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鸿门宴上为什么没被杀死?
刘邦在鸿门宴上为什么没被杀死?
-----
网友解答:
-----
项羽太善良。
-----
网友解答:
-----
刘邦赴鸿门宴为啥没死成?
毛主席的一句诗作了解释:“宜将剩勇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刘邦鸿门宴之所以大难不死,全在于项羽“沽名钓誉”!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 杀刘邦对天下人没法交待
当时,反秦是天下人的共同意愿。刘邦也是反秦义士,并且刘邦比那些跟随项羽的诸侯反秦功劳要大得多。
刘邦从黄河以南一路向西,由于张良、郦食其等谋士的相助,采取怀柔政策,一路上没有遇上什么大的抵抗,所以侥幸先入关中,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相当于刘邦亲手灭亡了秦朝,这功劳在天下人看来,就是首功。
加上刘邦进入关中,灭秦后,对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不仅关中百姓感激刘邦,天下人也认为刘邦是个仁义的领袖。约法三章不仅关中百姓喜欢,苦秦已久的天下百姓也欢迎。
项羽要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把这天下有声望的沛公给杀了,那天下的舆论就会淹死项羽。
而项羽又是极重视名誉的人,重视名誉强于重视性命,在反秦大业刚结束,杀死一个有大功无大过的人,对天下人无法交待。
2、 杀刘邦对楚怀王没法交待
毕竟楚怀王熊心是项梁、项羽找来的反秦旗帜,虽然在项羽心里是傀儡,但在楚人心中,是楚人的领袖。反秦胜利后,就是天下的领袖。楚怀王当皇帝号令天下,是楚人的心愿、也是天下人能接受的结果。
而当时项羽和刘邦,以及天下诸侯,名义上都是楚怀王的部下,都听楚怀王的号令。
项羽如果杀了灭秦的大功臣,对楚怀王没法交待。
因为天下刚定,还不是和楚怀王撕破脸的时候。
虽然前面救巨鹿之前,项羽杀了宋义,夺了宋义的上将军职务,自号上将军(杀宋义之前,项羽只是被楚怀王任命为中将军),那时楚怀王没怪他。
但那时没怪他,或者没法怪他,因为项羽在前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最主要的原因是巨鹿之战项羽打胜了,可以将功补过。
现在秦军都没了,秦朝也灭亡了,再杀功臣,用什么补过?
这也是项羽犹豫并最终不杀刘邦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杀刘邦对天下诸侯没法交待
当时天下诸侯大多数跟随项羽入关了,鸿门宴诸侯们也都参加了,没参加的也都在观看动静。在观看项羽到底如何对待灭秦的大功臣项羽。
实事求是讲,灭秦的第一功臣是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没有项羽,秦军有生力量不被消灭,刘邦即使先入咸阳,也要被赶出来。
刘邦是灭秦的第二功臣,毕竟河南一路上那么多城池是刘邦收服的,先入关中的是刘邦,先入咸阳的是刘邦,从子婴手里接过降表的是刘邦。
其它诸侯虽然在巨鹿之战时大多数作壁上观,但或多或少地牵制住部分的秦军力量,使秦朝军队分身乏力,功劳簿上都应该记上一笔的。
项羽对待刘邦的态度,就是对待天下诸侯的态度!
项羽虽然实力强横,但当时最需要的不是同室操戈,而是团结一致。
如果刚灭秦就同室操戈搞内斗,大家最后都斗得你死我活,拼光血本,秦朝完全可能反扑的。毕竟南越和长城那边还有秦军精锐没有出动呢。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保住胜利果实远比内斗重要。
项羽如果杀了刘邦,必然让天下诸侯胆寒,说不定会惹得天下诸侯和刘邦残余势力联手与项羽作对,项羽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
项羽不杀刘邦,让天下诸侯松了一口气,也让项羽自己松了一口气!
4、 杀刘邦对项羽自己无法交待
项羽准备杀刘邦,一是因为刘邦封了函谷关不让项羽进来,二是因为曹无伤告密。告密的内容是:刘邦要称关中王,用子婴为相,秦朝的珍宝都归刘邦。
《史记.项羽本纪》: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於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
项羽大怒的原因是曹无伤告密的三条正好戳中了项羽的软肋:
其一,“王关中”相当于抢了项羽灭秦的头功。项羽自己不想当关中王,但关中王是当初分兵时怀王当着天下诸侯约定的。谁封关中王,谁就是灭秦第一功臣。项羽率领楚军,全歼秦军主力,灭秦首功当然不能被别人抢去。所以,刘邦要“王关中”,项羽不能忍。项羽不当关中王,谁都不能当,所以后来分封时,项羽把关中一分为三,把秦朝的三个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封为雍王、塞王、翟王。
其二,“子婴为相”相当于楚人不能彻底报仇。秦灭六国,楚人觉得最冤,所以楚人流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楚人反秦,不仅要推翻秦朝,而且要尽灭秦皇室,这样才能报仇。特别是项羽爷爷项燕的大仇和他叔父项梁的大仇,一定是要报的。所以子婴等秦皇室成员,项羽一定要杀的,刘邦要任命子婴为相,项羽绝不答应。
其三,“珍宝尽有之”相当于割项羽的肉。项羽好财货,这是天下闻名的。他带领楚军一路浴血奋战,除了灭秦外,也需要分浮财的。项羽一路动不动就屠城,除了立威,抢财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秦朝宫室里那么多的珍宝财货,都归刘邦了,项羽对手下的楚军怎么交待?
所以曹无伤告密的三点,点点戳中了项羽的软肋,点点也击中了刘邦的要害。项羽让部下明天埋锅造饭,要去打刘邦。
但项伯私自去救张良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经过张良与刘邦密谋,并请项伯转告项羽,刘邦要亲自到鸿门谢罪。项羽马上取消军事行动,在鸿门大排酒宴,等刘邦来给个解释。
刘邦战战兢兢来到鸿门,大倒苦水,大演苦情戏。全盘否定了曹无伤告密的三点内容:
其一,“王关中”不是我的意思,那是怀王的约定,我只不过侥幸先入关中而已,您项将军是灭秦的第一功臣,要王关中也是您项将军,轮不到我刘三。
其二,子婴投降了我,我不敢处理,把他们关在秦宫并封锁起来了,就等项将军您来处理呢?我不是关中王,怎么会任用子婴为相?
其三,珍宝、府库都被我封了,一文钱我都没取,我的大军都驻扎在灞上,军粮都是自给的,不敢用秦宫的,秦王的一切,包括秦王、女人、珍宝、财货都等项将军您来处理。
这三点除了第一条,其它都是实情,史记有明确记载:
《史记.高祖本纪》: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刘邦澄清了这三点,项羽一下子没话说了,找不到理由杀刘邦了。又得给刘邦一个交待,于是就出卖了曹无伤。
刘邦说明原委,项羽之所以不杀刘邦。一来是没有理由杀,二来是项羽的“妇人之仁”作怪。
项羽有“妇人之仁”,就是“吃软不吃硬”!刘邦如果强行和项羽作对,项羽会毫不犹豫地击杀刘邦。刘邦服软了,项羽心也就软了,刘邦才有机会活下来。
另外,项羽出身贵族,刘邦出身平民。项羽骨子里看不起刘邦,刘邦根本不配他项羽动手。
无缘无故杀了一个对自己服软、出身又低下的平民,会严重影响项羽的声誉,真那样做,项羽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另外,范境说刘邦“志不在小”,项羽根本不相信刘邦会称帝,即使称帝也打不过他。所以权衡再三,让刘邦活下去吧。
项羽相信,等刘邦惹事的时候,再名正言顺地杀刘邦也不迟,并且,以项家军的实力,杀死一群屠狗吹丧之辈,还不是易如反掌?
出乎项羽意料的是,放虎归山后,仅仅过了四五年,自己就落得个“四面楚歌”的下场。
而那时候,刘邦可没有半点“沽名钓誉”的意思,直接逼死项羽!
滚滚乌江水,流淌的是霸王不甘的泪水……
-----
网友解答:
-----
刘邦在鸿门宴上全身而退,显然是刘邦大智若愚慨然赴宴,项羽顾念昔日兄弟结盟之情,而没有听从亚父范增之言痛下杀手。更兼项伯舍身护佑、樊哙大义凛然闯入。而刘邦更乘隙恰到时机的脱身飞逃,张良断后赠送礼物作别项羽。气得范增当场摔物发怒:"竖子不可与谋!"
项羽固有杀刘邦的机会,但对于一个只想做"诸侯之上楚霸王"的大英雄,并不在意甚至轻视刘邦日后会成为强劲对手的他,更愿意战场上辗压群雄,而不屑暗杀的卑鄙伎俩。
事实上,论军事力量和单打独斗,刘邦都是处于下风的。刘邦攻入咸阳而不敢按约定称王,并低声下气拜见项羽,还故意示弱申请易入难出的蜀地汉中王,项羽再将秦朝三大降将封在汉中王附近。这一切,都已经将刘邦关在笼子里一般。
但项羽确实犯了兵家轻敌和骄纵之大忌。万万忽略了刘邦左右有张良萧何之谋臣,有韩信樊哙之悍将。一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让刘邦脱颖而出,万里驰骋,最后演变成了楚汉相争,后来居上,完胜项羽!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网友解答:
-----
暴秦被推翻后,楚汉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问鼎中原的战争。初期,携抗秦余威的楚军无论是军队人数,还是军队战斗力,或者是后勤补给等方方面面,都远超刘邦。
其实,按照之前的约定,谁先进入咸阳封为关中王。随着战事的发展,项羽率领的楚军几乎成了独自抗秦的孤军,而实力弱小的汉军则绕过秦军主力,直抵咸阳城下,兵不血刃威逼秦王子婴开城投降,刘邦不战而得咸阳。
而另一路由项羽的楚军则是破釜沉舟击溃秦军主力,项家军实力骤增,因此对刘邦不战而得咸阳愤怒不已,在秦朝已灭的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准备“问罪”于刘邦,于是有了那场史上最著名的“鸿门宴”……
那么,鸿门宴上原本必死无疑的刘邦,为何在紧要关头逃出生天了呢?独舌视界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项羽此时动手杀刘邦,虽轻而易举,却师出无名。
项羽之所以对刘邦起了杀心,关键就在于项羽与秦军主力浴血奋战时,刘邦兵不血刃得咸阳,并有将咸阳据为己有称关中王的趋势,项羽心理不平衡。
然而此时项羽找不到借口杀刘邦,因为谁先进入咸阳是之前约定过的,因此项羽在鸿门宴上想要杀刘邦师出无名!
其次,项伯提前告知了张良,刘邦早有准备
第三,刘邦“装疯卖傻”骗过了项羽
第四,项羽实力雄厚,看不起刘邦
-----
网友解答: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是一句在中国人尽皆知的成语,讲的是鸿门宴上的一个惊险细节。
当时,宴席上的张良一眼就看出来,项庄要借舞剑的姿势,行谋刺刘邦之实。于是,张良赶紧离席寻找外援,最后对樊哙、夏侯婴、纪信、靳强四人说出了这句流传极广的成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樊哙是个急性子,听闻沛公有难,直接请命,“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情况如此危急,我樊哙请求张子房先生同意我进入宴席,跟沛公同生共死。
随即,樊哙就带着盾牌和宝剑闯进军门,冲入宴席所在的营帐,正在舞剑的项庄和以身子护卫刘邦的项伯乃至在主座上兴致勃勃观看舞剑的项羽,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震惊了,不得不暂停手头的事物,尤其是项羽,紧张得手按剑柄,一副金庸小说中末流剑客听闻独孤九剑的样子。
然后樊哙就用豪爽的吃肉喝酒征服了项羽的心,最后又巴拉巴拉一顿说,把项羽说得哑口无言,刘邦也见缝插针,借口上厕所,叫樊哙一同离席,随即在樊哙力荐之下,从小路回到灞上军营,留下张良跟项羽继续周旋。
为什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最后结果竟然是刘邦全身而退呢?是项羽本来就没想杀刘邦,还是因为刘邦太聪明,事先部署好一切呢?
我倾向于认为,二者兼而有之。
本来,项羽听信首席谋士范增的计策,决定发兵攻击刘邦的军营,和刘邦决一雌雄,但在堂叔项伯夜探刘邦军营并带回刘邦愿意俯首称臣的消息后,项羽又觉得,不战而屈人之兵方是上上策,于是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
所以,在刘邦亲至鸿门并当面向项羽表达了俯首称臣的意思之后,项羽才甩锅曹无伤,说自己之所以会动了对刘邦用兵的念头,都是曹无伤这个小人在挑拨,他项羽一时冲动,中了小人的算计。
至此,项羽已基本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而且,很可能项羽因“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高兴不已,在宴席上提前喝醉了,并未看出项庄舞剑的意图所在。
刘邦这边呢?
刘邦可不是一介莽夫,能以一两万兵马长途跋涉攻入关中的狠角色,可不仅仅靠的是军队战斗力,而是谋略、战略、后勤、军力全方位的出类拔萃,这样的一个刘邦,定然不会在没有周密部署的情况下贸然赴鸿门宴的。
为赴鸿门宴,刘邦都做了哪些精心准备呢?
首先是给项羽、范增带上厚礼,以示臣服;其次是上下统一口径,以示他刘邦从未对项羽有贰心;再次是选调最佳配置以求安全,张良是头脑发达计谋繁多的谋士,樊哙是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将军,夏侯婴是自带GPS的老司机,纪信是和刘邦样貌有几分相似随时可以做替身的将军,历史上对于靳强的记载比较少,但我们相信,靳强也应当是有特别用途的。
刘邦这一番部署下来,求的就是一个万全,若是这样部署仍旧不能全身而退,只能说明天不容他刘邦,而非项羽、范增不容他刘邦了。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陈丞相世家》、《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史记·高祖功臣后者年表》。
------------------
推荐阅读:
博士毕业生同时被武汉同济医院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录取,选择哪家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