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除了六耳猕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坏猴子?
▐《西游记》中,除了六耳猕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坏猴子?Ⓦ
花果山有很多猴子,具体数量是多少呢?
悟空会集群猴,计有四万七千馀口。——《西游记》第三回
可见花果山果然名不虚传,一整座山的果树,养活了四万多只猴子,这么多的猴子,难道就全是好猴子吗?
非也!
不管在哪里,都会有斗争,孙悟空作为一只猴子,他也曾被三只猴子坑害过,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哪三只猴子这么大胆!
排第三的猴子。
这只猴子没有姓名,姑且叫他小猴子。话说孙悟空出世后,整天跟猴子们混在一起,有一次闲来无事,猴子们顺着水流找源头。
这是探究未知领域,很值得鼓励。
但走到水源尽头,发现是一股瀑布,小猴子坐不住了。
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西游记》第一回
这不明摆着是让猴子送死嘛!瀑布的下方必然有个深潭,况且瀑布的冲击力贼大,掉下去十死无生。
焉坏焉坏的小猴子,重复了三次,孙悟空才跳了出来,大喊他要进去。其实小猴子并没有想过坑害孙悟空,只是大家来都来了,总得找点话题,让回去的路上有的聊。
有没有猴子肯试一试,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话题,足够回去扯蛋了!
谁会知道孙悟空不走寻常路呢?
既然你要跳,那你就跳。要不是瀑布后边是水帘洞,恐怕孙悟空就交代在这儿了。
排第二的猴子,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出场的时机很微妙,是唐僧再次将孙悟空赶走之后,趁此间隙跑了过来,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代替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拜佛求经,唐僧不同意,他退而求其次,打伤唐僧,抢了唐僧的行李包袱,准备来个偷梁换柱。
这计谋,在直来直往的《西游记》中,堪称一大经典,只是不够完美,毕竟唐僧头顶上还有39位隐形保镖,且取经四人组以及白龙马还活得好好的。
六耳猕猴看似很坏,却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他跟孙悟空的矛盾,在于六耳猕猴心中的贪念。
但是,他这么做,依旧算是坑害孙悟空。
孙悟空性子直,断不会欺师灭祖,六耳猕猴假借他的名号走上西天取经路,等于是不把孙悟空放在眼里,这还了得?
所以两只猴子,打上天打下地打到如来佛祖哪儿,结果死了一个,皆大欢喜,至于到底死的是谁,对于正牌取经团队来说,无伤大局。
排第一的猴子,通背猿猴。
小猴子是无意坑害,六耳猕猴是间接坑害,而这只通背猿猴,就有些诛心了!
话表孙悟空当了美猴王后,经过三百多年无忧无虑的岁月,忽然害怕起生老病死,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古代那么多雄才伟略的帝王,都想着长生不老。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班部中跳出一只通背猿猴,告诉孙悟空有三等名色,不服阎王老子管辖。
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西游记》第一回
佛、仙、神圣等,在哪里呢?通背猿猴又知道!
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西游记》第一回
通背猿猴很懂啊!
知识面挺广,知道谁能长生不老,也知道他们的住处,那就要抬杠了;你都知道,怎么不去?
孙悟空听了通背猿猴的话,想也不想,决定第二日出海访仙。
小的们,替我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类,我将去也。——《西游记》第一回
有没搞错?跨洲渡海用枯松作筏竹竿作篙?张无忌一家子回归中土的装备,比这个都好吧?
通背猿猴的用意呼之即出,他真的想要坑死孙悟空!
☻《西游记》中,除了六耳猕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坏猴子?╣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回答题主的问题,仍然以吴承恩的《西游记》为依据。
在《西游记》中,除了六耳猕猴之外,其他的“坏猴子”是有的,并且不止一个、两个。
一、花果山让孙悟空“寻个源头”的“众猴”。
洞中的情况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万一出现意外,探洞的后果不堪设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众猴”却提出谁敢进洞探寻,成功后享受优厚待遇的声音。如果失败了,后果很严重,他们却一字没有提到。这样的“众猴”,你能说不坏吗?
如果是好猴子的话,除了告诉别人光明前景之外,还应当把注意的事项、采取的措施、出现意外的后果等都一并说出来。“众猴”并没有这样来做。
第一回中这样写道:“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结果是,孙悟空探洞成功,没有出现意外。后来,孙悟空就做了花果山的“美猴王”。
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倒霉的只有孙悟空,鼓动别人进洞的“众猴”是不会承担任何责任的。
二、鼓动孙悟空跳出“轮回”的通背猿猴。
孙悟空做了“美猴王”之后,产生了一大忧虑:
“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第一回)
为消除孙悟空这一忧虑,通背猿猴给孙悟空出了主意。第一回中这样写道:
“”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处?’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天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常躲过阎君之难。’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
这时的通背猿猴,既知道跳出“轮回”的路径,也知道跳出“轮回”的巨大风险。
通背猿猴也和“众猴”一样,同样没有给孙悟空提出跳出“轮回”的注意事项、具体措施,更没有告诉孙悟空跳出“轮回”所要冒的巨大风险。
他只是告诉了孙悟空跳出“轮回”的路径。万一在寻求跳出“轮回”的过程中,孙悟空有个三长两短,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如果孙悟空真的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不测,甚至把自己的性命也丢掉了,那是不是正是通背猿猴想要的结果呢?如果通背猿猴的想法正是如此的话,你能说它不是“坏猴子”吗?
三、遇难时,逃离花果山的猴子。
第二十八回中写道,在孙悟空“闹了天宫,拿上界去”后,杨二郎率眉山七弟兄,把整个花果山都烧坏了。孙悟空回来后,见到的惨景是:“那山上花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木焦枯。”
在遭受如此大的灾难之后,有的猴子没有选择离开花果山,而是继续生活在这里。这样的猴子,是好猴子。可是,也有一些猴子,却选择了离开,到别的地方去了。在灾难面前,他们选择了逃离,这些猴子当属于“坏猴子”之列。具体情况,第二十八回中是这样写的:
“群猴道:‘自从爷爷去后,这山被二郎菩萨点了火,烧杀了大半。我们蹲在井里,钻在洞内,藏于铁板桥下,得了性命。及至火灭烟消,出来时,又没花果养赡,难以存活,别处又去了一半。我们这一半,捱苦的住在山中。这两年,又被打猎的抢了一半去也。’”
群猴这里所说的“别处又去了一半”的猴子,就是这里所说的“坏猴子”。面对困境,他们应当和另一半留下来的猴子共患难、寻出路才对。
当然,如果这“别处又去了一半”的猴子,不是自己联合起来逃走的,而是经过大家商量之后,同意他们到别处去,以减轻花果山的压力,那就要另当别论。果真这样的话,他们就都是好猴子了。但愿“别处又去了一半”的猴子,属于这种情形。这样的话,《西游记》中的“坏猴子”就会很少很少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西游记》中,除了六耳猕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坏猴子?❀
六耳猕猴虽然给取经造成了不小麻烦,但好赖不济也算是为了理想而奋斗,只不过方式方法让人不敢恭维。但是书中有这么一些猴子凉薄忘本、唯恐天下不乱,品性比六耳猕猴要低劣得多。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众猴”
众猴,顾名思义就是很多猴子,这里特指剧情时间花果山早期的那些元老。
孙悟空出世不久,和花果山的众猴打成一片,平日里嬉笑玩闹好不惬意,如果一直如此,也就没有《西游记》了,所以便有了后来的“猴王探洞”。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还没有名字的孙悟空和众猴一起来到瀑布边,不知是哪个想到的馊主意,总之书中借“众猴”之口说出,意思是谁能穿过瀑布看清源头再活着回来,就拜其为王,于是孙悟空冲了进去,因而成了“美猴王”。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一点,瀑布的水很急,下面便是深潭,如果不是孙悟空有主角光环,恐怕在那时就身死道消了。当然了,倒不是说这些猴子故意坑害孙悟空,毕竟他们也不知道这石猴这么“彪”,但是这样更可恶,因为换个别的猴子尝试这操作,恐怕九死一生。所以众猴提出这个主意并不是真心为了立主,而是单纯地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但是又不敢以身犯险,于是想出这么一个点子,这是典型的看热闹不怕事大,置同类生命于不顾,从这个角度讲,“众猴”确实算不得什么好猴子。
可共享乐、不能同患难的出逃者
孙悟空取经途中曾与唐僧发生摩擦,因而重回花果山。可此时的花果山再无往日的喧嚣与繁荣,因为在悟空被擒后,二郎真君奉旨率麾下对花果山进行了大肆“清洗”,最后纵火烧山,所以悟空很多猴子猴孙都在此战丧生。
一些躲得及时幸免于难的,在天兵天将离开后继续生活在花果山上,只是由于没了悟空罩着,生活得无比困苦,和过去的“锦衣玉食”天壤之别。根据幸存的猴子讲,除了被杀的还有一部分因受不了清苦离开了花果山。
我们不能苛责那些离开的,毕竟过惯了曾经的生活,突然从天堂掉到地狱,这种反差不是谁都能承受的。但是毕竟曾经都是手足兄弟,报团取暖整体日子过得怎么也会相对好些。总不能说吃香喝辣可以,遇到困难就拍拍屁股走人吧?我甚至怀疑他们是怕天庭再找晦气,到时丢了性命,得不偿失,所以选择了离开。
他们算不上恶,也未必是坏,但一定不是好。
为虎作伥的拥趸
唐僧在取经时经常犯迷糊,甚至分不清是非黑白,整个一拖油瓶,孙悟空碍于头上的金箍,每次还不得不耐心解释,当然了,唐僧是头倔驴,通常要么听不进去,要么左耳进右耳出。
悟空曾和唐僧说过这样一席话,说当初做妖怪时,如果想吃人肉,便变化了骗人,再从中取事。如果此事属实,那就说明悟空以前和别的妖怪基本没什么分别,那么他手下的猴子自然就是为虎作伥的帮凶,起码比不上有来有去那样心地善良的小妖。
当然了,书中也交代过悟空很少吃烟火食,多用瓜果,是口清气。八戒常吃人,是口浊气。所以也不排除孙悟空为了取信于唐僧,让自己的说辞更有说服力,故意编造了故事。
凉薄忘本的老石猿
没错,这个老石猿指的便是主人公孙悟空。
很多人将孙悟空视作中国神话的象征性人物,说他是不畏强权、敢于反抗、勇敢善战,然而这都是被美化之后的悟空形象,在原著中并非如此,除了最后一条,前两点用在他身上并不合适。
生老病死本是三界规律,但是孙悟空不甘心死去,或者说因为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不应该死去,于是大闹地府,私改生死簿;没有趁手兵器,便去龙宫索要,仗着神通得寸进尺,大有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架势,极其蛮横无理;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天庭网开一面,对其进行招安,却嫌官小反下界去;最终封了齐天大圣,又因蟠桃会不在受邀之列而大闹天宫……
无规矩不成方圆,由始至终没人压迫过孙悟空,都是他主动找麻烦,如果人人都学习这样的反抗精神怕是要天下大乱了。
抛开这些,孙悟空的品性也很有问题。花果山鼎盛时万妖来朝,除了本山的猴子,什么獐狍虎豹、山精野怪均来花果山投效,孙悟空照单全收。他们为什么来这里?自然是寻求庇护,但也并非不劳而获,平日里也是要听差遣的。一方投效,一方接受,就形成了主从关系,投效的出力报效,接受的保护,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在天庭兵伐花果山,众妖被擒被杀,孙悟空听闻死伤中没有猴子猴孙时,居然说出不是同类,不必在意的话,之后自顾自地饮酒作乐,本性之凉薄让人不寒而栗。
不仅如此,孙悟空还极为忘本。他本是妖,却在取经路上面对对手时,一口一个妖怪,典型的自己是和尚还骂别人光头。或许在他看来,自己随须菩提祖师修行过,便不再是妖,更何况如今皈依佛门,不是佛祖也算个菩萨,起码是个正统神仙了。
同时,在弃道入释之后,孙悟空明显开始心向佛家,不说处处与道门作对,也大有一较长短之心,完全忘了自己一身本事从何而来。有人说他老师须菩提就是佛家某位大能的化身,这是捕风捉影的事。更何况即便是真的,孙悟空并不知道这些弯弯绕,他学的是道家神通,这点真武大帝也曾经提到过。
凉薄忘本、肆意妄为,这就是孙悟空最真实的本性,之所以一直被当做正面形象歌颂,一方面是看过原著的人本就不多,完全是拿着电视剧中的设定在解读《西游记》;另一方面是出现了一个更讨人厌的唐僧,对比之下猴子倒成了正面角色。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以孙悟空为首的花果山群猴真正称得上好的远没有不好的多,所以论起《西游记》中的坏猴子,上述这些怕是比六耳猕猴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游记》中,除了六耳猕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坏猴子?╍
《西游记》原著记载: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灵明石猴
《西游记》原著中对灵明石猴这样描述:花果山上那一块神奇的石头,终于迸裂开来了,跳出一个石卵,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石猴一出世就懂得拜四方,是一只很懂礼貌的猴子。石猴从眼睛中射出两道金光,射向玉皇大帝居住的南天门,把这个高高在上的玉帝吓了一大跳,赶紧聚集众仙一起商议,表示对石猴出生的重视。玉帝对其身世做出判断:“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这句透露出俩个信息,其一,孙悟空是石猴,其二,此石猴是吸收日月精华,再就是对“灵明石猴”的猜解了,“灵”就是吸收天地灵气,“灵明石猴”就是日月精华,再谈谈孙悟空的师傅,第一位是菩提老祖,天界初始有五大巨头太上老君、原始天尊、接引道人、准提道人、通天教主,有说法菩提老祖就是通天教主,他那四位师兄弟有有了着落,唯独通天教主隐居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他不拜三清,只拜天地,可见其辈分,我们都知道,悟空的第二位师傅是金蝉子,身为凡人的他,不可能教会悟空大神通,却让太上老君给了孙悟空火眼金睛,观音给了他三根救命毫毛。
赤尻马猴
《西游记》中记载花果山四健将中的马流二元帅,亦作“无支奇”也作“无支祈”,他有一神通,就是治水,他的外观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无支祈是大禹时期的一位巫族首领,无支祈是水神,传说描述为妖猴,被大禹打败,召集神兽夔龙制服妖猴,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女仙外史》等神魔小说也有赤尻马猴的原型,有一段明初唐赛儿的起义的一段传说,唐赛儿曾捉到一只赤尻马猴精,马猴说早已算到此劫,请求饶命,后唐赛儿鞭打了马猴一百,并赐名“马灵”。
通臂猿猴
在战国时期就有了白猿传功的传说,人类模仿白猿学习搏击和剑术,在金庸老先生的小说里越女剑的故事,民间还有流传的通臂拳,蜀山剑侠传中衡山派有牛逼的猿公长老,九天玄女也传授过白猿法术。虽然《西游记》原著中对通臂猿猴描述不多,通臂猿猴在《封神演义》及影视作品里出现很多。在商末周初的时期,《封神演义》中,身为梅山七怪的老大的袁洪在其中也是很重要的角色,与二郎神斗法不分伯仲,他没有吃过太上老君的仙丹,不像悟空吃了太上老君三百年的金丹,却依然不死之身,因为打不死他,最后还是靠女娲炼制于混沌初开时的顶级神器山河社稷图,才将其禁锢。
六耳猕猴
《西游记》“真假美猴王”的桥段中,请来各大神仙诸佛都无法分辨真假,而地府之中有一神兽,却能识别,他就是地藏王菩萨座下的谛听兽。六耳猕猴,因为善聆音,能察理,所以学习能力非常强,可以说拥有写轮眼的能力,在孙悟空跟菩提老祖学习的时候,说过此间无六耳,然而六耳猕猴学会孙悟空所有本领,很可能孙悟空一切行为都没逃过他的耳目。换成禅道的理解就是,六耳猕猴是另一个悟空,精神分化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心境,孙悟空的结拜兄弟猕猴王又通风大圣,大概也属于六耳猕猴一类擅于善聆音,能察理,能跟牛魔王、美猴王结拜的绝非凡辈。
附录
刘荆洪新著《西游记神游》出版
搜狐媒体平台 2010-11 07:58
海南日报讯(记者梁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可谓家喻户晓,近日科普作家、海口经济学院教授刘荆洪新著——科幻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神游》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将古典的《西游记》进行了科幻的创新演绎。《西游记神游》皆具中外小说的文学艺术手法与科普小说的奇幻想象力,让现代机器人穿越时空与现实间,寻找科技的象征——宇航袈裟。既是科幻神话长篇小说,又是一部影视小说,在展示《西游记》的文化奥秘方面进行了科学与艺术的探索。
☹《西游记》中,除了六耳猕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坏猴子?ℝ
首先说结论:坏猴子的定义挺宽泛的,对谁坏才算是坏呢?西游记中描写的猴子不少,除了花果山的猴子之外主要就是所谓的六耳猕猴、水猿大圣以及和孙悟空结拜的了猕猴王了。
这些猴子能不能称为坏猴子?从人族的角度来说应该是都可以称为坏猴子的,的确不是好猴子,六耳猕猴不去说它了,打唐僧还准备搞假冒伪劣,显然是坏猴子了,那咱们再看看和孙悟空结拜的弥猴王。
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日逐讲文论武,走吅、中“秃宝盖”(“冠”头、下“斗”,古时酒器)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把那个万里之遥,只当庭闱之路,所谓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馀程。
看起来这妖族七兄弟也不过是成天的吃酒耍乐而已,似乎不是啥恶人啊,但是咱们看看,在孙悟空遭难后,这七兄弟的表现,打硬仗的时候不见人,打完胜仗了他们都来贺喜了,显然也不是啥仗义的朋友
你看那猴王得胜归山,那七十二洞妖王与那六弟兄,俱来贺喜。在洞天福地,饮乐无比。他却对六弟兄说:“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声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蛟魔王道:“我称覆海大圣。”鹏魔王道:“我称混天大圣。”狮犭它王道:“我称移山大圣。”猕猴王道:“我称通风大圣。”犭狨王道:“我称驱神大圣。”此时七大圣自作自为,自称自号,耍乐一日,各散讫。
再看看那味水猿大圣,水猿大圣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从国师王菩萨口中描述的
国师王道:“你今日之事,诚我佛教之兴隆,理当亲去,奈时值初夏,正淮水泛涨之时,新收了水猿大圣,那厮遇水即兴,恐我去后,他乘空生顽,无神可治。今着小徒领四将和你去助力,炼魔收伏罢。”
从这个描述来看,这厮遇水即兴,而且是在涨水的时候,一旦闹起来又是无神可治,显然也不是啥好猴子了。
------------------
推荐阅读:
两次二胎都遇胎停,最后一次做了活检,各种问题。是现在做进一步检查还是再等等?
医疗、教育、地产,目前三个最火的行业未来30年将会怎样的发展?
上一篇:南阳张姓祖上是哪里的?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