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帽子前沿的标志是什么?
清朝乾隆帽子前沿的标志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之前也非常好奇,乾隆戴的帽上的金牌是什么,代表了什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后来查阅了不少的资料才明白它的真正含义!
乾隆帝的帽子分凉帽和暖帽。在这诸多帽子中,并不是所有帽子都有小金牌,只有夏天的朝服冠上才有,也就是说朝服的凉帽有,暖帽都没有。皇帝的这种凉帽称之为夏吉冠,迄今为止,最为著名且流传至今的便是乾隆帝的。
乾隆帝夏朝冠前面的装饰物叫金佛,金佛牌起源于舍林,舍林的本意是掩额,是钉在头盔上的铁牌,在行军打仗中有保护额头的作用,掩额早在清太祖时,就已经演变成了冠冕的标志。随着时间推移发展成了前面金佛头和后面金花。金佛头和金花不只是皇帝独有的,只要是皇族基本都有。而为了区分身份金佛头和金花上的珠子是不同的,皇帝夏朝冠上金佛镶嵌东珠15颗,这在《大清会典图》里曾有记载!
当然朝冠上的金佛,大概也是从头盔衍化而来~将金佛放在此处,或许可以理解为赐福作用。
-----
网友解答:
-----
咱们在清宫剧里经常会看见皇帝戴的帽子是这样(如下图):
有很多人会纳闷,这帽子的前沿为什么会有个金佛牌呢?
“皇帝戴的帽子,潮流尖端”
要说这个“帽子金牌”,就不得不先来看看皇帝戴的帽子,其实很多影视剧里都有一个硬伤,就是把皇帝的帽子“乱戴”,比如大冬天的给人戴这种帽子:
大夏天的又给配上这种帽子:
这都是完全错误的,在清朝,根据季节的不同,皇帝戴的帽子也不一样:
(凉帽)
(暖帽)
据记载,一般农历三月末、四月初直到九月初,皇帝们会带“凉帽”,九月初开始就从凉帽换为“暖帽”了。两种帽子的区别可以看上图,简单来说,凉帽看起来更“薄”,更凉快;而暖帽看起来更“毛”,更“暖和”!!
暖帽和凉帽是皇帝戴的两种基本帽子,而在它们之下,根据场合又分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几大类,即朝服暖帽,朝服凉帽等。
(朝服冠帽)
“哪种帽子前面会有小金牌”
根据上面的划分,皇帝戴的帽子确实挺多的,着实的“帽子控”,而上面说的帽子前沿的小金牌并不是所有帽子都有的,它只出现在夏天戴的朝服冠上!!
朝服,即是皇帝出席最重大礼仪时才穿,属于最高等级的服饰,它长这样:
一般来说,只有在太和殿举行大朝礼,或者是天坛祭天,地坛祭地,日坛祭日,月坛祭月时才穿,毕竟一个是给天下子民看,一个是神仙看,必须穿隆重点。
而穿这个服饰戴的帽子就叫“夏朝服冠”,据《大清会典图》里记载:“皇帝夏朝冠,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好多影视剧里根本没有这十五颗东珠!!)
“金牌是干嘛用的呢?”
关于上面提到的这个“金佛饰”,具体是做什么用的,小君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查到,姑且推之可能是一种希望“赐福”的意思,毕竟画着佛嘛,那么,这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呢?也没有结论。
在满文史料里,这个金佛牌有可能源自满族武士打战时戴的头盔前部的一个金属构件,用来保护额头的。
最后,相信小伙伴们可能会问,这个金佛牌难道只是皇帝夏天穿的朝服冠上才有?为啥冬天的没有?
这个问题,小君也无法回答,因为没有相关史料做支撑,不可妄自揣测,不过冬天的帽子上有金牌的只发现努尔哈赤戴过:
也许是在后期的发展中,渐渐的“约定俗成”只夏天的用。
-----
网友解答:
-----
喜欢清宫剧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这些电视剧中,皇帝戴着的帽子上往往有一块金色的牌子,这块牌子正好镶嵌在帽子正中央额头的位置上,上面除了数颗大小类似的珍珠外,中间还有一个小人模样的图案。
这块牌子是做什么用的呢?这其实是清代皇帝夏朝冠所特有的标志性物件:金佛牌(名字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大清会典图》中记载:“皇帝夏朝冠,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
金佛是金佛牌中间的小人,有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奇怪,为何佛陀的形象会出现在满清皇帝的帽
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因为佛陀有吉祥如意,万事顺遂的寓意,清人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祝福皇帝安康。但实际上,这可能与清代皇帝的另一重身份有关。
在满清还未入关之前,女真人其实就已经接触到了佛教,当时的女真首领有些甚至在佛学上颇有造诣,因此他们往往自称“满柱”,即佛号“曼殊”的音译。而在清朝入关后,为强化对西藏的统治,清帝还为自己加上了“活佛转世”的身份,这才是佛陀形象在佛牌上出现的原因。
而“东珠”同样也是一种对身份地位的强化。东珠其实是清朝人对产自东北松花江、黑龙江等地特产的野生珍珠的统称。
在清代,这些东珠被统治者视为国宝,它的采捕因此有着严格的限制,尤其是到了顺治朝之后,东珠更是成了“非奉旨不准许人取”的皇家禁脔。
除了皇帝以外,只有皇后以及皇太后的朝冠服饰尚可以在冠顶、耳饰等地方大量缀饰东珠,其他人等即使是皇室成员,所能佩戴的东珠挂饰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金佛牌其实是一种用来表示身份的挂件。
金牌如此,皇帝们用金牌装饰的帽子自然也不一般。就像前面说的这种帽子被称为“夏朝冠”,即皇帝夏季朝服冠。
虽然在许多电视剧中,清朝的皇帝往往不分场合、不分季节地穿着一身夏朝服到处乱走,但实际上即使是规矩众多、讲求威严的皇帝,也不是会一直如此。
一方面,这种礼服性质的服装本身华丽异常,讲究更是复杂,按照不同的活动需要,皇帝朝服的着色也各不相同。比如向谷神祈福时需要用蓝色朝服,举行朝日活动时则要穿红色朝服,而其他大型祭祀活动就要用明黄色。如果平日里也穿着这些朝服,那么其表示隆重的本意也就完全失去了。
另一方面,朝服的图案越精美,坠饰越华丽,它的维护和保养也就越发困难,尤其是上面的东珠、朝珠,都是成千上万颗珍珠中精挑细选而来,如果不小心弄丢了连配齐都困难。
正因如此,以金佛牌装饰的夏朝冠,就成了清朝皇帝最隆重的礼服。
十分有意思的是,作为一种朝冠的装饰,金佛牌最早其实并不是用来当作装饰品的,相反它最初的功用十分实际,那就是当作头部的护额(满族语中称之为舍林)。
清朝时期的不少盔甲,在额头部分都有这么一块钉在头盔上的铁牌,这种铁牌的大小正好能够护住佩戴着的额头。而随着清兵入关,护额也逐渐演化,变成了一种可以彰显身份之物。
在一开始,头盔的护额并不仅限于额头正中间,有时还会将后侧包裹,以增加防护力。这种包裹后面的护额被称为“金花”,而正中间的则为金佛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皇帝本人以外,其他皇族同样有着类似的装饰。《皇朝礼器图式》就记载了皇室子弟在这一方面的规制。皇太子、皇子、亲王的夏朝服都要“前缀舍林,后缀金花”,区别在于这些“舍林”的大小以及配饰的东珠都要远远小于皇帝。
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皇太子了,他也是帝国唯二有权利在自己的夏朝冠上加上金佛牌而非低一级舍林的人。这可能也是身为皇储的福利之一。
但这些细节,在许多电视剧中经常被编剧所无视,尤其是在一些粗制滥造却动辄大几十级的连续剧中,这种硬伤几乎无可避免。
当我们下次再在电视上看到清帝穿着夏朝服当作日常便服的情景时,我们也可以不屑地说一句“又穿帮了”。
-----
网友解答:
-----
乾隆的冕冠前的这个标志,俗称金佛牌,满语称之为舍林(满语拉丁拼写为serin)。为了突出的皇帝的前置舍林,里面有佛陀雕像,官称金佛(或金佛头【满语拉丁拼写gin fo teo】)。这尊佛陀,很可能就是释迦摩尼。
早期的清朝冕冠
金佛头的来历舍林在满语的本意就是头盔的掩额,那掩额是什么呢?掩额就是钉在头盔上的铁牌,起到保护额头的作用。后来掩额逐渐演变成了金佛头、舍林或金花(满语拉丁拼写ilha),并形成了不同于清朝之前的历代冠冕的制度。
传统的冠冕我国的王朝皇室冕冠历来都是旈冕,皇族冠冕按照亲疏贵贱有不同的标准,就是在元朝历代皇帝的冕冠也是旒(liu)冕(也叫冕旒)。旈冕有前圆后方的黑色綖(yan)板,板前后系垂旒(就是五种颜色的玉串),綖(yan)板下方则是帝王冠。相传为了黄帝所创,一直持续了清朝入关。
清初的冠冕早在清朝入关前的清太祖(称汗)、清太宗(后称帝)时期,掩额就已经演变成了皇族尤其是皇帝冠冕的标志。努尔哈赤的汗冠、皇太极的皇冠都钉有金佛和舍林(没有金佛的铁牌),具体是前边是金佛后面舍林。跟旒(liu)冕相同的是舍林和金花上面的大珠子的数量不同。后金时期,各项制度不完善,金佛和舍林钉在冠冕位置还不一样,努尔哈赤的跟后世相同,皇太极的舍林直接钉在冠冕正上方。
入住中原后的清朝冕冠
我们知道满清起源东北,因为东北较冷而又四季分明,他们根据季节变化而更换冕冠和“乌纱帽”,也可以直接说是顶戴花翎。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舍林和金花的装饰品是不分暖帽和凉帽。然而,在入主中原后,金佛、舍林或金花只能钉在凉帽上。皇帝凉帽的正式称呼为夏吉冠。最为著名的且流传至今的夏吉冠就是乾隆皇帝的。
历史流传下来的夏吉冠和清朝皇帝画像的冕冠还不太一样,下图清十二帝的冕冠所涉及到的夏吉冠要比真实的夏吉冠好看。
这张清十二帝的画像中,除了乾隆、咸丰、光绪、宣统是暖帽外,其他帝王都是夏吉冠,他们的夏吉冠整齐划一,但不符合真实历史。不过,有一点很正确,那就是皇帝的夏吉冠才有金佛和舍林。福垊在开篇首图采用的就是乾隆皇帝的夏吉冠画像,但实际上那张画像不太符合历史。
在光绪版《钦定大清会典图.第七函.卷五十七:冠服一》明确记载了清朝皇帝夏朝冠(吉冠)前金佛和后舍林的规定,差别就在于前后珠子的多少。舍林上的珠子有15粒,金花的珠子有7粒,这就让福垊想到了旒冕的珠串规定。
福垊特别强调的是,为突出皇帝的地位,皇帝的冕冠前面的舍林称之为金佛头,后面钉有舍林。像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都有。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金佛头、舍林或金花东珠多少。这个和明朝之前的冕旒珠串数目的多少非常相似。也就是如果,不看珠子数目,您还真不分清这人是皇帝还是贝勒呢!贝子之下的爵位就开始启用花翎来区分了。
-----
网友解答:
-----
图中这顶帽子,是清朝皇帝夏朝冠,前沿的标志是一块金佛,金佛四周嵌着15颗东珠。
图为道光皇帝像,头戴的正是夏季朝服冠,冠帽上有金佛。
清朝皇帝穿的衣服分为朝服,上朝穿的;吉服,祭祀穿的;行服,外出打猎穿的;常服,平时在家穿的。穿这些衣服时,都配有冠,也就是帽子。
图为嘉庆皇帝画像,同样是夏季朝服冠,帽前金佛。
图中的这顶就是皇帝夏季朝服帽子,朝服分为冬夏两款,冠也是两款,很好分辨,帽子有金佛带15颗东珠的就是夏服冠,没有金佛带东珠的就是冬服冠。
图为道光的钮祜禄皇后,戴的夏朝服冠,前面的标志是金凤,嵌着东珠。
至于帽子上为什么有金佛和东珠,反正清朝皇帝的服饰都是高贵、吉祥、福气等等,只要是好的寓意都展示在上面,所以金佛是保佑,东珠是权威,金佛正好是额头的位置,有降妖除魔的意思了。
这是乾隆的高佳皇贵妃,这是顶冬朝服冠,同样是东珠伴着金凤。
皇帝一般朝服、朝服冠、服带、珊瑚珠朝靴、东珠朝珠,齐了以后上朝;如果出门打猎,要穿行服,也叫行袍,带上玉扳指,怕下雨还配上雨服;如果在家日常衣服,样式与吉服相同,只是面料、颜色、花纹可多样随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