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什么商人的地位非常低?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什么商人的地位非常低?
-----
网友解答:
-----
能赚到钱的一般都笨不到哪儿去,况且经商要各个地方到处跑,容易造成社会混乱,不利于统治,这可不是统治者想要的。
商人社会地位低下,这是统治者故意干的,为什么呢?
从统治者方面:
中国古代农业是国家根本,国之根本必须保护。
一个国家需要兵源和税源,这从哪里来呢?基本上是农民来负担的。农民很辛苦,又要承担赋税又要承担差役,种地也只能勉强养家糊口。
经商就不一样了,只要有点头脑的,赚钱还不是分分钟的事,这样的贫富差距让好多农民都想去经商,统治者当然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抑商势在必行。
商人和农民谁更能使社会安定,谁更好统治
答案当然是农民,统治者认为,农民憨厚老实,诚实质朴,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社会不容易混乱。而且古代的农民基本上的追求就是一亩地收多少的事,所以梦想不大造反的几率也不大。
商人被认为脑袋聪明灵活,做生意走南闯北,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江湖游士都有接触,一个不如意就容易起事造成社会混乱。况且有钱能使鬼推磨,古代的官商勾结犯下大事的也不少,不压制难解心头之患啊!
从社会方面:
重农抑商让农民不敢轻易尝试从商
中国古代商人在法律上地位就是低下的。汉朝时有商人不能坐好车,不能穿绫罗绸缎,不能坐官等规定。社会地位士农工商,商人排最末位,连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也可以鄙视、唾弃商人。朝廷还规定商人的赋税非常重,没有生意头脑的人,赚的钱还不够交税。所以为了避免沦落到这种情况,很多人不愿意经商。
儒家思想讲究诚信,商业有时背道而驰
有些商人为了利润缺斤少两也是常有的事,这与我们的传统思想就不符合。重利轻义这种观点违背了儒家思想的原理,被人们所不耻。
所以在古代,商人地位还不如农民。但由于生活所迫,一些人还是对商业很热情,毕竟社会地位再低下,钱是攥在手里的,面子哪有命重要啊!
-----
网友解答:
-----
不止中国。古代欧洲商人的地位也不高。
比如大革命前的法国,商人赚了钱就想尽办法花钱买贵族头衔,送孩子去读法律,从而让后代不做商人。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爆发就是因为商人、知识分子、农民、工人以及资产阶级对贵族特权不满导致的结果。
如果商人、资产阶级地位够高,他们也不会跟着工人、农民一起造反了。毕竟他们都是有钱人,跟工农根本就不是一个阶层。推翻了旧贵族后,他们马上变成了剥削工农的统治阶级。
还有西班牙、奥地利也是如此。商人们赚了钱之后,首先就是去买地,买贵族头衔,争取让后人成为吃地租、免缴赋税,不用劳动的上流社会人。这一点与中国古代的士绅很像。都是先争取考官,考不上就去买。买一个挂名头衔也是值得的。
英国也差不多。之所以现在我们感觉英国商人地位高,主要是因为英国贵族经商,拉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整体地位。而除去这些经商的大中小贵族,当年英国普通商人的社会地位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其实不止中国,只要是旧体制国家,大多数商人的地位都不算高。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我们想一下,“商人地位不高”这一概念是谁告诉我们的?
是工人、农民吗?当然不是。
在贫穷的工农眼里,商人虽不是上流人,但却有机会过上上流人的奢侈生活。只是他们没有上流人(中国是士大夫阶级,欧洲是贵族和教士)的政治地位而已。
而自己想过上那种生活,几乎不可能。
不是工农,又是谁呢?其实就是所谓的士大夫和贵族、教士们告诉我们的。
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说: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
在白居易这个士大夫看来,商人逐利,跟着利润走,没有信仰。内心极度鄙视这种人。
还有欧洲的很多著作,商人在其中几乎都是反面角色。这些人放高利贷,非常缺德。逼得百姓逼迫卖儿卖女,心中一点对上帝的敬畏感都没有。被统治阶级极度鄙视。
所以“商人地位非常低”实际上是一句带有误导性的话。
古代商人地位确实不怎么高,但古代商人活得并不算悲惨。
比如《聪明的一休》里面的桔梗店老板,他地位虽不高,在足立将军和一休眼里,只是个丑角。但他的生活水平不低。
我国古代虽然把商人排在了农工后面,但农工并不比商人过得好。这点一定要搞清楚。
▼《聪明的一休》中的桔梗店老板
那么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欧洲的旧贵族、教士阶级为什么要鄙视商人呢?
这个原因,中外不太一样。我国古代之所以要抑制商人。一方面是生产力所限,要是大家都不种地了,粮食就不够吃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要集权。这一点,在《商君书》中有明确的解释。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壹则少诈而重居,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夫民之亲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夫民之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餬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避农,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凡治国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抟也,是以圣人作壹,抟之也。——《商君书农战篇》
这段话很长,简单翻译意思就是:工人、农民工作环境固定,没见识,好管理;而商人到处跑,有钱,且见识广,很难被忽悠,不容易管理。如果举国皆是商人,那就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主君征战沙场了。
我们知道,古代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是祭祀和打仗。这都是大工程,一定要最大限度的动员国内一切力量才行。而所谓动员国力,无非是动员两样东西,一个是招人,另一个是征粮。如果你是主君,你会怎么招人?怎么去征粮?你认识每个老百姓吗?不可能的。
所以,你需要推行户籍制度。你需要把每个子民都登记在册。而如果要搞这件事,那你就必须要求子民不能随便迁徙,否则一旦每个人都随便搬家,户籍就乱了,你就没那么容易招到人服役、纳粮了。
而把人稳住后,专心种田,发展农业,恰恰既可以提供粮食赋税,又可以束缚老百姓不到处跑。一举两得,所以才要提倡。
至于商人,到处跑,既无法快速征召,同时又不能生产粮食,所以自然要抑制。不能让老百姓都变成商人了。
欧洲与中国不同。因为欧洲是封建制,并不需要大量征粮招人。欧洲旧贵族之所以也鄙视商人,主要是因为:货币有拉平各种社会职能的能力。而掌握货币的商人天然就对传统贵族具有威胁性。
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西美尔说的。
把他这句话套到古代欧洲来看,可以发现很有道理。比如大革命之前的法国,商人花钱买头衔就让旧贵族很不满。
在旧贵族看来,自己的贵族身份是靠打仗立战功赢来的,如果花钱就能买到头衔,那不仅会败坏贵族阶层的声誉,还会损害国家的整体战斗力。
这一点跟我国古代士大夫极度鄙视商人的情况类似,士大夫寒窗苦读十年才考了一个功名当上官,结果商人花钱就能买。这严重损害了士大夫的声誉和科举的神圣性。是绝对不能纵容的。
另外,商人有钱,可以买地。一旦当大量土地落入了商人手中后,必然会导致大量失地农民变成了无业游民甚至债奴。这在传统社会,是旧贵族不能忍受的。
因为在传统社会,土地资源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老百姓不需要交易,只需要小范围内的互惠即可。如果这个传统社会关系让商人用市场逻辑瓦解了,那整个社会统治秩序也必然是瓦解。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西方,也包括日韩等国的政坛,都是商人逆袭的结果。有钱人才是幕后大佬,政客只不过是被他们推到台前的提线木偶罢了。
作为旧贵族而言,这种地位转变当然是不能忍受的。所以就要抑制商人。只不过,资本主义是大势所趋。谁也不可能跟钱过不去。
贵族后来也加入到了资本阶级之中,有钱人满满做大,通过资本控制社会,于是才变成了今天的这种情况。
-----
网友解答:
-----
中国古代社会对职业的分级是士农工商,商为最低级,从商的普遍不召待见,也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秦朝时商人都不能穿丝绸衣服,唐朝时出身商人家庭的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著名诗人李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经济方面
古代都是农业经济,自给自足,没有多余的物资进行买卖,也没有需求。交易时货币的使用也是个问题,古时候的铜钱,携带不是那么方便,到了宋朝出现了“交子”纸币才方便一些。
政治方面
古代的治国基本国策是“重农抑商”,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而商人手里有钱,有时被统治阶级认为是潜在的危险隐患,比如他把钱如果资助给起义的人员,他的财富就对朝庭形成一种威胁,明朝大富豪沈万三被朱元璋杀掉就是犯了这个忌讳。
地理方面
商业,有一点重要的是奇货可居,一招鲜吃遍天,地方差异,商品的独特性完成交易需货品的流动,古代交通不发达,南北东西距离又大,等到东西运到时,黄花菜也凉了,只有朝庭才可以实现,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运到新鲜的荔枝供杨贵妃吃,都不知累死多少匹马。
商人有悖社会道德
古代社会受儒家思想影响,道德水平备受推崇,商人往往与缺斤少两言过其实联系在一起,“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在人们看来,财富来路不正,人品不好。
-----
网友解答:
-----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社会普遍存在四个阶层,即士、农、工、商,商人在古代可以说备受歧视,虽然自己有钱,但不能随便穿丝绸的衣服,子孙也不能入朝为官,而且经常会面临被封建统治者抄家的危险。
为什么古代商人地位最低,无外乎这三点原因
1、文化制度方面:儒家思想的束缚
2、政治制度方面:封建社会是农耕文明
3、经济制度方面:货币不发达
◆到了明清的时期,商人的地位开始慢慢上升,清朝更是出现“红顶商人”,商人也可以参与国家的建设治理,经过改革开放到了二十一世纪,商人的地位简直处于社会的最顶层,为什么商人从封建王朝到现代社会,自己的地位会出现飞跃式的上升。
1、文化制度方面:儒家思想的束缚◆在古代,封建统治者都是以儒家学说来统治人民的思想,儒家思想讲究与人诚信、坦诚相待,而商人做生意难免会出现缺斤少两,更有甚者会为了财富谋害别人的生命,这与儒家学说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对立,“无奸不商”更是揭露出商人的真面目,因此为了宣扬儒家宽厚、仁爱的思想,维护社会风气,必须对奸诈的商人进行打压,时间一长,商人的地位自然就非常低。
▲惟有读书高
2、政治制度方面:封建社会是农耕文明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一直是讲究“男耕女织”的社会,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只为吃饱饭并没有太大的需求,自然对贸易需求大大降低,因此在古代商品贸易经济并没有高度发展,加上交通不发达,贸易的距离只能小范围的进行,更多的商人只是以“货郎”的身份走街串巷贩卖物品,为了做生意经常居无定所,简直就是流浪人员一般,古代人讲究安稳,希望读书将来好中状元,对于货郎这些人自然不会高看一眼。
▲古代男耕女织
3、经济制度方面:货币不发达
◆古代中国主要以农耕文化为主,那么在经济制度上的表现就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经济的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统治者只需要定期按时的找百姓收取租税(农业税和土地税)以及人头税,无论是历史上的井田制,青苗法,一条鞭法等等土地所有权改良,本质上都是围绕这一根本特征来进行调整的。
◆而其他重要的战略物资,比如盐铁等,都是由统治者专卖。所以,古代商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没什么条件,其次,在统治者眼中,这些经济活动并不能产生价值。所以,商人自然没有存在感。
◆商人贸易最重要就是要有货币的支持,秦汉时期钱币主要是金属的货币,一千贯串在一起都有几十斤重,不仅财务不安全,贸易的规模也不会很大。商人一生追求笨重的金钱粪土,清高的读书人自然会嗤之以鼻。而且古代社会是专制社会,封建统治者最怕别人造反,一旦有人富可敌国,谁都保不准他会干什么事,如果他资助了造反的乱贼,皇帝又要换了别人来做。
▲古代贸易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进入到新时代,一个国家的繁荣自然要靠经济来带动,需要商人来建设国家,因此在新世纪,商人的地位会越来越高,更多人想做生意当商人,更想挣非常多的钱。
-----
网友解答:
-----
古代封建王朝,是官本位思想盛行的年代,人人想当管理者,人人都想当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仕则优!只要中了榜,就去当官,当了官就可以拥有美女与满屋的黄金。
所以,在古代,当官是衡量地位的标尺。他们自然瞧不起商人、科学家、农民!他们认为一切行业都要为官服务,否则一脚踩在地下。
在古代封建王朝,由于盛行官本位,所以科学、商业、工业都发展不起来,官本位是扼杀公平、平等、法治、民主、廉洁的凶手,它鄙视一切职业,商人的地位自然很低。
------------------
推荐阅读:
经济实用很重要!别克英朗1.5L+6AT,售12.59万!值不值得入手?
如果要退保,那么保险公司还会通知当时给我办理保险的业务员吗?该注意些什么?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