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从乾隆开始走下坡路的吗?
清朝是从乾隆开始走下坡路的吗?
-----
网友解答:
-----
首先亮明我的观点。
我同意这个说法,准确来讲,清朝的没落根本上是从乾隆皇帝开始的,这具有根本性。
理由如下:
提到清朝没落这个话题,首先要弄清楚清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什么。
一般我们认为,清朝的巅峰时期是在康雍乾盛世中的乾隆前中期。
这个时候的清王朝,完成了清代统一战争,缔造了中国历史上实际控制面积最大的版图(注意与元朝区分);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在内政治也还算清明,国家进入一个和平发展期。
但是在乾隆中后期以来,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但土地的兼并状况越来越严重,很多人都有了失业现象,加上有以和珅为代表的一系列贪官为非作歹,统治阶级为了利益越来越腐败,人民受到的压迫也越来越重,矛盾一触即发!
俗话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水已经载不了舟了,只能覆舟。
嘉庆元年,爆发了长达九年的白莲教起义。
这场起义客观上来讲是就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从财政的角度也能看出: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乾隆四十二年国库存银达到最高数值,为8182万两,到了乾隆皇帝退位时,国库存银仍有6000余万两,依然可以看成一个稳定收入。
但是嘉庆年间持续九年之久的白莲教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到了嘉庆九年,国库存银已经锐减至1946万两。
通过财政也不难看出白莲教起义是清朝盛世与衰落的一个分水岭。
历史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体。
对于起义的方方面面,自然有嘉庆皇帝资质平庸,难有好方法平息叛乱的因素所在;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白莲教起义的爆发又是必然的。
因为清朝本质上还是一个封建王朝,是一个前现代的农业帝国,奉行的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这种情况下,由盛转衰,是历史的必然。
所以我认为,清朝的没落,表面上是从嘉庆皇帝开始的,但是根本上,是源于乾隆时代。
——此仅为我个人的一简单看法,如有朋友的看法与我不一致,也敬请指正。
-----
网友解答:
-----
在康熙晚年时,果库空虚,虽然雍正皇帝努力改变现状,但是到了乾隆皇帝时候衰退就暗藏险象,虽然是康乾盛世,但是乾隆皇帝可以说是在吃老本,及至到清朝后期,由于皇上的决策乏力,不懂开放和不重视科学,维新变法失败等等一系列原因,不断走下坡路,导致思想陈腐,不思进取,最终赔款条约最后导致更新换代。
-----
网友解答:
-----
大清帝国经过康熙、雍正、乾隆的励精图治,在乾隆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极盛,但到乾隆末期,在盛世面纱掩盖下,清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由盛转衰!
铺张浪费、挥霍成风
达到鼎盛后,乾隆皇帝志得意满,没有了从前的勤奋进取,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土木,修建无数宫廷别院、寺院庙宇,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劳民伤财!
乾隆一生曾六下江南,但他更多的目的是饱览大好河山,南巡费用更是康熙时期的十倍还多。乾隆十六年的南巡,在此前一年,各省就开始伟皇帝巡游大做准备,修路、建行宫,每隔二三十里设营,供皇帝歇脚,巡行船只就多达上千艘,拉纤之人三千以上,南巡费用是康熙时期的十倍还多!
乾隆退位后,他自己也说:“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
乾隆四十二年,崇庆皇太后逝世后,乾隆为了存放皇太后的头发,花费三千两黄金,打造了一座上下六层的金发塔,塔高147公分,重达107.5公斤,通体装饰大量绿松石等珍贵珠宝,奢侈之极!
贪污腐败成风
乾隆年间,官员手中掌握着大量社会资源,到乾隆中后期,贪污腐败更是发展成集团化、公开化,各级官吏借机大肆收刮钱财,大贪官和珅就是典型例子。受官场风气影响,各地富商、地主也是奢侈腐化成风。 地主阶级加紧土地兼并,通过圈占、高利贷等各种手段巧取豪夺,导致富者更富,贫者更贫!
人口激增,社会压力同增
乾隆时期的繁荣,导致人口也爆发式增长。乾隆六年,全国人口只有1.5亿人左右,到乾隆五十六年,人口数量已经翻倍达到3亿。人口的增长导致农民土地减少、甚至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大量农民背井离乡、四处乞讨,大大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乾隆后期,在康乾盛世的光环下,大清帝国已然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
网友解答:
-----
古往今来每个朝代都有一个存续期,都会经历由繁荣到衰落的过程,清朝也不例外,清朝乾隆皇帝在位六十余年,时间很长,而清朝也就在这期间从繁荣走向了衰落。
我们大多知道康乾盛世,康熙在位六十余年,清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尽管在康熙末年吏治腐败问题突出,但雍正的即位,一系列严刑峻法很快将吏治腐败问题整顿,此时的清王朝一片欣欣向荣。
现在我们都说康乾盛世,但这其中的雍正,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雍正在位十三年,康熙打天下,雍正治天下,雍正是个勤勉的皇帝,他不仅将整个清朝局势稳定下来,更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乾隆可以说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皇帝”,是坐享其成的。
乾隆前期励精图治,在他的领导下国家在一步步走向富强,达到了顶峰,但每个帝王都会在安乐中渐渐丧失前进的动力,乾隆对自己的功绩很满意,开始骄傲放纵,自诩“十全老人”。
到了乾隆中后期,首先在文化上大兴文字狱,为了钳制天下人的思想,迫害有识之士,有人竟因一字丧命,甚至牵连数百人。使得天下读书人不去研究科学理论,不去格物致知,天天只能“之乎者也” ,极大的打击了科举考试和人才任用,时间一长,人们的思想也就被禁锢!
乾隆让纪晓岚编选四库全书,虽说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文化,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也是非常巨大,编选的是统治者想让人民看到的,其余的许多古书,则被定为禁书而焚烧,使中华文明传承遭到灭顶之灾,让人们活在统治者规划的的幻想中。
其次人口迅速增长,耕地不断减少,百姓生活日趋困难,各地起义不断,这一时期白莲教日益强大,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清政府在剿灭白莲教上花费了庞大的人力物力,但仍无法压制,反而大肆蔓延。
乾隆时期的政治腐败、吏治松弛相当严重,他重用和珅这一大贪官,和珅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第一大贪,后来抄家时从他府上抄得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各级官员也是竭尽所能的能贪多少贪多少,乾隆亦是不管不问,一个国家政治腐败到一定程度,那他离破国就不远了。
为什么乾隆不治理贪官呢?因为他本身就是最大的贪!就光和珅不知道上供给乾隆多少好东西,而且乾隆六下江南,肆意享乐,在现在看来精美绝伦的皇家园林,花费不计其数的人力物力,掏空了整个国家的国库。
最后也就是闭关锁国了,当时的清政府还是世界强国,但乾隆时期,闭关锁国进一步加深,当时只留广州一个地方对外交流,对外国增开通商口岸的要求,乾隆直接言辞拒绝,并以天朝自居,从心里看不起其他国家。
而此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进入飞速发展,乾隆错过了对外的最好时期,也开始一步步落后于欧美,直至在溥仪手里灭亡。
-----
网友解答:
-----
乾隆作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对于他的功过是非也是争议最大的。对于乾隆皇帝,我们应该从功过两方面来看,首先来看下乾隆在位时的功绩。
说到功绩,我们主要从文治武功这两方面来看:
文治
乾隆在位时期,中国的国力达到了清朝的全盛,不管是从人口还是经济实力都已经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顶峰。所谓“康乾盛世”,在乾隆朝终于达到了最高峰。
武功
乾隆自诩“十全老人”,就是说他自己所立下的十全武功。十全武功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加强了整个东亚朝贡体系。我们来看下乾隆时期的十大武功分别是: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两次金川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当然,这十全武功里面到底有多少干货多少水分,那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虽然说清朝的衰败不能全归咎到乾隆一个人身上,但是从乾隆中期开始清朝就开始走向衰落是不争的事实,主要是以下这几点:
第一,好大喜功,乾隆的十大武功中,除了平定叛乱之外,很多战争的意图都比较模糊,纯粹是为了打仗而打仗,就是为了获取功勋,虽然对国家西部地区稳定做出了贡献,但是却耗费钱粮无数,而且缅甸之役还是与惨败的状态,不过后来通过其他手段美化,看起来是一次大胜而已。一次次的战争使得充盈的国库一下子就被耗空,只能通过增加赋税等方式补充。
第二,兴文字狱,乾隆年间的文网之密,文祸之多,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顶峰,由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造出的文字狱,如脱缰野马不可控制。乾隆时期,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
第三,闭关锁国,错过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机会。乾隆时期,一方面是清朝入关后的的顶峰,另一方面,也是清朝被世界甩下的时期。欧洲这时建造出新式战舰,在各个方面迅猛变革、发展之时,也正是在乾隆皇帝自我陶醉之际,与清朝帝国擦肩而过,迅速超越。
第四,浪费奢侈,六下江南花费巨大。原本经过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国富民强国库充盈,但在乾隆的挥霍下国库却变得囊中羞涩。六下江南还对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灾难,埋下了让清朝从康乾盛世极快的转向了道咸衰世之后一蹶不振走向灭亡的种子。
------------------
推荐阅读:
各位网友们,可否介绍一下在自己的家乡最美丽而且环境比较优雅适合居住几日的地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