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寒露怕晴天,天晴冬不冷”是什么意思?冬天不冷不好吗?
农谚:“寒露怕晴天,天晴冬不冷”是什么意思?冬天不冷不好吗?
-----
网友解答:
-----
意思是说寒露节这天如果是晴天,一冬天不冷,是温冬。古语还说“该冷不冷不能年景”这也是农颜经验总结,所以冬天该冷不冷,当然也不好。
-----
网友解答:
-----
今年冬天是个暖冬还是冷冬? 古人留下农谚,看寒露天气就知晓!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代表着变化,此时,温度将比白露更低,露水更多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为了指导农业生产而设立的,是根据地球在太阳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换句话说,就是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了24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一个“节气”。月初为“节”,月中为“气 ”,节的重要性要比气大,代表着变化。就像竹节一样,节起到上下连同的作用。
我们今天说的寒露节气,就是月初的“节”,所以,寒露节气间气温变化无论是对收获还是对播种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寒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第一个提到“寒”字的节气。在古书中记载:“寒露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在民间也有“露先白后寒”的说法,意思是说白露标志着天气由炎热到凉爽的过渡,寒露标志着由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有了二十四节气人们劳作就简单多了,可以在每两个节气之间安排相应的农业生产活动,按节气时令安排播种、耕耘、收获和冬藏。
既然寒露节气这么重要,古人留下了哪些谚语呢?分享几个给大家,作为参考了解!
一、寒露怕晴天,天晴冬不冷
这句农谚非常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寒露交节这天是晴天的年份,当年的冬天大多都是不冷的。
为什么不冷呢?下一句农谚给了答案!
“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无雨,冬雨多”,意思是说,寒露这天要是下雨了,那么当年的冬天冬雨也会少,雨少雪就会多,说明是个冷冬;如果,寒露这天是个晴天,不下雨,那么当年冬天的冬雨就会多,冬雨多说明冬天暖和,是个暖冬。
冬天暖和不好吗?
冬天如果暖和了,不利于土壤保墒和封冬,来年,就会大概率发生春旱,不利于小麦、大蒜等越冬作物返青和早春种植的作物生长。并且,冬天不冷,还会造成病虫害越冬滋生,开春后温度一上来,病虫害就会来势汹汹,像小麦红蜘蛛、蚜虫以及小麦赤霉病等等,造成减产,农民即使花钱打药,也很难挽回这部分损失!
另外,以前我也多次说过,冬天如果不寒冷,冬小麦和大蒜等越冬作物就会在冬天出现旺长的情况,抗冻能力下降,寒潮来时就会发生冻害。所以,冬天寒冷,小麦不会发生旺长,并且,大雪覆盖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和有利于后期生长。老话“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我们现在的防冻措施要比过去高明得多,我们可以通过浇越冬水以及喷施磷酸二氢钾+胺鲜酯或三十烷醇等来挺高小麦的抗冻能力。
如果,我们小麦播种较晚,不能在越冬前形成壮苗,就要在浇越冬水的同时追一些尿素。这遍尿素不是给现在用的,温度低,尿素也起不到作用,而是给年后温度上来时用的。这样小麦起身返青快,形成壮苗,可以抵御“倒春寒”对小麦的影响。
二、初一寒露后,衣裳不晓顾
这里初一是指农历九月初一,咱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是阳历,在阳历上的时间比较固定,每年前后相差不到3天。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上就不固定了,有的时候在月初,有的时候在月中,还有的时候在下个月。因此,寒露节气在农历上有的年份是在农历八月里,有的时候在农历九月里。所以,古人把白露和农历九月初一的先后顺序来预判当年冬天的寒冷情况,为农耕做准备。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九月初一在寒露节气之后的年份,空气会来得比较晚和冷空气相对比较少,当年的冬天不会太冷,是个暖冬,不用特意去准备棉衣。相反,九月初一在寒露之前的年份,冷空气会来得比较早,冬天也会比较冷,是个冷冬。
今年九月初一已经过去了,寒露节气还没到,很明显是九月初一在寒露之后了,按古人总结的农谚,今年是个冷冬,冷空气可能要来得早,大家要提前备好棉衣了。
农谚还准不准了,不好说了,简单作为参考就可以了。不过,今年东北部分地区,低温寡照,雨水偏多,秋霜比往年早来十多天。这样的天气对低洼地块的玉米影响较大,产量降低,甚至出现绝产的情况。高岗地块的玉米还好一些,由于没有台风和病虫害的影响,产量要比往年好一些。
写到最后:
农谚是古人通过长期与自然相处的经验和一些现象的总结,而不是预言,不能当做预言来看,这点要明白。所以,不能用现在的认知去否定古时候的一些总结,那样不公平,毕竟,气候条件和处理事物的手段以及认知都不一样了!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感谢阅读。
-----
网友解答:
-----
寒露怕晴天,天晴冬不冷,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寒露到气温慢慢降低,露水凝结成霜,寒露怕晴天,如果寒露这天是晴天,冬天雨水多,冬是暖冬,对农作物来说不利,冬越冷杀死病虫越好,相反就越差,来年病虫害害多,农作物受灾多,产量下降。
-----
网友解答:
-----
寒露怕晴天,天晴冬不冷,这是古代人总结出来的,寒露到了气温会慢慢降低,露水凝结成霜,寒露怕晴天,如果寒露这天是晴天,冬天雨水多,冬是暖冬,对农作物来说不利,冬越冷杀死病虫越好,相反就越差,来年病虫害害多,农作物受灾多,产量下降。
-----
网友解答:
-----
这是农彦,也是人们从长期生活实践中体验总结出来的经验,意思寒露要阴雨,冬天才会冷,否则寒露晴天,冬天不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冷暖凉热是根据季节的变化交替气温变化的,它也是适合各种农作物在各个季节的生长需要,我从小到大祖辈生在农村,亲身经历这一切,冬天该冷一定要冷,否则冬小麦,大小元麦,耍受病虫害侵袭,只有寒冷冰冻才把地下害虫冻死,表面害虫不能生存,才能保障农作物不受虫害有好收成。
------------------
推荐阅读:
古代卖身契等重要文书都是通过按手印画押的,那么官府能鉴定指纹的真假吗?
上一篇:小米为什么会成功?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