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宗人府”到底有多恐怖?为何让皇子王爷谈之色变,宁死不去?
清朝“宗人府”到底有多恐怖?为何让皇子王爷谈之色变,宁死不去?
-----
网友解答:
-----
“宗人府”是个很特殊的机构,设立了明朝初期。明朝时期属于“打酱油”般的存在,到了清朝时期才让其作用得到发扬光大。清朝时期的宗人府并没有让皇子王爷谈之色变,相反还成为他们的“庇护伞”。
1370年,朱元璋称帝后第三年,为了协助皇帝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特此设立了“大宗正院”,1389年被改称为“宗人府”。
明永乐之后,虽然宗人府多是由皇亲贵胄掌事,但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去办理,宗人府成了一个打酱油的特殊机构,名存实亡的宗人府直到清朝时期才重新焕发生机。
清朝何时设宗人府?
清军入关之前,大清还属于是偏于一隅的地方政权,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还在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而艰苦奋斗着,根本无暇顾及家族里的那点琐事。
让皇太极等人没有想到的是,年幼的顺治帝在多尔衮的辅佐下,捡了个漏。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城后,并没有坐稳江山,而是在大清和吴三桂的夹击下退出历史舞台。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的身份成功从一个偏于一隅的地方政权首领成为一个中央王朝的皇帝。多尔衮病逝后,13岁的顺治开始亲政,为了管理庞大的皇族,他决定仿照明代设立一个专门机构。
顺治九年(1653年),顺治帝设立宗人府。宗人府这个机构下设堂官和属官。
宗人府由宗令来管理,由亲王、郡王来当。掌管皇族属籍,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丽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
堂官除了宗令外,还设左右宗正,左右宗人各一人,由宗室王公来担任,辅佐宗令工作。
宗人府堂官中还有一个特殊官职府丞,由汉人来担当,正三品,负责校对汉文册籍等工作。
宗人府的属官则有:满堂主事二名(正六品),汉堂主事二名(正六品),经历司经历(正六品),左右二司理事官(正五品),左右二司副理事官(从五品),左右二司主事二人,左右二司委暑主事二人,左右二司笔帖式二十四人,左右二司效力笔帖式二十四人。
宗人府这个机构有什么作用呢?
清朝的宗人府是顺治帝继承了明朝的宗人府制度,用它专门来管理皇室宗亲的。
清朝入关后,制订了关于待遇方面的制度,其中规定旗人不用纳税,而且还有一些特别好的福利待遇,旗人被照顾得特别好。普通的旗人都能有这么好的待遇,就更别说皇室宗亲了。
清朝时期为了区分皇室和旁支的身份,规定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清显祖塔克世为大宗,从这一脉繁衍下来的后代被称为“宗室”,他们腰间系黄色腰带(皇帝系明黄色,其他人用杏黄色),因此被称为“黄带子”。
而塔克世兄弟们的后裔属于是皇室旁支,他们被称为“觉罗”,这些人是不能系黄带子的,而是系红色的腰带,被称为“红带子”。
清朝皇室是个大家族,就拿爵位世袭这件事来说都让很多人惦记着。清朝的爵位等级分别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十个爵位等级。
按照清朝的制度,皇族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但是这些爵位的继承方式是按照嫡庶长幼的原则来继承的,有些继承会被降一个级别。
嫡长子可以完全继承父亲的爵位,而其他儿子继承爵位,就会自动降一级,隔代继承也会被降一个等级。也就是说兄弟两人去继承爵位,老大是嫡长子可以继承父亲原来的爵位,而老二只能降一级了。
当然除了爵位继承外,宗人府还需要在纂修谱牒上下功夫。不但要注明出生日,而且还要注明与皇帝之间的血缘关系有多深厚,然后编成册,再根据这本谱牒,给皇族里不同的人安排不同的待遇。
清朝宗人府的作用是掌皇族属籍,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丽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
宗人府变相成为皇子王爷的“庇护伞”
我们在看影视剧时,经常会听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在清朝这是不存在的。
《大清律例》中对宗室和觉罗有单独的减罪条例,这些人犯罪后是不用交给刑部去处理,就算是杀人犯也不会被判处死刑,而是交给宗人府去处理。
这些皇子王爷被关于宗人府的牢房后,除了没有人身自由外,在生活待遇上还是不错的,会有专门的人去服侍他们。
有朋友会认为皇子王爷在宗人府会不会被人趁机打一顿,这你就想多了,这些皇族成员虽然是犯了法,但他们的身份还在那里,出去后还是能呼风唤雨,谁敢惹这些大爷?
除非是被皇帝定死罪的皇室成员,但一般人又怎么敢去惹这些人呢!万一不幸被牵连就没地方说理去。
宗人府在处理这些皇族罪犯时,常常会偏袒他们,并不是真正会处罚他们。也就是说宗人府的一些规定,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反倒是因为它的存在,而成为皇族宗室的“庇护伞”。
说在最后:
在《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中,小燕子和紫薇就曾被抓进宗人府中,受尽折磨。这些其实是被影视剧给完全丑化了,真正的宗人府并不是一言不合就上大刑伺候之地。
皇族在宗人府被好吃好喝地供着,而且还安排有宫女、太监、太医在旁边伺候,你说这那是犯人,这分明就是公子哥在外面玩累了想在里面休息几天。
说句不好听的话,宗人府就是做给外人看的,如果一些犯了大错的皇族不被处置的话,会引起外人的质疑,而关进宗人府只不过是为了堵住外人悠悠之口罢了。
-----
网友解答:
-----
清代皇族分为两种:一种叫宗室,从血缘上追溯属于努尔哈赤的死鬼老爹显祖塔克世一脉繁衍下来的子孙后代,这些人政治地位崇高,腰间缠黄色腰带用来表示身份,所以也叫黄带子。还有一种叫“觉罗”,在满语中的意思就是“远支”,顾名思义也就是努尔哈赤阔起来之后的远房亲戚,这些人则在腰间缠一根红腰带来区分其身份,大家也叫他们为红带子。
满人入关后,对于这些旗人的待遇很是优厚,不仅不要纳税,还有俸禄发放过得比现在的公务员还要潇洒。一般旗人尚且如此,作为爱新觉罗家的亲戚,待遇就更不用说了。有钱有地位的这些宗族们很快就如雨后春笋一样,从皇太极时期的100多人,区区一百年不到,康熙时期就已经将近千人了。
看着满大街的黄红带子无所事事,四处惹是生非,清朝借鉴了前朝的经验,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这些大爷们,这就是宗人府的由来。清代的宗人府不仅拥有前朝的行政、经济、教育等技能,还拥有了一项让旗人们害怕的权利,那就是拥有司法审判权。也就是这个权利,使得宗人府不再像前朝一样沦为保姆佣人角色,而是成为了和内务府一样的高级政府机构。
入关初始,满清把努尔哈赤家的亲戚朋友奴才们封爵分为十个等级,分别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继承方式是按照嫡庶长幼的原则接班,除去铁帽子王,每一次被继承都会降一个等级。计算这些当然非常复杂且严谨,因为这玩意关系着旗人们的身份地位以及日常福利待遇,这些事都是由宗人府专门纂修谱牒,经过专人统计、梳理,再根据本子上的数据推敲出和皇帝们的血脉亲疏,给予这些人不同的爵位、俸禄、钱米等。
因为满人高贵,所以不能去从事汉人所谓的杂活贱业,满人成年后,只允许自己在皇家所办的央企,做一些戍守宫城之类的清闲工作,没有岗位待业在家的旗人则享受朝廷按时发给的“月钱”,俗称“铁杆庄稼”,也能让一大家人衣食无忧。而且满清入关之后,通过烧杀抢掠,只要自己不死,多少都拥有一笔不菲的积蓄,入关之后,又通过跑马圈地,夺得了大量土地,连底层的八旗士兵都能分到数十亩田土,这些人将田地租给汉人,每年只要在家里等着收租就行。
吃饱喝足们的八旗老爷们每天无所事事,加上宗人府不仅钱粮月月定时发放,连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看病丧葬等事宜都会得到宗人府细致入微的照顾,所以根本不用考虑将来,养成了恣意花消的习惯。闲来无事的八旗大爷们每天最重要的娱乐活动就是带着包衣奴才们上街欺男霸女。因为这些人都是皇室亲戚,官府的汉官更是战战兢兢,不敢制止,造成的影响很坏。顺治期间,宗人府增加了对宗室成员犯罪的审理和处理功能,对于当时的司法系统来讲,宗人府的处理比一般汉民会更轻,作为皇帝家亲戚该有的体面,宗人府一般不会对这些大爷们动刑,让他们受皮肉之苦,这些东西,比起动不动就杀头的汉民来说,简直就是过儿女家家,对旗人的威慑也实在有限。但宗人府有权利将旗人们开除族籍,让自己和后代,享受不到旗人的一切特权,这才是让旗人们最为害怕的东西。
随着满清政权的日益稳定,宗室们像秋后的蝗虫一样几何级数替增,而爵位又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降低,加上土地也变得圈无可圈,很多旗人们再也无力维持以前那种入关后迅速养成的奢侈生活。事实上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出现了不少入不敷出的旗人,这些人寅吃卯粮,发下禄米后便用于奢侈娱乐,花费完后便节衣缩食,眼睁睁地望着下一次内务府的粮米发放,有实在穷疯了的满人甚至把京城内城的旗房都卖给了汉人财主,朝廷虽然几次整顿,均告失败,只好听之任之。
从康熙开始,连同雍正、乾隆等皇帝对这些穷亲戚们都非常重视,因为任凭他们流落街头的话,丢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脸面,就连一贯吝啬严厉的雍正,也咬牙拿出了十万两银子的私房钱来给补贴旗人,但都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为了让更多的旗人不至于饿死,雍正下令京畿附近府县贡献官地,让待业旗人前往耕种,结果旗人弃之如履,没一个人愿意去当农民。最后雍正咬牙在各旗之中增加了数十万工作岗位,也就是所谓的“养育兵”,让更多的旗人能够终生服兵役挣禄米。
经过此时,雍正对引诱旗人堕落的酒馆妓院戏园子是恨之入骨,在位期间,多次对这些娱乐场所突击检查,并查封了不少场馆,处理了不少旗人,但风头过后,一切如旧。终乾隆一朝,曾提供600多万两白银贷款,由宗人府发放帮助入不敷出的旗人们渡过难关,三年不到,皇帝又发现这些无息贷款居然连本都别想收回,干脆好人做到底,又免除了这些贷款,结果除了让银价大跌外,妓院涨价外,根本对旗人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
嘉庆即位后,旗人中间两极分化更是严重,高级将领养尊处优,吃喝玩乐无所不精,而底层旗兵们则生活困苦,还相互攀比。乾隆二十一年,皇帝突然心血来潮,要考校八旗军队们的骑射功夫,结果士兵们被迫无奈,拿着儿童弓箭上阵(二力弓,不过二三十磅力气),箭箭落空,好容易等来了骑兵,一个冲锋后落马者占了大半,成为了杭州城的一大笑谈。
嘉庆为了旗人们能够自食其力,建议让八旗男妇老幼均可以纺织为生,结果被满臣纷纷以违背祖制相批驳,大骂嘉庆这样会将满人骑射将置之不讲,且营谋小利,稍染汉人习气,动摇八旗国本,在重重压力之下嘉庆不得不收回成命。无计可施的嘉庆帝只能在每次发禄米时,都要苦口婆心的劝导旗人勿稍浮费,不可恣意沽买酒肉,滥行耗费。但每次这些皇子皇孙们只要钱粮到手,转眼就已经荡尽。
至此,这些随同皇太极入关的努尔哈赤子孙们,在京城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不兵、不民,没有半点生存技能,只能靠“宗人府”的那点铁杆庄稼的俸禄养活一家老小,这些宗族子弟不怕官府管制,也不怕大刑伺候,就怕“宗人府”把自己踢出族谱,因为没了“铁杆庄稼”,一家大小就断了赖以生存的根源,只能挨饿等死,这才最是让满街趾高气扬的"红黄带子”们最为害怕的地方。
-----
网友解答:
-----
宗人府是明清管理皇家事务的衙门,以清朝为例,只要是姓爱新觉罗的,甭管宗室还是觉罗、包括这些人的家眷等等,都归宗人府管。生了娃要去宗人府登记造成、平日里的生活费要去宗人府领……婚丧嫁娶等等也都必须向宗人府报备。当然,红事、白事等等报备之后一般都是可以领到一笔补贴的。
这里有必要说一说清朝特殊的宗室和觉罗,其实这两者都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搁其他朝代,其实都叫宗室。但是,因为清朝是女真贵族建立的政权,从建立之初其家族人口数量就已经相当庞大了!不像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时那样,除了自己一脉、老朱家就只剩大哥朱重五一脉男丁。加之明末“竭举国之力无以供养宗室”的教训历历在目,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清太宗皇太极对爱新觉罗家族进行了“二次分类”,把自己的祖父——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定为了宗室,而将曾祖父——清景祖觉昌安兄弟六人(史称“六祖”)的其他后裔定为了觉罗。至于更远的同宗,索性直接不认了……
所谓宗室和觉罗并没有本质区别,主要区别政治和物质待遇方面,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两个字——省钱!清朝给觉罗的待遇要远低于宗室,如此一来庞大的爱新觉罗家族远支成员仅需要相对较低的费用便可以养活,从而减轻了财政负担。同时,清朝还制定了宗室爵位降等承袭和考封制度。举个例子,明朝亲王的一个儿子承袭亲王爵位,其他所有儿子全部封郡王。而清朝亲王承袭爵位的儿子除“铁帽子”或皇帝特许之外、只能袭到郡王爵位。之后以此类推,直到降为入八分镇国公才开始不降等承袭。而其他儿子,则根据嫡庶之别确定多个基准爵位,生母地位越低、基准爵位也越低。然后参加考试,参考成绩酌情降级,只有考出全优才能拿到基准爵位;如果考得很差,即便是亲王的儿子,也可能什么爵位都捞不着!比如晚清时期的肃顺,他是“铁帽子”郑亲王乌尔恭阿庶出的儿子,他嫡出的哥哥端华承袭了“铁帽子”郑亲王爵位,而他却只考封了一个三等辅国将军爵位……如此一来,清朝养活宗室的费用又比明朝少了一大笔!
既然宗人府是负责给钱、给爵位的,为什么清朝的宗室和觉罗那么怕去宗人府呢?其实,他们并不是怕去宗人府,而是怕被留在宗人府!因为清朝和历朝历代一样,皇族除谋逆外、一般是不判死刑的。而且,对皇族刑罚刑部、大理寺等国家机构是管不到的,都必须得由宗人府来管。而这其中,比较重的刑罚就是“圈禁”,这个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就曾经出现过很多次“圈禁”。
说实在的,“圈禁”对于普通人而言,其实并没有那么恐怖。比如康熙年间被“圈禁”的直郡王胤禔,无非就是被关在他原来的直王府里不准出门而已,一切生活待遇照旧,甚至连妻妾儿女也都住在一起!在“圈禁”的日子里,胤禔还生下了不少儿女,由此也可见,清朝宗人府的“圈禁”,管理还是比较宽松的。而且,子女并不受“圈禁”的影响,比起明朝的凤阳高墙来,清朝的宗人府“圈禁”是要温和很多的。明朝被禁锢凤阳高墙的宗室,后代也全部属于“罪臣”;未经皇帝特赦、世世代代都是!而清朝,只限被“圈禁”之人,后代依然可以享受宗室、觉罗待遇,除非被革去宗室或觉罗身份。可即便如此,被革去宗室身份后,那些原来的宗室依然还可以享受觉罗待遇;而觉罗被革去之后,也会享受一定待遇,并不是“贬为庶民”。
但对于曾经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们而言,被关在家里不让出门,日子还是过得相当憋屈的!不仅政治生命就此终结,估计也没有什么人再愿意去搭理一个被“圈禁”之人了……一个曾经被前呼后拥的人,突然间成了连大门都不能出的“孤家寡人”,日子恐怕还是相当难熬的,不是吗?所以,清朝的宗室、觉罗门听到让去宗人府都是相当害怕的!不是怕去那个地方,而是怕去了就回不来了……
当然,清朝的宗室和觉罗被宗人府禁锢也分很多种,“圈禁”只是其中之一,更严重的处罚还有幽禁,当年阿其那、塞思黑就是被幽禁的。那就不是让你在自己家里不让出门了,而是给关到比较狭窄的小院落或房子里,严禁与外人接触、包括看守人员!这基本就等于是坐牢了,无非牢房略微大一些罢了……
当然,清朝对于宗室的这种刑罚大多用在皇帝的政治对手身上,对于普通宗室和觉罗一般是很少使用的。一旦被幽禁,离死基本也就只剩一步之遥了。比如阿其那和塞思黑,塞思黑患有严重的“消渴症”(糖尿病),雍正帝索性暗示看守人员不给他提供饮水,结果可想而知……在被幽禁不久以后,塞思黑莫名其妙地“暴毙”了!几乎同时,阿其那也莫名其妙地“暴毙”了……
-----
网友解答:
-----
实际上清朝承袭明朝制度,保留了宗人府机构,宗人府机构其实就是皇族事务管理处,专门对皇族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那宗人府这一管理机构为何会让皇室宗亲谈之变色呢?下面就来详细说说宗人府究竟是个什么所在。
宗人府的组织架构以及具体负责哪些事物
宗人府的最高负责人叫宗令,其次是左右宗正,再次之就是左右宗人,这是宗人府最高的三级长官,之下就是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经历、笔帖式等官职,这些官职架构基本和六部的官职架构差不多,只是整体官职的官级都比六部的官职低了一级而已。
别看宗人府里面管事的官员官级比六部低,但是宗人府最高的三级长官论地位却比六部尚书高得多,因为只有亲王和郡王爵位的人才能出任宗人府最高负责人宗令,左右宗正必须贝勒或贝子爵位的人才能出任,左右宗人在清初的时候必须镇国公或辅国公爵位的人才能出任,后来改为不限爵位,只要是皇室成员即可,所以宗人府虽然整体官职架构比正规的国家行政机构低一级,但是其长官实际地位却远比六部尚书都高多了。
清朝的皇室宗亲也是分为两个等级,以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老爹塔克世为界限,塔克世一系的后人是皇室嫡系子孙,被称为宗室;而塔克世同辈或长辈的后裔都算是旁系皇亲,被称为觉罗。
这两种皇亲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待遇也大不相同,肯定近支的宗室比较受皇帝器重和喜爱,而远支的觉罗就差一些了。
宗人府为了方便管理,特地给皇室宗亲颁发身份地位的象征腰带,皇室嫡系近亲宗室腰间都系明黄带子,因此俗称宗室近亲为黄带子;皇室旁系远亲觉罗腰间都系大红带子,因此俗称觉罗远亲为红带子。
除了黄带子和红带子之外,宗人府还针对犯了极大错误的皇室成员设置一项紫带子的处罚,凡是被削除宗籍,褫夺皇族身份的成员,虽然宗籍被除,不再是皇室身份,但这个人身负爱新觉罗血统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宗人府特意为这些人设置了紫带子身份,允许他们腰间系紫带子,这样好能知道他们是爱新觉罗血统,避免日后发生同姓通婚的事情。
宗人府看似就管理皇室成员,职能很单一,在历史上存在感也不强,但实际宗人府的工作非常繁琐,在当时对皇室成员的约束力也很强。
宗人府要负责编辑皇家的家谱也就是《玉牒》,在《玉牒》中又分为宗室近亲的黄卷和觉罗远亲的红卷两类。
这些皇室宗亲的名字、生猝年、爵位身份、婚丧嫁娶、子女数量、子女嫡庶身份以及谥号等都要由宗人府详细记录。
除了记录皇室成员的个人信息之外,宗人府还要负责向皇室成员发放福利,最主要的福利就是兴办教育和给皇室成员发放低保。
兴办教育就是指宗人府要负责兴办觉罗宗学,聘请名儒为皇室成员子弟免费提供素质教育,既然有学校还就有考试,宗人府会举办类似于科举的皇族内部科举考试。
那这个考试有什么用呢?当然有用了,要知道皇室成员都有不少孩子,就比如亲王来说,他可能会生育七八个孩子,但是他的孩子中只有一人能够继承他的亲王爵位,其他儿子想获得爵位怎么办呢?
清朝获封爵位不外乎三种方式,第一就是恩封,也就是皇帝喜欢你,直接封爵位,第二就是军功封爵,参与开疆拓土,依靠军功封爵为。但是皇室成员这么多皇帝喜欢和器重的人也就那么一两个,而且和平时期哪有那么多军功可以捞,没有这两样其他的皇室成员怎么封爵?
就像亲王好多儿子,只有一个儿子继承爵位,那其他儿子想获得爵位怎么办?那就是第三种也就是上面说的宗人府举办的皇族科举,通过考试获得封爵,也就是考封。
考封也不是通过了就能随便获得封爵,也是有基准值,主要还是看老爹的爵位和嫡庶身份,老爹爵位越高,母亲还是嫡妻,那通过考试以后获得的封爵也就越高了。
不过宗人府举行的考封考试科目比较简单,只考察三项,一项是满汉文翻译,一项是骑马射箭,一项是步行射箭。想获封对应的爵位必须三项考试全优通过,如果两优一平,就降一等封爵;如果一优二平或二优一劣,就降二等封爵;如果是一优一平一劣,这就降三等封爵;如果是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那就不用想封爵的事了,老实在家待着吧。
为什么说还要给皇室成员发放低保呢?都皇室成员了还至于领取低保?这还在于清朝的封爵制度,就像上面所说,在清朝想获得封爵只有三种途径,这三种都没办法获得封爵的人,那就只能是闲散宗室了。
在乾隆之前闲散宗室是没有任何收入,而且这些人还碍于皇室成员的身份不能像普通百姓那样干一些脏活累活养活自己,在当时体面的工作就是步入仕途,但连考封都通不过的人也很难步入仕途,所以这些皇室成员只能艰难维持生活。
乾隆后来认为这些皇室闲散成员严重影响了皇家的颜面,于是特意下旨,给所有皇室闲散成员发一套从四品武官朝服,每年给他们发放一笔养赡银来维持他们的生活保障。
养赡银也是按近亲宗室和远亲觉罗发放,近亲宗室每年可以从宗人府领取36两白银和42斛米,远亲觉罗每年可以从宗人府领取24两白银和21斛米,这个收入呢在当时顶多算是中产阶级收入,不算多也不算少,能维持他们的家庭正常开销,所以这也算是给皇室成员发放的低保福利。
除了这些福利之外,宗人府还起到了皇室宗亲和皇帝沟通的桥梁作用,皇室宗亲如果有什么诉求,可以通过宗人府转达给皇帝,当然批不批就看皇帝本人的意愿了。
宗人府究竟有那么可怕吗?
其实说了这么多看来这宗人府好像是给皇室成员的福利机构似的,但也不都是发放福利,有奖就得有罚对吧,惩罚皇室宗亲也是宗人府的职能之一。
在清朝皇室成员犯法是区别于普通人的,皇室成员犯法了,官府接受审理后,只能对犯法的皇室成员提供定罪参考,定罪之后官府要将执行的文书上交到宗人府,最后有宗人府对官府的量刑审判认同,签字盖章后才能算审判生效,否则宗人府对官府的审判结果不认同,就有权利拒绝盖章签字可以发回官府重审,宗人府当然都是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来,因此最后犯法的皇室成员大多会被官府从轻发落。
就比如嘉庆时期的敏学案,案中的主角敏学是正宗的皇室成员,他因为在逛街时没有系黄带子表明皇室成员的身份,以至于在闹市中与商贩起争执打了起来,后来负责维护京城治安的步军统领衙门的官差到现场处理,反而遭到了敏学及其手下的殴打,敏学更是一路带人打到步军统领衙门值班室,将治安官差的值班室都砸了。
后来抓了敏学之后才发现他有着黄带子身份,顺天府不想沾惹这些黄带子,于是就把事推给了刑部,最后刑部没办法接了这个案子。
当时的刑部尚书秦承恩也对这件事比较头疼,于是他特意去探探掌管宗人府的嘉庆八哥仪亲王永璇,宗人府之前一直对于皇室成员犯法都是和稀泥的态度,永璇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糊涂王爷,不爱担责任,他对这事也不表态,就让秦承恩看着办。
这秦承恩就认为永璇其实是想让自己从轻发落,按照敏学犯的罪行,本该是杖刑一百,流放三年,秦承恩只判了敏学杖刑二十五,宗人府圈禁九个月,罚俸一年的处罚。
不过这事后来被嘉庆知道了,嘉庆当时早就看不下去宗人府包庇皇室宗亲,想借机会向天下表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态度,于是就想那敏学当典型,因此嘉庆严惩了敏学,将他当街重责四十大板供百姓参观,终身流放伊犁不得回京。然后嘉庆又惩罚了秦承恩,将他连降数级,永璇被罚俸三年。敏学案至此成为了经典案例,宗人府之后也不敢再包庇皇室成员。
从敏学案也能看出来宗人府的另一项职能就是惩处犯法的皇室成员,但是由于宗人府大多时候都是包庇皇室成员的,所以它并不可怕。
可是通过敏学案也能看出来,在皇帝强力干预下,宗人府也会能成为皇室成员的噩梦。因此在宗人府主动找你的情况下,这说明了你犯法的事已经引起了皇帝注意,那皇帝肯定就要严惩你,拿你当典型了,这就会让人谈之变色。
其实宗人府让皇室成员成为阴影和噩梦并不是始于嘉庆时期的敏学案,而是始于雍正时期的“阿其那”案。
“阿其那”指的是康熙第八子胤禩,他最后就是被宗人府所整死,究其原因就是他被哥哥雍正借助宗人府所弄死。
胤禩由于不肯臣服于哥哥雍正继位,因此雍正最终借助宗人府收拾了他,雍正的十六弟也就是康熙第十六子庄亲王胤禄当时掌管宗人府,在雍正的授意下,胤禄以宗人府的名义弹劾胤禩企图谋逆篡位。
于是雍正四年(1726年)胤禩被宗人府弹劾了四十条大罪,雍正下旨将他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阿其那”并囚禁起来。胤禩最后正是被囚禁于宗人府之中。
雍正特意在宗人府为胤禩打造了单间,加高院墙,并不准任何人服侍胤禩,生病也不给请医生和吃药,只给粗茶淡饭,最后胤禩被囚禁折磨而死。
可以说胤禩就是雍正担心背负杀害亲弟的罪名,借助宗人府将他折磨致死。除了利用宗人府整死了胤禩,雍正还利用宗人府整掉了当初参与康熙晚年诸子争位的康熙第三子胤祉。
雍正后期,也是在雍正的授意下,胤禄再次领导宗人府弹劾了诚亲王胤祉,最终雍正将胤祉褫夺爵位,圈禁起来。被圈禁一年多之后,胤祉抑郁而亡。
所以从雍正利用宗人府大肆打击迫害曾经参与争夺皇位的兄弟之后,宗人府就让皇室成员谈之变色,毕竟那些都是康熙的儿子尚且难逃宗人府毒手,其他皇室成员能不害怕吗?
写在最后
所以说当宗人府主动传唤你的时候,这就说明皇帝想收拾你了,想一想胤禩的结局有多惨,所以清朝的皇室成员谁敢不为之变色。
因此尽管宗人府能给皇室成员发放福利,但是一说起要被宗人府主动传唤那这些皇室成员也都肝颤三分啊。
-----
网友解答:
-----
雍正登基四年,借机训斥八阿哥福晋”狐媚“,将相貌出众八福晋,逐回外家严加看管,还威胁八阿哥说:“那天你痛改前非,忠心效命我,我加恩让你夫妻团圆,如果你不听话去宗人府,哼哼,你的福晋出名的貌美。。。”,面对忽然变脸的雍正,此时心灰意冷的胤禩,只是请求雍正放过自己家小,答应了雍正自己去宗人府听候发落。但是雍正为啥要以八福晋来胁迫八弟乖乖自愿去,让阿哥闻之色变的宗人府呢?
因为雍正登基四年,坐稳了宝座后,通过这几年的观察,他心知胤禩还是不服,而且众阿哥中他的威望最高,特别和九弟和十四弟联手起来,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为了江上稳固。他毅然决定不顾手足亲情,仿效父亲康熙,将这几个阿哥送去宗人府反省。
但八弟的势力不小,让他乖乖就范,还得众人心服口服,需要一定的手段,知道八王的软肋,因为胤禩素以畏妻出名,康熙在(公元1708年)点评过自己的八子,各方面都很优秀,可是有个缺点“素受制于妻,,任期嫉妒,至于现在还没有儿子。
可见胤禩和妻子的感情的确不错,特别他还担忧八福晋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的身份,为了保险起见,他先下手为强,此时的胤禩威风不再,雍正却深知这个弟弟兼对手的能力和志向,所以才以下旨棒打鸳鸯,让八福晋会娘家好好看管,而胤禩软肋被抓手里,没办法也只有答应雍正,自己愿去让阿哥们闻之色变的“宗人府”反省。
阿哥们都怕的宗人府,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宗人府其实简单地来说,就是明清时期,皇家宗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类似于南方民间比较多的大家族的宗祠,宗人府管的事情不少,皇家的一切重大一点的管理皇族的谱牒、爵禄、赏罚、祭祀等,日常还兼管发放生死,婚嫁,福利发放,俸银,赏罚等,反正一句话,就是皇家的事,都归宗人府管。阿哥格格后妃们犯了啥事,也去宗人府进行惩戒,正是这点,阿哥和格格,后妃都怕去被罚去了宗人府。
那么宗人府有什么,能让高傲的阿哥和格格们害怕?
其实宗人府没小说和电视剧中说得那么可怕,特别被罚入宗人府的永远不能翻身的阿哥,清朝也就康熙和雍正时期那几个,大部分都可以说是康熙的儿子,到了清朝中期和后期,阿哥和格格被罚入宗人府,已经不多了,不过因为侍候皇上出差错的后妃,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康熙的二皇子胤禔,就是比较早一批被宗人府终生的看管阿哥,特别胤禔整整独自在高墙度过了二十六年,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给宗人府看着,可是胤禔毕竟是康熙的大儿子,所以日子生活无忧,见自己继承无望,竟然在26年生下了29个后代,其实康熙待他不薄。
还有一位是康熙最喜爱的儿子太子胤礽,这位皇子两起两落,最后依然是不幸的被刷了下来,康熙让将他看管在咸安宫中,不过他虽然被看着,但日子比普通人过的可是好多了。
还有十三阿哥胤祥,但是待遇比他们就差了很多,被康熙送去了宗人府。住的地方因为环境恶劣,才一年时间,曾经公认文武双全的高手,却因为熬不住患病,导致患上了不能治愈的腿疾。
宗人府让很多阿哥们望而生畏,得从雍正对八弟胤禩和九弟胤禟说起,也就是因为他两人被罚去宗人府看管后,短短几个月两人就相继去世了,而他们在宗人府的过的日子,和自己的大哥和二哥,那可是天壤之别。你知道胤禩和胤禟过的是啥日子吗?
要知道他们过的啥日子,想要看看宗人府是如何看人的。
其实宗王府虽然有个办公地方,但是看着诸位阿哥,却不是固定在一处,而是随着皇上的旨意而安排人手去看着,所以没有固定地方,例如康熙的两个儿子,住的地方就在宫内,所以日常的生活还不错,就是不能出门和到处找人聊天。当然去看的人都是对康熙忠心耿耿之人。同样,看管胤禩、胤禟的地方也是不同,雍正共送去宗人府的阿哥,还有三哥胤祉,十弟,十四弟胤祀,这些阿哥都被“恩养”起来。
那么他们的宗人府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先说比较好的一个,就是十四弟胤祀,由于他是雍正的亲弟弟,虽然他雍正亲弟弟,却支持八阿哥,不过雍正还是顾忌骨肉亲情和口碑,给了一个有亭子地方他住,因为有遮风挡雨的地方,饭食正常供应,加上年纪轻轻,所以在雍正去世以后,才能和十阿哥胤俄重获自由。
十阿哥是这几人中最好的,因为他没啥大志气,虽然曾经帮助八弟争位,却因为他也就是陪衬,加上他的母亲背景雄厚,雍正是最善待他。
而最苦的就是老八和老九了,他两人过的啥日子?
胤禩被安排进入了一个只有四面高墙,没够任何遮掩的地方,也就是说全露天的,虽然吃喝穿都不愁,但是太阳晒和刮风下雨,是没有地方躲的,更重要的就是这地方不会很大,还与世隔绝一样,即便是身体条件好,武艺高强的胤禩也熬不过半年就离开人世。
胤禟和胤禩的待遇是差不多,被安排去了保定的,交给直隶总督李绂看在,安排在一个衙门狭小空间内。终日带着三条铁锁,住的地方不但狭小,里面啥也没有,他曾经想要一张桌子,但是雍正不但不给。还说了,每天固定一些饮食外,其他啥也不给,后来还将他四个家人带啦,他的日子更紧迫了,才三个半月,因为身体趁受不了,心也彻底绝望了,病逝于保定。
可见平时养军处优的阿哥们,一到了宗人府,如果被刻意在一些安排环境糟糕的地方,其生活品质一下子降低太多,阿哥们无论是生活,身体,和心理都很难接受,并且在尊严上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
其实宗人府让阿哥害怕,还是那些平时对他们恭敬的侍卫和太监,
因为宗人府这地方,本来就是管皇家的人的,虽然民间和大臣都管不了,但是宗人府可有足够的威势震慑住他们,特别里面的干活的,不是皇帝的亲属就是亲信,对于阿哥们哪怕是亲王,他们也不怕,不过平时会装作毕恭毕敬,到了阿哥们被罚入了宗人府,他们会思考皇上的想法和态度,对待阿哥就不同,可以说变本加厉的惩罚。
例如康熙对大阿哥和储君,他们知道康熙还是不忍,所以伺候得好好的,但是到雍正对待八阿哥和九阿哥,他们可就知道雍正的想法了,所以甘愿背上骂名,也想方设法去对他们给予各种的“优待”,而这些人为达到目的,各种的奚落和落井下石是难免的,特别失去势力的阿哥,心高气傲很多都忍受不了,可是有没办法,吃喝拉撒在一个地方,还得天天被冷言冷语,甚至伙食都是最差的,炎炎夏日吃馊味的饭食,落魄如此阿哥们在尊严上打击很大,所以无论是阿哥和格格还有后妃,都肯去宗人府,就是因为这一个落差,即便是能出来,他们对宗人府也是望而生畏。
不过其实宗人府雍正对待八阿哥和九阿哥的情况很少,大部分的被宗人府看着的阿哥们,其实生活还是比一般人优越,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所犯的一些事,只有皇帝能亲自和有资格训斥他们。除非类似雍正的狠心,要不宗人府的待遇。对于其他人来说,简直就是等于恩养了,不但有专门的医生和服侍的人。他们被恩养起来后,虽然限制了出行。可是其他一切还是如常,更甚至为了他们解闷,还会安排一些宫女服侍阿哥,用以就是保证他们后代的继续繁衍。
那么在清朝阿哥被罚入了宗人府,他们的家眷会怎样?
阿哥们住进了宗人府,家里人会不会过的很落魄?其实答案是看情况,大部分都不会,每个人情况不同,对家人的待遇不同,例如八阿哥,最后妻子回了娘家,过了一段时间就再回到了王爷府中,和胤禩的子女度过了余生,但是另外一些则不同,例如康熙当年的太子,他的儿子曾经就被宗人府看着,到了乾隆时,乾隆找借口又让他进去了宗人府。
那些稍微犯了小错的,没几天能出来的,就等于当进去闭门思过,所以家里人没啥影响,阿哥府中一起照旧,这还是因为阿哥们的特殊身份有关,众人也不好做的太过份,毕竟是皇家人,如果不是天子圣谕,基本都是生活如前,不过就是少了一个家里的顶梁柱,日子过的肯定没其他皇族好而已。
小结:
其实清朝的宗人府,是被一些影视剧误导了,感觉就是对阿哥们惩罚的地方,其实是一个皇族的管理机构,而由于民间野史的传闻,说:“阿哥们闻之色变,宁可不去”,让人感觉宗人府,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地方,其实这一说法是一个误导,因为古代的皇子们,大臣管不了只有宗人府可以管辖,所以加上都是皇上的亲儿子,所以处罚也的有中宗人府来处理。
可是因为在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中,阿哥们斗的太厉害,所以才导致了清朝初期出现的八阿哥和九阿哥们,这样让阿哥们感到心寒的经历,而这段历史又是真实的,让许多阿哥们对宗人府非常的敬畏,当然谁不知道进去了宗人府,会不会有走出来的那天,所以听说要去宗人府都心理才非常害怕,可到了清朝中晚期,随着皇族的人口增多,宗人府忙的更多管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编撰谱系,真正要去宗人府待上一生的阿哥为数不多,
不过因为雍正的几个兄弟过的太惨烈了,所以宗人府的恐怖名声才在民间不胫而走,当然有宗人府在,管束着这些阿哥们,对于天下太平也是一件大好事。
------------------
推荐阅读: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谁的诗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上一篇:如何根据肤色挑选丝袜?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