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称“百越”,则有无将北方少数民族称为“百胡”?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称“百越”,则有无将北方少数民族称为“百胡”?
-----
网友解答:
-----
还真有。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里就明明白白写着:胡越为一体。
不过,一般不叫“百胡”,而叫“诸胡”。
因为北方的胡人势力数量不像南方那么多,只有那么几个。比如汉代,也无非就是羌、
鄯善、焉耆、匈奴、鲜卑,就这么几个,用“百”来形容有些过度夸张了。
而南方,众所周知,少数民族数量特别多,他们才称得上“百”。
因为“胡”这个说法,仅限于指西、北两个方向上的外族。
而像乌桓、蒿离、扶余、娄、高句丽、新罗、百济这几个,不能称为胡,他们在东部,称为“夷”。
而“狄”这个说法包括的外族就更少了,狄,仅限于指北方的外族,一共就俩,匈奴、鲜卑。就俩外族就叫“百”,那就太不准确了。
其实在商代,南方也称不上“百”,当时发现的外族还是北方多。
《尔雅·释地》里记载商代的说法,叫“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到了周代,《周礼·职方氏》里则说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西、北、东,这三个方向的外族,内卷很厉害,随着时代推进,自己就把那些小势力给卷没了。
后来,南方外族不断开枝散叶,小势力越搞越多,夜郎自大嘛,一个跟汉朝县城那么大的地方就是一个势力,要是放在西北,早就被其他势力吞了。
他们分裂得出来的势力很多,比如百越,包括闽越、吴越、扬越、于越、文越、泉越、濮越、瓯越、楚越、竹越、怀越、南越、东越、石越、骆越、漳越、洱越、摇越……可能还超过一百个。
换成北方外族,顶多分成北匈奴南匈奴、西鲜卑东鲜卑,没有越人一个村子就搞一个势力的杂乱无章的情况,情况比较简单,也就不以“百”称。
虽然古代的外族包括夷、狄、戎、胡、貉、貊、蛮、越、闽、苗、瓯、骆、诏等多个,但古代一般还是喜欢说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百越”用得也不是太久。
因为中原时不时就南下割一茬韭菜,没多久就灭个差不多了。百越这说法是《吕览》里提出来的,也就是战国时期,而等三国结束到了晋代,百越也就剩十几个了,到了盛唐,也就剩下七八个,而且已经不是地区的主要势力了。所以魏征给李世民上疏那时候,除了拽文,一般已经没人特意提“百越”这名目了。
-----
网友解答:
-----
因为南方的山头更多。他们可以以村寨为部落。北方属于游牧民族游牧生活。因为生活条件更恶劣,他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必须组成更大范围的联盟。这种组织形式不可能在数量上更多。
-----
网友解答:
-----
南方之所以被称为百越主要是因为山多,南方少数民族,大多都在深山老林里,占山为王,一个山头一个部落、家族,没有人能够将他们聚集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势力,古人一直无法对这些山里的少数民族进行有效统治,山里的少数民族时不时还得出来闹事,因此统称他们这些山里的少数民族为百越。北方草原拥有很多强大的民族,如匈奴、突厥、东胡、柔然,那么他们为啥不称为百胡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虽然分很多很多部落,但是他们都效忠于一个强大的部落,让这些小部落凝聚在这个大部落周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统一且势力,中原王朝往往以为他们是同一个势力的,不知道他们实际上是由很多小部落联合形成的
-----
网友解答:
-----
听说过:“夷狄”,“胡虏”。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推荐阅读:
为什么一些程序员热衷于讨论sql、并发、框架、架构,却不讨论路由、操作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