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玉米黑粉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玉米黑粉病近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发生,主要是人们预防工作做得好,播种前种子药剂处理、土壤处理、生长期喷药预防等。有效地控制住了黑粉病的发生。
玉米黑粉病
病原:
为玉蜀黍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病状:
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位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瘤外包一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黑粉可传播到别的植株上为害。
发生特点:
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及堆放的秸秆上越冬,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借气流和雨水、昆虫传播。从植株幼嫩组织、伤口、虫伤处侵入为害。形成的病瘤散出大量黑粉,传到别的植株上扩大为害。高温干旱、施氮肥过多,病害易发生。
防治方法:
1、药剂拌种。可选用粉锈宁乳剂、三唑醇、戊唑醇、硅噻菌胺、烯唑醇、咯菌腈、氰烯菊酯、丙硫菌唑、咪酰胺等按药剂量和种子量比例拌种。
2、播前有条件整地的施入杀菌剂。
3、生长期间喷药防治。
4、发现黑粉病,及时除去带出地外处理,防止扩散传播蔓延。
5、对易发病的地块,换茬种植其他农作物。
-----
网友解答:
-----
玉米黑粉病是在各地玉米种植区都时有发生的一种病害,影响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那么玉米黑粉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是什么?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玉米黑粉病由什么引起的寄生性病害?
玉米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孢子堆的形状、大小不定,多呈瘤状,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二、玉米黑粉病发病原因
1、环境中存在玉米黑粉菌,这是玉米黑粉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对于发生过黑粉病的地块,连续2~3年改茬种植其他不易感染玉米黑粉病的农作物,例如花生、大豆等。
2、玉米不耐干旱、抗病能力差,同样会引发玉米黑粉病,另外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发病率低。对于玉米黑粉病高发区域,大家尽可能选择耐干旱、抗病能力强的早熟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3、一般无伤口的玉米极少发生本病,玉米黑粉病多由伤口进行感染。因此做好玉米螟等虫害的防治工作,可较大程度降低玉米黑粉病的发生。
三、玉米黑粉病防治方法
1、注意轮作,如烟草、土豆、大葱等进行2–3年的轮作。
2、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可以选择23%的络氨铜,或者用50%的福美双,用量为种子量的0.2–0.3%。
3、日常加强管理,保证水份的供应,避免使用过量的氮肥,干旱少雨的年份发病重。及时防治玉米螟、夜蛾类害虫,减少因虫口感染病菌的机率。
4、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一般来说,马齿型硬粒玉米品种抗黑粉病能力强。
5、玉米黑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黑粉极易散发再传染,而且就是其侵染孢子,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防治。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
6、防治玉米黑粉病可在玉米出苗前地面喷施15%的三唑酮,消灭初侵染病菌,幼苗期叶面喷施戊唑醇,或者是烯唑醇,或者是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作叶面喷施,连喷2–3次,一般7天左右一次。花期可喷施50%的福美双等。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玉米黑粉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了解更多农业种植精彩内容,请关注1988.TV!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墨旱莲的功效有哪些?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