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再考遴选值得吗?
32岁再考遴选值得吗?
-----
网友解答:
-----
我就是省直遴选上岸的,笔试83分拿下第一,离家近,待遇也高,比较之前着实不错了。
各位有想考的可以继续往下看,简单分享一些经验哦~~
参加遴选,首先我们的文章必须要写好,复习这点,三五天的功夫是肯定完不成的,最好是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做准备,每天至少看一篇范文,并跟着练上一练,自己去总结一些规律,包括单位内要写的材料,我们也尽量接过来,实打实去练手,这样提升的效果很明显的。
其次,我们也必须要懂得用高层工作思路去处理问题,毕竟我们是要去上层机关的,再用基层思维工作已经不合适了,把潘战遴选全课仔细看一遍,掌握住搞成机关工作思路后去回答问题,遴选高分基本就稳了。
这也主要得益于老师讲题都是结合的实际工作情况,老师讲得很通俗,我去听的时候很容易代入进去,能理解透彻,自己答题也可以提出落地性对策,分也到手了。
最后就是多刷题了,历年的真题不能少,特别是北辰家的试题,一定要多刷,里边题型质量比较高,给出的解析也很详细,用这个来做答题练习,提分很快!而且我们练题的时候要多注意,要有意识去练字,并掌握好每个题型的作答速度,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这样考试时才不会拖后腿~~
最后,删除脑中所有无用的信息,精力就放在复习上,努力学,一定可以上岸的!
-----
网友解答:
-----
抛开年龄不论,我认为只有一种人不需要关心遴选:
家中有同在体制内工作帮衬的长辈且有心躺平的人。
有些人满意现在的单位生活,收入顾得上自己,甚至有一些福利惠及家人,平时在单位里对文件材料厌倦极了
不管是不是身在基层,离家不算很远,这种一眼看到头的日子过得舒心自在;
真有点什么事儿单位也有说得上话的人,在乎的人都在身边,想要的生活就在眼前。
这样的人劝人家去遴选,无异于劝瘸子去爬珠穆朗玛峰,
劝人体会“人有悲欢离合”,劝贾宝玉信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
遴选本就不是针对这种人设置的,从10年遴选开始摸索探路,距今已有12年。
列宁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体制内同样流传“遴选是公务员晋升的唯一阶梯”。
如果你不符合上述条件,建议你非常有必要考虑遴选,原因如下:
工作内容:
基层的工作内容很不轻松,公务员体制如果是个金字塔,可以说塔尖下面的2/3部分都是难捱的。抽烟喝茶看报纸早就是老古董了,现在的很多公务员生活在我从前的单位里被评为“狗都不干”。
三天两头上级检查,上级单位下发工作部署,工作内容混杂不堪,在党校一般都要求在县党校和镇农技校以及村党员活动中心,县、乡、村结合、分层分类进行各种培训。
这一串下来忙得昏头转向。
而且动不动还要围绕全省党校系统评估党校,开渠道,大事小情都要写材料汇报。
最难的是我们的小组分工很不明确,领导也没这种意识,我因为之前的座谈会材料写的还行,此后默认大部分材料都是我写了!
有时候八点多我还在自己的工位上写东西,领导知情也没纠正,我性格软一点一直都没发作,我知道迟早要报名遴选,离开这破烂单位!
来到纪委我以为可以好起来了,发现纪委也很夸张,是整个宣传部组织部有事没事都在写材料,跟同事们压根来不及闹矛盾,因为完全没空。
我从一种加班来到另一种加班,压力也更大了,而且整体算下来加班时长比基层要多,但我心里没那么反感,因为我知道这都是自己的分内工作。
这体会很像土地承包制前后农民的心理变化!
遴选并不是说来了活一定更轻,生活更容易,甚至相反!
但为自己工作,责任明确的感觉真好。
何况我体会到了从前上级单位给我们下发材料的感觉,整个虚荣心爆满!下级单位在沟通的时候自然姿态很低,甚至也感受到了“官场”里的互相吹捧。
原来被吹捧的感觉还挺好的,就算你是个垃圾,放在这个单位里,那就成了“金灿灿的垃圾”。
这万恶的好听话,以后还有的听!
(风景我的窗户往下看独好)
工资待遇:
这我说没有高到哪儿去估计也没人信,其实基本工资没啥变化,甚至跟年纪一样也是3打头,不过各种补贴和福利都折算一下,算上双边的1000公积金,还有2万多年终,一个月平摊的话工资在本省算是中上,月入1万没有,9K还是有的。
比起之前的工资有小幅提高,不过算上加班的话,我怎么不觉得赚了?
还有南边的消费说起来还是很高,我随便点个外卖就20+,要不是单位分宿舍,我这跟私企打工人的生活水平应该持平。加上单位食堂感觉在做慈善,味道一般不过是真便宜,一顿饭5块解决。
而且宿舍里有个成家的大姐也不在这儿住,相当于我跟另一个同事的合租。
真要存钱,这比在基层存钱强多了,而且真到乡镇基层,形式不好的时候工资发不出来也是常事。
人际:
前面提过了,跟同事们完全没空闹矛盾,甚至联络感情基本都靠加班。
今天又跟谁一起加班了,感觉上像是战友,同事们的文化素养都比较高,开玩笑也尺寸得当,相处起来虽然有距离,但是感到如沐春风也不是假话。
我经常被同事们的文采打动,暗自决定要读更多的书,就算那两个20多岁的小姑娘,没事还在考外语专业考试。我经常反思自己为什么到了这个年纪,才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像她们这么大的时候我还只会在单位里心怀抱怨的写材料,回家追剧。
这可能就是眼界的局限吧。如今在考营养师,公务员不让赚外快,搞得大家爱好一个比一个广。
反正目前的生活充满盼头,是每天睁开眼睛,去单位上班都喜气洋洋的盼头。
对于加班也没有很强的排斥心理,我说了,公务员队伍里只有1/3的人过着你以为的生活,要么做出成绩升副职,做领导;要么甚至挑战中央遴选,精神境界和政治发展双开花,可能后期不必加班。
在遴选是必要之路的情况下,我给出最恳切的几个备考主意,也是我省遴选两年总结的准备指南,大方向按着走准没错:
1. 遴选最重要的是人岗适配
很多人说遴选注重文字能力,一定要把公文和大作文写好。这么说也没错,但是参加遴选进面试的最后是我跟两个原来在市委宣传部工作的人,最后录取的是我。
我在党校写材料的,自认文字功底是不如其他两个人的。但是最后由于我大学本科学的法律,还报考过法考,之前省考想去司法部阴差阳错去了党校,这段经历很被看重。
任何岗位遴选来的都是在本岗位可以直接顶事的干部,这是遴选跟公考本质上的不同,所以要求了很多满2年满3年的工作经验,你让省考刚上岸的青瓜蛋子过来铁定不行。
文字功底确实很重要,不过最要紧的是你与岗位高度匹配。只要满足这个,文字功底说得过去,基本没人计较谁文化高,文化低。
因此建议你在准备中首先报岗跟自己经历相关的部门,这跟外面企业招人需要工作经验一个道理。
其次人岗匹配体现在你的工作思路和岗位所需工作思路不谋而合——你得有应付得了这个工作的高度。
仅仅从眼前的工作获得工作思路显然不够看的,遴选岗位一般要求工作思路有更强的前瞻性,全面性,实用性。
在备考中体现的就是案例题跟材料分析题。
对付这类题目绕不开《潘战遴选全课》,这是遴选考试拔高工作思路的必听课。它把高层工作思路讲得贼明白,即使是已经遴选上岸工作的人拿去借鉴里面的工作思路也应付得了大部分工作。
复习的时候按照老师讲的解题思路举一反三去解决大部分问题够用。配合真题练习,不断在题目里应用,把潘战的高层工作思路内化成自己的,遴选更稳。
其次要把《北辰笔试宝典》细读一遍,对遴选的学习内容进行补充,熟知考试的题型总结,对考试有全盘的把握。
刚刚说的文字能力不容忽视,要两手抓需要把《中公公开遴选申论与写作100篇》看明白,我备考的时候感觉自己的材料水平还是不高,把这100篇的好词好句都抄过一遍。
除此之外,每天上班还在《公选王官网》琢磨策论范文,那段时间领导也说我的材料算是上道了。
2. 遴选笔试你还要这么做:
——对于时事热点、政治理论、人文社科常识的掌握。这部分其实一点也不难,需要我们平时保持对这些知识的敏感性,注重积累和拓展知识。国家层面的重要思想、重要讲话、重大战略,省级层面的重要发展规划、重点工作、热点话题都是遴选的重要内容。
——在工作经历中总结一些实际经验。在基层工作的时候,会参与到很多具体工作中,参加活动会议、聆听领导发言、处理日常政务、做好上传下达、基本人际交往……这些过程在遴选中就是综合分析题,因此及时总结很重要。
————政策积累。如果文字能力过关但是连基本的政策纲要都不清楚,那也是白搭。可以通过读、听、看、写几种形式,熟练掌握各类问题,包括通知、公告、函、报告、总结、讲话稿、发言稿、方案、宣传文案、致辞等等。看看每一类别的文章,需要怎么样去架构,是怎样的措辞风格、要求规范等等。
可以关注我们在单位能接触到的一些成文,还有单位网上发布的公告,看多了对政策基本摸得底儿掉,也就不担心胸中无点策。
我考试中遇到这样一道题:
比如某地召开一次理论学习座谈研讨会,请考生自拟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很多人说这道题难,但这座谈会是我写过最多的材料。上手就来,其实本质就是明确了这次会议的主题,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以自己的角色口吻引入理论,最后结合部门主要的职责跟会议主题的关联,回顾结果,展望未来。
感觉难还是对材料工作不了解,请回到上一步。
3. 遴选面试准备有一套
遴选考试笔试过关以后,就要参加面试的进一步考察,面试考察一点也不比当初公务员上岸的那次面试难。
而且相似之处颇多。
比如:
综合分析题,你要谈谈认识、表面态度倾向、深入剖析原因、影响、补充一点想法和提议。
对于人际交往题,要入情入境,找准角色定位,把握沟通技巧,达成沟通目的。
对于组织分析题可以联想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积累。
对于情景模拟题,回想一下你总会在记忆里找到你见过的这个角色,也许是你的某位老领导,也许是你的某位前辈、同事等等。
没事可以看看国家的新闻发言人是什么气场,跟着读读新闻,学学他们的风范,那叫一个高度自信。
哪怕我这道题一时答不出来,或者思路不顺畅,那我也要大大方方地微笑表述,把握好语速,让对方听你说话不难受。
面试本来就是一场独角戏对话,跟考官之间保持交流感很重要。
你掌握到就像给自己领导打小报告一样自然基本就没问题了。
(没打过小报告的还是太年轻)
最后:
现在年龄关不是关,准备关也不是关,需要的是你的行动关。
只有过了行动关,遴选这个必要选项才不算难关。
祝你关关难过关关过,来日之路光明灿烂!!
感谢点赞!
-----
网友解答:
-----
我在32岁参加过一次省政府秘书岗的遴选,笔试通过,面试被刷。谈一下感觉就是笔试没当回事,但是积累的经验还是有用的,下笔如有神。但是面试是真正的考验,对于没有文秘工作经验的人来说,那些题目不容易回答出彩。另外女性不具有天然优势,年龄也比较大,被刷我可以接受。如果想走遴选,一定要趁年轻。[呲牙]
-----
网友解答:
-----
32岁不遴选,是想等着35没有遴选资格了再扼腕叹息吗
基层岗位晋升就是个笑话,庙小妖风大,游泳池子淹死人,不想一辈子都在科级这个狭小空间里苦苦挣扎,就只能选择遴选,打破天花板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之前一个85后同事,现在已经是省直机关的副处长了,如果还在我们之前的单位熬资历,根本不可能到现在的职位。
就算你不往前看,总要往钱看吧。到了30岁之后,组建家庭、孩子出生、父母老去,家里的担子该往肩上扛了,维持好生活需要更多的成本,指着基层那点收入够干什么呢?
遴选的岗位基本都是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财政保障能力强,工资待遇也能高出不少。我遴选到现在的单位之后,工资是原先在乡镇的三倍,单单是这一点,我就不后悔当初那么辛苦地准备了一年。
省考到乡镇,当时年轻,觉得自己能吃苦,结果报道的时候条件还是有点超出预期,宿舍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念着考上公务员不容易,我还是选择留下来。
可紧接而来的工作就让人吃不消了,整天这个村那个村地来回跑沟通工作,每天都搞得灰头土脸的。办公室里年轻力壮的男生干着都吃力,更何况我一个女生,干活又多,晒的又狠,每周和我妈视频的时候她都心疼得厉害。
下定决定心遴选是因为身体吃不消了,年纪轻轻累一身病不说,回头看看辛苦了两年也并没有什么收获,等提拔排不上队,工资在村里是想花也花不出去,实在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入职第三年我开始筹划遴选的事,服务期没到不敢准备的太明显,但平时也留意这方面的知识,做点日常积累工作,最后一年开始正式准备,遴选到了省直单位,离家不远,不管是工作内容还是福利待遇都比之前好太多了。
下面就来点真真切切的备考经验,具体讲讲我是怎么遴选一次上岸的。
谋定而后动——了解遴选考查内容
遴选笔试实行的是分级和分类考试,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级采用不同的试卷,主要考察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政策理论水平、公文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不论是省直还是部委的遴选备考都需要从上面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里说的不只是简单的能分析和解决问题,遴选单位和原单位所在层级是不一样的,那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同,要在备考的过程中抬高自己看待问题时所站位置,潘战、报考单位的官网都是不错的途径。
政策理论水平:
平时日常积累的那些时政热点就是提升的最好途径,人民日报、半月谈、新闻联播等等平台,甚至还有单位每月订阅的报纸都可以作为提升政策论水平的媒介。
文字表达能力,内容好的分高,不光是大作文,所有需要文字表述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写作水平,要保证格式不错,内容能准确清晰表述,文笔和高度、深度都是加分项。
备考过程一是要了解所有的基础题型技巧,二是要根据这个考察方向准确提升,准备的越充足,考上的几率越大。
不弃功于寸阴——规划备考时间
遴选对于个人能力的要求很高,考试能力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提升起来的,所以不要把备考时间规划的太短,功夫要下在平时而不能靠临时突击。
在工作间隙抽空准备遴选,最低期限也得三个月,再少就真不够了,越早开始就能准备得越充分,我自己是准备了一年的时间。
需要提醒的是,准备考试绝对不能影响到本职工作。不要把领导的点头看作是可以摸鱼的信号,基层工作本来就缺人,备考期间一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别拖别人后退,像之前我一个同事说的,遇到愿意放人的领导都得烧高香了,别矫情到最后弄得大家都不痛快,还影响考察。
工欲善其事——高效备考方法
1. 备考有所侧重,了解本省特色
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规矩以及发展情况,备考的时候不能只讲大框架,地方的特色产业也可以多留意。
除了全国性热点时政、热点事件,省内热点也需要关注,比如某个地方的旅游最近很火爆,某个单位最近推出了什么惠民规定,都可能成为考题材料的一部分,看的时候就可以尝试划分关键点,换位思考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想象该如何就此问题出题。
至于当地的发展概况,可以通过看报、看新闻以及政府网站的政务要闻、新闻发布会等分块去了解,了解省内时政热点,关注大事发展。同时备考的时候可以多关注自己的目标单位,从对方发布的报告中获取有利消息,了解已完成或者讲进行的工作安排,熟悉对方工作模式。
如果关注地方政府网站,就能发现一般都有单独的省情版块,像吉林省的这个板块上不止有地理地貌、资源环境、历史人文、行政区划的基本介绍,还有经济建设、发展报告、发展规划等,能充分了解省情,了解省内政府工作。
我是参加的省直遴选,市遴选就多注意本市政策,当然肯定不能直接不关注省级单位的一些政策。
2. 转变基层思路,掌握工作方法
遴选备考的关键所在就是把自己僵化的基层工作思路彻底转变为符合高层机关单位解决问题的角度,以便做题的时候能从实际出发提出能直接实施的措施。
遴选单位要的是有基层经验又有高层工作思路的人,说白了就是他们久居庙堂需要一些经历过人间疾苦的角色帮助做出可操作性更强的决策,但这个角色必须快速认清自己的定位,来了就能站在单位的立场上解决问题,直接上手工作。
难为我的也是这一点,习惯养成容易改变却很难,靠自己转变效果不好,我当时复习直接看的《潘战遴选全课》,老师结合自己的体制内工作经历来讲解高层机关单位的工作思路,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听一遍,吃透老师讲的思路去做题答出来的内容有针对性,提出来的对策可落地性更强。
我喜欢在老师讲解之前先把课上的例题独立做一遍,做完之后再跟着老师的节奏理清两者思路的差距所在,在后续的听课做题中逐渐弥补这个差距。
3. 加强真题练习,提升做题技巧
听完潘战的理论讲解,实战刷题也得跟上。
我刚刚做真题卷的那段时间感觉很困难,能看懂题目但就是不能完整地拿到分数,一个是因为信息点找不全,再一个就是内容方面组织不好,每次看了答案能够理解,但下次做题还是出错。
我开始听罗喆遴选刷题课学习答题技巧,提升答题的准确性。老师按照题型把题目解析过程讲解得很清楚,不管是什么题型跟着老师学习分析题干找关键点的方法,梳理清楚解题思路,往后再遇到同类型的问题基本能轻松应对。把课听了一遍之后继续用老师讲的方法刷题练习,省遴选笔试考了84.6分。
4. 深挖政策理论,积累写作亮点
不管是公文写作、大作文还是看似没有关联的案例分析题对考生的政策水平要求都很高,自身储备充足,才能在论述问题的时候有更好的理论支撑。
看新闻联播了解时政热点作日常积累可以,想要系统的大幅度提升就有点不够了,我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去看人民网、文明网这些网站、看人民日报、半月谈之类的报纸,中公时政理论平时也没离过手。
人民日报看着比较方便,上下班坐车路上还有午休前的那段时间都能看上两眼,上面都是最新的时政热点,还有涉及到地方省情和发展的地方报,看的时候可以把各种理论和事件发展都串成时间线、发展线,在背记的同时也算是一次总结归纳,无形中还能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
文明网涵盖的东西比较多,中央、地方都有涉及到,网站内部有资讯、评论等等,基本上想找什么热点都能在上面看见。
两者对比的话,文明网范围大但东西相对比较表面,人民网内容较少,不过理论解读比较深,不论什么政策理论,基本都有专家解读,对于深读政策理论是个不错的途径,备考的时候可以把两个网站相互融合着进行。
中公时政理论就是汇总的近段时间时事热点,看这本书没带太多想法,打开书直接去背,它把各种考试常考的知识点都总结到了一起,去除自己整理的过程,省时又省力。
5. 勤练文字表达,突出个人特色
大概遴选单位想让机关里每个人都能写材料,写作能力的考察变成了遴选考试的另一大重点,主要体现在公文写作题和大作文题上,两种题型的考察重点略有不同,公文写作题对格式要求相对更加严格,大作文就更加注重内容的论述。
我买了新党政机关公文与办公室写作来帮助规范自己的写作格式,请示、报告、意见这类公文相对简短,不过文种类型多,这本书对每种类型公文都有详细的讲解,一般看一遍就能有个大致的印象。
日常开展自己本职工作的时候,也能有意识的提升自己,单位内部的各种文件材料,尤其是上级发下来的各种通知,只要利用得当效率也很高,当然系统学习还是得看办公室写作,它更符合机关单位对文字材料的要求。
想另外说明的一点,日常看材料的时候尽量看上级发下来的那些,看自己单位材料的时候不要关注格式,因为基层对格式的要求不是很高,一不小心就被带沟里去了。
大作文的写作,需要多方面准备,不管是单位现成的模仿参考对象,还是专门找网站提升文笔,遴选写作都不是一簇而就,任何值得参考的语句、观点都知得背积累下来。
除了看报纸、文件模仿单位文章,求是网、笔杆子网也是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写作素材和技巧一堆,里面还有范文可以模仿学习。
看这类资源主要就关注两方面,一是文章的框架逻辑,二是材料的内里,包括文章的标题、关键词、语言表达,看的时候可以把能用的东西全部摘抄下来,等自己写的时候就能把收藏的素材巧妙地拼凑出一篇好文章。
遴选备考没有很难的点,把公文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个部分好好研究,能透过表面看到本质基本上都能达到不错的成绩,未来上岸之后你或许会感谢现在做决定的自己。
------------------
推荐阅读:
上一篇:科三到底好不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