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年至万历四十六年,东北地区属于明朝管辖的领土,那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算不算明朝人?
洪武四年至万历四十六年,东北地区属于明朝管辖的领土,那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算不算明朝人?
-----
网友解答:
-----
你要说算不算明朝人,那当然是明朝人。但事实上,随着英宗去留学之后,大明国力断崖式下滑,对东北广大地区的控制也断崖式下滑,直至后来已无实际性控制。到了万历年间,明朝对东北地区的控制仅限辽东一隅了。但即便如此,大明也只是控制一个个卫所。到天启年间,大明的实际控制已退至山海关附近了。大明越战越退,当时就有人提出,要全面放弃山海关以东之辽东地区,军事力量全部撤入关内。若不是有个袁崇焕,大明在辽东的军事力量已不复存在了。袁大帅豪言五年平辽,实五十年也未必。此后袁大帅一死,辽东彻底沦陷。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
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在那个时候肯定是明朝人。永乐九年的时候,朱棣在东北地区设立了奴儿干都司,这是在这片地区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它的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鄂嫩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其中包括了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只是这些游牧民族与中原的社会制度不同,他们部落基本上属于自治状态,部落酋长和首领也实行世袭制。明朝驻扎官员和军队的目的主要是防范这些游牧民族联合起来进行起义,同时暗中瓦解团结的势力,以求能长治久安。朱棣曾称这部分地区为锁钥之地,也就是非常重要,在军事有决定胜负之地。故当时的女真属于明朝人,而且还应该是在高压管制之下!
-----
网友解答:
-----
东北地区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①上古时期,舜帝把中国分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山,即祭祖之地,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
②武王灭商后,箕子在辽西建立箕子侯国(箕子朝鲜),周朝典籍明确记载“肃慎吾北土也”表明中原与东北的关系即东北就是周朝的北土。
③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将领秦开破东胡,开辟辽东。
④唐朝时间,灭高句丽统一了东北全境;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渤海国,接受唐朝册封。
⑤明朝时期,在辽东设置定辽卫都卫,后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在今俄罗斯境内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女真人肯定算明朝人。
①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冯胜为大将军出征海西,纳哈出投降,明朝打开了通往辽东之路,明军进据松花江南北两岸,处于原元统治下的女真等各部,相继“悉境归附”。
②1388年,明朝收回高丽所据之辽东领土,并与其划界于鸭绿江,阻止高丽对女真进行管制。
③1403年,建州女真族首领,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斡朵里部酋长猛哥帖木儿相继入明朝见。明成祖朱棣设置建州卫和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司,分别让二人为指挥使。阿哈出被赐名李承善,猛哥帖木儿后随明成祖亲征阿鲁台。
④随着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的入明朝见,女真诸首领归附之人也越来越多,明朝以“众建之而分其力”的办法,陆续设置384卫、24所、7地面、7站、1寨。
⑤1442年,“建州三卫”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
⑥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首任指挥使。
-----
网友解答:
-----
然是明朝人。
现在有些人不管是人云亦云还是怀着一些别有用心的目的的人,鼓吹什么清朝为中国带来了“新疆,蒙古,西藏,东北,台湾”等嫁妆,没有清朝就没有中国,看似在述说历史,事实上却是在制造一个十分荒谬的故事,那就是没有清朝就没有中国,清朝以前东北,西藏,蒙古,新疆,台湾都不属于中国,不仅如此,他们还信誓旦旦的拿出了所谓的“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是受国际承认的,换句话说,就是清朝以前的中国是不受国际承认的,并以此为由来否定中国历史,宣称满清是中国唯一的历史等等。
这种观点当然是荒谬的,他们不懂历史,没有文化,只会编造历史,蒙蔽少数的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这些人将历史搅的混乱不堪,他们一方面宣称满清和后金政权是中国,一方面又不承认满清和后金政权属于中国,简直堪称网络上的一群奇葩
这理论有多荒谬,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一下。
明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明朝在东北设立的最早的行政机构是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是在1409年由明成祖朱棣下旨设立的。努儿干都司管辖范围大致包括了现在的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东北部分及以西俄罗斯局部、乌苏里江以东、外兴安岭及以北。有些人说明朝当时的管辖范围只有辽东,我们也只能对这些人的无知表示呵呵了,明朝在永乐八年发现库页岛,在此设立三个卫所,分别是库页岛北部的囊哈儿卫,中部的设波罗河卫,以及东部的兀烈河卫,虽然卫所都是当地人,但也安排了汉官进行管理,全部隶属于奴尔干都司。
而奴儿干都司下辖的卫所,多数有明朝军队驻扎,但一些边境地区的卫所是直接任命少数民族头领来做长官的,当时明朝在东北的形势就和现在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形势差不多,汉人以及官员们所在的区域中间夹杂着少数民族部落和酋长,比如努尔哈赤的祖上的猛哥贴木儿就曾是明朝的建州卫都指挥使。他曾经多次觐见明帝,作为明军参加各种作战,从他开始这些人就吃的是明朝的饭,做的是明朝的官,《满文老档》里很多文字都表明这些人是做为明朝人而存在的,比如自称奴婢向皇帝抱怨说自己老了,想让儿子接替自己,又比如说给明帝送礼的,还有报丧的种种皆可证明。
在(明永乐九年至宣德八年)的22年中,明朝政府曾十次派太监前往视察奴儿干都司,对都司、卫所官员授予官职、印信,赏赐衣物钱钞。并在奴儿干都司的山顶上,修建了永宁寺,先后留有"敕建永宁寺记"和"宣德八年重建永宁寺记"两块石碑(现藏于俄罗斯海参崴博物馆)。这两块石碑有力的证明了明朝管理东北的事实。清朝康熙初年绘制的满文注释地图《胡尔哈入海图》和清初人杨宾的《柳边纪略》是目前所知关于永宁寺碑的最早文献记录。但是由于满清统治者一心掩盖其祖先属于明朝的事实,坚持认为明朝疆域“东尽于开原、铁岭”,并且在其主持编修的《明史》中也没有奴儿干都司的记录。所以清朝时期奴儿干都司不为人知。
而甚至努尔哈赤反明的时候所发出的檄文“七大恨”中的最后一段“我并不曾稍倪不轨,忽遣备御萧伯芝,蟒衣玉带,大作威福,秽言恶语,百般欺辱,文□之间,毒不堪受。所谓恼恨者七也”更能证明其做为明朝子民的存在,这个故事是说努尔哈赤作为明朝的官员,按道理说是每年都要向朝廷交税纳贡的,可努尔哈赤有段时间没有交,而且有传言说,努尔哈赤把没有交的税和贡品都拿来制作成干粮了,当时的辽东巡抚李维翰有点怀疑这事儿的真假,于是派了个叫萧伯芝的人去问话,萧伯芝出来以后大概是假冒了一个官员的称号,这是属于下乡了想给自己提高点身份,等到了努尔哈赤部落以后,发现努尔哈赤没有亲自来迎接,萧伯芝发怒说:‘我是上头派来的大人物,你们头领竟然不来迎接我......’大概是后边骂了几句什么难听的,说自己不管了回去打小报告去了,然后努尔哈赤就赶到了,他是怎么做的呢?跪下来迎接萧伯芝,又摆酒请客吃饭,又请萧伯芝对乡镇企业进行检查和指导,最后送了很多的土特产献媚,这样才把萧伯芝给打发走了。
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这“萧伯芝索要土特产,爱乡长跪地猛献媚”的事件作为七大恨之一被郑重的提出来,从另一个方面就证明了女真部是明朝人的事实,否则的话,爱乡长怎么会莫名其妙的去理一个外国巡抚派来检查的地方官员?还埋怨这个人给他气受?
明朝对东北管辖权的失去
明朝对东北的管辖以及东北属于明朝之疆域是事实,但随着明朝后期国力的衰弱,明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力也一年不如一年,比如东北,大多数时间,东北的明朝中央政府势力对各族采取的是有效控制,分化打击的政策,拉拢一派打击一派,这就出现了后来的“成化梨庭”事件,以及总兵李成梁对努尔哈赤的纵容,其大概之意就是说,这地盘是我的,你们小打小闹我不管,但谁要是做了出头鸟我就打谁,而且明朝是见哪个部落强了就会扶持另外一个小部落去制衡对方,这个时候明朝已经是不能有效管制东北各部了,以至于纵容了努尔哈赤对东北女真各部的收服,当时的明朝朝政混乱,东北地区的官员调换频繁,努尔哈赤乘着李成梁不在的时候,整合了女真诸部,等到李成梁一回来就发现,努尔哈赤鸟枪换炮了,但明朝积威尚在,努尔哈赤憋屈了一阵子以后,才搞出了个后金汗国出来,当然他用的名义是“反明”是作为一个地方政权对中央政权的造反,反叛,明朝对此则无能为力,调兵征剿宣告失败,明朝的势力逐渐的退回了关内,关外的大片领土丢失,关外的汉人也从此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
不管是明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还是失去,都证明了在历史上,东北无论怎样说都是属于中国的,是中国不可分割之领土,无论是明朝,元朝,金辽,乃至唐朝时期,东北都早已是中国之领土,这不是简单说几乎东北是嫁妆就能改变的,东北在历史上的任何种族都是中国人,同样,女真诸部在当时就是明朝人。
-----
网友解答:
-----
两汉东北为辽东郡等中央直辖地,以及肃慎、挹娄、扶余等藩属占据,三国、六朝时,属辽东及扶余、勿吉、室韦诸部。唐初隶属高句丽,后为安东都护府、松漠都督府管辖,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渤海国,最盛时辖5京15府62州,地跨今黑龙江省东部和南部。
永乐九年的时候,东北地区设立了奴儿干都司,统辖这片地区。辽东都司辖区管辖东北南部,这片地方的女真各部落都向明朝政府进贡臣服,都是明朝的子民,理所当然是明朝人。虽然后来奴儿干都司渐渐荒废,但是占据奴儿干都司辖区的女真、索伦各部落依然是明朝所属部落,必须经常进贡。
女真部落中的建州女真努尔哈赤,虽然此后造反称王,后改称满洲,但在他们自己的史籍中虽然做了掩饰,却也不得不留下了曾经向明朝称臣纳贡的史实。
某些人似乎在为造反成功的女真人做掩饰,说满清进入明朝是侵略,这是明显的两国论--某地的一群人造反后自立为王就成了另一个国家,与中央政府的武装冲突成了两国之战,这就是在鼓吹分裂国家的两国论--无论现代还是古代,这种行为那都是非法的,不被承认的,这是为某个岛屿上的绿营分子张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