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古代人造的字是方块字,而西方大多是字母?
为什么我国古代人造的字是方块字,而西方大多是字母?
-----
网友解答:
-----
我们古人造字从来不是方块的,而是象形字,数字,指示义字同步的。后来把有些字作为构件合并成为新字,都是活灵活现的,从没有啥方块字。后来楷书是在类似方块滴空间书写,字也不是方块的。中文其实应该说是夏文,历代联盟之主都有自己国文。中夏包括国人与夏人,国文国姓与夏文夏姓。历代国文不同,夏文不变。夏音释之到华夷译语,夏文又叫华文,今日叫中文了。中文有字形与读音,用读音确定字义,字形与读音合一自恰为字义。除了我们其他地方文字字形失传,只留下了读音。读音经过变迁,很难保住最初的记录。所谓西方字母那不叫字母,那是字子,其实就是拼音体系,只有读音没有字。拼音体系只能一定程度保留语,无法保留大部分成形的言,所以追溯过去,我们的文字更地道:比如从袭字我们可以追溯到太皞黄帝
-----
网友解答:
-----
其实,汉字和西方文字在构字方式上,是差不多的。西方文字用几十个字母来构字,汉字也是用点横竖撇捺这些笔划来构字。只不过西方文字是把那些字母从左到右排列成一排;汉字不是,而是把那些笔画堆起来,像搭积木一样,堆得方方正正,堆得像一幅画。
(苍颉造字)
那么,为什么中西方的构字方法,会出现这种大的不同呢?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汉字和西方文字的传承系统不同。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的文明。因此,其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也有非常好的传承系统。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文字的脉络是非常清楚的,变化也不大。最大的变化,是在汉字从小篆发展的隶书的时候,为了适应书写工具的需要,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不过,改虽然改了,但是脉络并没有变,方式并没有变,还是那样的方块字构字方式。接着,汉字从隶书到楷书,变得更加规范而方正。
西方文字就不一样。西方文字的源头是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古玛雅文字等等。但是,这些文字并没有发展下来,由于战乱,古老文明被截断了,古老文字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先前文字的构字方法、构字系统也完全没有了。后来的人,要形成他们自己的文字,只能重新来。而重新来,则只能采用表音的办法。为什么呢?因为表音就是文字对语言的模仿。古老文字没有了,但语言传了下来。也就是说,西方人能够传承的,只是语言,只是声音。因此,文字也只能在语言上下功夫,采用表音的办法。
(生命之符)
第二,汉字和西方文字的书写工具不同。
无论是汉字还是西方文字,最早都主要是用刻刀,刻在比较硬的东西上。龟甲、兽骨,石头、泥板等等。不过到了后来,中西方的书写工具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发明了毛笔,用毛笔把文字写在竹简上。西方则用的是芦苇笔或者鹅毛笔,把文字写在羊皮纸或者莎草纸上。
这样一种文书写工具的不同,因此,对字的要求就不一样。写在竹简上,竹片是一片一片的,必须从上到下写,而且字必须是方方正正的,否则的话,就没办法把字写清楚。虽然中国那时候也有帛书,写在丝绸上。但大多数还是竹简。
用鹅毛笔或者芦苇笔写在羊皮纸和莎草纸上。那就不必从上到下,而只需要从左到右就可以了。而且,由于鹅毛笔和芦苇笔的笔尖都比较细,因此,不适合画成方形,并排成一列更恰当。
(甲骨文)
第三,地域文化的心理影像不同。
中国是一个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的国家,四周都处在一种阻隔之中(东和南是大海,西边是高原高山,北边是沙漠戈壁),因此,中国人的文化是向内收的。方方正正的方块字,就像一个四合院围城的房子,或者是有边界的井田,文字所表现的正是中国人对于天下,对世界的一种认知图景,是一种比较安定的。方正的,就是这种四海拱卫一个中心的心理影像、生活图景。
西方则不一样。西方的地域没有中国地域这样的结构特点,四周都是开放的,没有边界的。而且西方地域的变动很大,同样一个地方。一会儿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给占领了,一会儿又是另外一个民族另外一个国家给占领了。因此,西方人的心理影像就是没有边界的,就是流动性的。反映在他们的文字中,就是像流水一样往前奔腾的字母排列。
(参考资料:《中西方文字的特征及认知比较》)
-----
网友解答:
-----
汉字之所以是“方块字”,就在于其根源是象形文字,千百年来,经过不断的演化,系统化,传承等等,逐渐成为了“方块字”。如果仔细追溯一些汉字的长相的话实际上也能看到“表象”这个功能。西方文字的基础是字母体系,说白了,就拿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这些语言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些语言都是由几乎相同的字母构成的不同的排列组合。因为,这些字母实际上大都是脱胎于古代腓尼基文字,而腓尼基文字则是从楔形文字,甚至是古埃及文字中拣选了一部分作为固定的字母。而楔形文字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象形文字的一种抽象化,逐渐失去了这些部分原本的象征含义,而演变成为单纯的字母体系。
字母体系有一个好处就在于表音方便,但是逐渐失去了文字的意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外国人看到中国的汉字感觉是在画画。而汉字实际上功能及其丰富,并不仅仅表意,也有表音的部分。我们暂且从甲骨文来说,这些图画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笔画,也经历了抽象化,但是没有完全的舍弃表意。一个单独的汉字实际上是包含了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达到了发音、形状以及含义的统一。有一些汉字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基础文字,比如说“车”,而其他带有“车”这个部分的汉字,又成为与“车”有相关含义的文字,比如“辆”,“两”成为了发音的基础,而“车”表达了含义。再打个比方“水”和“河”,也是这个意思。当然现代汉语是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大概经历了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的法国,所以彼此相互补充借鉴。同样的,汉字也曾被其他文化拿去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新的文字系统,比如说日语。
实际上并不是只有汉字是方块字,玛雅文字实际上也是,但是玛雅文字更加的复杂,还没有经过充分时间的洗礼进行抽象化的发展。同样的象形文字还有玛雅文字,虽然并非标准的方块儿,但是也是与西方字母系统很不相同的文字系统。
-----
网友解答:
-----
造字之初是象形字,也就是古人说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画的是身体器官之形,和外在的房屋类之形。象形字的使用范围很小。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方块字,是对象形字的改造,能够普及使用,方块字老源表意字,字母字是表音字,二者的区别是使用者的身份地位不同,表意是王用的,表音也就是字母字是奴隶用的。
-----
网友解答:
-----
中西方文字的起源,与中西方文化产生的环境及社会的发展程度有关。
中华文明依黄河丶长江产生,这两条河流东西走向,四季分明,古人只需依水而居,畜牧耕种,即可安居乐业。
而西方文明赖以生存的河流大多南北走向,雨水依太阳的移动而移动,所以西方古人需逐水生存,疲于奔波。
故在古代,当西方人在为生存而忙碌时,中国人已在悠闲地喝茶聊天,思考人生。
以上是背景。
回到主题。中华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 在古代中国,有很多人可以闲下来画画。 一个一个部落的画家的作品集合起来,便慢慢形成了文字。
西方文字起源于声音,为何其没发展象形文字呢?原因主要是西方的祖先并没有富饶的土地,没有闲工夫作画,即使稍有几个也无法形成规模。
一边干活的时候,只有利用声音是最方便的了。随着声音的发展,遇到记录的问题时便使用一些符号作为记录。于是形成了西方的符号文字。
这两种文字,象形文字古老。但在发展上会遇到瓶颈,对新生事物很难再创造象形文字,只能用旧有文字去表示。
而符号文字符合排列组合的逻辑,可以无限发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