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教育不得不说是新时期的需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戒尺教育不得不说是新时期的需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
网友解答:
-----
戒尺,顾名思义就是有尺度的惩戒,如果孩子都有很好的自律性和积极性,估计不需要老师都能学好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培养责任心。
-----
网友解答:
-----
军歌视界:把戒尺还给老师
今年10月21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法实施情况,其中提到:《教师法》修订将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明确教师权利义务,增加教师教育教学自主权、教育惩戒权和对创新内容的知识产权等。
在今年年初,笔者曾经发过一篇题为《一把该打善打巧打的“戒尺”》的微头条,写作起因就是因为学生上课疯闹不遵守课堂纪律,湖北武汉一小学老师,在教室用戒尺对近10名学生进行打手心惩戒,后该老师被当地教育部门作停课处理有感而发。
“戒尺”是否应当还给老师的话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只不过这一次是由教育系统首席老大明确提出,不出意外又一次吸引了众人的关注“眼球”。当然很欣慰“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观点已成教育界上下共识。今天借问题重申一下本人的观点。
不打不成才,教育惩戒古来有之,也并非是新时期出现的新话题。“戒尺”的印象留在不少人的年幼记忆中。心智尚不健全的孩子读书求学期间不服从管理、扰乱课堂秩序,甚至吸烟饮酒、欺凌同学该不该打?显然绝大部分家长赞同该打。原因就不赘述了。
但怎么打?什么时间打?打完不仅效果好,老师也没责任这里面就有讲究了。该打还要善打巧打,否则长期以来困扰广大教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的难题就破解不了。
教育惩戒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孩子皮肉之痛,而是应该像激发荣誉感一样激发孩子的羞耻之心,所谓“知耻才能后勇”。要达到这一目的,教育惩戒必须类似于校园升旗仪式一样,要设计出仪式感,规范好流程,并且班级老师不宜亲自动手,而应由学校政教处统一组织进行,把教育惩戒由老师个人行为上升到单位集体工作,也为班级老师工作和心理减负。
通过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根据违反校园纪律情节轻重,定期分别分班级、年级、校级三个层次进行惩戒,并且分别组织这三个层次学生公开观摩惩戒过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行刑队”,通过这种“伤害不大但羞耻性极大”的做法,不仅打得“专业”,打得“隆重”,而且能够达到类似于新加坡实施鞭刑后产生的震慑效果,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方式方法还可以继续再探讨,但归根结底,教育惩戒政策文件的出台,操作性要源自人性,并接地气,否则广大教师无所适从,唯恐避之不及,最后束之高阁,不如不出。
“打是亲骂是爱”,师生互相少伤害。戒尺还给老师,尊严还给教育。希望并祝愿手中有“戒尺”,眼里有光的老师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玫瑰]
-----
网友解答:
-----
谢邀!
戒尺教育古已有之,今天也需要。但是,在法律没有明确对教育关系保护的情况下,加之在“未成年保护法"适用冲突的解决上,谁用谁倒楣。
-----
网友解答:
-----
更需要教师园丁精神!
-----
网友解答:
-----
我个人认为,戒尺教育还是适当需要的,因为现在的孩子动不得,骂不得,犯了错误也不惩罚,使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他们不会为他们所犯的错误去承担自己的责任,让他们从小养成那种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习惯,这对他们的成长,他们的未来是没有好处的,但是又不能过分的去惩罚他们,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自尊心的,尤其是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如果惩罚过度,不但起不了什么作用,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也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影响,教育还是要从小抓起,从小就教育他们,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所以我个人认为,可以适当的进行戒尺教育。
------------------
推荐阅读:
如果承包一座山全养猫,弄成旅游景区,会有人观览吗?有前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