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皇帝有个非常胆小的妃子竟然被吓死了,这是怎么回事?
清朝道光皇帝有个非常胆小的妃子竟然被吓死了,这是怎么回事?
-----
网友解答:
-----
确实有这件事,被吓死的妃子是道光的常贵人,在同治年间被追晋为常妃。
常妃是一个千金小姐,满洲镶蓝旗人,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是清朝最有权势的姓氏之一,是满洲中人口第四大姓,在满洲八旗中都有分布,清初共有188户,索额图、索尼、康熙的原配发妻都是这个大家族的,但是他们来自满洲正黄旗,常妃的身份与他们就差远了,常妃应该是同姓旁支。
常妃虽然不是来自四大家族的正黄旗中,但是她家族也并不简单,他的父亲是广东的按察使、布政使容海,相当于现在的厅级干部,掌管一省的财政大权,在这样一个家庭,常妃可以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她的性格必然有些影响,她胆子小的原因可是就与这样的成长环境相关。
常妃比道光帝小20多岁,当然这在皇帝后宫是非常正常的,道光后宫还有比自己小三四十岁的。嘉庆帝的丧期一过,道光帝就迫不及待地为自己选妃,道光二年,他下旨举行八旗选秀,17岁的赫舍里氏与其他三个旗人被选中,当时赫舍里氏被封为珍贵人,与后面光绪帝的珍妃的珍是相同,当然赫舍里氏也曾当过一段短暂的珍妃,当然,这是后话。
一开始,道光帝对这四个妃子都非常的喜欢,尤其是赫舍里氏,进宫不到两年便被道光帝晋封为珍嫔,短短一年时间又被晋封为珍妃,此时的珍妃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上升速度如坐火箭般快,这还是在她没有给道光帝生育的情况下,选秀时道光帝只有女儿,没有儿子。他在嘉庆帝丧期刚过就急冲冲地选秀,很大原因就是为了生儿子来继承皇位,毕竟他都快四十岁了。
然而,赫舍里氏珍妃没当几天,册封礼都还没有举行,道光帝就下旨将她降为珍嫔,还将她的金册与金宝融化,不到三年,赫舍里氏直接被降为常贵人,这次不光降了品级,连封号都改了。
被降为常贵人的赫舍里氏在生活起居上都被严格限制,她当时患了痛风,身体经常不适,照顾她的都是老弱病残,其中的侍女还因病出宫。
赫舍里氏这如坐过山车一般的生活,给她心灵上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至于为何赫舍里氏刚被册封为珍妃,结果册封大礼还未举办就被降级,具体原因,清代史书没有记载,道光帝在这上面表现得有点反复无常,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有可能是赫舍里氏没有给他生育,最开始道光帝很看中她,但是后面没有如愿,因爱生恨,将赫舍里氏连降为常贵人。
被打落冷宫的常贵人没有等来道光帝的再次青睐,一直到道光帝驾崩,常贵人都在深宫中,直到咸丰帝继位,她才因宫中规定,被晋尊为常嫔。
咸丰年间,是一个非常动乱的年代,内乱不断,外敌也是时常侵扰,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在联军攻进北京城前,咸丰帝带着一众人跑到了热河,常嫔这个在道光朝就被打落冷宫的妃子自然没人太关注,她没能与咸丰帝同行,而是被留在了圆明园。
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丑恶、残暴的行径将53岁的常嫔惊吓致死。
《宣宗常嫔受惊吓而死及入殓事宜》:“九月初三日据常嫔位下太监李进寿转,据首领太监张禄秉称:前因夷匪窜扰园庭,常嫔因惊溘逝。”
本朝太妃去世了,自然还是要好好安葬,原本准备去圆明园收敛安葬常嫔,但是当时英法联军还经常进入园内焚烧抢劫,很难将赫舍里氏的尸体带出安葬。最后等匪徒渐渐散去后,内务府才将其埋葬。当时上奏给咸丰帝,咸丰帝的回复是“将来办理时只可从权将就,断不准迹涉铺张,致滋他变。”也就是说让办理人员将就快点埋葬,不要铺张浪费,当时的情况下,本来就没有什么条件下葬常嫔,咸丰帝还要强调不准铺张,怕产生他变。
咸丰帝下这样的批复很有可能是为了皇家脸面,本朝的太妃在英法联军的占领的地方死了,而且据说还是被吓死的,这可是丢了大脸,所以说要从快处理,并且还要低调。
办理人员便将赫舍里氏简单用棺木包裹暂安于田村殡宫西所,1861年十月初十,晚上,承办人员悄悄地雇佣十几个农夫将赫舍里氏掩埋在旁边的土坑中,不留痕迹。局势缓和之后赫舍里氏金棺被挖出奉移西陵,停于东配殿。
至于赫舍里氏为何被英法联军吓死,史书上没有具体原因,可能是因为她一直在深宅之中,没有见过这种场面,洋人长得又与中国人不一样,而且还是穷凶极恶的侵略者,到处烧杀抢掠,一个53岁的老太太一般都会被吓得不轻,加上赫舍里氏本身就患病,《清宫医案集成》中藏有《常贵人肝病治案》、《常贵人肝郁挟饮手足瘛疭治案》,说明她的身体不好,其中有“张世良请得常贵人脉息弦滑。系肝郁气滞,挟饮之症。以致胸膈满闷,手足瘛疭,两胁胀痛:此由气道壅遏所致。”的记载,说明赫舍里氏经常胸闷,这种情况下被惊吓,很有可能被吓死。
有人猜测是英法联军欲对其不轨,将赫舍里氏逼死了,这个猜测就有点无稽之谈了。
赫舍里氏被吓死不久,咸丰帝也病逝在热河行宫,同治帝继位后将其追晋为常妃,并将其移葬到慕东陵。
-----
网友解答:
-----
这世上的确有被吓死的人。
听朋友亲口说过一件真事:有一个父亲偷了别人家一捆稻草,结果被他儿子看到了,他儿子随口说到:“我去告诉别人去,你偷东西。”这位父亲竟吓的上吊死了。他儿子现在有60多岁了,每当提起这事就痛苦不已,说:“他怎么会这么胆小呢?”在历史上,被吓死的人更多,远的有张飞大喝一声吓死人,近的就有道光皇帝的妃子被吓死的事。
今天咱就讲历史上这位被吓死的妃子。
这位妃子很普通很普通,因为她和圆明园扯上了关系,这才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
她就是道光帝的妃子——常妃。出生于嘉庆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1808年),赫舍里氏满洲镶黄旗,19岁进宫嫁给大自己26岁的道光,被封为珍贵人,后又晋珍嫔、珍妃。她嫁的老公是个死抠死抠的男人。一提起他就会让人想起“吝啬鬼”、“抠门狂”。他抠的连饭都舍不得吃饱,给皇后过生日宴请群臣,一人只一碗打卤面。
常妃入宫的前三年生活还可以。
按照清朝后宫的规制,贵人每天的生活标准是“猪肉6斤、羊15盘(每月)、鸡鸭8只(每月)、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6条”。
可是后来,她也不知怎么得罪了道光,22岁的她就被降为常贵人。道光修改了后宫的生活标准,只允许太后和皇后每天可以吃肉,其她的后宫女人非节庆日不得吃肉。嫔妃平时不得穿锦绣的衣服。后宫女人都要学做针线,衣服破了打补丁。常妃的生活更是清苦,常妃过了近30年的苦难日子,道光病死了,新皇帝咸丰登基,常妃被封为常嫔,生活正常了些。
外敌入侵在圆明园生命的终结
咸丰十年夏天,无子女的她空虚无聊,怕热,又爱洗澡。她按贯例到圆明园去消暑。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咸丰早已逃往承德避暑山庄,常妃不得宠,也没给道光生个一男半女,身份卑微,没有机会跟咸丰一块逃跑。她留在了圆明园的绮春园。
紧接着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那里的总管大臣投海自尽,清朝的护军四散奔逃。洋人在圆明园中大肆劫掠,英军又派出200人的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而常年居住在宫中的常妃,她哪见过这阵势,傻呆在那里,她看到这些凶神恶煞的洋人,个个黄头发、蓝眼睛像妖魔一样乱抢、乱烧、乱杀。她惊恐万分,直接挂了,时年五十三岁(咸丰十年庚申八月二十三日)
常妃被草草下葬
咸丰帝接到通知,又急又气又怒,一个皇室后妃被吓死,说出去有失皇家体统,被天下人笑话。他一面要求惩办逃跑官员,一面命太监人等妥善安葬常妃。当时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乱窜,承办人员根本无法将置办的彩棺运进园内。咸丰帝只好令其暂缓办理。可是在盛夏季节,常妃却陈尸园中,尸身很快腐烂。咸丰帝一筹莫展,下谕旨曰:
“从权将就,断不准迹涉铺张,致滋他变。”
承办人员哪还敢铺张,哪有银子铺张,钱财都被英法联军抢走了!常妃死后都一个月了,九月二十三日,承办人员偷偷雇了几十名 人夫,趁着夜色用大红蟒缎罩住彩棺,匆忙入殓。然后,用32人夹杠,来到田村 暂安处,草草 掩埋。作为皇帝的妃子死后这样的待遇,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了。
同治二年九月初二日,葬入慕东陵,同治追封自己祖母辈的常妃为妃,后葬入慕东陵中。
-----
网友解答:
-----
被吓死的妃子是道光皇帝的“常妃”,满族人,小道光皇帝26岁,初入宫时便封了个“贵人”(在咸丰朝被封为嫔),后宫佳丽众多,道光皇帝如此册封她,说明道光皇帝是很喜欢她的。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前,咸丰皇帝带着皇后和亲近的妃子逃到避暑山庄,常妃此时人老珠黄,自道光离世后已是昨日黄花,没有什么地位的,更没话语权,根本不受重视,所以,被留在了京城。
联军进入北京之后,烧杀掳掠,犯下了滔天罪行,北京城受到了严重破坏,损坏极为严重,很多无辜百姓死于非命;年过五十的常妃耳濡目染英法联军的禽兽行径。
本来,道光驾崩后,她深居宫中,无声无息,恬然忍让,过着平淡的日子;经历这样的动荡场面后,惊恐过度,心理上受到了严重刺激,在恐慌、担忧、焦虑、害怕的状态中惶惶不可终日;加上大清朝当时还没有广场舞,不注重锻炼身体,体质本来就弱不经风,常年微恙在身,再这么一折腾,竟一命呜呼了。
常妃去世时,正值全城戒严,便在圆明园附近找了口棺材,把常嫔埋进了嫔宫西院。直到咸丰十一年,才把常嫔的棺材从西院转移到慕东陵的东殿中。
同治继位之后,追谥其为“常妃”,同治二年,才正式把常妃葬入慕东陵。
-----
网友解答:
-----
帝王妻妾向来养尊处优,若是不因犯错被打入冷宫,那么这一生几乎都会享尽荣华富贵。事有例外,侍奉暴虐君主或是处在乱世之中,即使是帝王妻妾也未必得以善终。清朝末期风雨飘渺,帝王尚且自顾不暇,嫔妃更加无枝可依。除了珍妃被投井外,还有一个妃子竟遭受惊吓而死,这是何故呢?
此人便是常妃,常妃乃是道光帝的妃嫔,她在道光初年就已被选入宫中,起初被封为珍贵人,其后又被晋封为珍妃。此珍妃非彼珍妃,论及辈分,她乃是光绪的宠妃珍妃的长辈。在道光九年(1829),诸多妃嫔被降级,珍妃也在其列,被降为常贵人,在咸丰年间又被封为常嫔。如此一来,她珍妃的名号也就不复存在了。
常嫔乃是在死后被追封为妃的,其实她的地位并不高,因为常嫔家境并不显赫,长相也不够出众,而且她一生未有生育。常嫔在后宫中一向不起眼,在道光帝驾崩之后,她更加湮没无闻,但是历史并没有放过她。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逼近京城,清政府无力抵抗。尽管讲求节俭的道光帝早已经废掉了老祖宗的传统“木兰秋狝”,此刻面对列强的逼近,咸丰帝还是以此作为借口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咸丰一行人逃走时极为仓促,只带了自己的宠妃近臣,根本顾不上父亲的妻妾,常嫔也就被留在了圆明园。咸丰临走之时,任命恭亲王留京与列强议和,而且在英法联军进城之时,清朝的士兵已经投降。清政府的讨好并没有让英法联军网开一面,反而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英法联军觊觎东方财富已久,身在中原京城,他们绝对不会放过富丽堂皇的圆明园。
同年的十月六日,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攻占,逼得园务大臣自尽而亡,然后将圆明园抢劫一光后烧毁。说来简单几句,但其中的惊心动魄,后人已经不得而知。侵略军闯入圆明园时,遭到圆明园技勇太监的抵抗,但是根本无济于事,很多人被当场打死。伴随火光冲天,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几乎一生未出园门的常嫔眼中无异于地狱恶鬼,加之她此时已有五十三岁高龄,在惊恐之下一命呜呼。
英法联军行事堪比强盗,文武官员尚且自顾不暇,更无人去管前任帝王的妃嫔。常嫔死后陈尸园中,难以入殓,在咸丰帝的示意下,只能派几十人夫将她抬到田村草草掩埋。仅一年以后,咸丰也去世了,新继任的帝王清穆宗将常嫔追封为皇祖常妃,并将其尸体葬入慕东陵。尽管最终常嫔被隆重下葬,但是常嫔年轻时跟随讲求节俭的道光时日子清贫,到老年时又遇此横祸,实在是令人同情!
偌大朝廷之过错竟由一老迈女人的性命承担,实是不该。但是倾巢之下,焉有完卵,英法联军的贪婪无耻,清政府的懦弱无能,让整个国家都动荡不安,没有人能够幸免。常妃之死只是时代缩影的一角,与她同病相怜的人何止千万!
-----
网友解答:
-----
被吓死的皇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很少听过有人会被活生生吓死,可是殊不知,在清朝咸丰年间,竟然有一位先皇尊贵的妃子被活活吓死了!实属罕见。这位皇妃是谁呢?她就是道光帝的妃子:常妃。是一位久居宫中,见识很少的女人。下面跟着我的笔头,去了解一下这位“奇女子”:(常妃网络照片)
常妃,赫舍里氏(满族最古老的姓氏),生于清朝中期嘉庆13年(1808年) ,足足比道光帝小26岁。入宫后,被封为贵人,是道光帝后宫佳丽之一。此后的20多年,一直也是个贵人身份,直到道光帝去世,她还是个小小的贵人。可见,她的争宠手段和能力也是极其平庸,是个非常安逸的女人。
终于升职了!
道光30年(1850年)年初,道光皇帝仙逝,其嫡子咸丰皇帝继位,此时的常贵人已经42岁了,终于上升为常嫔了。
(道光帝)
俗话说,好景不长,本来本分的常嫔可以过上好日子,安逸地度过晚年。没想到10年后的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侵华,这次国难彻底断送了她的前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咸丰10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城,京城危在旦夕。还别说,清朝晚期皇帝逃跑的本事是真的厉害。
八月初八日,咸丰帝拖家带口赶紧逃亡热河省的避暑山庄。文章前面说了,常嫔不会耍手段,本事平庸。所以这次逃跑,咸丰帝只带了自己亲近的皇后和妃子们,其中就包括懿贵人(慈禧太后)。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入侵,咸丰帝没有带常嫔去逃难,她被留在了圆明园,被联军阵仗给吓死
八月二十二日,英法联军侵略者进攻圆明园,没想到圆明园的皇家护卫,听到联军要来,早就闻风丧胆了。当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后,只要值守的20多名勇敢的太监与侵略者展开了生死搏杀,最后全部牺牲。
圆明园在被联军攻击后,到处一片狼藉,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偷盗,烧毁的行为,无异于强盗。
久居与深宫的常嫔,压根就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在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当天,就受惊吓而死。享年才53岁。
(杠夫)
京城危急,就连抬棺材的杠夫都难找
20几天后,决定将常嫔入殓,可是此时的京城早已经是全称戒严,百姓不能进城,就连普通的杠夫(抬棺材)都找不到,只好在圆明园附近的棺材铺里,雇佣了几十个临时工作为杠夫。
这天下着小雨,不方便入殓,只好等到几天后天气有所好转。九月二十三日凌晨一点多,这才将常嫔的尸体抬进棺材里。杠夫们趁着天蒙蒙亮,将常嫔的灵柩抬到了殡宫西院,暂时葬入了西院的一个坟坑内,由于担心被联军发现,就连抬棺材的路上留下的脚印都被擦掉了。
(道光帝的清慕陵)
几经波折,正式入葬清慕陵
直到咸丰11年(1861年)2月,北京城的形势有所好转,才将常嫔的棺材从西院的临时坑内挖出来,被暂时放在慕东陵东殿。
同年,同治皇帝继位后,常嫔被追封为“常妃”。同治2年(1863年)才被正式葬入慕东陵。
文图:搞史人
欢迎阅读,关注
如有谬误,烦请指出。
------------------
推荐阅读:
有个门面,第一种转让费8万,房租4千一个月,第二种是直接6500一个月,哪种划算?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