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内驱力,让孩子主动学习?
如何激发内驱力,让孩子主动学习?
网友解答:
孩子的学习动机有10个层次:
其中的第2和第3层动机,家长们最熟悉,也用得最多。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惩罚和监督等措施来推动孩子学习,也就是俗话说的“胡萝卜+大棒”模式。
然而,心理学家的研究却发现:
外部奖励对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兴趣并无帮助,反而会降低了孩子的内部驱动力。
这是因为,一旦老师和家长经常使用“胡萝卜+大棒”模式的话,孩子会在潜意识里觉得:“我做这件事是为了奖励,而不是为了兴趣”。所以,当外部奖励无法持续增长来满足他们的时候,孩子对于学习本身的积极性很快就消失了。
反过来,惩罚也是一样。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有一家幼儿园为了促使家长们放学时按时将孩子接走,规定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将孩子接走,就对他们罚款3美元。结果迟接的现象不降反增。这是因为,家长们都认为:既然我已经交了罚款,那么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迟接,让老师多照看一会儿孩子是我付费购买的服务。
看,这就是惩罚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些孩子在犯了错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掩盖、推脱、伪造,以逃避惩罚。如果实在逃不掉,也无非是写检讨、关禁闭、罚站罚抄,最多也就是一顿打骂。当惩罚过后,“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过不了多久便又故态复萌了。
可见,外部的奖励与责罚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来说,却往往起到的是负面作用。
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如何才能激发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呢?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妨在适当的时候多“示弱”。要记住,家长变“弱”了,孩子往往就会变“强”了。有些事情多做,但有些事情少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首先,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聊聊天,通过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有他们的心愿和理想,并及时地给予鼓励和支持。通过家长的引导,孩子会进一步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有意识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反之,在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家长就尽量不要插手了。比如,准备第二天的文具用品、整理书包、订正作业错题等。要让孩子在学习方面有当家作主的感觉,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为自己负责。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尽量让他们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尽情探索。这样,孩子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带“主角光环”,对待学习才会有持续的热情与动力。
只要孩子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他们的内在的驱动力就会马力十足。
2.尊重孩子对观点的表达
即便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不是白纸一张,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喜好和情绪,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与发言,尊重孩子的观点表达,认真对待这些“童言童语”,甚至可以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一个孩子只要从小得到足够的尊重,拥有表达自己的权利,勇于发言,他就会慢慢地意识到,要对自己说的话和做的决定负责。
3.帮助孩子制定并达成目标
“目标设定理论”指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而当这个目标“明确具体,具有一定难度,但又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时,效果是最好的。
当我们为孩子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时,他们努把力、“跳一跳”就可能达成。这种情况将会大大激发出个人的内驱力。
成果日积月累,便是蜕变。看似能把人击垮的难题,经过分解,逐个击破后,一旦跨过去了,就会成为他了不起的成就。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定制学习计划,设立阶段目标,把达成目标需要做的事拆分。这样,孩子会获得十足的胜任感,积极性和自信心自然也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团火焰其实就是孩子心中的内驱力。
-----
网友解答:
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学习的内驱力。关于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的研究也很多,本文我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详细说一说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大部分的孩子学习都是被动,一般的表现如下:
1、孩子不爱学习
2、孩子学得很痛苦
3、孩子学习没有方法
4、孩子把学习当做任务
5、孩子习惯了父母陪着学习
要想让孩子自主学习,有几个很重要的方面:
一、乐趣与好奇心
这是学习的启动器,特别孩子小的时候,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一般都能吸引孩子去学习。孩子的知识面不是很广,普遍都会对一些新奇的东西感兴趣,但是各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没有统一标准的激发孩子好奇心的材料。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一般人的好奇心都维持不了太久,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更是会迅速消失。如果想持续的投入学习中,需要其他的因素来支撑。
【注意点】激发好奇心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看书、看视频、听故事、生活中实践等等来实现。另外,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家长如果能够及时地帮助孩子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往往就能让孩子有比较强的探索精神。好奇心不是简单地玩乐,而是渴望深刻了解和掌握的渴望。家长平时应该鼓励孩子去探索,对一个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深入学习。
在这里我推荐家长是用网络来帮助孩子启动好奇心,单纯阅读书籍的学习方法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学习应该是一个立体化的,更立体的感知能够让孩子的体验更加深入。各种纪录片、自然科学的视频资料、经典的动画片、经典电影等都是教育孩子的好材料。一般我们的选择都要从获奖作品中挑选,不能仅仅为了让孩子开心就选一些看起来很流行的材料。
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传递给孩子的是什么?现在的孩子知识很多,但是脑子很乱的一个原因就是被很多的不良书籍和动画片误导了。
电影需要家长给孩子精挑细选,大家可以从迪士尼获奖影片中找到不少很好的动画片。而纪录片,则从BBC的作品中就能找到很多合适的材料。
二、成就感,可以掌控的感觉
成就感是维持孩子学习最强的动力。一个孩子感觉到了成就感,那么往往就能够持续的投入精力学习。成就感来源于很多方面:老师或者家长的夸奖,一个好的成绩,自己感觉能够很好地完成,透彻地掌握等。
大部分孩子厌学的原因,就在于学起来很费力,感觉自己无法掌握。
【注意点】成绩和夸奖实际上只是一个过渡,真正的成就感来源于内心感受的掌控感:我能做好!
现在的教育方式让太多的孩子失去成就感,不到几年就会出现不爱学习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有些题目太难,大大超出孩子的能力,导致孩子有一种挫败感。
家长可以做的事情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答案,死记硬背下一个答案不会强化孩子的成就感,反而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需要依赖大人。
比较好的方式是给孩子做一些关键的解释,给孩子一个台阶,一个工具,然后让孩子自己得出答案。真正的成就感来自于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正确的结果。
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时候孩子需要鼓励,但是过多地跟孩子说“你好棒!”
实际上会伤害孩子的学习动力。家长要注意夸奖孩子要走心一些,尽量能够夸到孩子的心里去。
比如如果孩子计算很糟糕,那么你可以找到孩子一些细节上面的进步来夸奖孩子,比如:
你今天的计算题做得比昨天快了不少,而且退位减法今天都对啦。
今天写作业很认真,所有的题目都理解对啦。
这道难题尽管没有做对,但是你的方法很特别哟,我都没有考虑到,我们试着继续往下做。
三、自己在做决定
孩子需要有自我做决定的体验,如果这个任务或者决定不是来自于自己,孩子就会损失一部分的能量。孩子自己决定的事情,往往效率更高,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情绪上的磨蹭,使得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大脑的活性也更高。
【注意点】让孩子自己决定,不是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这里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要给孩子一些自我主导权。比如写作业的安排,如果家长一直靠自己督促孩子、监督孩子,那么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累,而孩子的状态也会越来越差。
比较好的做法是:跟孩子商定一个写作业的时间段,然后让孩子自己安排。这个写作业的过程家长要逐渐由协助孩子转变成慢慢放手。
起初孩子的表现往往很难达到你的期望,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一定会取得不小的进步。
目前比较大的困境在于:部分孩子贪玩,而且家庭的环境中很多让孩子玩的诱惑,对于这部分孩子,一方面要减少干扰孩子学习的东西,另一方面要给孩子做好心里建设。
总结:
孩子要想学习,比较关键的是学习的对象是否能够激发自己的好奇心、能否给自己带来正反馈,是否让自己有自我感--自我决定,能够掌握。
父母在孩子上学的初期,实际上就是要帮孩子从这些方面获得体验。我们的学校会让很多孩子厌学,这是学校的教学方式和竞争模式决定的。家庭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这个补充不是知识方面的补充,更应该是一种平衡。
孩子在学校压抑了一天,回到家之后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写作业。这一开始很难,但是值得我们去争取,帮助孩子找到自主学习的感觉。
我是翼翔老师,关心教育。本文是我悟空问答的第986篇文章。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
网友解答:
"内驱力"是指一个人强烈的内在意愿。这是一个进口的词汇。解释起来很拗口,不好懂,实际上,题主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回答: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从被动学习变为自觉主动地学习。
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问题。我们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从兴趣出发。
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如果让孩子学习感兴趣的知识,就会学得很快,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即使十分疲劳辛苦,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悦,即使困难重重,也不灰心,而是自觉的相办法克服。因此,无论是家长或者老师都应该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引领孩子,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自觉性)。
(2)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信任。
家长和老师要倾听、理解、接纳、包容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有了进步,及时地给予鼓励、欣赏和祝贺。用平等的态度充分肯定孩子每一个,那怕是微小的进步,从而取得孩子的信任。而不是居高临下、想方设法地控制孩子。
(3)设定目标,有计划地完成,使孩子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制订具体的、量化的、规定时间内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促进孩子努力学习;一旦目标实现,应该同孩子一起总结经验,使孩子产生实实在在的成就感,从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如果,家长和老师积极协调配合,孩子不断地受到成功的激励,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状态,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只要努力,就会改变的信心,孩子对未来充满了幸福的期待和憧憬,自觉学习就会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
网友解答:
首先我想说明的是,激发内驱力能够起作用的年龄段肯定是有区别的,一般小学阶段以前的孩子很少能真正做到“我想学”,换句话说,这个年龄以前的孩子我们还做不到有什么办法能真正去激发他的内驱力!所以我认为,激发内驱力一定是从初中开始的,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在初中之前我们就放任不管了呢?
首先,幼儿园到小学阶段是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期,是后续爆发式学习的储备期,是内驱力因素的营造期,也是孩子专注力形成的不稳定期!
所以,虽然说初中以前的孩子,我们做不到激发内驱力,但是这个阶段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却是为将来让孩子能够水到渠成形成专注力和自我学习力的关键期!所以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我们建议各位家长,务必要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道德意识等等各方面加强引导,比方说孩子的作业务必要认真进行检查,千万不要寄希望于他自己的自觉,再比如考试成绩虽然我们不强调一定要让孩子去争第一,但是如果成绩不理性,必须要认真分析到底错误的原因是什么,问题都出在哪,要确保孩子知道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这个阶段的坚持将会在未来的初中阶段得到非常好的回报!
然后,从初中阶段开始,大部分孩子都已经到了十一二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十二岁定终身的年龄,这个时候的孩子不论是在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方面都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个时候属于查缺补漏阶段,要在良好的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加强对孩子思想引领的强度!
比如多给孩子一些正向榜样的刺激、多让孩子参与体验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在实际历练当中弄明白自己的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能搞清楚自己的兴趣点所在,说不定就能为他将来的升学及就业创设良好的导向作用,坚持这样的引领,其实自然而然就实现了我们题目当中所说的“我要学”的结果!
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孩子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到了初中阶段,孩子的分化会这么严重,问题是出在孩子身上还是出在我们家长身上,带着这样的反思,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自己孩子目前的发展现状?各位家长您对此是否认同,或者您有更好的想法,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我们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
葛老师教育新智汇所有回答均为葛老师原创,严禁转载用作其他用途,葛老师教育新智汇致力于0-18岁孩子的教育,期待大家的关注,互促共进,共同提升!
-----
网友解答:
内驱力是指一个人强烈的内在意愿。
成年人的内驱力比较容易调动:功名利禄(这里不是贬义词),都有能效调动内驱力,朝着目标奋进。但未成年人做事却是从兴趣出发,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所看重的一切,对他们毫无吸引力。当然,我们也不能用这些东西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会带偏他们的价值观。学习是件苦差事,想让孩子从“要我学”到“我想学”,殊为不易。
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一是从兴趣出发,二是给予充分信任和肯定,三是使获得成就感。
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是被动学习的状态(要我学),而不是主动学习的状态(我要学)?原因有二:
1、学习无欲。
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不能玩?这是大多数孩子一定会问的话。家长们往往无法回答。即使回答了,也是讲些大道理,孩子无法理解。比如:将来成为有用的人啦,过上好的生活啦。或者是恐吓: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受苦受累,一辈子没出息,等等。
2、学习无趣。
作业负担重,老师讲课不生动,老师管理太严……都会令孩子感到学习无趣。
既无学习的欲望,也无学习的兴趣,自然无法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诊断了病因,才能对诊下药。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我认为家长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1、给孩子找一位好老师。
当然这有些为难。咱们都是平民,没能力请私塾,怎么给孩子找好老师?只能说是尽力择校择班。有经验有技巧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老师,最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我们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是不是也曾遇到过这样的老师,令你“亲其师,信其道”,影响你一生?
2、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
为孩子准备一间独立的书房,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孩子做作业或学习的时间,家长最好将客厅电视声音调到尽量小。如果可能,家长以身作则,跟着孩子一起看书写作。当然,我不赞成家长事无巨细辅导孩子写作业,这样孩子会养成依赖思想,而且随着学段提高,你也未必有能力一直辅导下去。
3、给孩子充分的肯定。
有的孩子很聪明,学东西快。有的孩子相对迟钝,掌握知识比较慢。如果付出相同努力,孩子们会表现出明显差异。但如果有学习动力的支撑,稍迟钝一些的孩子,也可以比聪明的孩子强——当然,还有一些特例,不地讨论之列。
教育学上有个著名案例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宣称对一所小学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评,然后从这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中,随机选择了20%的学生,告诉这些学生,他们“最有发展前途”,并拟了一份名单交给校长。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对全体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发现,那些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很大进步,且更活泼开朗,充满自信。
所以,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而不要说“你怎这么笨”“讲一万遍了还不懂气死我了”之类的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话。对孩子一些小的起步,要及时发现并表示赞赏。
4、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计划最重要的是确定目标。孩子小,目标不能过于宏大,那样不切实际,孩子难以体验到目标的触手可及的激动与喜悦。目标必须具体,跳一跳够得着。比如每天背一首诗,每天学习10个单词,这个学期要进班级前十名,等等。
给目标一个期限,达到目标确定一个奖赏。
与孩子一起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整个过程中,家长要担负监督、激励的责任。
有方向,有方法,有监督与激励,坚持下去。当“确定目标——寻找方法——达成目标”形成一种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后,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还能培养孩子自信,并获得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网友解答:
做了12年的心理记者,我看到最有用的,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的方式,就是父母本人也热爱学习,热爱阅读。让学习和阅读在家里是一件自然而然,特别普通、特别正常的事儿。
在我看来,买学区房。千方百计的把孩子送到重点中学、花好多钱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苦口婆心掰开了揉碎了讲道理,都不如父母本身就热爱学习、热爱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变化大。
很多年前采访过山东的一家人,妈妈是个下岗工人,爸爸是个基层公务员。女儿学习一直有点儿吃力,下岗之后,妈妈就想,怎么能帮助女儿提高学习成绩呢?
思来想去,这个妈妈的做法,就是自己开始学英语。妈妈是高中毕业就到工厂当工人了,这时候40多岁,对英语已经一窍不通了。
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更没有外教,就是跟女儿一起,从初中英语开始学的。女儿当时十二三岁,学的比她快多了。为了不被女儿落下,她做饭也学,洗衣服也学,就连晚上做梦的时候都在学。
三年之后,女儿升高中的时候,妈妈的英语已经很不错了,都开始做高考英语卷了。
妈妈是拼命学英语的时候,爸爸也没闲着。爸爸中专毕业,也没上过大学,但一直有个写作的梦想。爸爸开始大量的阅读,逼着自己开始写东西。刚开始,一天写100字都跟要了命似的。都是这么坚持每天练每天练,每天至少阅读三个小时,写作三个小时。竟然出了第一本书,一本描写当地乡村,他小时候生活环境的小说。
他们家里根本没有电视,每天下了学下了班吃完饭,三个人就一起坐在书桌旁边。妈妈学英语,爸爸看书写作,孩子写作业。
按父母的说法,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天资一般,成绩也属于中间靠后。但自从一家人,开始集体学习之后,女儿的成绩就慢慢追上来了。最关键的是女儿觉得学习看书,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儿,应该做的事,也是让人享受的事。
最后,女儿考进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专业;妈妈开始给周围的初中学生当英语家教;爸爸的书,已经出到了第三本。
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他告诉我们,想让孩子有学习的内驱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家庭中有学习的氛围,所有人都在学习,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愉快又自然的事。
自己一边儿打着麻将,或者一边儿刷着抖音,一边训斥孩子不爱学习、不求上进。孩子怎么可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呢?
做了12年心理记者,也是管理心理学博士,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最难认清楚的人是自己,最难管理好的人也是自己。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探索自我,了解自我,过上幸福丰盛的人生。
-----
网友解答:
如何把孩子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呢?我们发现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陌生的事物感到很好奇,缠着大人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就是孩子的\"我想学\"。一部分家长忽视了孩子的这一细节,没有很好的引导,往往对孩子说这个我不知道,那个我不知道,等你长大以后什么都知道了。孩子的好奇心受到阻碍,\"我想学\"的欲望慢慢变少。
经常挂在我们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会从这些事情中找到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孩子学习的原动力。我家孩子在读小学时,就喜欢把一些玩具进行拆装,我支持孩子的这一做法,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到读初中时,他自己买了一些拆装工具,把家里的电器设备几乎都撤掉一遍,他的那个房间就是一个小型维修部。到读初三时,儿子让我买材料,他根据网上的教程,组装了一台电脑,我感到很高兴,也表扬了儿子。在学习上,他反而比以前更刻苦努力了,自我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鼓励,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努力学习。
-----
网友解答:
作为一个教育媒体人,我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也看了不少资料,总觉着自己理论上没问题,完全知道该如何激发一个孩子的内驱力。
但是,当我开始辅导我女儿的时候,我才发现,有时候理论是一回事,实践其实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这些年我也走了一些弯路,今天我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如何激发内驱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尽可能地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感,也就是说让孩子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一个人如果能够不断地获得这种愉悦感和成就感,那么就会激发孩子思考和学习的内驱力。
怎么样做才能让孩子尽可能地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感呢?
学习内容的难度要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最好的获得成就感的学习内容是让孩子经过一些努力就能够学会的内容。太难会导致孩子厌学,太简单会导致孩子对学习内容缺乏好奇心。
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还制定学习内容,不能急。我女儿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让她接触过所谓的奥数,当时抱着的想法就是让她去听听,愿意上就上,不愿意上就算了。哪知道机构在招生的时候都是有套路的,一开始的试听课他们尽量去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喜欢上这个课;当我们正式开始上的时候才发现,内容越来越难,越来越枯燥,所教授的内容严重超过了孩子的理解力。基本上就靠家长听课记笔记,之后再回家对孩子进行二次辅导。(写到这里相信大家也知道了这家机构的名字)
我在家里辅导孩子数学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大人的认知规律完全不同,我一直再用大人的认知规律来教孩子,这种情况下孩子基本听不懂,而且她也不想听。
这个时候自然我就很生气,大发雷霆,把孩子骂一顿(你有没有遇到相似的情景?)。在最初的几年,这种情况时常发生。
后果就是孩子一做题就想到那种很痛苦的情形,久而久之她就会把学习(尤其是数学)和她的痛苦经历联系在一起,自然她就不会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思考。
帮助孩子找到方法,让她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一点也很关键,但要注意的是帮助孩子找到方法,而不是替孩子找到答案。
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繁衍,最重要的就是一代一代人对生活技能、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我们作为家长也一样,不要认为孩子学习是学校教的事情,家长本身也一定要教给孩子面对问题如何解决,面对知识和技能如何掌握等。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我学历不高,怎么能教孩子?注意,你只是知识不丰富,并不代表你没有掌握技能的方法,方法其实都是想通的。一个好的教练未必是一个好的运动员,也不需要是一个好的运动员。
我女儿二年级,最近在学习前滚翻,有一天她回来非常沮丧的告诉我,他们班里大部分孩子已经都会了,只有少数几个不会,她学了两节体育课了,还是翻不好,下次体育课她不想去了。
我首先告诉她不要急,这个应该不难,通过一些训练是肯定能够学会的。话虽如此,但是我对于前滚翻该如何翻也是一头雾水,虽然自己年轻的时候能翻过,但是具体的技术要领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于是我告诉她咱们可以一起到网上找资料,找到前滚翻的教学视频来学习,于是我们用了一个下午,基本学会了前滚翻,小家伙儿翻得越来越好,特别有自信,也特别兴奋,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基本上每天回了家都会翻上几十个前滚翻,所以只要耐心的去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方法,陪伴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孩子是完全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的。这种成功的喜悦也会转化成为她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内驱力。
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
相比学习,电视、电子游戏等的设计更加能够刺激孩子的感官,更容易让孩子获得一种愉悦感,一旦让孩子长期接触此类东西,势必会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一种特别枯燥或者无趣的事情,她在学习上无法获得比游戏更加愉悦的感受的话,在学习时就会更加烦躁,不但不会主动学习,即便你强迫孩子去学习,她也想尽快完成,应付了事。
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的控制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和次数。学习之余,不让看电视,玩IPAD;可以陪着孩子做游戏,做运动,或者一起读书、看书……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以上仅是一家之言,如有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加关注、私信获得更多资料
-----
网友解答:
1.学习目的。是最重要的,也是家长最不重视的。很多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有些说:妈妈叫我读,老师叫我读。爸爸说:不读书就需要去种田等等。家长在家,就好好写作业,不在就不写,看动画片玩游戏或者乱写。 所以 都不是为自己读书,这样能读好书吗?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目标,或者问他长大打算干什么,好好读书是达到目标的必经之路。
要让他明白为什么读书?目的很重要。
台湾一个著名作家在一本书里给儿子写到: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能给你带来快乐,在未来有说“不”的自由。
可能对孩子有点深奥。简单地说就是:我要你好好读书,不是为了比成绩,你读好了,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假如没读好,很多事情不会做,做不来,,选择性会比较少,可能只能做你不喜欢的工作。
孩子就会明白:读书是为了以后能过得更好。明白了目的性,接下来帮孩子做一些计划。比如年度计划,月度计划,每天的作息时间等,可以细化到每日的计划的各个方面,计划的原则需要符合身心发展规律。比如你让4岁孩子去学钢琴,学珠心算那就不对了。有了目标有了计划,才有实施的方向。
读书学习是相对比较辛苦的事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苦的事情谁愿意去做,想办法把读书变成快乐的事情,把读书变成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培养学习兴趣
其实读书越好的人学习越轻松,因为喜欢学习,吸收得快。
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有些放任型的家庭。一到孩子读书的时候连哄带骗 不喜欢也要读,一旦孩子厌学,想纠正就太难了。最好在开始上学就培养兴趣。比如创造一些游戏,在玩中学是最好的,也可以生活化学习,让学习应用于生活。很多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生活本来就充满了知识,让孩子更加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习惯性学习。习惯是潜意识的,就像每天刷牙洗脸一样。潜意识在支配,不会觉得辛苦,因为形成习惯了,不用思考,不会矛盾,因为习惯成自然了。变得很轻松。良好的习惯是一生的财富。但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培养一个习惯需要21次不间断的重复,有些需要更多。
-----
网友解答:
如何激发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拖拖拉拉的孩子,着急的父母,怎么才能让孩子主动一点自己想学呢?
一,运动
之所以把这个看似和学习毫无关系的放在第一位,是因为,现在很多家长都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身体因素。某个伟人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就很难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没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就没有足够的专注力,就是所谓的精神不集中,也就是我们常看到有些孩子懒洋洋的,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有些人会说。不是啊,我的小孩打游戏的时候很专注啊,玩的时候也不觉得累啊,可是那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真正对学习感兴趣的孩子一千个里面能有一个就不错了。能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一万个里面能有一个就已经很厉害了。
想想老祖宗留下来的名言“学海无涯,苦做舟”,“悬梁刺股”,“闻鸡起舞”,“铁杵磨成针”有那个故事说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讲出来都让人退避三分。
所以孩子的学习动力要从运动开始,在运动中,身体素质,性格以及坚毅的品质就会慢慢形成,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这也符合家长对孩子的基本期望,就是希望孩子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二,内驱力,让孩子主动学习,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孩子什么时候开窍,这个和学习无关,和小孩的经历有关,
我主动学习的时候是读高四的那一年,之前从小学到高中一路直上,靠着老爸的关系,没有任何阻隔,当别人还想着去哪里读书的时候,家里人已经安排好了,但是高考之后的学校安排不了,于是带着我,和一车的礼物去省城找学校,托关系,求人,送礼。由于最后录取的学校专业不好,就被安排回去复读。那一个夏天,就是我所谓的开窍的季节。从此在梦里面都在学习,真的有一次做梦把数学题给解出来了。
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觉得别人报了,自己的孩子也去,总有些收获吧,其实就我个人经历来说,真的没有多大的用处,上课根本不听,人坐哪里也是耗时间而已,反正在那里都是无聊。真要是想学,根本不用什么辅导班,《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就搞定了。
三,至于网上说的什么自律,培养学习兴趣,父母的表率作用都不是核心,看看我们周边能做到自律的人有多少个,真正喜欢学习的人有多少个就知道了,连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居然幻想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做到,不是叶公好龙,就是痴人说梦,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父母的榜样作用可能影响还大一些,但是以前我在房间里面复习,老爸照样在客厅里面看电视,一到十二点就来敲门让我睡觉,也没什么问题。
让孩子“我想学”,最关键的是褪去对孩子的保护措施,孩子自然懂得成长,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办,自然着急。但是现在的情况刚刚相反,家长着急,书包,鞋,辅导班都给孩子准备好了,但是却发现孩子一点都不领情。
没有见过风雨的孩子,怎么看得到七彩的美丽?
-----
网友解答:
学习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把“我必须学习”变成“我想学习”
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思想家孔子就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谈到了学习的兴趣问题。
确实是没有一个好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很难在一直坚持学习的,那么如何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我激励自己持续去学习呢?今天咱们就从跟学生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方面---学校管理部门和老师共同努力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学生特别喜欢一个老师,这个科目他的学习成绩就会很好,自己也特别爱学习这个科目。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老师是陪伴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角色,所以老师一定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教学,这对引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一个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也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重要因素
,但是一个班必然有学习好的,也有调皮捣蛋的,那么如何把后进生教好,这就是考验老师教学能力的关键了,一个可以把学习很差的学生都教好,这个老师的教学能力一定是很强的,引导学习兴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著名的教育学者王金战老师,就曾经创造了一个奇迹,让一个考倒数第一的学生通过高考考入北京大学,那么怎么让一个不学习的学生变得爱学习呢?老师们可以试试这几点
制定很少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学习,很少很简单的学习,可以帮助学习建立学习的信心。
肯定学生的进步,即便是一点学习进步,都要当着全班学生表扬他,让差生感到认同感。
在他们同意的情况下给他们制定合理的计划,慢慢督促他们进步不要打击他们,要擅长使用激将法,可以激励但是一定不要打击他们。
每一个学生都是想学习进步的,他们内心都想学好的,老师一定要循循善诱帮助他们学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班级的学习差生都变成优等生,对于原来的优等生也是很大的激励,对吧!在这个过程中是很麻烦的,老师一定要悉心教导,千万不要因为麻烦就放弃,毕竟“教不严,师之惰”嘛!
家庭方面---父母做好学习的榜样
咱们试想一下一个学生,放学回到家看到自己的父母都在看书学习,一次可能学生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如果每次都是这样学生会怎么想呢?
孩子肯定都会有好奇心,去问父母学习什么,这时候父母就可以给孩子讲解一下自己学习的感悟,让孩子自己也说一下,对于孩子不对的地方要做一定的引导,对的地方一定要积极肯定孩子想法。这样长时间的交流肯定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去自己学习。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家长想要什么样的孩子,自己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您想让孩子自己不断的去学习,对学习感兴趣,那么父母也必须爱学习,有了这个榜样对于孩子也是很好的激励方法,
下面我就列举几个家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要一味的指责孩子,要善于肯定孩子,一味的指责孩子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换位思考有时候更有助于亲子之间的交流,很多事情可能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了。
定期举办一些家庭趣味的知识小活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讲给父母听,时间长了也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榜样,一个好的榜样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总结
激发学生兴趣,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问题,家长也应该积极承担起来教育孩子的任务,只有家校做到完美的配合,学生学习才可以不断的进步,学生才可以不断的自主去学习,把学习当做乐趣,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个享受。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自己肯定就会不断的努力去学习,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把“我必须学习”变成“我想要学习”。
(图片来源于网络)
-----
------------------
推荐阅读:
一个女人和她前夫没离婚,另找了个丈夫过了十几年,这个男人催她离婚但是她不和前夫离婚,应该怎么办?
上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