乐知识最少的老百姓。
这样的口水歌,他会占据市场、占据老百姓可以接触的好音乐资源。
2:媒体。CCTV收视率为主,垃圾音乐满天飞。
媒体不用说别的,就是CC梯V,CC梯V的每年春晚的音乐,除了像王菲、邓紫棋、周杰伦几个的登场之外,其他所有的音乐,都是口水歌思路。都是低质量的批量音乐工业生产作品,以凤凰传奇为主。CC梯V的歌舞类音乐,都是低质量音乐,压根就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音乐素养、音乐底层色彩认知的“包饺子”作品。
CC梯V都如此,其他媒体能如何?CC梯V压根就没有一点点想要为老百姓提供更好、更优质、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音乐审美需求。小鲜肉当道,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CC梯V。
媒体的逻辑全部趋于商业利润,不考虑进步,认为老百姓的娱乐仅仅是娱乐,没有一点点的优劣可讲。媒体不关系老百姓的审美体验和娱乐体验,他们的逻辑是“都有了娱乐,你还要啥更好的自行车?”娱乐仅仅是娱乐,不是一种艺术的审美追求,这才是阻塞我们的音乐发展的核心所在。
3:音乐教育。
一切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音乐教育不足。我从小就没音乐课,我的音乐启蒙在高三才慢慢感受音乐美感,在大学才自己摩挲。大部分的农村孩子都是如此,他们的生活之中压根就没有感知音乐、欣赏音乐的引导。
而恰恰,音乐是一个非常需要引导、需要知识、门槛极高的艺术类型。这种门槛,基础教育没有做好,反而成为了培训机构的天价利润,只能说无语。孩子本该获得的审美能力,反倒成为了需要金钱购买。这样的方式,会让音乐资源和音乐教育越发阻塞和迟缓。
音乐教育过于简陋,导致了大部分华语音乐受众都是无法形成独立思考的音乐体验,这个时候媒体的问题又出来了,老百姓能接触到的音乐途径就是几个:CCTV代表的电视、抖音,就是这两个,一个要所谓的主流,一个完全是15秒副歌。这两个途径,他们都是在没有任何音乐教育的基础上所建的空中楼阁,更本不是音乐本来的样貌。
4:华语乐坛摆烂。
相比于二十年前,如今的华语乐坛基本上属于两极分化的摆烂状态。原因还是上面重重的综合。主要有以下几类:
1:优质音乐人、对音乐有追求的歌手越发厉害,比如:邓紫棋、黄绮珊、林俊杰、梁博等人。他们依旧愿意把自己的生命、青春、情感交付于音乐这个艺术形式。是华语音乐的最重要力量源头。
2:可以维持优秀,但是自我放弃,开始将音乐作为赚钱方式的歌手,开始利益化,质量在下降,认为音乐就是娱乐和赚钱的手段。比如:周杰伦、胡彦斌、二手玫瑰等人。
3:因疫情处于快失业状态,但依然坚持原创的歌手,开始批量套路和弦生产,将思想性放在歌词上,缺乏了顶级音乐色彩的调式、旋律、节奏、音高,音乐本身听起来没有亮点。比如:苏醒、陆虎、陈楚生。
4:半失业状态,所有节目能上就上的歌手。黄龄、信、黄霄云等人。都快失业了,赚钱不寒碜,但是也没有什么大环境意义。
-----
网友解答:
-----
这篇文章里把周什么轮看的太高了,
-----
网友解答:
-----
功利主义的驱使下,能有什么“经典”?
-----
网友解答:
-----
现代的歌手 词曲创作人都是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 已经离普罗大众越来越远 脱离群众的生活 即使有作品也不是咱老百姓能听懂的作品 经典的就更别说了 好的作品是离不开老百姓的
------------------
推荐阅读:
上一篇:精神分裂为何仇视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