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狐”隆美尔战无不胜,为何偏偏败给英国将军蒙哥马利?
“沙漠之狐”隆美尔战无不胜,为何偏偏败给英国将军蒙哥马利?
-----
网友解答:
-----
后勤跟不上
-----
网友解答:
-----
打败隆美尔的并不是蒙哥马利,而是德国元首希特勒。
1942年,英国陆军以“锐不可当”的气势,横扫了不堪一击的意大利军队,夺回了意大利所占领的北非地区。 大败而归的意大利向德国求援,希特勒立刻派出有着“英国克星”之称的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前往北非支援。
1942年10月,英德双方在位于埃及的阿拉曼镇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 实力方面,德国将军隆美尔统兵7万,装备250辆H型坦克、300辆意大利“薄皮”坦克(M11/39)。此外还有几万打酱油的意大利人。
英国将军蒙哥马利统率英军第八集团军23万,装备300辆美制谢尔曼中型坦克、200辆美制格兰特中型坦克,900辆维克斯轻型坦克。 英德双方兵力悬殊,英军的装甲数量和兵力几乎等同于了德军的3倍之多。
善于以少胜多的隆美尔将军,在阿拉曼战争中并没有展现出往日的雄风,双方经过几天的糜战之后,德国军队的弹药和坦克的燃料所剩无几,而希特勒给予的补给如同杯水车薪,德军每天所消耗的军用物资,远远大于微薄的后勤补给。
而且,阿拉曼战争中的德国军队,几乎没有空军支援,隆美尔所率领的德国陆军,在英国空军的残暴轰炸下无所遁形,隆美尔将军在孤立无援的条件下,苦苦的支撑着。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隆美尔将军深深的感觉到,这场战争的胜利,距离德国越来越远……
为什么希特勒不给予隆美尔将军足够的战争物资,和相应的空军支援呢?
因为在东欧,德国与苏联正在进行着一场更为激烈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希特勒几乎将所有的战争物资,和德国空军全部投入了苏联战争中。
隆美尔将军在兵力弱于英军三倍的情况下,得不到足够物资供给,也得不到希特勒的空军支援,无法支持下去的隆美尔将军在1942年11月向希特勒请求撤退。
希特勒似乎过于高估了德军的力量,希特勒驳回了隆美尔将军的撤退请求,并强硬的告诉隆美尔将军:“不成功,便成仁,别无其他退路”。
无可奈何的隆美尔将军,只好采用“半牺牲式”的打法,抵抗强势进攻的英国军队。
11月4日,英军第10、第7、第1装甲师对德军防线发起全面进攻,在英国空军的轮番轰炸,已经装甲师的猛烈突破下,弹尽粮绝的德军几乎全军覆没。侥幸逃生的隆美尔将军,在警卫队的保护下,仓皇逃生,阿拉曼战争宣告结束。
综上所述,导致隆美尔将军失败的原因有四点:①英德双方兵力悬殊,蒙哥马利将军指挥得当。
②德军没有足够的后勤补给,隆美尔将军无法展开拳脚,尽全力作战。
③德军没有空军支援。英军装备的坦克数量,约是德军的三倍。在没有空军对地打击的情况下,英军的坦克装甲师几乎无往不利。
④希特勒对德国的实力过分自信,他沉浸在二战初期,德军所向披靡的梦幻中无法自拔,以至于轻视了英军的作战实力,导致阿拉曼战争以失败告终。
所以,真正打败隆美尔将军的人,并非是蒙哥马利将军,而是希特勒。
当然,按照此消彼长的规律,隆美尔的失败是必然的,其面对英军不停的增兵,面对意大利人的各种拖油瓶、面对希特勒的釜底抽薪,真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不过蒙哥马利运气比较好,其执掌第八集团军的时候,英军已经完成了升级,近乎两倍于德意联军的规模以及更为强大后勤和空军支持,让隆美尔实在难以招架。当然,不是说蒙哥马利是菜鸟,面对沙漠之狐,即使是一盘儿好棋,那也得高手来下。蒙哥马利是求稳的人,在各方面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隆美尔这种出奇制胜的机会主义者完全找不到突破口。
我只是想说,隆美尔输得不冤,他已经是尽力了。
-----
网友解答:
-----
攻占托布鲁克城,成就了隆美尔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刻,他被授予陆军元帅,成为他一生中最鼎盛的时期。但是头脑冷静的他,把目标指向了埃及,他要趁热打铁、速战速决,彻底改变德意联军后勤补给困难的不利局面。
固守埃及的英国人为了迟滞他们的进攻,发动了多次反攻。这是因为:一是夺回英军顽强抗争的象征——托布鲁克城,有助于恢复盟军的士气;二是通过不断的反攻,打乱其攻击的节奏,为巩固防线争取时间。
更为重要的是,以此来消耗德意联军本就困难的后勤补给,最终形成拉锯战、消耗战。虽然几次反攻均以失败告终,但还是使双方在阿拉曼形成了对峙。
然而这些,并没有“抚平”丘吉尔心中的怒火和不安,他要换将了。
对英国来说,虎狼尚在门前,危机远未过去。10万人的部队在非洲军团面前死的死、降的降,士气低迷、一触即溃,严重危险后方的“生命补给线”。于是,丘吉尔决定在前往莫斯科会见斯大林之前绕道开罗,顺便把中东这个棘手的问题解决掉。
到达中东前线的丘吉尔像往常一样要求“进攻,进攻”,而前线指挥官却提出了许多推迟攻击的理由。没办法,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指挥员尚且如此,怎么能指望部队打胜仗呢?
他决定由第13军军长戈特升为第8集团军司令。然而不幸的是,戈特所乘坐的飞机被德方击落,不幸罹难。于是,丘吉尔等人连夜研究,最后决定由蒙哥马利接替戈特。
为什么是他呢?他上任有什么改观吗?
他曾参加过多次战斗,都表现出了不俗的军事才能,先后任过英第5军和第12军军长、东南军区司令等职。但他爱出风头,时常文过饰非并且矫揉造作,最大的毛病是容不得别人胜过和驾驭自己,人缘不怎么样;加上又没有什么战绩,按理说到北非的重任是不会落到他头上的。
但是戈特的意外给他创造了这个机遇,改变了他的命运。
正所谓,命运天注定,机遇人把握。
就像中了头彩似的,此刻的蒙哥马利心奋不已。宣布完任命的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前往第8集团军指挥部,他的飞扬跋扈、残酷无情,在其一到第8集团军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在没有和开罗的上级磋商的情况下,就擅自解除了代理司令的职务,自己就任集团军司令。
这种行为在英军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一上任,他就立即着手处理了以下几件事。首先,树立威信,他向所属将士传达了 “决不后退”的决心,以此来恢复士气和对他的信任;其次,将那些他认为无能的军官统统清除出去,对所属部队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式的调整。
为了提高战场指挥的效率,他建立一个与他的性格、气质和作战理论相适应的指挥系统——一个小型的“作战司令部”。他把所有行政管理工作都交给 “主司令部”,而把这个单位设在前沿地域,只保留极少量的参谋、通信、机要人员。他虽不像“沙漠之狐”经常亲临前线,但对自己属下的能力和战绩总是了如指掌。
此时,在阿拉曼的“沙漠之狐”,越来越被自己长长的“尾巴”困扰着。
这个“尾巴”就是补给线。这是一条由海运和陆运联合的超长生命线,运输部队首先得跨过1000多公里的地中海到达主要补给基地——班加西港,然后再走1000多公里公路,途中还要穿越沙漠。
首先,意大利海军负责海上运输,燃油是由德国提供的。由于希特勒把全部精力都关注到苏德战场上,对北非的燃油供应不是很积极。这样一来,依靠意海军运来的物资就减少了一大半。
其次,辛苦运来的这点物资,从班加西港到阿拉曼的陆上运输,时常处于英空军的轰炸封锁之下,特别是越往东,遭受打击就越大,仅燃油的耗费一项就足以让隆美尔喘不过气来。这一切使得轴心国的补给状况越来越糟糕。
与轴心国的情况不同,英国拥有许多明显的有利条件。由于马耳他岛被封锁,他们可以环绕非洲运送补给;来自美国和英国本土的援助还可以通过印度洋进入苏伊士运河。所以,在运输线上的竞赛中,德意明显是不如英军。
阿拉曼局势陷入僵持阶段和补给问题的严重性,让隆美尔看到了危险。于是他提出退回到利比亚与埃及边境的阵地上去,但其上级均不同意。这个时候,他也病倒了,想回国待一段时间进行治疗,但也遭到了拒绝。
没有办法,他只有带病指挥即将发起的进攻。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盟军破译了德国人的指令代码,在情报上占据着牢牢的主动权。蒙哥马利不仅掌握了隆美尔和德军总部之间的往来信息,甚至清楚他们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
战役展开后,德意联军出师不利。因盟军地雷布置是越往后越密集,结果是车辆挤作一团,难以行动,成为英军飞机和炮火的牺牲品;取得空中优势的盟军开始展开空袭,各种车辆在轰炸下纷纷变成残骸。
战事进展不顺利让隆美尔感到震惊和伤心。他们的补给线也遭到了攻击,这让原本补给就存在问题的德军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再继续坚持进攻只能加剧损失,他只得下令撤军。
当蒙哥马利发现对手开始撤退后,他命令部队展开追击。但是大量的装甲车被德反坦克炮击毁,还有部分坦克陷入雷区而被炸毁,而紧随着装甲部队的步兵也在非洲军团的凶猛反击下损伤近千人。
最终没能阻止他们的逃脱。
这场激烈的战斗,人们对于蒙哥马利在战争的结束阶段,没有全力追击德军的举动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这是错失了消灭隆美尔的最佳时机,导致可以提早结束的战争又向后拖延了很长时间;另有人则认为这是他深知穷寇莫追的道理,新西兰第二师也印证了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这次战争虽然没有产生一战定胜负的效果,却是北非战场上一次有重大影响的战役。这是“沙漠之狐”的最后一次主动攻击,却被拥有情报和空中优势的盟军所击溃,他在北非战场上的不败金身被打破,随后爆发的战役则彻底葬送了德意联军。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友解答:
-----
蒙哥马利得以在阿拉曼击败“沙漠之狐” 完全属于意外中头彩,并不是说蒙蒂打仗就是如何菜鸟,而是因为在北非与德国人对掐的英军主力部队第八集团军,其司令官一职原本不应该属于蒙哥马利,是历史的机缘巧合,让蒙哥马利有机会执掌第八集团军,并在绝对的兵力兵器优势下逐退隆美尔,并因此名声大噪,就这一层而言,蒙哥马利的确是个幸运儿。
英国第八集团军是北非战场的野战主力,部队组建于1941年9月,以尼罗河集团军为基干编成,初建时下辖第十三军和第三十军,共6个师另 3 个旅(其中印度师、新西兰师和南非师各 1),兵力约 118000人,拥有坦克 924 辆和飞机1000 余架。它几乎就是为了对付德国非洲军团而专门编成的,首任司令官是阿兰·坎宁汉中将,而此时隆美尔刚刚到任“非洲军”军长半年时间,军衔还是陆军中将。
第八集团军组建后的首次作战是“十字军行动”,集团军所属部队越过埃及边境进入利比亚,旨在解英国在北非的重要基地托布鲁克(隆美尔封帅之役发生地)之围,表现很是糟糕,而且英军内部由于战事不利也是矛盾重重,坎宁汉中将与中东英军总司令奥金莱克因战略问题爆发多次争吵,不久便被后者解职,代之以总司令部副参谋长里奇少将出任集团军司令。
时间进入到1942年初,正是隆美尔在北非大放异彩高歌猛进的时分,当年1月隆美尔升任扩编的“非洲装甲军团”司令,并在昔兰尼加战役中大败英第八集团军,军衔被晋升为陆军上将;1942年6月,德军攻陷托布鲁克,以少胜多取得重大胜利,希特勒当即提拔隆美尔为陆军元帅,半年之内,隆美尔连升二级步入辉煌时刻。
几家欢乐几家愁,失败的一方自然惊恐而混乱,由于未能阻挡隆美尔坦克的推进速度,英国人再次换帅,第八集团军总司令里奇也被解职,中东英军总司令奥金莱克上将亲自赤膊上阵,接管了集团军的指挥权。奥金莱克是个稳健型选手,1942年7月,指挥英军在第一次阿拉曼战役中成功阻挡了隆美尔的进攻势头,丘吉尔和英军高层大喜过望,迭电命令第八集团军转入反攻,奥金莱克认为条件不够成熟,死活不干。
(北非英军)
1942年盟军在各个战场都很颓丧,丘吉尔在政治上迫切希望北非战局能有所改观以鼓舞士气,因此对作战保守的奥金莱克大为不满,8月4日亲自飞到开罗督战,要求第八集团军立即转入进攻,奥金莱克从军事专业出发坚决不从。丘吉尔一怒之下解除了奥金莱克中东英军总司令兼第八集团军司令的职务,亚历山大出任中东英军总司令,而第八集团军司令一职由戈特中将接任,
事实上,奥金莱克是正确的,隆美尔也认为:“他是许多英军将领中唯一具有大将之才之人,其能力远在蒙哥马利之上”。奥金莱克后来被打发到印度担任英军司令,1947年也被授予元帅军衔,如果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由他来指挥,战果不会小于蒙哥马利,因为他更了解对手一些。
(奥金莱克)
可惜戈特实在是个苦命的娃,赴任途中因飞机失事意外身亡,突然就挂了。丘吉尔一阵眩晕之后,选中了时任英格兰东南军区司令的蒙哥马利中将,两年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时他不过还是个步兵师长,但表现不俗,逃回英伦三岛后历任第5军和第12军军长等职,戈特的不幸罹难,终于给蒙哥马利一次历史性的机遇,走马上任第八集团军司令。
度度狼军史原创,搬运必究。
卷土重来的隆美尔再次兵临阿拉曼,而其实他的装甲军团已经是强弩之末,正在爆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希特勒不可能给非洲军团提供任何大规模的增援,而后勤补给线得到大大缩短的英军,额外却又得到了大量的补充。
(北非德军)
第八集团军此时已拥有近20万兵力和1029辆坦克,750架飞机和1000门大炮,弹药和油料也十分充足;而隆美尔的德意联军仅有11万余人,547辆坦克和480架飞机,更要命的是油弹两缺(意大利军队实在也帮不上什么忙)。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于1942年10月23日打响(奥金莱克哭晕在厕所,他本来计划9月份转入反攻),蒙哥马利以绝对优势军力重创德意联军12个师,歼敌55000人并击毁坦克450辆,然而由于蒙哥马利行动不够果敢,未能以两翼包抄的战术动作兜截隆美尔,后者仍然得以率领残部溜之大吉。
如果说在如此明显的优势下阿猫阿狗都能打败隆美尔,确实有些过分,但换成奥金莱克的话,干的一定不会比蒙哥马利要差。
(隆美尔在北非战场)
-----
网友解答:
-----
隆美尔是二战时期德国三大名将之一,绰号“沙漠之狐”。他几乎战无不胜,一度成为盟军士兵的梦魇。而在北非的阿拉曼时,他却败给了英国将军蒙哥马利,不败神话被终结。蒙哥马利也因此一战封神。
(隆美尔旧照)
那么,如此厉害的隆美尔,为什么会失败呢?
实际上,德军一开始对非洲地区并没有多大兴趣,非洲既对他们的作战计划没有太大帮助,又没有太多资源来增加军队储备。
但德军的轴心国盟友意大利却对这片地区非常上心。1940年7月,意大利从埃塞尔比亚进攻驻扎东非的英国军队。次年1月,英军对意大利军队发起进攻,不仅收复了东非地区,还在北非重创意军,俘虏13万意大利人。
当然,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的表现一向消极,这也是如此多士兵被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盟友德国却没有放弃他们。1941年2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领德国非洲军团前往北非增援意大利。在隆美尔的战术指挥下,德意联军以少胜多,打得英军节节败退。隆美尔迅速稳住了非洲局势,之后率领德意联军从利比亚一直突入埃及,驻扎在离开罗不远的阿拉曼地区。
(战场上的隆美尔)
1942年6月,蒙哥马利接任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与他前任的保守战略不同,蒙哥马利力主发动进攻,将德意军队赶出非洲。而此时的德意军队,虽然屡战屡胜,但实际上处境却非常艰难。
首先,德意联军一路打到阿拉曼地区,军队早已精疲力竭。而英军却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补充军事力量。作战计划周密,士兵们也是精力充沛,双方的作战状态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其次,阿拉曼战役爆发时,德军正在斯大林格勒与苏联士兵疯狂作战,德军的主要战场在苏联境内。几乎所有战略资源都倾向了苏联境内的德军,隆美尔孤立无援。
而且由于盟军完全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及制海权,德军补给异常困难,军队已然无法支撑太久。
反观英军,不仅不用支援苏联,还好像在家门口打仗一样,不管食物,燃油,还是药物都是应有尽有,补给十分充足,完全可以放手一搏。
在人员方面,隆美尔只剩下8万士兵。其中还有一万人无法作战,而英军足足有19万人。
在军事装备方面,德意联军只剩下550辆坦克,并且大部分是意大利老式坦克,与英军的美国M-3格兰特相比,不管是火力,还是性能都相差甚远。至于空中支援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德国飞机绝大部分正在斯大林格勒飞着呢。
(希特勒和隆美尔)
这场仗该怎么打?
1942年11月,隆美尔早已明白自己毫无胜算,想下达撤退命令。但希特勒却向隆美尔发出了“不胜利,毋宁死”的电报。
隆美尔一时无奈,只得硬着头皮继续作战,但随着德意联军防线接连被突破,隆美尔不得不率德国主力部队撤走。意大利大量士兵被俘,阿拉曼战役结束。
说起来,隆美尔在北非与英军的战斗,从没有在人数资源上占据过优势,一直都是以少胜多。他能够将无心恋战的意大利军队与德国军队融合在一起,并且多次大败英军,最后还全身而退,说是用兵如神也毫不为过。
虽然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役中击败了隆美尔,也凭着这场战役跻身二战顶级将领之列。但至今仍有很多人不服气,他们认为如果给蒙哥马利与隆美尔相同的军事条件,蒙哥马利绝非隆美尔的对手。
当然了,历史没有假设。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
推荐阅读:
老鹰队重建之路,签约林书豪,难道球队要围绕林书豪重建吗?你怎么看?
上一篇:全国哪个省份的海岸线最有优势?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