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旦恋上魏碑就不愿意写唐楷了?
✥为什么,一旦恋上魏碑就不愿意写唐楷了?✘
提倡魏碑的人,没有一个能够在唐楷方面有所成绩!
既然魏碑代表高水平,为什么连低水平的唐楷都写不明白呢?
学习书法是先接触唐楷?还是先接触魏碑?有谁会在第一选择上选择魏碑去学习?有吗?多吗?即使是有,也不多!那么。为什么最终选择魏碑呢?
我的主观认为是,这些人学习唐楷,而且唐楷写的不甚突出,也觉得穷其一生也不会有太大的造诣了。所以,有些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混淆视听,而后世的不思刻苦还想在书法方面有所成绩的人,对于这种取巧的方式更是趋之如骛,甚至达到诋毁二王的正统书法的地步。
我坚持那句话,说魏碑高明的人,你来写一写唐楷,敢吗?
ℭ为什么,一旦恋上魏碑就不愿意写唐楷了?↖
曾听一位书法家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和一帮同学在北京跟着启功先生学习书法。一次讨论到魏碑,大家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请启功当裁判。
启功啥也没说,第二天直接带他们去故宫库房,看一块尚未刻完的碑。只见已刻的部分和我们在书上见到的一样,棱角分别,而未刻的书丹部分,却是圆润遒劲,与碑刻部分迥然不同。关于这个话题,本文后面会讲到。
近年来,在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展览中,获奖的楷书中,写碑的占了绝大部分,几乎无奖不碑,哈哈。
其实说句实话,唐代在将楷书推向鼎盛的同时,也将楷书的发展之路堵死了,楷书由此开始走下坡路。
唐楷正应了那句话:让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唐代将楷书的各种变化都已写尽,将楷书的各种法度都已定型,照此发展,楷书只能按照规定的轨道去写,这其实已经开启了“馆阁体”之门。
喷子们且别着急喷,这不是我个人的观点,翻开任何一本讲书法史的书,都会提到这一点。
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唐楷确实很美,但它已失去发展空间。
碑学的研究始于宋代,但崛起于清中期。刻碑之风盛行于南北朝,但在人们对它研究之前,它一直作为一种实用书法在民间存在。
关于魏碑,我们要明白,它大多由书法家先写于纸上或碑上,然后由工匠用刀斧雕刻,因此,它是一种再加工书法,这一点与篆刻类似。
而后人为它的金石刀斧之气所吸引,又想通过毛笔来表现这种刀斧之气。哈哈,人类真是个“怪物”,先用毛笔写,再用刀斧刻,再用毛笔写,写碑,实际上是第三次创作了。
魏碑出现的重要意义,在于丰富了书法的审美类型,扩大了书法艺术发展的空间,同时证明了中国几千年的书法文化,有着自我的发展、完善体系。
对于楷书,书法界有一个共识:唐楷因为规律性强,法度严谨,是书法入门的最好选择。但若想在楷书上有更大发展,则还须在两个方向有突破,一是要向魏晋小楷求韵味,二是要向魏碑求趣味。
清中期碑学的崛起有其特定原因,但碑帖融合,现在来看,确实是书法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学习楷书,我们要明白最最重要的一点:魏碑虽然趣味性强,但其良莠不齐,更由于研究时间并不长,很多东西并未得到确认,故它只能是一种营养品,学习楷书,还是应该以唐楷为根本,我们只有在唐楷达到一定高度后,在有经验的书法家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吸收魏碑的营养。
否则,贸然学习魏碑,容易误入歧途。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为什么,一旦恋上魏碑就不愿意写唐楷了?☺
唐楷,印刷体,台阁体。犹如唐诗,束缚个性。
而艺术的魅力在于个性。“似我者死”也!
魏碑变化较唐楷为多,恰如新诗与格律,散文与八股,白话与文言。
时代在发展,求新求变,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今天的生活,是书法的源头活水。
田某推行印刷体,广收门徒,实为盈利而为,追铜逐臭,“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为什么,一旦恋上魏碑就不愿意写唐楷了?ℜ
魏碑和唐楷是楷书里面两大流派,魏碑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出土的文物看,魏碑体一直是摩崖、刻碑和墓志上的主要字体,说明当时的刻工就是这种风格,与写的人无关,这种情况即使在王羲之时代也是如此,同时期出土的王、谢墓志依然如此,郭沫若还依此断定兰亭是伪作。愚认为魏碑不是书写的楷书,而是刻出来的楷书。由于刻工水平不同,所以风格上变化较大,摩崖等露在外面的字一般刻的工整精美,如《龙门二十品》,但墓志等埋在地下的总体风格粗犷雄浑,如《李壁墓志》等。
南北朝后期,楷书基本延续二王笔法,陈、隋时期智永的千字文就是代表,唐初褚遂良也属于这一类风格。
而虞世南、欧阳询则将楷书写的平正规矩,法度森严,对唐代中后期影响较大,中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延续这一风格,将楷书发展到了极致,并称“颜筋柳骨”,成为了后世楷书规范书写的范本。
隋唐建立科举制度以后,后世科举考试必须使用规范的楷书答卷,唐代楷书规范平正,正好合适启蒙教学,这个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末科举制度的灭亡。明末清代随着书法复古运动兴起,魏碑也和篆隶一样受到重视,出现一批魏碑大师。书法成为纯艺术形式后,书法的实用价值已经极大的减弱,对于楷书的审美也不局限在平正优美,自然、灵动、个性、创新成为楷书创作的大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刻板规矩的唐楷自然缺少了以往的优势,而魏碑的多样性、丰富性给楷书创作带来了广阔的天地。近几届的国展魏碑作品已经成为楷书的主力,而简单的学唐楷的作品基本上没有了空间。这是时代的选择,是审美的进步,也促使学唐楷的人不能就唐楷学唐楷,千万不要简单的认为临像了就是好,临的再像也不是自己的,要融会贯通,要打破传统,完成在唐楷基础上的适当创新。其实清代的何绍基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以颜体为底子融入自己的笔意,自成一家,他的字你可以不喜欢,但他的方法值得借鉴。
☈为什么,一旦恋上魏碑就不愿意写唐楷了?▍
悟空提问我回答:中国汉字发展史上,有秦篆汉隶魏碑晋韵唐楷,就包括了魏碑。魏碑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有刀砍斧凿的笔法。钟繇被称为楷书鼻祖,而魏碑,则是民间识字之士的杰作,专门写墓志碑,魏碑没有书者名字,浑厚雄辉能镇邪。
王羲之倾览群书,最后选择了钟繇的楷书做为榜样,学习和临摹,他放弃了刀砍斧凿的笔法,自创妍美圆润的笔法。初唐四大家虞世南、褚遂良、薜稷专攻王羲之笔法,欧阳询则研穷碑刻,楷书劲挺硬朗。
既然王羲之放弃魏碑,选择了钟繇的楷书,是经过仔细察看和思考的,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都选帖弃碑,我也不会选择魏碑。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