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俗话说“开店三年断六亲”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老俗话说“开店三年断六亲”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开店三年断六亲,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开店后,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会断了。这句话随说有些过分,但是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来说,开店的大多数都是很忙,空闲机会不多。比如说,本人一个外甥,在外地开超市,很少有时间回家,不要说看舅舅,就是自己的父母见面机会都不多。偶尔见个面,就是那么几句话。也只有过年时才能急忙忙的回次家,第二天又急匆匆往回赶,春节期间,超市也挺忙。常此下去,亲戚朋友之间沟通机会越来越少,因此人与人之间感情越来越淡。
还有的亲戚朋友就在附近开店,见面机会也挺多,可是,总是觉得相互之间有些清冷。有的虽说见了面说话还挺好的,就是不在你的店里买东西,这种现象确实是存在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买和卖观点存在着差异。开店的总想把东西卖个好价,买东西总是想少花点钱。买东西在陌生人那里买,可以砍价,卖东西人觉得也可以薄利多销。可是在亲戚那里买也不好意思讲价,多少钱就是多少。经常这样,熟人来买东西的人就少了。当亲戚知道你去别人那买东西后,也挺生气的,就这样亲戚之间的关系就淡了。反过来说,如果亲戚总是把东西便宜卖给你,那么他也觉得吃亏。因此现在流行了一句话,打工不到亲戚家,买卖不去熟人店。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外,还有一部分人是忌妒心造成的。有的亲戚朋友以及邻居之间,看到你店开店挺兴旺,自己过的也不咋样,自然而然的就不愿意和你来往。也有的人开店挣了点钱,也看不上穷亲戚,就这样亲戚之间也越来越不亲了。
✽农村老俗话说“开店三年断六亲”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开店做生意本来是各尽其能,获取利益;也算是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是一件挺正常的事。不过,在农村却流传着“开店三年断六亲”的说法。这句话意思是说,开店经营多年,就会没有亲情,甚至和亲戚朋友断了来往。细细想来,这句话说得多少还是有点误会。
凡开店的压根就没有断“六亲”的想法,是多虑了
“六亲”非一般,断不得。一般来说,“六亲”是指父、母、兄、弟、妻子、子女;也指父子、兄弟、夫妇;还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等。所谓由“六亲”,不是有血缘关系,就有联姻的因素。就一个坐店经营者,也是混口饭吃,没啥了不起的。怎么和这些沾亲带故的人断了来往呢?这是绝对不可能,也是不可想象的。
情也非得已的困惑。开店的人不是坐享其成,闲下来的时间不是很多。生意好了,常忙着订货。货订回来了,要订对账单,入库登记、存档,分类別门摆放;大晚上又得入账、添货;早早还得开门大扫除。生意不景气,既然开店了,早有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有顾客没顾客,还得守店,寸步不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生意人的大忌。家人们、亲戚们,甚至朋友的生日,聚餐啥的,人去了,心还在店里。尤其是食品搞加工的,经营副食的,食品都有保质期,不操心不行。就是春节了,有“串门”的习俗,还想着买店里的礼品想兜售。开店了,就有水电费、房租等开销。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全耗在店里。长此以往,与亲人、亲戚之间沟通的机会愈来愈少,好像是感情也变淡了。其实,是有苦衷的,没办法。
尽可量地粘乎着“六亲”。开店了,得有顾客进店,买了商品等才会有利润。做生意的万千家,生意红火的又有几家?还不是眼巴巴地望着有顾客来。有“回头客”的光临。只要有亲戚朋友来,更是荣幸之极。递烟倒水让座,买东西了,不是打折,就是收个成本价。既想感谢他们给了面子,又想让他们尝“甜头”,期盼着“下次光临”,还想落个做生意不心黑的好名声。
说开店的“断六亲”,是一种偏见,更是一种妒忌
人都恐怕有一种不在熟人店里买东西的心态。说起来也不外乎有这几种想法:一是怕“宰熟”。熟人进店了,碍于面子都不会讨价还价。店主说多少钱,就掏多少;二是怕买到假货。有时候,订货的人也未必能识别出货物的真假,万一把这货买给了熟人。要是别人,一是会投诉,或者退货。对于熟人的店,只好自认倒霉,再不买就是;三怕你赚了钱。开店也有开销,除过成本、开销才是利润。现在的生意本来就利润薄,但是熟人来了,还得优惠,赚头更少了。而对于熟人来说,你不看挣了我多少钱;四是凡沾上了利益,总会想到“利欲熏心”,认为你还是赚钱了。赚得盆满钵盈的。难免会心生妒忌。
开店做生意,既想赚钱,也想有人缘,以期达到“双赢”的目的。对于开店的人,做为亲戚朋友,要设身处地去看待。不要觉得开店的赚了点钱,就觉得过意不去,背地里还说出“开店三断六亲”的话来。这样也太伤每一位开店人的心了。何不来“换位”思考呢?我零零总总开店20多年,咋一点“断亲”的那种感觉就没有呢?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京剧谭派的传人还有几个?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