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打仗却伤亡甚微,为何美军在战争中的伤亡率如此低下?
频频打仗却伤亡甚微,为何美军在战争中的伤亡率如此低下?
-----
网友解答:
-----
每次战争都是采用高科技!还有极其无赖的霸权主义手段~
-----
网友解答:
-----
美国确实常年打仗,但是美军出现的伤亡如此之小,似乎不像是打了这么多次战争,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美军的技术优势不可忽略,由于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作战的压力极大减小了。以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国海空军无可争议地拥有制海权和制空权,尤其是美国空军的强力制空和对地支援能力,基本上伊拉克军队对美军空袭没有一点招架之力。而美国陆军不仅在自己的装备上优于对手,由于拥有了制空权,美国空军先把对手炸的失去大半战斗力后陆军才来清场。即使是陆军介入之后,美国空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的速度和饱和度也是难以想象的,可能对手的目标一出现,美国陆军呼叫空军打击立刻就解决来,而缺乏现代化战争技术的对手则无力回击。
在技术优势存在下,美军的战术也十分先进,他们崇尚的是非接触作战,尽量把对手消灭在精确制导火力中,极力发挥技术优势不打地面战。毕竟面对弱小对手,空袭损失较少飞机是可行的,极端情况下不损失飞机或者损失飞机飞行员也能跳伞,那么出现零伤亡都不是梦。此外,即使迫不得已打地面交战,美军就尽量用重型装备打,不用轻步兵,要打也尽量在野外用重装部队打野战,这就使得部队的伤亡进一步减小。
当然除去技术和战术优势以外,美军过去这些年打的对手实力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伊拉克空有其表,实际上技术已经落后现代战争了,南斯拉夫虽然能够作出有限抵抗并一度击落一架美军飞机,但是面对不需要地面介入一个劲空袭的美国人也是望洋兴叹,只能偶尔反咬一下。至于阿富汗战争前期,塔利班选择正面对抗美军,结果什么装备都没有的塔利班只好在正面对抗中迅速败下阵来。不过说美军在所有战争中伤亡甚微也是说不过去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呈现出一个趋势,就是正面作战阶段伤亡极小,反恐作战阶段伤亡持续攀升。
在伊拉克战争正面对抗阶段美军战死148人,结果在后续的反恐作战中死亡4000多。在阿富汗战争初期美军死亡人数200人左右,结果打到今天阵亡2200多,加上受伤的过2万了,这可不算“伤亡甚微”。战事后期出现美军伤亡增加,实际上是美军不得已被拖入了最不愿意发生的地面交战中的轻步兵交战,在维护地区治安的时候,必须要步兵出动,此时是绝好的袭击美军的机会。哪怕用重型坦克来巡逻,也顶不住人家把几枚甚至十几枚大口径炮弹绑一起埋在必经之路上炸。
在这些需要地面作战尤其是近距离战斗,以及类似阿富汗那种特殊山地地形的情况下,美军技术优势被极大抵消,其伤亡数量也就开始攀升了。这说明美国人不是神,他们只不过是用技术优势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伤亡而已。
-----
网友解答:
-----
1950年12月5日,在宋时轮第九兵团的打击和压迫下,东线美军第十军已经全线崩溃,宋时轮特别命令第26军务于当日占领美军撤退的必经之地:下碣隅里。根据情报显示,原在这里担任警备任务的仅仅是两个美军步兵排,然而风雪交加的极寒天气,严重迟滞了第26军的前进速度,在他们距离目标还有50多公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主力已经乘坐各种车辆,潮水般退至下碣隅里。
(陆战1师师长海军少将史密斯)
在这个方圆仅仅几平方公里的要点周围,拥挤着海军陆战队第1师及其美第7师上万人和车辆上千台,人员车辆和军用物资的密集程度达到空前的地步,一发大口径炮弹射过去足可以引发灾难,然而气喘吁吁赶到外围的第26军却只能望山兴叹,因为志愿军的重炮没有快速机动能力,而机枪和迫击炮的射程是不够的。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也吓得半死,因为在下碣隅里扎堆的部队中,居然还包括5000名伤员!
美军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的指挥水平很一般,之前在命令陆战1师盲目向北推进时,史密斯曾经要求在下碣隅里修建一座简易机场,以备界时运送伤员,被麦克阿瑟乐观感染的阿尔蒙德当时惊奇地问:“怎么会有伤亡”?把史密斯气得鼻子都歪了,最终他还是抗命吩咐工兵,在部队北上的同时,修建了这座机场,事实证明,它挽救了大批美军伤兵的性命。
(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
阿尔蒙德军长眼见局面已不可收拾,给陆战1师下达了“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的命令之后,就坐着直升机跑路了。于是史密斯一边组织抵抗,延缓志愿军接近下碣隅里的速度,一边呼叫空军迅速抢运伤员,在缺乏医疗条件和冰天雪地之下,若非大批C-47卖力起降,这5000多美军伤员是不可能沿着半岛东海岸逃到咸兴的,那么第二次战役美军伤亡就得大大增加。
在撤退伤员的工作中,陆战1师的军官在跑道边上发现大批来自步兵第7师的“假伤员”,这些家伙都是戏精,披上一条军用毛毯找个担架就躺上去,然后开始大声呻吟,稀里糊涂的陆战队员就把他们也抬上了飞机。一名军医向史密斯报告了奇怪的现象:他负责管理的若干医护帐篷中原有450名伤兵,然而当天运走的数量已经达到了941人!
(开国上将宋时轮)
这名懵圈的军医从机场回到帐篷时,赫然发现又有240多名士兵躺在那里,他不得不报告师长,如果不加强检查,会有更多没有受伤的士兵上了飞机。史密斯师长当场宣布,这名军医是能否被送上飞机的“最后裁定人”,军医又选择了一个“伤势样品”,即另外一名脚部严重冻伤走路困难的名叫莱森登的军医:"伤势不重于莱森登军医的人不准登上飞机”!
所以美国兵真的没有你们想像的那么顽强,一旦在战场上遭遇挫败,立马丑像毕露,能第一个逃命绝不做第二个。在抢运伤员的过程中,远东空军还给陆战1师空投了300多吨食品、药品和弹药。最有效的一项补充,是将陆战1师在仁川登陆时负伤而痊愈的500多士兵送回了下碣隅里,成为乱军之中最具战斗力的一支抵抗力量。
(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
与此同时,远东空军的大批战斗机和轰炸机,拼命扫射和轰炸正在赶来的我第26军和第27军等部,使志愿军无法尽快完成对下碣隅里的战术合围。12月5日晚美军地面部队开始突围前,史密斯命令炮兵打光所有155毫米榴炮弹,目标是陆战1师向南撤退时可能遭遇阻击的两侧山地,随后用炸药爆破了所有带不走的军用物资。
在陆战1师南逃的路上,美军以几十辆坦克开路,后面是步兵和卡车组成的纵队,然后是担任后卫的装甲部队,撤退队伍的上空,是从航母上起飞的上百架作战飞机,承担着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战场掩护。而两侧的山地上,志愿军各部冒着敌人的密集空地火力,不断地夹击公路上的美军,可惜啊,太缺乏反坦克火力。
(撤退的美军)
饶是如此,陆战1师从下碣隅里撤到相对安全的古土里时,仅仅18公里的路程却走了38个小时,一路上激战不断,最终付出的伤亡是661人,平均每公里被放倒34人。当该师撤回咸兴最终从海上逃跑时,共阵亡失踪910人、负伤3504人(未计入第7步兵师的伤亡),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其中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对比该师18000人的满编状态,战损率约为43%。
陆战1师伤亡率很低下?没那么简单吧,如果不是宋时轮兵团的后勤出现严重问题,致使大批身穿单衣来自江南的指战员冻伤,陆战1师能逃出去多少真的很难说,但是无论如何,43%的战损都不低。当然,美军的优势也是必须客观承认的,对于挽救陆战1师使其免于覆灭的最大一项,其实就是空中优势,从二战到韩战,莫不如此。
因为还有一座空运而来的桥梁,也就是从古土里到咸兴之间最重要的“水门桥”,它已经被志愿军穿插部队提前炸掉了,若非拥有强大的空运能力,陆战1师即便地面火力占优,也得抛下更多的尸体。
(远东空军的飞机)
-----
网友解答:
-----
美国信息技术发达,在现代战争中,哪怕是双方势均力敌,美军的伤亡人数却很低;这并非美方隐瞒了数字,而是,美军借助于高科技,使将士对瞬间万变的战场状况了如指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美军伤亡率低,就很好理解了。
美军很早就拥有了先进的GPS侦察技术、电子干扰技术和精确制导技术等等,综合搭配形成了优势明显的作战信息数据链。再加上美国注重教育,军队素质本来就不低,部队中也与时俱进地升级作战理论,因而,美军的作战水平在当时也是非常高的。
比如,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36万精锐部队,接触美军后就迅速土崩瓦解、基本上被歼灭了 ;43天的交战中,伊拉克军队2.5万人死亡,7.5人万人受伤丧失了战斗力,还有10万人被俘;而美国呢?仅付出了牺牲148人的代价,这其中,非战斗死亡就占了138人。
美军现在实施的是立体化的“非接触性”作战,传统的钢铁洪流根本冲击不了美国的立体化。
战争伊始,伊方的指挥所就失灵了,通讯站和雷达网都被美方精确制导导弹定点清除了。美军在硝烟弥漫之前,先来了一场电子战,伊军通讯系统被干扰破坏,指挥系统也一片混乱。萨达姆苦心经营的现代化的指挥体系瞬间失去了功能,伊军在开战时,就成了被屠宰的羔羊了,怎么能不败呢?
萨达姆赖以骄傲的坦克军团,根本就没有接触到美军的地面部队,就被从天而降的精确制导武器打成了废铁;在信息至上的作战年代,在制空权一边倒的情况下,伊军的地面部队优势丧失殆尽;纵是在本国的土地上抗击侵略者,也是这样悲惨的结局,可见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有多么重要。
别看美国在新冠疫情下视人的生命如草芥,但是,战争一开,美国国内舆论对士兵伤亡问题非常敏感。因而,美国降低本国士兵伤亡率是一项技术活,美国单兵防护装备功能强大,美军还配置了强大的火力———能用武器清除的目标就不让战士上战场。在这方面,美军是不计成本的。
虽然有领先世界的高科技,美军在战场上的死亡率很低,不过,美军士兵复原后的自杀率却非常高,这个事实让美国历届政府头疼不已。所以,美国化解大兵们剧烈的战后创伤也要支付昂贵的成本。
总之,美军尽量不打地面战,专门以精确制导武器来消灭目标,他国士兵还没有见到美军的面就死于非命了;如果迫不得已非要打地面战,美军就启动重型装备参战,一般不用轻步兵;因而,美军士兵伤亡小就很好理解了!
-----
网友解答:
-----
自海湾战争以来,美利坚哪里经历过旗鼓相的战争?每次交战,双方的资质水平都是不对等的,战场几乎对美方半透明。此情此景下,美军正面战场的伤亡率低,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现代战争中,军事对抗已经由数量型转变为以质量为主导的模式。美军先进的电子干扰技术,精确制导武器,卫星侦察手段,隐形战机等等,搭配着具有明显优势的作战数据链,再加上不断升级的作战理论,可以说,同自己的几个对手,甚至整个世界都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就拿第一场正式的信息化战争,海湾战争举例。
43天的交战中,伊军伤亡人数大约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8.6万人被俘,损失飞机324架,坦克3847辆,装甲车1450辆。
而美军这边,共阵亡了148人,其中还包括非战斗死亡的138人。损失飞机56架、坦克35辆。
很显然,当年,萨达姆想用两伊战争的打法对付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搞一场瓷实的“机械化战争”,把多国部队碾压在自己坦克的海洋中。
结果呢,遭遇的却是人家美军立体化的“非接触性”作战。
战争刚开始,伊拉克的指挥所、通讯站、雷达网、发电站就被美军的精确制导武器搞了个“定点清除”。与此同时,美军还对伊军进行了电子战压制,加上通讯系统也同时遭遇了大规模破坏,使得整个伊军指挥系统一片混乱,瞬间回到了交流基本“靠吼”的时代。这样,开战之初,美军就先轻松打瞎了敌人的双眼。
同时,美军还先发制人的摧毁了伊拉克境内的大多数军用机场,导致许多战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摧毁在停机坪上。
萨达姆军团骄傲的坦克海洋,很多都没有机会直接遭遇美军的地面部队,就被从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空基、海基和陆基的投送平台上起飞的精确制导武器打瘫痪。在制空权一边倒的情形下,伊军的地面部队优势丧失殆尽,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导致伊军只能选择成建制的大规模投降。
结果,美国大兵还没见着几个,伊拉克军队这边已经没了反抗能力,美国轻松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这场战争就如同17世纪的美洲大陆,拿着火器的西方殖民者,去征服尚未进入铁器时代的印第安部落一样,战局完全是一边倒。
因此,高科技含量,威力强大的武器装备、先进的作战系统是美军伤亡率低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还有美军传统理念上的影响。
美利坚向来号称重视个体生命,美国国内舆论对士兵伤亡问题也非常敏感,甚至能影响政党和总统的关键选票。所以,美方一直在使尽全身解数来降低士兵伤亡率。
除了给予单兵强大的防护装备外,美军一直崇尚“火力至上”的原则——武器能解决的地方绝不派活人去拼命。为了消灭一个据点,直接上导弹,把山头都炸平为止,不会太计较成本。
比如,国际新闻里偶尔会出现这种报道。
一个排的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被两个穿拖鞋的极端组织武装分子阻击在半山腰,折腾了多半天都不得脱身。最终,总部派来了空中支援,出动飞机把两个塔利班炸死,交战以美军胜出完结。
这么看,美军毫发未伤,弄死对方两人,算是打了个胜仗,还说的过去。然而,考虑到目标成本和作战性价比,这种打法就非常不划算了。
双方一边是穿着数字化战术背心,享受各种军饷福利的美国大兵,搭配着四位一体的各类先进军事装备,在信息、机动、精确火力上都高出对手好几里地;另一边呢,是穿拖鞋拿着AK的极端组织游击队——双方投入的资源完全不成比例。
然而,在咱们看来的这种性价比极低的军事活动,美方却认为是非常值的,因为,单兵,人的性价比是最高的,怎么折腾都值当。
当然,也并非美国政府有多慈悲为怀,除了所谓的“重视个体生命”的理念外,也有当权政客们为自己仕途生涯的考虑,要是伤亡数目太说不过去,自己的支持率免不了哗哗的往下跌。至于花费嘛,多印些美元就好了,反正是全球硬通货币,不小心印多了的话,就把膨胀转移出去,美元最终流向的是大宗商品期贷市场,并不会给美国本身造成明显通胀的威胁。
不过,虽然当今战场上美军的死亡率非常低,但美国大兵复原后的自杀率却一直居高不下。不少人在战场上受到了精神刺激或者肉体创伤,回到和平环境中后,深感“生不如死”,各种心理疏导也没怎么起作用,最后竟然就想不开了。
这方面,一直让美国历届政府非常头疼。毕竟,跟加大武器的科技含量和推进作战系统升级来降低战争伤亡率相比,如何化解大兵们剧烈的战后创伤,显然更具有挑战性。
------------------
推荐阅读:
如果有1千万以后不再有收入,没有任何理财方式,够花一辈子吗?
上一篇:异性天天发早安什么意思?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