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秦国首都是雍城,为何从不被提及?
历史上真正的秦国首都是雍城,为何从不被提及?
-----
网友解答:
-----
提到秦国的首都,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咸阳。
但实际上,咸阳其实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才新建的首都。而从商鞅变法之后,一直到后来秦国崛起,秦始皇统一六国,最终到秦朝灭亡,大秦政权一直都是以咸阳作为首都。所以咸阳才特别有名。
而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其实曾经有九座国都,八次迁都。而在这八次迁都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都城,其实是雍城。
东周时期的雍城,类比今天的话,大致就是今天的宝鸡凤翔地区。而在秦国漫长的历史上,曾经有近三百年的时间,都是以雍城作为首都。相比之下,秦国以咸阳作为首都的历史,其实只有不到一百五十年而已,而且这里面还有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秦国成为秦朝的那十多年。
不过,秦国虽然是以雍城为首都的时间比较长,但是雍城作为秦国历史上的首都之一,却并不是太出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一,后来咸阳曾经做过秦朝的首都,秦朝给大家的印象,远比秦国要重要得多,所以大家自然会误以为,咸阳一直都是秦国的都城。
第二,雍城虽然长时间作为秦国的首都,但是秦国以雍城为首都的那段历史,却堪称是一段屈辱历史。所以后来秦国也不愿意提及这段历史,大家自然了解得就比较少了。
想要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扒一扒秦国首都的搬家历史。身为一个大国,秦国统治者自然也不会闲着没事搬家玩。秦国每次搬家,背后其实都有很深的历史原因。
秦国的第一个首都,名叫秦邑,大概在今天的甘肃天水地区。
话说在西周中期的时候,当时周王室正处于鼎盛时期,为了强化国防力量,就想要养更多的马。恰好当时给周王室养马的那些人里面,有一个叫嬴非子的人,养马养得非常不错,所以周王室就直接让这个嬴非子,来全权负责养马的事情。
这个嬴非子,就是后来秦国历代国君的先祖。
既然要让嬴非子养马,那自然要给嬴非子一块地方了。原本周王室京城周围的几个马场,虽然也很大,但既然如今要扩大规模,自然是要重新挑选一块地方了。最后,周王室直接把秦邑这块地方,封给了嬴非子。
自此之后,秦邑就成了嬴氏家族的地盘。
不过说实话,嬴氏家族刚刚搬到秦邑的时候,生活条件其实非常恶劣。一方面,这地方本来就是周天子分给他们,让他们养马用的。所以这地方适合养马,但却不适合人生活。另一方面,这地方比较靠西方,周围基本上是一片蛮荒,而且还有很多西戎游牧民族生活,经常会过来骚扰嬴氏家族。
从地图上来看,秦邑到咸阳,大概有超过六百里的距离。而接下来的数百年时间里,嬴氏家族将会不断把首都东迁,最后迁到咸阳。也正是从秦邑开始,接下来的几百年里,赢氏家族开始了艰难的奋斗史,逐渐奋斗成了天底下最强大的诸侯国,继而统一天下。
到了秦邑之后,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嬴氏家族开始在秦邑地区繁衍生息,逐渐壮大。而到了西周后期周厉王在位的时候,情况出现变化了。
简单来说,在嬴非子被封到秦邑之前,他爹嬴大骆,其实就已经从周王室手里获得了一块封地。而嬴大洛获得这块封地,也是因为周王室需要给他一块地方让他养马。
照理来说,嬴大骆获得的这块封地,在嬴大骆死后,本来就该有嬴非子的一份。但是因为在这之前,嬴非子已经从周王室手里,又获得了秦邑。所以嬴大骆死后,他的这块封地,就留给了嬴非子的另一个兄弟,嬴成。
嬴大骆获得的这块地方,叫做西犬丘。有关西犬丘的位置,目前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是大家基本能够确定,应该在甘肃省陇南市的礼县地区。从地图上来看,秦邑距离西犬丘大概有两百多里,两家可以算是紧挨着。
而到了周厉王在位的时候,因为周王室衰落了,再也镇不住西边的犬戎,犬戎就开始叛乱了。然后嬴成那一脉所在的西犬丘,就被犬戎给攻破了。再后来,嬴非子这一脉,自然不能见死不救,开始拼命从犬戎手里夺回了西犬丘。
最后,经过一番死战,嬴氏家族夺回了西犬丘。因为这一战当中,嬴非子这一脉出的力气最多。所以战后,西犬丘就直接被归了嬴非子这一脉统治了。自此之后,嬴氏家族就有了秦邑和西犬丘两座封地。而嬴氏家族为了更好地统治西犬丘这块地方,所以就把家族的统治核心,搬到了西犬丘。
从秦邑搬到西犬丘,这是秦国的第一次迁都。
但同时,因为当时的嬴氏家族,只是以一个家族的形式,统治着这块封地,而不是一个真正的诸侯国。所以西犬丘和秦邑这两个地方,其实也谈不上谁是真正的首都,只能说是略有侧重一些。
拿下西犬丘之后,嬴氏家族基本上就已经占领大半个天水地区了。此后,又过了几十年之后,就到了西周末年。此时的嬴氏家族,已经在天水地区逐渐壮大。壮大起来之后的嬴氏家族,自然就更怕犬戎袭击他们。
所以,此时的嬴氏家族,急需找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作为家族的根基。秦邑和西犬丘肯定都不行,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适合养马的地方,地理开阔,易攻难守。
所以,后来嬴氏家族就选中了汧(qiān)邑这个地方。这地方大概在今天的陕西陇县地区。另外,对于当时的赢家来说,汧(qiān)邑更像是战略要塞,和首都其实还有点不太一样。
从西犬丘搬到汧邑,这是秦国第二次迁都。
嬴家搬到汧邑之后,大概过了五年多的时间,就到了西周灭亡的时候了。
当时西周王室这边,因为一场烽火戏诸侯事件,导致西周首都镐京,被犬戎攻破。西周的末代天子周幽王,也死在了乱战之中。
犬戎攻破了镐京之后,得知这个消息的赢家,直接带上全部的家底,奔袭数百里,前去增援镐京。最后,在赢家和其他几位诸侯的联手反击之下,犬戎被最终击退,但是镐京却被他们彻底烧没了。
所以,此战之后,赢家便和其他几位诸侯,一起拥立了周幽王的儿子即位,这就是周平王,然后赢家又亲自护送周平王,前往洛阳地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王东迁。
因为在这一战当中,赢家等于是既有勤王之功,又有拥立之功,所以周平王为了感谢赢家,就正式册封当时在位的赢家家主为诸侯,这就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位实际的国君,秦襄公。
除此之外,周平王还承诺,以后在岐山以西,只要嬴家从犬戎手里夺回了土地,就可以直接归自己所有。
对于嬴家来说,周平王的这两个奖励,其实都有点空头支票的意思。但不得不说,这对秦国后来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因为自此之后,秦国就可以成为一个诸侯国,并且以一个诸侯国的身份,在西方合法的扩张了。
在春秋初期的时候,这个合法扩张的权力,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被正式册封为诸侯之后,秦国就算是正式开国了。此后的几年里,秦襄公拿着合法扩张权,不断在西方征战,地盘越来越大。就这样,打了五年多以后,秦襄公死在了讨伐犬戎的战场上,然后他儿子秦文公即位。
秦文公即位的时候,他爹秦襄公其实已经打下了很大一块地盘。到了这个时候,秦国继续把首都放在汧邑,已经不太合适了。汧邑虽然易守难攻,但是地方太小,不适合接下来的扩张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控制那些新打下来的地盘。
所以,秦文公在位的时候,就把首都搬到了汧水和渭水的交汇点。有两条大河的存在,这种条件有利于接下来首都的扩建,而且也比较容易控制陕西省这边的地盘。
从汧邑到汧水渭水交汇之处,这是秦国第三次迁都。
在这之后,秦国又继续和犬戎打仗,不断从犬戎手里夺取地盘。如此,到了秦文公的孙子秦宪公在位的时候,汧水渭水交汇之处,又不适合作为首都了,至于原因,还是在于不利于统治新得来的地盘。
所以,秦宪公在位的时候,就再次迁都,搬到了平阳,大概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也就是后来刘邦暗度陈仓的那个地方。
这是秦国的第四次迁都。
搬到平阳之后,这时候秦国在西边,已经成了最大的一股势力。所以,平阳也逐渐成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首都,已经有了城墙。
此后的三十多年里,秦国开始以平阳为根基,继续征战,继续从犬戎手里抢地盘。如此,到了三十多年之后,平阳又开始逐渐无法承载秦国的首都功能了。因为到了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很大了,首都需要的地盘也比较大。
所以,这个时候的秦国高层,终于开始认真思考,到底要把哪里定为秦国真正的首都。
之前的历史上,秦国虽然多次迁都,但迁都的成本其实并不算大。因为之前秦国本就是靠着养马起家,之前的生活方式,也更近似于游牧民族,所有的家当都在马背上。在迁都平阳之前,秦国之前的几个首都,连城墙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搬家自然比较容易。
但是自从迁都平阳之后,情况就彻底不一样了。平阳已经有了城墙,这就意味着,营造一座首都,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毕竟城墙和房屋这些东西,没办法放在马背上带走。所以,秦国高层很清楚,接下来再选择首都,必须要选一个绝对合适的地方。而且,这次迁都之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就不能再换了。
所以,这个地方,必须足够大,而且方便控制全国,还得适合生活。
就这样,当时秦国高层看了一圈之后,就选中了雍城。雍城在今天的陕西宝鸡凤翔境内,而且今天还有大规模的遗址存在。在搬入雍城之前,秦国高层第一次为这座新首都,设计了完整的规划图,并且划分出居民区和王宫区之类的不同区域。
当然,搬到雍城之后,最开始的时候,秦国其实依然没修城墙。这倒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建造城墙的花费,实在是太高了。而且,当时秦国之所以选中了雍城,就是因为雍城的地理位置比较适合防守,周围都是河,完全可以用河流做城墙。
所以,直到搬到雍城两百多年之后,秦国才真正在雍城建立起完整的城墙体系。根据现有的雍城遗址来看,雍城大概有11平方公里大小。如果要直观感受的话,雍城的大小,大概相当于今天的15个故宫。而清朝的时候,整个北京城的大小,也就相当于是六个雍城而已。
在先秦时期,这已经不小了。
搬到雍城之后,接下来秦国就开始长时间以雍城为首都了。此后的294年里,这里一直都是秦国的首都。搬到雍城之后,秦国开始彻底压倒犬戎,并且逐渐占据整个关中地区。秦国搬家到雍城的时候,正是齐桓公称霸的时代。
此后大概过了不到二十年,秦国这边换上了秦穆公做国君。秦穆公上位之后,彻底占领了整个关中。靠着扫平西戎的功劳,秦穆公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秦国也成了春秋四大强国之一。
但是,自秦穆公在位后期,接下来的两百年里,秦国就开始一直吃老本了。
秦国吃老本这件事,说起来其实有点复杂。简单来说,秦国占领了整个关中之后,晋国也在山西地区崛起。此后,晋国靠着地理优势,彻底堵住了函谷关以东的道路,让秦国再也无法东出。所以,在秦穆公之后,整个春秋中晚期,秦国都只能被晋国堵在函谷关以西发展。
因为没办法向外扩张,所以接下来的两百年里,秦国的领土范围,基本上就没多大变化。如此一来,雍城长时间作为秦国的首都,自然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但同时,在这两百年当中,秦国开始持续衰落。到了春秋末期的时候,秦国内部更是矛盾重重,甚至出现了四代乱政的现象。
在秦国以雍城为首都的最后几十年里,秦国内部甚至已经开始有了分裂的倾向。而且,当时正好是春秋末期,随着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原本强大的晋国逐渐分裂。这让当时的秦国高层,觉得国家或许有希望再次东出。
但没想到的是,晋国虽然分裂了,但分裂出来的韩赵魏三家,却是一个比一个能打。尤其是魏家,当时魏家虽然瓜分了晋国,但是还没有彻底被册封为诸侯。但即便如此,魏家的战斗力也是杠杠的。在和秦国的交战过程当中,不断取胜,最后直接夺取了秦国的整个河西地区。
魏家的胜利,逐渐打醒了秦国高层。之前以雍城为首都的两百年里,秦国高层一直凭借着关中地区的天险优势,高枕无忧。不管外边怎么打,基本上都不可能殃及到秦国这边。然而魏家的崛起,却让秦国意识到了危机。
所以,在这之后,当时在位的秦灵公,直接把首都搬到了泾阳。泾阳距离河西前线比较近,颇有一些‘天子守国门’的意思。当时的秦灵公,也是想着要夺回河西地区,恢复秦国的巅峰版图。但没想到的是,这场秦国的复兴大业,比他想象的要难得多。
不过,秦灵公搬家的这个选择,确实对后来秦国的再度崛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以泾阳为首都,可以更好地进行防守,防止魏国进一步西扩,守住秦国最后的家底。其次,搬家之后的秦国,可以摆脱历史包袱。
之前秦国以雍城为首都,有将近三百年的时间。这就导致在雍城地区,旧贵族的势力极为强大。所以秦国如果继续以雍城为首都,很容易会导致秦国接下来不管做什么事情,阻力都会特别大。秦国国君想要收权,甚至是完成变法,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雍城到泾阳,这是秦国的第六次迁都。
到了泾阳之后,接下来的几代秦国国君,开始逐渐收拢权力,尤其是开始主抓军权,避免国君被架空的可怜下场。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秦国一直都是以泾阳为首都,终于挡住了三晋西扩的步伐。但想要收回河西,那就不太可能了。
如此,三十多年之后,到了秦献公时期,秦献公为了表示自己收复河西的决心,秦国再次把首都从泾阳搬到了栎阳。栎阳距离前线更近,因为距离前线更近,所以栎阳需要长时间驻守大量的军队。靠着这个优势,秦献公顺利完成了对军队的整合,彻底控制住了秦国的军权。
另外,搬到栎阳,其实也是秦国高层的无奈之举。因为此时三家分晋已经彻底结束,新出现的三晋,变得更加强大。尤其是魏国,当时已经进行了变法。在秦献公登基之前,秦国和魏国刚刚打了一场大战,但结果,秦国的五十万精锐,却被魏国的吴起,用五万新兵给打崩溃了。
如此局面下,如果秦国再不死守前线的话,恐怕魏国就真的要杀入关中了。
从泾阳到栎阳,这是秦国历史上最激进的一次迁都,但效果确实非常不错。不但完成了收权,而且也进一步摆脱了历史包袱,摆脱了那些秦国旧贵族的束缚。如此,搬到栎阳二十多年之后,秦国开始进行著名的商鞅变法。
而商鞅开始进行变法之后,秦国则是最后一次迁都,将首都迁到了咸阳。
之所以要迁到咸阳,一是为了进一步摆脱旧贵族的束缚,让商鞅变法的阻力小一些。二是因为咸阳的地理优势比较好,不但易守难攻,具有比较大的军事价值,而且地方也比较大,能养得起足够多的人,可以支撑起一个比较大的首都存在。相比之下,之前秦国的几个首都,只有雍城有这个特点。但是雍城那边,旧贵族的实力又太过强大。
而搬到咸阳之后,接下来,随着商鞅变法彻底完成,秦国开始彻底起飞。接下来,就是秦国横推六国,继而统一天下的故事。而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咸阳作为首都,一直都非常完美。如此一来,秦国自然就无需再迁都了。
这就是秦国‘九都八迁’的整个过程。
纵观秦国迁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次秦国迁都,其实都是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而在秦国的历史上,除了咸阳之外,雍城自然是最重要的一个首都。但是因为雍城作为首都期间,秦国一直在持续衰落,而且那段历史,可说的确实也不多。再加上后来的秦朝,也是以咸阳为首都。
如此一来,雍城作为首都的名气,自然就没那么大了。至于其他首都,那就更没什么名气了。
-----
网友解答:
-----
所谓秦国早期的都城~雍城 ,尽管后来经过三次迁往咸阳,雍城虽然当时失去了其曾经的政治中心地位,但秦人先祖的宗庙仍在陕西凤翔县境内,历代国君都要回雍城祭畤拜祖,当时诸多重要祀典如秦始皇加冕典礼得以继续在雍城举行。因为在秦国历代国君的眼中,雍城不仅是列祖列宗生活和安息的圣地,更是秦人走向强盛的发祥地。那么历史上真正的秦国首都雍城为何从不被提及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雍城,是中国东周时代的秦国国都,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建都长达294年,有19位秦国国君在这里执政,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雍城是以河流为城的“城堑河濒”,是“水上秦都”,秦以水御敌200年后首筑城墙。其位置在今陕西宝鸡凤翔县城南,现有秦雍城遗址,为我国十大考古之一。
秦国都城雍城复原图
2、都城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秦国的历史上,秦人曾 “九都八迁”,先后在秦邑、西垂(西犬丘)、汧邑、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咸阳建都。正是建都雍城后,秦人才由一个偏居西垂的戎狄小邦,逐渐发展壮大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强国,使雍城成为秦国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3、历史悠久的秦都雍城始于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由于历史的悠久长远,近些年考古专家学者正在更进一步的深刻探索之中 ,必定现在还是科学考古论证阶段,因为好多最早秦都雍城的详细历史资料没有完善,之所以最早期秦都雍城的历史记载没有得到充分的证实和研究。因此,日常了解的秦国都是从定都咸阳开始的。即秦国在雍城建都,以及秦都城曾一度迁往泾阳,再由泾阳迁往栎阳,又从栎阳迁往咸阳,之前的历史过度时期往往就没有提及到。
欢迎朋友们多参与评论和点赞哦!
-----
网友解答:
-----
我是裴晓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有两个疑问,一是怎么才算是真正的首都?而是怎样才是你所说的不被提及?
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来看看秦国的迁都历史。
战国时期,基于生存的需要以及国家发展强大的战略需要,迁都是诸侯国的平常的事。说历史上真正雍城确实曾经是秦国的首都,那么,秦国迁都的历程是怎样的呢?
一、秦国九都八迁
秦国在历史上公有九个都城,分别是西犬丘、秦邑、汧城、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咸阳,迁都八次,最后定都咸阳。
二、步步为营迁都雍城
随着秦国的日益壮大,狭小的空间满足不了野心被勾起的欲望,从西犬丘开始只带雍城,秦国步步为营,一路东迁,直到公元前677年,秦都从平阳迁至西北不远的雍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暂时稳定下来。作为国都时间最长的地方,有19位秦国君主在这里治理秦国,当然这里也完成了秦国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在雍近三百年,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国家强盛,其野心也就随之而来。
三、励志图强定都咸阳
雍城近三百年的积累,这里奴隶制度早已经根深蒂固。但此时的奴隶社会制度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想要强大就要变法,变法势必会触及损害奴隶主们的既得利益。从公元前361年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50年秦国为了摆脱旧贵族势力对变法的干扰,就决定在泾阳建立一座陪都,将国都从雍迁到了东边的泾阳(今陕西泾阳)。逐渐转移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用迁都的方式来削弱奴隶主的抵抗。
雍距离泾阳150公里左右,而泾阳距离魏国的河西(今陕西韩城、大荔一带)不过一百公里左右。这次迁都,虽然有秦灵公想摆脱雍的守旧势力的纠缠,但东向之意非常明显。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再次将国都东迁至栎阳(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栎阳镇)。栎阳位于泾阳以东约30公里,地理上距离不算太长,但这次迁都,给秦国主要带来了心理上的影响,秦国决定东出争雄。秦国综合实力迈了一层大台阶,栎阳由于地方狭小的发展局限性,秦孝公决定兴建一座更能适合秦国发展的大都城,这个都城就是举世闻名的咸阳,相比较栎阳在地理位置上的靠东,咸阳又稍微往西回迁,这并不说是秦国东出的决心削减了,相反是强盛了。迁都咸阳之后,秦国内部的旧奴隶主的势力已经在最大限度上得到了削弱,秦国在做足了一切准备后于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华夏的统一。
四、结语
从秦国崛起开始,八次迁都,最后定都咸阳,每一次迁都都是在强大,表明了秦国谋求强大进而统一中原的野心,是战略性的东移,毕竟西垂的蛮荒之地,太贫穷太落后了,而向着周朝的腹地靠拢,不仅能更好地维持稳定,也更容易和中原接轨,实现自己的目标。雍城只是秦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一直到秦王嬴政时期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故而,我们可以看出,一是“秦国真正意义上的首都是雍城”这个说法不确切。二是“为何从不被提及”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这段历史一直都有记载,并没有被遗忘或者隐瞒、篡改,怎么能说是不被提及呢?就好比长安曾经是中国的首都一样,难道还要说中国现在的首都是北京,为什么不提及长安呢?
-----
网友解答:
-----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为什么不被提及,因为秦国定都雍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秦国的屈辱史,你自己的黑历史你好意思提吗?
如今大部分人都认为秦国崛起始于商鞅变法,始于秦孝公,实际上秦献公才是秦国走向强大的奠基者,也是他把秦都从雍城迁到栎阳。
秦国定都雍城的时候吴起率五万魏武卒深入关中平原,吊锤秦五十万军队。灵公、简公、惠公、出公四代乱政,无论是奴隶主还是新兴地主以及自耕农,在这四个国君的折腾下没有一方士支持秦君的。当时的秦国可谓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距灭亡已经不远了。
而秦献公回国执政后的第二年就把都城从雍城迁到了栎阳。
此举可以说是秦国复兴之举。
献公继位之初,秦国最大的危机来自内部的混乱,由于秦出公母亲的乱政,导致秦国公室、奴隶主、新兴地主各方势力互相水火不容的同时又和秦君叫板。国内已经是四分五裂的的局面,献公要想迅速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转移矛盾,怎么转呢?献公想到了魏国。
魏文侯时期吴起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大大压缩了秦人的生存空间,每一个秦人聊及此处对魏国都是恨之入骨。秦献公遂抓住秦人对魏国的仇恨,频繁对魏国发动战争,成功转移国内矛盾。
为了对魏战争,献公遂将秦国国都从雍城迁往栎阳,雍城在关中平原以西,距秦魏边境过远。而栎阳则关中平原东部,将都城迁至栎阳,即能有效掌握秦魏战局,同时也是在表达和魏国死磕到底的决心,大大团结了秦国人。
这只是原因之一。
第二,献公迁都是为了躲开奴隶主旧势力盘踞的雍城,从而开始自己的改革。
大家都知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正在向封建制过渡,但是这个过渡期内,旧势力旧思想必定是顽固且庞大的。
秦献公按照咱们现在的说法就是海归留学生。
魏国自战国始称霸近百年,而秦献公在魏国又待了很长一段时间,魏国是如何走向强大的献公可以说是一清二楚,所以他回国后就打算效法魏国进行改革,但是当时的秦都雍城奴隶主和秦国公室盘踞,改革的阻击非常之大,秦献公要想有作为,就必须要迁都,要躲开这帮老顽固。而栎阳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栎阳在秦国东部,受外来影响很大,城市里各国人都有,富商巨贾遍地,是秦国的一个新兴势力聚集地。献公将都城迁于此,非常有利于他改革政策的推广。而且也能得到秦国新兴地主阶级和大商人的支持。
秦国自立国起九都八迁,从大山里迁到平原,一路向东。每次迁都都是一次走向强大的过程,不存在雍城才是秦国真正的首都这个说法,雍城的作用已经过去了,栎阳,乃至后来的咸阳才是秦国的未来所在。
-----
网友解答:
-----
如果希望雍城被大家正确认识,还需要借助考古成果说明。
秦国的崛起伴随着九个都城的转移与积累。史称九都八迁。雍城是秦实力跃进的大本营。九都八迁过程长达556年,雍城作为都城的时间就有294年。
那么,雍城是怎样一座城?秦人为何择都于雍?雍城周围高山环峙,尤其北靠大山,城址地势较低,河水南流,形成大河环绕、小河穿城、水系包城的格局;所有建筑沿河而居,顺势而建,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交通道路格局亦然,可谓水、城关系如影随形。
田亚岐老师的研究按郦道元《水经注》将雍城划分为东、西两大水系,西水系中包含一组确保雍城用水的水利设施:城址西北方向有用于供水、储水的堰塘,堰塘东南方向有水坝。
雍城的建设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期城址较小,以瓦窑头为中心,仅1平方公里有余,呈现出“城堑河濒”、“庙寝合一”的布局特征,即依河为堑,以为城防,又将办公与祭祀合并在一座中心建筑中。田先生认为如此建城,是表明此时秦人正处在对以雍为都的体验期,是雍城发展史上聚落平行分布的“和谐时代”。
第二期城址呈现出以马家庄为中心的“城郭结构”,面积扩展至约7平方公里。区别于第一期的营建思路则体现出“体验期”之后的正式规划,说明秦人正式在雍建都。城防上采取了双环壕模式,区别内外城,仍未见城墙;另外则有陵随都邑、城陵对应的特征,即城内住国君,城外修陵墓,两相对应;大型建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寝庙合一变成左祖右社,建立新宗庙以区别于老宗庙。
第三期的城址进一步扩大至11平方公里,并且出现了城墙:公元前677年秦人择都于雍,至公元前490年,建都近二百年后始有城墙;另外于内城城壕,在两条天然河道之间,以人工壕沟使之贯通;此外,第三期又将老宗庙外迁,雍城从第三期以后出现城外之城,即在城郊地区也发现建筑特征(塔陵村战国建筑遗址),意味着雍城完成从初期以单一防御到晚期大都市的演变。
2016年的十大考古发现就是雍城周边的大型祭天遗址——血池遗址。雍郊祭天历经秦国、秦王朝至新莽时期,持续凡七百余年,并且是唯一由天子亲往主祭之祭坛。雍城秦人创制的畤祭上承商周、下启秦汉,奠定了秦汉时代国家祭天礼仪的基础。
秦始皇也是在雍城行冠礼后才开始亲政。雍城作为秦国的重要都城之一,应被更多人了解。
------------------
推荐阅读:
为何飞度的1.5L发动机被神化,而参数相当的标致1.2T发动机则没有什么影响力?
苏德战争如果德国集中兵力打莫斯科和高加索,不打列宁格勒基辅和斯大林格勒,能赢吗?
为什么袁姗姗笑起来不好看,而面无表情的angelbaby却那么美?
为什么中国女排暂停的时候都是商量打法,其它国家都听主教练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