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为何被清廷处决?
一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为何被清廷处决?
-----
网友解答:
-----
这小子是江南地主官僚阶层放出来试探大清朝廷统治底线用的棋子。晚五十年出来,遇上和珅和大人就没事了。
-----
网友解答:
-----
金圣叹人头落地,那头颅滚出数丈,突然从左耳跳出了一个纸团,监斩官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一个“好”字,随之头颅的右耳也滚出了一个纸团,上面写着一个“疼”字,连起来就是“好疼”。
这就是明末清初一代批评家金圣叹最后的归宿,他用调侃的口气面对死亡,到死都不改其玩世不恭、桀骜不驯的态度。
金圣叹是一个怎样的人?
金圣叹(1608~1661)今江苏苏州人,小时候家贫,但人很聪明,有过目不忘之才,18岁中秀才,接下来是考举人。
假如金圣叹按部就班的一步步走下去,我觉得他不会被清廷砍头,相反有可能像他舅舅钱谦益那样做个高官。
但是人生不能重来,金圣叹考中秀才后就止步不前了。原来他迷上了看《水浒》《西厢记》之类的书了,这种书籍在明、清时期属于禁书。
他偷看也就罢了,竟动笔评论起这些书,不仅如此,他还蔑视科举考试,本来凭他知识能够考中状元,走一条致仕之路。
但他属于文人中的异类,每次考试不好好答题,故意写些不着边际讽刺挖苦之类的对子,名落孙山也在情理之中。
金圣叹批评时政总是说些尖酸刻薄之言,你可以看不惯清朝的统治,你可以不出仕为官,但不要和传统礼教为敌。
说实话,我真看不懂金圣叹到底是愤世嫉俗还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比如他的舅舅钱谦益原来是明朝崇祯帝的礼部侍郎,后来清朝入关做了顺治皇帝的礼部侍郎。
他舅舅的行为暂且不评,作为外甥的他竟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舅舅,在众人鼓动下写下了这样的对子:“一代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钱谦益当着众人的面差点碰死。
金圣叹口口声声说崇拜孔子,但孔子的“仁、智、礼、义、信不知道他读懂了多少?至少他不懂尊敬长辈,不要忘了“娘亲舅大”这句古语。
金圣叹如果是出于义愤也就罢了,毕竟清朝在入关之初做了一些不地道的事。可是当顺治皇帝看了他写的书评时夸奖了他几句,他竟向北叩头痛哭流泣拜谢。
真看不懂金圣叹。也许他很想出仕做官,但囿于平时的狂放不羁抹不开脸去围着皇帝转,况且他羞辱舅舅的事尽人皆知,这样一来无形之中断了自己的退路。
既然如此就破罐子破摔吧!金圣叹离经叛道、嬉笑怒骂游戏人生,从一个聪明少年,一步步沦落成了一个癫狂的老年人了。
金圣叹为何被清廷砍了?
都说年轻人“叛逆”情有可原,毕竟心智还不健全。但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金圣叹到了50多岁依然不改初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月五日,清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清世祖福临(顺治帝)驾崩了。
本来这事和金圣叹无关,既然他不爱清朝,顺治死了他应该高兴才是,结果他去哭庙,随后被清廷抓了起来。历史上称之为“哭庙案”。
金圣叹被杀远没有“哭一哭”这么简单。内情其实是这样的:
金圣叹的“父母官”,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了完成税收,鞭打辱骂百姓,激起了苏州士人的愤怒。
三月初,金圣叹与100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心中的愤懑,讲真这是“借死人压活人”。
金圣叹等人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县令任维初的不法行为,要求罢免其职。
金圣叹一行人就不想想,县令收税不就是为了大清国库丰盈吗?巡抚肯定要维护县令的利益,毕竟还要靠基层官员办事。
朱国治下令逮捕了其中11人,并为任维初遮掩回护,上报京城说士人暴乱抗税,并惊动先帝之灵。
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人,(脑补扬州十屠,清廷怕再闹事)。增加批捕了金圣叹等七名士人,随即在南京会审,严刑拷问后以叛逆罪判处18人斩首,这才是金圣叹被杀的原因。
说句难听的话,金圣叹算是赶上这拨了。这些人够冤的,本来是正当诉求,结果被判谋反。
我们可以退一步想,假如金圣叹平时不那么叛逆,他还会被判刑吗?要知道,他舅舅当时是朝中说一不二的重臣,假如他不羞辱舅舅,钱谦益能看着自己外甥身首异处吗?
古语云:不作不死,金圣叹就是明末清初的愤青。和三国时的孔融一样,都是“小时了了,大必未佳”之人。(我不否认金圣叹有文采,他评的《水浒》《西厢记》很精彩。当初孔融还是建安七子之一呢,最后不是一样被曹操杀了?)
金圣叹被关押期间,他的两个儿子莲子、梨儿去看他,两个儿子哭得泪流满面,而金圣叹还有心情开玩笑,说,我给你俩出个对子,上联是:莲子心中苦。儿子们哪有心情理他,他自己对道:梨儿腹内酸。说罢嘿嘿笑了两声。
金圣叹的笑比哭都难受,他就不想想,“你死了家中妻儿老小咋活?”金圣叹你也太自私了,为了扬名立万,为了虚无的狂士之名抛妻弃子,值得吗?
种上蒺藜收获刺,别指望你舅舅来救你了。
金圣叹后悔来不及了,他只能硬着头皮把狂士之名的身份做足。金圣叹临死前,神秘兮兮的对狱卒说,我写了一封信,麻烦交给我的家人吧?
狱卒答应他并接过了信,转头交给了领导任维初“审查”。
任维初一看差点没气死,头5个字是,“字付大儿看”,金圣叹沾了县令光了,任县令做了一回他的大儿子。
后面是“花生与豆干同吃,有胡桃(核桃)滋味”,此法流传下去,吾死无遗恨矣!”得了,金圣叹你够潇洒的,我服你了,县令心中暗骂。
金圣叹被押赴刑场,刽子手手起刀落,头滚出多远,于是出现了文中开头一幕。
文/秉烛读春秋
-----
网友解答:
-----
金圣叹,名采,字若采。原姓张,明亡改名人瑞,字圣叹,著名文学家,批评家,文学家,对水浒传,西厢记等多有评点。
他与叶小鸾,写下文章,也成为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素材之一。
金圣叹使小说戏曲和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
金圣叹好信佛,喜欢结交僧人,喜欢读佛经。
顺治时期,顺治对金圣叹加以赞赏。金圣叹感动的流泪,向背叩首。
顺治驾崩后,吴县县令亏空粮仓,鞭打百姓。后来金圣叹和一百多人到孔庙聚集。
以惦念顺治皇帝,借机发泄积愤,向朱国治告吴县县令。而朱国治反而维护吴县县令。
清朝廷有意震慑江南士族,于是以惊动先帝之灵,逮捕金圣叹等人下狱。在江宁会审,严刑拷打。后以叛逆罪斩首。这就是又名的哭庙案。
-----
网友解答:
-----
金圣叹在《水浒传》每见李逵砍人头时,都会评上一句“痛快”。没想到轮到他自己时,来了一句:“杀头,至痛也”。
金圣叹为明末清初人,一生狂狷。金圣叹从小就有才名,参加童子试得中第一,人称神童,从童子试以后,金圣叹流连于《水浒》、《西厢记》等“歪书淫书”,而对《四书五经》一点兴趣也没有。
明天启六年,金圣叹十八岁了,因为要完成父亲的愿望,无奈地参加了三年一度的秋闺拔贡考试,此次科考,对于他来说就是应付差事,心中根本就没有向往和兴奋。
第一场试题《如此则动心否乎》,金圣叹写毕交卷,学使看后赞叹其文章之妙,却不料到了卷末无端一连出现三十九个动字,学使问其何故,金圣叹不答,而反问学使,《孟子》之《梁惠王》章为何有四十个孟子,学使无以为答,颇为不悦。
第二场,经义考试,题目《孟子将朝王》,这一次金圣叹只在试卷四角,各写了一个“吁”字,便要交卷,学使看了,怜惜他才华,要他重新作答,他片刻后再交,却多了一首打油诗:
考场戏场意如何?
吾为考官执小旗。
卷子是旗吾手举,
请听吁吁复吁吁。
这四个吁字什么意思呢?金圣叹的解释:演戏时,王将视朝,总有四个打小旗的内侍出场,并发出“吁”的声音,这是以“吁”壮声威突出“将”。
此后金圣叹再也没有参加科考,终生也不过是秀才。金圣叹自谓“自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金圣叹之狂狷可见一斑。
金圣叹被清廷处决是因为哭庙案。清顺治十八年,苏州的秀才们因反对吴县县令任维初贪腐和酷刑逼税,哭于文庙,以示抗议,此时顺治帝刚过世,正设幕供人哭灵。巡抚朱国治借“震惊先帝之灵,罪大恶极”,逮捕了十余人。此案成为当时有名的“哭庙案”。
哭庙案,金圣叹参与其中,并死于这次事件。顺治十七年新任吴县县令任维初,私取公粮三千余石,又逮捕交不出补仓粮的老百姓。以金圣叹为首的几个秀才,因同情农民的遭遇,写了“揭帖”到哭灵场所控告县官,金圣叹将矛头指向包庇部下的巡抚朱国治,朱国治大为震怒,当场逮捕了倪用宾等五名秀才。
金圣叹在哭庙案中,是被牵连的,在开始被逮捕的十一名主犯中并没有他。后来,金圣叹、丁子伟二人才被逮捕。朱治国将哭庙文的起草人金圣叹作为首犯拘捕,冠以“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最后金圣叹等十八人被判死罪,七月十三日立秋,在南京三山街执刑。十八人死后不久,苏州百姓在阳山建“十八人祠”以纪念。
金圣叹批惯了才子书,删《水浒》,定《西厢记》,解《杜诗》等等,曾有一老人,见到金圣叹的批文后说过,金圣叹之笔,终究要害了他的性命。
金圣叹所处其时,正是清初,满族入关时间不长,立足尚且未稳。郑成功攻镇江、围南京,张煌言起义,虽然这二人最后都失败了,但清廷对江浙一带尚未放心。朱由榔虽逃入缅甸,但南方仍须依靠吴三桂等三藩之力镇压。
顺治此时驾崩对清政府是一个重大打击,而苏州秀才这时的抗粮造反,无疑是触犯了朝廷的大忌。此时朝廷的稳定,正需要任维初这样的汉人帮忙维持。而且此时有一大批原明朝的官员正在持观望态度。
任维初上任后严行追粮,正是忠于朝廷的表现,如果把他定罪,那么对很多原明朝的官员都是一个打击,对清廷江山的稳定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即便是明知道任、朱是贪官,也不能处理。权衡利弊,只有杀秀才这一条路才是对坐稳江山最有利的。那么金圣叹等秀才的死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
网友解答:
-----
金圣叹,此人说好听点是文学批评家,说直白一点就是个妄人。他是明朝万历年间生人,从小喜欢读书,尤其是迷《水浒传》,后来又考中了秀才,但基本是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屌丝,为了生存他学会了一项技能“扶乩降灵”,俗称跳大神。老话讲术业有专攻,金圣汉在鬼神业找到了自己的专长,后来干的风生水起,专门去大户人家充当“门客”,有事时替主人沟通神灵指点迷津,没事时写点优美的文章赞美主人,为了打开知名度,时不时还写点对名著的点评,文字辛辣、语言精妙,篇篇爆文,崇祯年间在江南地区名气非常高。
图为金圣叹扇面书法。
当时的大儒、东林党的领袖钱谦益,就是水太凉的那位,对金圣叹的文章大加赞赏,到处去吹捧,金圣叹由于士大夫们都抬举自己,名气很高,自己越来越狂妄,看什么都很轻蔑,其实钱谦益是他的亲舅舅,舅舅帮亲外甥也说得过去,可是这位曾是明朝礼部尚书,誓与明朝共存亡的钱谦益,投降了满清,做了朝廷的礼部侍郎,一次钱谦益过寿,金圣叹也去了,宴席上众人起哄要金圣叹题几句诗助助兴,于是金圣叹张口就来: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写完笔一扔,走了,搞得众人灰头土脸,对自己舅舅都这么狂妄。
图为钱谦益画像。
搞清他路数的人都远离他,有些蒙在鼓里的人就倒霉了,一次金圣叹又无米下锅了,一豁达的朋友叫王斫山给他送来了3000两白银,教他把钱去放债,一段时间后本钱还给他,利息留着自己花,结果不到一个月,金圣叹把3000两白银全挥霍掉了,王斫山来找他时,金圣叹还质问,这3000两放在家里,你不过是个守财奴,我帮你把钱都散掉了,你应该感谢我,从此,再无人敢招惹金圣叹。
图为金圣叹墓,隐藏在苏州五峰山。
当然,古时候狂妄到出名的人,肯定是有一定本事的,金圣叹的学问水平很高,在他点评的六才子书里面,尤其是《水浒传》、《西厢记》都精品之作,他也推动了白话文小说的发展。在对待改朝换代的事情上,金圣叹的态度是不反抗,不做官,只想做一个顺民,到了1661年顺治皇帝死了,金圣叹所在的吴县县令各种压榨百姓,于是妄人金圣叹领着一帮人去孔庙哭泣,一边借着哭死去的顺治皇帝,一边通过扶乩降灵向顺治呼吁这个县令不行,其实哭庙这事,百姓想找个领头的来伸冤,金圣叹平时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刺头正合适,而金圣叹呢,只想通过“哭庙”玩一把行为艺术,谁知当地政府没有理解他这个行为,认为这伙人想造反,三下五除二就拿下,当时清廷在江南地区统治还不稳固,为了震慑江南士人,严肃的处理了此事,于是当年金圣叹被砍头。
------------------
推荐阅读:
《康熙王朝》周培公暗示康熙立襁褓中的胤礽为太子,康熙为什么同意了?
一个是离开编制做城投公司副总,年薪20万,要考核,另一个在行政单位提副科,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