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浙江、福建的很多家庭只让孩子上到初中就辍学工作,为什么还出现了很多企业家?
广东、浙江、福建的很多家庭只让孩子上到初中就辍学工作,为什么还出现了很多企业家?
-----
网友解答:
-----
我读初中时,校长曾经就在某次校会上,说出了福建人为什么学历不高,却能当老板赚大钱,成为企业家的原因。
校长讲话:莆田人是绝顶聪明的,不管读书还是经商,都不在话下,古时莆田是进士之乡,各位同学的父母基本上都在外经商,在全国各地赚钱,他们一个月的收入比我一年的工资还要高,所以我也不好意思对同学们说读书能改变你们的命运。
但我还是要说,读书能给你们父母的事业加分,让你们父母的事业做得更大,把生意做到全世界去。
我家乡是福建莆田的,确实在我小时候,大人们要是说,再不好好读书,长大之后,只能种地做苦力,来激发孩子学习,这是没用的。
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什么文化,却没少赚钱。
我读初一时是在1997年,那时候九年义务教育还不是强制性的,我经常能听到某年级某班的谁辍学了,跟家人出去做生意了。
然后过段时间,那些辍学的人回到校园,从兜里掏出一叠票子,请以前要好的同学去玩街机,吃好吃的,可让人羡慕了。
初中就辍学,没有文化没有专业知识,却能开厂经商做生意,不单是我家乡有,旁边的泉州、福州也有,甚至浙江、广东也有。
这也给其他省份的人造成一个错觉,为什么这几个省份的人,不重视教育,却出现了很多企业家呢?
根据我的观察,我认为大致原因就是当地人团结、重亲情、相互信任
以我爸为例:他以前也是个农民,不过在福建这个平原少的地方,平均一人只有几分地,靠种地连吃饭都是问题。
因为家乡靠海,所以他除了种地外,还会和别人出海打渔,家里那点地,交给我母亲一个人就行了。
打渔不单危险,在以前也不赚钱,在90年代初期,我奶奶的娘家人,他们拉了我爸一把。
他们把我爸带出来做生意,于是我爸就从一个农民、渔民的身份,变成一个商人。
从一个农民,到一个商人,想要实现身份的转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做生意也是有门道的,并且也需要前期的投资资金。
有人领路就不同了,他会将自己的经商经验传授给你,没有资金就少投一些,或者可以向别人借(我爸刚开始的创业资金,就是我奶奶娘家人借的)。
当然,别人把经验教给你,又借钱给你投资,也是有好处的,他会占一些股份,你赚到钱了,他也会有分红,如此一来,就等于他亲手教出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
等我父亲赚到钱了,又带我几个堂哥出去经商。
还有一种方式,比如我有个亲戚在深圳开了个首饰加工厂,他是通过向亲戚、村里其他的人借钱,借来的钱是以入股的模式,才完成创业初期所需要的资金。
通过亲戚朋友之间,这种传帮带的方式,哪怕就是个没有文化的人,他也能创业成功。
福建人经商的基数大,总有些优秀的人,能把原本的小打小闹的生意,变成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福建人不重视教育吗
我读初中时,是上的重点班,我们班从来就没有人辍学过,不管班里的同学,他家多有钱,他们父母也不会同意他们辍学的。
甚至考得高中不好,还有家长会花大价钱,硬让他们去重点高中去读书。
比如我有个同学和他姐姐,他们中考时都没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结果他们的父母在2000年时,花了24万,把他俩送到市里的重点高中上学(2000年的24万啊,这可不是小钱)。
记得当初中考后,我们班也有好些人,他们没考上高中,最后选择复读。
因为家庭条件好,就是女的愿意复读,父母也会同意,而不是让她们早点工作、嫁人。
那些辍学的,基本上都是普通班的学生,还是那种成绩很差,本身自己又不想读书的人。
他们的父母才同意辍学,跟着家里的长辈早早外出做生意。
福建人其实是非常重视子女教育的。
我读初中时,在我老家,几乎每个村都有个小学,镇上有中学(大一点的镇有两所中学),学生是非常的多。
到了现在,好多村里的小学开始停办,甚至我上的初中也在前两年停办了。
学校停办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村民把小孩子都送到市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去了,村里学校没有生源。
能上公立的去公立学校,不能上公立的花钱去私立学校。
陪读的家长需要租房住,这也导致市里那几所学校附近的房子,房租一年比一年高。
这些租房陪读的父母们,他们放着农村免费的学校不读,花钱去市里读私立学校,这不正说明了,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写在最后:
福建人在外经商的比例高,老板多,与当地独特民风有关,也与时代背景有关。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老板带领大学生的年代很难再出现了,像是这些年,街上很多空的店铺在转让,实体店老板、办厂的老板们纷纷喊道——生意难做。
互联网却是一片红火,比如《羊了个羊》这个小游戏,短短数天,获得的收入,是好多实体店老板需要花一辈子,都无法获得的收入。
通过我对家乡身边那些家族企业的观察,我认为以前我学校的校长说得很对,有文化有知识,会给企业加分,会让企业做得更大,走的更远。
低学历的却不行,他们固步自封,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容易被时代淘汰。
就像我的那些初中同学当中,那些没上高中的,他们前10来年,是过的挺好的,赚的挺多的,后劲却不足,现在在家族企业当中,都是无关紧要的职位。
而那些上过大学的同学,虽然比别人晚出来几年,不过人家现在都是管理层的位置,甚至有些人已成老总了。
至于网络上那些说福建人不重视教育,学历低也能当老板,是对福建不了解。
福建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重视亲情的,愿意带着那些家里学历低的亲戚跟在他们后面,给他们喝点汤。
其实福建人也很重视子女的教育,越有钱的人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
网友解答:
-----
我是福建人,我来说说吧!福建不是不重视教育,福建跟其他地方一样重视子女教育。为什么呢?虽然福建有好多初中就出去工作,后来办厂开公司等等造就了一批富人,可是这批老板很重视子女教育,因为他们懂,没有文化要想成功,比任何读书人付出的多。
这批老板是被逼出来的,家里穷迫使他们提前进入社会,文化低,只能进工厂,或者学徒埋头苦干。他们看清现实,知道只有付出比别人多,才有出头日。
我接触的千万级别老板少,百万级别比比皆是。这些人没有一个不重视子女教育。福建很多父母口头上说读书还不如早点出去工作赚钱,可你们不了解他们内心。他们何尝不希望自己子女接受好的教育,只是生活不允许。体面的说一句读书没用。
我爷爷曾经是一个代理乡长,由于没有文化。多次上级领导提拔,自己不敢接。最后自己退下来务农。他一辈子最多的一句话,没有文化害人。
我以前家里穷,小时候姐姐送人。后来父亲生意发达了,接回姐姐。97年应该,一年十几万。培养我姐姐上北京读书。哥哥读书成绩不行,送文武学校。那时候我们村一户一年能存上一万的都少之又少。后来到我父亲破产了,导致我初中未念完就工作。父亲说反正不会读书,读了也没用。长大后我才理解父亲多无奈。
其他地方我不知道 在我周边朋友认识的,那一个不是在大力培养子女。自己未完成的读书梦希望子女完成,自己吃的苦不希望子女在走一回。没有文化,想要成为人上人,付出不是没有代价的。
-----
网友解答:
-----
有数据统计,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学历越高,财富收入也越高!而且就百万富翁比例而言,硕士学历以上的比高中学历的人要多出30倍!
为什么题主说的三个省份好多人初中上完就工作,却出了很多企业家?
这与当地的社会环境有关,像江苏、山东、浙江都非常看重教育,认为学习好才有出路,父母普遍都会在孩子学习上互相攀比,孩子学习不好,自己都觉得脸上没光,腰杆子不硬朗。所以这些地方的孩子只要不是考不上学校,否则肯定要读完大学才会工作,至少也是个大专,因为这是标配。
而题主说的广东、福建、浙江,这几个省份的人对学校教育的痴迷程度没这么高,比较倾向于实战经验,毕竟父母那一辈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学历只是个工具而已,如果孩子不喜欢通过学校获取知识,那就通过工作实践来获取,而且父母的口传心授、耳濡目染,也能让孩子学到不少自己的经商思维。
广东、福建、浙江三省的低学历企业家可能会相对多一些,那是因为普遍经商的人群基数大,老话说得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鹤立鸡群的低学历企业家数量也会相对多一些,但这并不能证明过早脱离学校踏入社会就更好。
结语:
教育是普遍人成才的必经之路,不要总认为自己会是天赋异禀的那个人,妄想走捷径,踏踏实实学习才是最好的捷径。
-----
网友解答:
-----
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为什么学生读书考试分比例,相对高些,这和父母教育有关,部分地区,从小就灌输知识改变命运,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就是做苦工种田,所以拼命读书,而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经济比较发达,他们父母,有些教育方式从小就告诉孩子们,如果不读书,长大后就和某某亲戚或邻居学徒去,所以孩子们压力小,读书的这一个人到大学毕业23岁,最后同时对比一下,参加工作到了30岁的大学生只有7年工龄,各方面还不成熟,工资假设每月一万元,大概存款总计80万元左右,而学徒的上到初中毕业16岁,每年平均5万元工资到了30岁也能赚到70万,虽没存款,但是他们家庭结构完全不一样了,读书的人手里80万,想创业而经验不足,可能都没有太多的选择择偶对象了,等有孩子了父母也快老了,而学徒的那位,房子,车子都有了,也结婚了,小孩大的可能要上小学了,小的也快上幼儿园了,父母也可以帮忙带,由于长期工作积累,经验足,人脉广,支持的人也多,相对来说敢闯,所以做老板的比例当然就多些。
-----
网友解答:
-----
几十年农村初中教学经历,对这样的感受确实颇为深刻!总感觉地方民众生活条件的好坏与该地孩子读书的上进心有种隐隐约约的内在关系。
“三味”所在县有7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一所乡镇初中。从学校校风、学生学风,到学校整体教学成绩,其经历的排位情况几乎就是该乡镇的经济排位情况,只不过是反位排序,即经济条件越靠前,其学校教学质量就越靠后。现在教学质量最好的乡镇,就是经济条件最落后的乡镇。
记得10多年前,我县某乡镇,交通不便,经济条件最差,但该乡镇初中校风学风好,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一直名列全县榜首,很多县城学生都转入到该校。至少保持了10年!但近些年政府对该乡进行经济扶持,大搞西红柿种植业,百姓生活富裕起来了,但乡镇教育质量却直线下滑,几近倒数位置。
据该乡镇学校教师诉苦:家庭经济条件好了,孩子对学习的劲头一届不如一届,很多学生在校吃喝玩乐攀比成风,再不象以前的学生那样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问题中所提到的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孩子,很多只上完初中就进入社会工作了,反而出了不少企业家。这种情况,反映出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富裕家庭父母及孩子在教育和事业的关系认知上,有着与普通地区及家庭不一样的观念。
一、教育不再是富家子弟成就事业的唯一途径。沿海发达地区许多农村家庭都有自家的企业或生意门路,孩子读不读书,不会担心就业问题,既使子承父业,也大有发展前途。
二、沿海发达地区繁荣的经济环境,既提供了众多就业机遇,也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现在很多贫困地区务工人员都可以在这片热土上找到职业并得到发展,又何况本地富家子弟呢?
三、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形式多样化存在和发展,劳力密集型企业对文化素质的要求较低。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只要智商不低,管理方法得当,通过丰富自身实践经验,就可以让企业得到发展,管理者也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文凭,终归不如高能力。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与文凭没有必然关系,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强大处事能力的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宠儿。
------------------
推荐阅读: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买六七十年代的豪华车,也不买现代舒适的豪车?
隆美尔是二战时期被公认的军事天才,却被希特勒赐死,原因是什么?
上一篇:教师拘役会开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