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鲁智深明明拔的是绿杨树,为何却写成"倒拔垂杨柳"?
水浒传中鲁智深明明拔的是绿杨树,为何却写成"倒拔垂杨柳"?
-----
网友解答:
-----
绿杨树与垂杨柳不是一样的树种,绿杨树高大挺直。垂杨柳粗壮盘根错节。
可能作者对垂杨柳情有独钟,倒拔垂杨柳显得鲁智深力
大无比,更显神通广大之意。
-----
网友解答:
-----
杨树,分为白杨和黄杨两种。白杨树生长的快,高大挺拔,叶子圆形,木材疏松。黄杨树生长的慢,叶子扁圆形,木材紧密,适用做家具。杨树又名鬼拍手,风一吹,树叶哗啦啦响,象鼓掌一样。
柳树,分为大叶柳和小叶柳两种。柳树生长的很慢,木材紧密,不易变形,做家具,做砧板,都很适用。柳树枝条下垂,有肃穆之感,特别是小叶柳,历代在民间,老白姓在先人的坟头上,经常栽种。
水浒传中鲁智深明明拔的是绿杨树,为何却写成“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所拔的垂杨柳树,是介于黄杨树和小叶柳树之间,的大叶柳树。这种大叶柳,从远处观望,象杨又似柳,古人称之为杨柳树。
在当代,树木种类多,很多树种类,都是外迁入内的。古代时候,树木种类少,杨树、柳树和杨柳树,是本土树种,最为普遍。
古代文人诗词客,吟弄诵唱,特别是赞写春景,多以杨柳入句。
杨柳青青,杨柳依依,杨柳飘飘。墨客喜用杨柳字,用之久,二字不分家矣!
-----
网友解答:
-----
听说古代北方人把柳树都叫杨柳。如“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另外,成语“百步穿杨”实际穿的是柳。杨树叶子比巴掌大,在百步以外能箭穿杨树叶的,不算超高功夫。我的解释不一定对,请指导。
-----
网友解答:
-----
《水浒传》中的“垂杨柳”确实是一处语法毛病,原本是两种树,或者绿杨或者绿柳。回目中写的是“杨柳”,文本中拔的却是“绿杨”,鲁智深到底拔的是什么树呢?施耐庵在这段故事中,似乎又犯了语法毛病。即便是有些地方杨树、柳树不分,但还是犯了重复的语病。
其实,施耐庵不会犯语法毛病,《水浒传》任何一个被我们看成错误的细节,都是故意“逗漏”真相,也就是在隐藏真相之处故意露出破绽,留给看官们去解读。“杨柳”也是如此,“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个细节中,同样藏有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而且,《水浒传》中的“杨柳”都与花和尚所拔掉的“垂杨柳”是相同的隐喻。
那么,《水浒传》中的“杨柳”到底是何寓意呢?
倒拔垂杨柳,鲁智深遇林而起
花和尚鲁智深拔掉了大相国寺菜园子的绿杨树,林冲随即出场。这个细节,照应的是智真长老送给鲁智深四句偈子的第一句“遇林而起”。故而,杨、柳二字就组成一个“林”字,是林冲出场的伏笔,也是花和尚正式开始“发迹”的预兆,鲁智深从此开启“非凡正果”之旅。
鲁智深故事中,还到过赤松林、野猪林,打断过沧州道旁的松树。在二龙山下的松林中遇见杨志、曹正,联手打死了邓龙,夺占了二龙山,做了宝珠寺的住持方丈。至此,鲁智深就初步验证了“汝等皆不及他”的佛道正果。也就是智真长老预言的,五台山所有僧众的正果都不及花和尚。
二龙山宝珠寺后来又有武松入伙,于是,鲁智深就与武松一道,暗喻了大明王朝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也就是遇到燕王朱棣开始发迹的道衍和尚。
道衍字独暗,号独庵,“形如病虎,嗜杀如刘秉忠之流”。道衍和尚自小出家为僧,却追随道士席应真(智真长老原型之一)学习阴阳术,兼通佛道两教。遇到燕王之后,策动靖难之役,作《道余录》诋毁以往的儒教,为天下所不容,他的姐姐也将他一顿痛骂,不准他进门。因此,道衍就是亦佛亦道、命中驳杂的“天孤星花和尚”。
道衍也是《水浒传》中的“虎面行者”,这个“行者”当然也是嗜杀的“天伤星”。
鲁智深、武松都身着皂布直裰,再贴上一张宰相符码,就是黑衣宰相。黑衣宰相上朝在“二龙山”,退朝则居“宝珠寺”。那张宰相符码,就是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操刀鬼曹正”这五个字中,就隐藏着“曹操”,岂不就是一张宰相符码?
所以,“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其实就是“遇林而起”。暗藏的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的一段秘史。这一年是农历壬戌狗年,对看鲁智深在五台山市井吃狗肉的情节,那就隐喻了“花和尚”在孝慈高皇后葬礼期间,乘侍奉诸王念经祈福之机,暗献“投名状”,以一顶白帽暗示朱棣可以做皇帝的故事。
这才是《水浒传》中真正的“遇林而起”,倒拔垂杨柳遇到“林”,天孤星花和尚便修得佛道两家正果。
松树、野猪林与杨树、柳树一样,都可以组成一个“林”字,但杨树、柳树虽然被重叠,但却又分别隐含着更为特殊的隐喻。那么,杨树、柳树的隐喻究竟是什么呢?
杨柳暗藏大明王朝国祚
柳树、杨树在《水浒传》中多次写到,而且,几次与“打麦场”一并出现。这其中,隐藏的就是大明王朝的国祚,从朱重八开始,直到“林”的消亡。
怎么回事呢?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书中,写到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为躲避高俅报复,带着母亲私走延安府。这一天,王进母子错过宿头,来到了史家村。施耐庵以王进的视角,由外到里描述了史家庄的景致:“入林子里来看时,却是一所大庄院,一周遭都是土墙,墙外却有二三百株大柳树。”
此处,书中有一首赞诗赞道:“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
王教头来到庄前,敲开了庄门,在庄客的带领下,“到里面打麦场上,歇下担儿,把马拴在柳树上”。
到了“小霸王误入销金帐,鲁智深大闹桃花村”这回书中,又有这样的描写:“(刘太公)叫庄客前后点起灯烛荧煌,就打麦场上放下一条桌子,上面摆着香花灯烛。”
周通来到刘太公家时,刘太公“把了下马杯,来到打麦场上,见了香花灯烛。”周通下了马,“唤小喽啰教把马去系在绿杨树上。”小霸王被花和尚一顿痛打,慌忙逃命,“奔到门前,摸着空马,树上折枝柳条,托地跳在马背上,把柳条便打那马,却跑不去。……再看时,原来心慌,不曾解得缰绳,连忙扯断了。”此处,便把杨树、柳树写做一块,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是同一种笔法。
小霸王逃回山寨,李忠得知兄弟被打,带着人马来到桃花村。鲁智深得知,便“出到打麦场上”。
宋江发配江州,途径揭阳镇得罪了穆春,却误打误撞地来到穆春家投宿。当天夜里,宋江出来净手,书中写道,宋江“看见星光满天,又见打麦场边屋后,是一条村僻小路”。
梁山好汉闹江州劫法场,活捉了黄文炳,便把这厮“剥了湿衣服,绑在柳树上。”……。
仅举这三处与“杨柳”有关的文本细节,足以说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之“杨柳”是故意出现的文本差错,杨树、柳树本是两种树,施耐庵肯定分得清楚,却偏偏要写成“杨柳”,这样写的目的,就是要组合成一个“林”字。
松树、柳树、杨树,《水浒传》中的树都有各自的含义和寓意,杨树、柳树暗藏的却是大明王朝的国祚,施耐庵以此预言了明朝的灭亡。那么,施耐庵是如何以杨树、柳树预言明朝国祚的呢?
朱重八家亡于木字辈
上面举了三处文本,不仅写到了杨柳,而且,还与“打麦场”联系在了一起。施耐庵为何这样写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官方史料《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
这段记载,说的是朱元璋出世。朱重八母亲陈氏在怀他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在住房的南面打麦场遇到了一个神仙黄冠道人,这个神仙让陈氏吞下了一粒白色药丸。陈氏梦醒之后,便把这个梦告诉了朱重八的父亲,说口里还有香气。第二天,朱元璋出生。
此处,不妨先看看《水浒传》“引首”中的那段关于赵匡胤出生时的描写:“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施耐庵明写的是赵匡胤,暗藏的却是朱元璋,“太祖武德皇帝”也是从赵匡胤、朱元璋谥号中提炼出来的。
朱元璋母亲是在“舍南麦场”遇到的黄冠仙人,故而,《水浒传》以“打麦场”做暗喻。至于朱重八家是否栽有杨树或者柳树,那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柳树”说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柳宿。除了柳宿外,书中还写到了井宿、张宿,这三大星宿都是“南方朱雀”,暗喻的是大明王朝。二三百株柳树,意味着大明王朝二三百年国祚。而且,要亡于木字辈。
朱元璋以“金木水火土”为朱家辈分,杨柳、松树等树,以及“大树十字坡”等等,隐藏的都是朱家木字辈。林冲,是书中最典型的木字辈代言人,他隐喻的是燕王。林冲老婆上吊自尽,便是木字辈中有人要自缢身亡。
杨树,除了取“木”旁组字外,还借用了这个字的声部,也就是“易”字。“易”的甲骨文就是“日月”,岂不就是大明王朝?日月轮转,意味着“天道循环”,哪有生生不息的王朝?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燕王(林冲)出场,那就是《水浒传》所隐藏的核心故事“靖难之役”就要开打了。梁山好汉所打的每一场战斗,都是靖难之役的暗写,尤其是三打祝家庄,简直就是完全复制了这场朱家大火并的最后一战。其中,扈三娘的兵器是“日月双刀”,就是个“明”字。故而,一打祝家庄时,梁山军队被白杨树所困扰——“杨”字中的“日月”照应了扈三娘的兵器。
写到这里,应当已经答完题目了。为了回报读到这里的朋友,我还透露点《水浒传》的“秘史”。
“易”是日月迁转,这个寓意在梁山大聚义时给予了印证。公孙胜做七昼夜罗天大醮,第七天夜里,梁山正西北乾方出现了一只大金盘。这只大金盘不是施耐庵凭空想象,而是出自赵匡胤的《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
太阳升起,明月便被赶散,意味着明朝如北宋那样,被“金”所灭。日月更替,天道变易,是谁都无法抗拒的,这便是“杨树”的深刻寓意。
“朱重八”这三个字多次出现在书中,这里,我也简单地指出两处。第一处,是洪太尉在龙虎山伏魔之殿外所见到的情景:这座大殿是朱红色的建筑,大门上贴着“重重迭迭地使着朱印”的封皮,总共是八九代张天师所贴。
朱印、重重迭迭、八九代张天师,其实就是赵九重、朱重八。明朝的国祚预言,总是隐藏在北宋的灭亡史之中。
宋江在江州题反诗,被黄文炳陷害,戴宗出主意让宋江装“风”说“风话”。这一段描写,其实暗藏了朱棣在建文帝削藩时装病装疯,试图蒙混过关,书中的“疯”是没加病字边的。宋江的风话中有这样一句,说是玉皇大帝赐给他一颗金印,“重八百斤”。金印是皇帝之玺,岂不就是朱印?“朱重八”又被暗写了一次。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遇林而起”,“杨柳”却是这样的寓意。知道施耐庵写错了,但却很难知道施耐庵为何写错——这就是被误读了几百年的《水浒传》。
-----
网友解答:
-----
《水浒传》详细描写中,鲁智深拔掉的是一棵大柳树,不是杨树; 《水浒传》第七章题目是"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说鲁智深拔掉的是一棵"杨柳"。
那么问题来了:杨柳是棵啥? "杨柳"指的是柳树,沒杨树啥事儿。"垂杨柳"嘛,杨树枝条向上蹿,柳树枝条才向下垂。贺知章《咏柳》说"万条垂下柳丝绦"。
简言之,古汉语诗词中,"杨柳"专指柳树。《诗经》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送别;隋朝佚名"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也是写柳树,杨花实指柳絮。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专指岸边种的柳树。
这么说,柳树是一棵有"姓"的树,柳树姓"杨"。这源于历史传说。
隋炀帝第二次乘舟沿大运河游江南,中午炎热时,上岸休息,但见柳荫沉沉,微风轻拂,坐在岸边柳下龙心大悦,遂将自己的杨姓赐予柳树,柳树成了国树。
所从读古诗文,遇到"杨柳"二字时,要细斟深酌,勿为字面所误。
如《水浒传》第七章正文中,提到过菜园子的"绿杨树"。为什么是"绿"杨树而不是杨树、"白"树书呢? 因为这里的"绿杨树"指的是柳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