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半宝宝进入叛逆期,怕生,粘妈妈,活泼好动,不满意就闹,怎么引导?
1岁半宝宝进入叛逆期,怕生,粘妈妈,活泼好动,不满意就闹,怎么引导?
网友解答:
我家双胞胎1岁半时,我父母实在带不住,我考虑再三,不得已辞职了。1岁半的孩子,怎么引导呢?陪伴孩子半年后,我也认真总结了一些方法。分离焦虑症和独立意识增强导致怕生黏妈妈,容易闹情绪,活动能力增强让宝宝又爱探险,家人看护时刻需要留心。
怕生,黏妈妈:分离焦虑症,掌握离开宝宝的时机和方法,练习分离
孩子3个月时可以很平静地和陌生人接触,8-12月龄开始,就会有些怕生,《美国儿科学会育儿》告诉我们:这在这个年龄是正常的,你无须担心。
反而不会怕生的孩子,还需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孩子非常“黏”你,这就是分离焦虑症的开始。
我家双胞胎1岁半时,我晚上下班回家,上厕所、洗澡都要在门口等着。
非要他们走开,会哭得撕心裂肺。睡觉的时候,他会不愿离开你自己去睡觉,还可能在半夜醒来时四处寻找你的身影。
分离焦虑症通常会持续多久?这种症状通常在10个月~1岁半时达到顶峰,然后在1岁半~2岁逐渐消失。
你可能因为他不停的纠缠而感到窒息,但当你离开他时看他哭得那么伤心又会有罪恶感。
建议:
第一,宝宝生病时尽量不要离开他
。宝宝在疲倦、饥饿或生病时的分离焦虑更加严重。如果你知道将要外出,将离开的时间,尽量安排在他吃饱睡足后。
第二,离开时动静不要太大。
让另一个人跟孩子在一起,转移他的注意力。然后跟孩子道别,迅速溜走。
第三,宝宝的眼泪在你离开几分钟后就会停止。
他的发作是为了给你看,要求你留下来。
你离开他的视线后,他很快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陪着他的人身上。
第四,在家里做一些短暂的分离练习,帮他学会应对分离情绪。
如果是他先离开你,他对分离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些,所以当他爬到另一个房间(前提是保障儿童安全)时,不要立刻跟过去,等上一两分钟。
你需要到另一个房间几分钟的话,告诉他你要去哪里并很快就会回来。如果他闹起来,大声叫他的名字而不是赶紧跑回来。
慢慢的,他会懂得你离开时不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重要的是,只要你说会回来就总是会回来。
如果孩子对你有强烈的依赖感,他的分离焦虑症可能比其他孩子出现得更早,但也会更快度过。
不要厌恶他的占有欲,你应该在这几个月里尽可能地保持温柔,凡事往好处看。
再过几个月,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更加稳定,他就不会再那么怕生,也不会因为和你分开而大闹。
活泼好动有主见:顺应孩子,家长尽量好脾气,也立好规则
1岁半的孩子,可以了走路,可以自己完成很多事,什么都会尝鲜去摸摸看。这时候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顺着他。
他又因为
活动能力有限,可能就是打不开一个瓶盖,或者拼不好一个积木,语言表达又不够,就会容易焦躁发脾气。
温柔地引导孩子,建议
第一,立好规则。
做好饭菜,孩子必须就坐吃饭。
玩具可以待会玩,不想吃饭就没任何东西吃,得等到下一餐才有吃。如果孩子意识到他不能通过胡闹,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也会乖乖听指挥,吃饭尿尿都配合。
第二,温柔告知孩子可以获得什么。
好好吃饭,孩子可以接下来继续玩玩具,玩具就放在旁边不会跑,也没人拿,吃饱了饭才有力气玩。
还可以承诺孩子好好吃饭,可以自主选择想吃的水果或者少量零食。
不要觉得孩子不会说就听不懂,孩子哪天就突然听懂了的,要多沟通多交流,多用简短句子。
第三,给孩子自主选择权。
比如宝宝还要玩玩具,但是到了午睡或者晚上休息时间,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是要妈妈陪你睡,还是自己一个人睡。
宝宝多会选择要妈妈陪。这时可以告诉孩子,起床再玩玩具,妈妈只陪宝宝睡觉,不陪玩具睡觉。
宝宝如果故意选自己睡。你就可以假装离开,孩子自然抱过来。
可以给孩子想吃水果蔬菜肉的选择,比如今天宝宝想吃鱼肉还是虾子,妈妈中午就做这个。孩子吃的时候是吃的自己选择的食物,也会更配合。
第四,父母多陪伴孩子。
父母尽可能多陪伴和孩子,让孩子感到爱,也会懂得回馈以爱,也能获得安全感。
结语
我家双胞胎孩子也正在“可怕的2岁”,但是越来越好带了。必要规则,让他们知道底线在哪里,也多多陪玩,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
欢迎关注【右右细毛和爸妈】: 2岁双胞胎男孩家庭,爸妈说故事,轻松趣味育儿,家庭共同成长。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网友解答:
自己生的,惯着呗!
一:尽可能多的陪伴
只要不上班,孩子都会黏在我身边。或许和妈妈在一起很有趣。一起逛超市,一起睡午觉。甚至和妈妈一起上厕所。能感觉到孩子时时刻刻对妈妈的需要。
但是我婆婆不乐意,觉得太惯着孩子了,会给孩子惯坏的。老人带孩子,基本上是只要孩子吃饱喝足,不热着,不冻着。孩子自己玩儿。所以,孩子有情感需求就不足为怪。
所以“小孩儿见娘,有事没事哭一场”,就不足为怪。
二:时时刻刻地引导
两岁的孩子自助意识增强,什么事非要自己来。
自己吃饭,可以。给孩子穿上罩衣。饭一次少盛点,多盛几次。
不穿袜子,我给布娃娃穿上她的小袜子,她不乐意了。自己乖乖把袜子穿上了。
三:冷处理
孩子一言不合,就撒泼打滚。我静悄悄地离开了。自己感觉无趣,她转身都起来了。
知道孩子爱要棒棒糖,爱吃糖。就少把糖往茶几上放。少带孩子在街边商店边逛。
哭闹不止,有次逗她说:赶紧闭上嘴巴,小鸟把臭臭拉你嘴里了!
孩子是很聪明的。她感受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用心爱孩子,陪伴孩子。一定会教育出聪明又可爱的宝宝。
-----
网友解答:
一岁半孩子还属于依恋期,是非常想和妈妈亲近的。如果出现有叛逆的行为,说明两点问题:一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如果长期和妈妈分开,或者没有固定的扶养人,都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表现得特别黏人。
二,孩子受到过大的惊吓,没有及时做心理疏导。比如遇到狗狗惊吓、鞭炮异响、被大声呵斥、家人吵架等,如果妈妈没有及时出现并且安抚孩子,会对孩子心理上很大的创伤,从而特别依恋妈妈。
三,孩子逐渐有自我意识,比如孩子对自己的玩具有很强的占有欲,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我的。如果妈妈强行拿走宝宝喜欢的玩具,对于一岁多的宝宝来说就是掠夺,孩子会表现出异常的反抗。
对于上诉问题,妈妈要从孩子心理源头寻找原因。要多给孩子一些拥抱,多些温柔的询问,多和宝宝对话,不可强行拿走宝宝的东西,原则性的问题要耐心跟宝宝讲,用简单的语言多次说明,其实宝宝是能听到大人的意思的。总之,要把宝宝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耐心引导。
-----
网友解答:
1岁半是婴儿安全感建立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是矛盾的,他们渴望独立,但是能力不够,所以一旦失败,总是需要妈妈的安抚。所以也就出现了,孩子不听话但是粘妈妈的做法。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大哭大闹时,想想有多少父母都选择了跟孩子讲道理。实际上一个不到2岁的孩子,能听懂什么道理。而且6岁以下的孩子主要由情绪脑控制,情绪一上来,不管父母说了什么道理都听不进去,脑子里面只有哭。如果家长再带点情绪,孩子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反而会崩溃的更厉害。
图片来自网络
叛逆期的孩子大多想要自己尝试,比如自己洗手、擦手、穿衣服、用刀子、学妈妈做饭等。与其拦着孩子不让他做,不如适当改变一下环境,在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尝试。
比如孩子洗手够不到洗手台,可以给他加一个小凳子;想要学妈妈做饭,给他安排一个安全的小角落,准备一把不会受伤的小刀;想要端盘子端碗,就准备几个不会摔碎的碗。既能让孩子勇于尝试,又不会产生危害。
-----
网友解答:
作为一个美吉姆国际儿童早教中心的早教老师,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阶段是宝宝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的月龄段,同时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得到的训练也是最多的,俗称“可怕的两岁”1岁半的宝宝出现了认生怎么办?如何引导?
1、建立宝宝的安全感,宝宝离开爸爸妈妈或者带养人害怕,是很正常的,宝宝需要一个过程来面对陌生人,陌生事物。宝宝从出生就没有这样过的经历,所以,首先要建立宝宝的安全感,让宝宝尝试着去接触陌生。切记不要直来直去,有些父母可能觉得怕生,粘着父母,就凶孩子,强硬的让宝宝去面对。再或者顺着宝宝,黏着就黏着吧,没事,长期就会形成依赖。正确做法:多多鼓励宝宝,父母亲自做示范,然后陪孩子一起尝试陌生事物,给予宝宝肯定。再宝宝去接触陌生事物时,充分保护!
2、父母习惯、家庭习惯。每个宝宝处于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由于父母的工作性质,平时没时间带看孩子也是不可行。即使父母工作再忙,也要尽可能做到有效陪伴。是有效陪伴。宝宝在7个月以后就要多多接触新鲜事物了,父母可以抽时间去陪宝宝逛街、去公园、尽可能找同龄小朋友玩耍,扩大宝宝的社交圈,社交对于宝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有效帮助宝宝度过认生期,而且在语言发展方面有着相当关键作用。多陪伴宝宝交朋友。其实再陪孩子交朋友的过程我们父母也是在交朋友,探讨育儿经验。
3、分离焦虑。1岁左右宝宝这个情况是最明显的,父母其他主要照顾者分开一段时间,就会哭闹不安。分离焦虑一般出现在一周岁之前,因为婴儿正处于形成特殊情感联接阶段,1岁以后其分离焦虑的强度会慢慢减弱。随着宝宝自我意识力的提高,情感和相互寄托。分离焦虑就显现出来了。这个也是宝宝粘人的原因,要多多让宝宝接触同龄小朋友,鼓励与小朋友一同玩耍。
4、最后我想说的是自律性。不是宝宝的,而是家庭的,当我们有了宝宝之后,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观念,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要有规划,按时吃饭,按时读绘本,按时陪宝宝做游戏。这样宝宝的潜意识里就会知道,接下来马上要做什么了,而不是你给他读绘本,他不听,闹,导致不听话,越来越叛逆。
关于每个月龄段的宝宝适合玩的游戏,女王已经整理了,点赞加关注找我要吧[可爱]
【关注+点赞,免费领取价值199的儿童早教成长方案】
-----
网友解答:
既然你已经知道了孩子进入叛逆期,那么久放松心态,让孩子感受到被接收,然后慢慢的协助好孩子度过这个时期就好了。
1、孩子怕生,估计是接触的人不多
1岁半的宝贝如果遇到生人比较害怕的话估计是平时生活的环境里面是不是遇到的生人不是很多,如果一直再家里的话,出去接触生人就是会还生的,多出去几次就好了,我家的宝贝一岁之前因为是冬季出去的比较少,并且因为家里没有人带眼镜,孩子第一次看到戴眼镜的人都哭了半天,怎么哄都哄不好呢,但是后来逐渐长大之后出去,带到公园或者其他人比较多的场所,逐渐熟悉就好了。
2、如果比较粘妈妈是因为妈妈没有给安全感吗
如果是比较粘妈妈的话,一是说明和妈妈比较亲近,二是因为妈妈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题主说的粘妈妈是到什么程度,是一直要妈妈抱着不让其他人碰吗,还是遇到什么事情一直就往妈妈身边躲,一岁半的孩子其实和妈妈亲近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不是特别的粘着妈妈不放的状态,应该也是比较正常的,如果粘妈妈就多陪陪孩子,孩子的爱的杯子蓄满之后就不那么对于爱饥渴啦。
3、如果遇到不满的就闹,就地打滚的话情绪接受行为制止
如果遇到问题就就闹,是哭还是就地打滚的那种,如果只是哭闹的话,那么告诉接纳孩子的行为,但是不接纳孩子的行为,孩子之所以一直这样闹,是因为闹的时候家长就妥协,按照孩子的意愿行事,孩子觉得这招儿好使,那么就一直使用了,所以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就让孩子哭一会儿,然后告诉孩子只有自己不哭了,才可以满足他的意愿,慢慢的孩子就知道哭不奏效,所以就不会采用这种办法了,随着孩子的逐渐的长大,让孩子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处理问题的办法。
-----
网友解答:
看来,你家生了个天才宝宝,1岁半就叛逆。在我接触的咨询中孩子一般都要到三岁左右才有该需求。
孩子叛逆是要有资本的,一般三岁左右的孩子在掌握了两三千词汇,学会了父母一些有意无意的示范言行后,觉得自己成人了。其主要特征是“我己长大了”,想摆脱父母的管束。父母如果有意识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一些事,对孩子成长是有好处的。
到今为止,我尚未见过1岁半的孩子叛逆。建议你看看医生,如果有病赶早治疗。
-----
网友解答:
孩子长到1岁多的时候,从某一时刻,突然发现,孩子越来越黏人,不管是做家务,还是出门办事,甚至是去卫生间,他都要跟着,有时候要离开一会,孩子会哭着不让你走。
孩子是怎么了?其实这是孩子的正常成长现象,父母多多理解。
01、宝宝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需要安全感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阿兰.斯格尔解释说:“1~2岁,是孩子出现黏人行为的最明显阶段,他们把妈妈或看护人,看作一下安全基地,当有安全需求时,就会返回看护人身边。”
从宝宝出生,到逐渐长大,对亲人会越来越依恋,这种依恋,让宝宝得到满足,心情畅快。且安全感的建立,对宝宝一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形成和未来发展都十分重要。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02、家长这样做
(1)不阻止、不打击,保护独立意识
1岁大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喜欢自己拿勺子吃饭,吃香蕉,不愿意被别人抱。
家长要积极鼓励宝宝的行为,让鼓励孩子大胆的独立探索。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2) 建立宝宝与爸爸妈妈之间的信任关系
当宝宝要爸爸妈妈抱时,这是一种需求信号,家长要多与宝宝一起玩,经常说说话,多亲亲宝宝,给宝宝十足的安全感,让宝宝对家长产生信任与依赖。
03 对宝宝实话实说,不开空头支票
孩子能听懂爹妈的话,只是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听不懂,养成了坏习惯,给自己带来困扰。
如果家长有事做,
一定要如实告诉宝宝
:妈妈有事做,马上就回来。”
家长
一定要说话算话,
必须做到对宝宝的承诺,不让宝宝失望。这样才能更好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让孩子有安全感,知道妈妈走了,会马上回来。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04 不惩罚宝宝
有些家长不理解,宝宝为什么如此黏人,进而对宝宝进行一些语言上的教育。
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宝宝只黏着喜欢的人,只黏着能给他事来安全感的人,所以这个的语言教育,会让宝宝不自信自己的判断,进而缺乏安全感。
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新手爸妈确实需要很大耐心。
给孩子一点时间,建立宝宝的安全感,慢慢会自动消失。
毕竟孩子从母体分娩后,在他的脑袋里,一直认为他和妈妈是一体的,所以才会认为,妈妈走了,他要失去妈妈的想法。
等到孩子独立意识逐渐变强的时候,你让孩子黏你,他还不乐意呢。
作为家长,真的要好好珍惜这短暂的1年左右时间。说长不长,说短,真的很短。
我是杨杨爸,探索育儿之道,我一直在行动。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育儿知识,交流育儿经验,实现轻松育儿,做有心爸妈。
-----
网友解答:
语言成为宝宝与外界交流的工具一岁半宝宝经开始记住的词汇量在60~80个左右。
家长该如何引导宝宝?
1、这个时候宝宝已经开始自己会说出一些话。比如宝宝会给要走的时候说再见,有些宝宝在这个时候并不说,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强制宝宝说,这样既限制了宝宝的自由,而且对客人也不是很好。其实这种情况下并不是宝宝不喜欢客人,恰恰相反,宝宝有呵能是想把客人留下。
2、宝宝这个时候虽然能够说话了,但多数是短句,因此,妈妈还要不停的给宝宝讲故事或者给宝宝提问,让宝宝认识和记住更多的词汇,这个时期宝宝的记忆词汇的能力会大增。宝宝这个时期能听懂父母的大部分话语,也能听懂电视里面的一些意思,宝宝对于提到自己的话也会停下来注意听,这个时期父母要多讲宝宝爱听的话,以免打消宝宝学习语言的积极性。父母可以通过大的七巧板和旋转的木马和回力球来训练宝宝眼睛和事物的协调能力。
宝宝情绪和情感的发展1岁半的宝宝已经自己能走路了,即使跑上几步也不是问题这个时候宝宝还经常花样的走路,这些动作看起来好笑,但是可以锻炼宝宝平衡的能力。
1、
1岁半的宝宝懂得的词语越来越多,但是缺乏完全利用这些词语表达意思的能力,经常出现生气或不听父母的话的情况,其实这个情况我们成人要理解。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有了不服输的情感,宝宝在玩积木的时候,如果一直做不好,就会生气或扔掉积木,这个时候父母的劝解和演示都不能引起宝宝的兴趣,不过也没有关系,要让宝宝多遇到一些困难,可以提高宝宝面对困难和解决方法的忍耐力。
2、如果宝宝将兴趣转向其他玩具或让父母一起玩,这个时候父母要多多配合宝宝。宝宝这个时候说的最多的是“不”,宝宝通过说“不”来表达自己独立和权威,一般来说父母给宝宝说的不越多,宝宝说的不也就会越多对于宝宝还没有做的事情,父母不要去给宝宝说,这样很容易引起宝宝对这件事情的注意力。父母只需要给宝宝提供安全的空间就可以了。
-----
网友解答:
1岁半宝宝进入叛逆期,该怎么引导?-这个问题兰妈来回答
一岁半的宝宝怕生、黏妈妈、或者活泼好动,这些表现准确地说应该是处于认生阶段,叛逆期指的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迫切想要自由的观念增强,在明知道这样做不对的情况下偏偏要这样去做,这一点对于一岁半的宝宝来说还是不具备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怕生、总是粘妈妈,或者经常活泼好动别人带不住的情况都被称之为“认生“。
认生的孩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超级黏人”,那些带一个娃的妈妈还稍微好些,毕竟累来累去只有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怀着二胎的妈妈才是欲哭无泪了。相信很多怀二宝的孕妈妈,都有带老大去产检的时候,那种被周围人异样眼光看待的表情实在是想躲避都无法漠视。
而周围那些炽热眼神的意思,无非是“这妈妈也太大意了,医院又不是什么好地方,带孩子来医院干什么?”
但那些人哪里知道二胎孕妈妈的无奈呢?要么是没人帮忙带孩子,要么是孩子太认生别人带不住,毕竟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想轻轻松松地产检呢?身后跟着一个小跟班时刻都担心着不说,还得时常经受孩子胡搅蛮缠的瞎闹。
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来说,不论是头胎宝妈、还是二胎宝妈,面对孩子“超级黏人”的情况,都要适当地帮助孩子更改这种习惯,因为“超级黏人”的表现也是孩子不够独立,往小地说“上幼儿园难以适应”,往大地说“踏入社会后交际能力太差”,如果是二胎下的“超级黏人”,所形成的影响还要更负面一些,一方面是大宝争宠地仇视二宝,另一方面是被忽略的“假懂事”,这些都会给孩子留下比较严重的童年伤疤。
虽然,黏妈妈、认生是一种普通的正常表现,但是“超级黏人”的孩子若得不到独立性教育,所形成的教育就是举足轻重般的影响了,所以为了孩子成长的长远计划考虑,家长在孩子人生阶段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锻炼孩子的独立意念。
那么,一岁半的宝宝经常黏妈妈、活泼好动,该怎么引导呢?
1、创造奶孙相处的机会
虽然说老人之爱多于溺爱,但是老人却是孩子首次接触的亲人也是陌生人,如果孩子连自己的爷爷奶奶都害怕、不敢沟通,他们又如何跟其他人沟通呢?对于认生的孩子,如果直接训练孩子和陌生人接触,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接触性恐惧并拒绝和陌生人沟通,所以对于认生的孩子一定要有着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还跟养花浇水一样需要控制用量不可太过心急。
创造奶孙相处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巩固家庭的和乐幸福,另一方面也会锻炼孩子的胆识,一般奶奶带孩子经常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唠嗑,孩子跟着奶奶一起“见见世面”,接触更多陌生人也是胆怯的坚强锻炼。在孩子怕生的坚强训练里,爷爷奶奶只能从旁协助当个副将,而主要的先锋军仍然是父母,子不教父之过的含义永远大于衣食穿着的供给。
2、适当地“拒绝孩子”
父母的先锋军主要在于适当的“拒绝”方面,在孩子的成长里你是不是经常听到孩子说“妈妈,你去帮我和叔叔说好不好”?明明孩子很想要,但是他就是怕生、不愿意和陌生人接触,这个时候面对孩子的诉求时,家长就要懂得适当地“拒绝孩子”,因为如果妈妈帮助孩子达成了心愿,成功地避免了和陌生人接触的机会,那么孩子永远也跨不过和陌生人接触的这条鸿沟,直到上幼儿园、小学初中,甚至是上大学或步入社会之后他们依然害怕和陌生人接触。
所以,当孩子说““妈妈,你去帮我和叔叔说好不好”的时候,妈妈就要适当地进行拒绝,鼓励 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达到自己的愿望。比如:“可是我感觉叔叔更喜欢小朋友,如果你去说的话,成功率会更高哦”,头一次尝试和陌生人沟通孩子肯定会墨迹又胆怯,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给足孩子安全感,告诉孩子:“你放心去说,妈妈会在身后保护你的”!
3、孩子的决定不要过多干涉
当孩子有了独立的思想意念之后,家长还需要做到适当地“放手”,这里的放手指的是对孩子的决定不过度干涉,比如孩子想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打算什么时候写作业、想要学哪一类兴趣班,包括想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我们都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把最后的决定权交给孩子,即便是孩子摔得头破血流,即便是墨迹完不成作业,我们都要让孩子尝一尝他这样的后果。
因为对于乳臭未干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容易和家长较真,你不让做的事情他们偏要这样去做,如果孩子被过度干涉的话,他们要么形成严重的叛逆性的忤逆性格,要么成为依赖父母的胆怯性格,躲在父母臂膀下生活的孩子永远也无法长大,不经历摔跤又怎么会走得脚踏实地?不经历风云又怎么会欣赏到彩虹的五彩斑斓?
所以,孩子的成长需要独自翱翔、更需要家长放手,你的过度保护只会让孩子不肯上前去尝试!
---------------------
我是兰妈,专注于育儿领域解析作者,以亲身事例、各种家庭教育实例,来记录育儿感触的瞬间,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一起学习共成长!
-----
网友解答:
我是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左叔,我来解答你的问题。
我在心理咨询实践中也做儿童心理咨询,对你说的婴儿的心理发展情况比较了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你的提问。
首先我要纠正你提出的问题中的一个误区,1岁半的婴儿还没有进入个体自我发展的叛逆期。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以及婴儿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个体的第一个自我发展叛逆期是在幼儿期,即3至4岁时出现第一反抗期。
婴儿自出生到一岁多,是他从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发展的转折期
即婴儿初步完成了个体的社会化,由一个自然人慢慢成为了一个社会的人,开始在父母的教化下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开始熟悉社会规范,掌握社会技能。
一岁半的婴儿虽然没有进入叛逆期,但是开始出现自我意识;
一岁半的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能够用我、你等词语称呼自己和他人,有了比较朦胧的自我认识,这是婴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此时的婴儿在与人的互动中能够区分出熟人和陌生人,不再是无差别的接受任何人。
一岁半的婴儿由于有了自我意识,出现陌生人焦虑,因此婴儿就会怕生。
婴儿在一岁半之前,基本上与母亲、外界属于“共生”状态,即客我部分的融合状态。此后,婴儿由于能后分辨出自己的母亲,于是就出现了“陌生人焦虑”,即婴儿只认母亲,只信任母亲,除此之外,所有的外人已接近婴儿,他就会害怕,就会哭闹,故此,也就比较粘妈妈。此时,妈妈,要逐渐尝试让孩子的父亲、其他人帮助自己带孩子,妈妈学着与孩子分离,在离开婴儿时妈妈要告诉孩子,自己要干什么,减少孩子的焦虑。
一岁半的婴儿,一是有了自我意识,二是学会走路,三是好奇心大增,因此婴儿不再受制于父母的约束,开始向外探索;
此时的有主见了,婴儿喜欢自己做事,不再被动的接受父母的安排,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仅语言上爱说,行动上爱活动,如果婴儿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表现出不满,以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孩子想要什么?对婴儿的合理需要及时满足,对婴儿的不合理需要,父母可以说不行,并说明为什么不可以;孩子哭闹很正常,但不能训斥、打骂,也不要讲道理,最好的方式就是抱抱。
一岁半的孩子,有主见了,他想自己做事,此时的孩子最喜欢说“不要”,他想证明自己“做得到”。此时,父母既要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又要重视给孩子设置界限,是养成孩子规矩意识的第一个重要时期。
希望心理老师左叔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心理老师左叔的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对心理老师左叔的邀请!
-----
------------------
推荐阅读:
上一篇:3个月的宝宝开始认生了么?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