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传统的小吃安海土笋冻里像虫子的是什么东西?
Θ福建省泉州传统的小吃安海土笋冻里像虫子的是什么东西?✲
福建小吃土笋冻,外表看起来有点像广东的钵仔糕,不过土笋冻是透明的,里面还有很多类似于虫子的东西,而那些,就是土笋冻制作的关键,也就是土笋,即沙虫。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冻”,像是猪皮冻、鱼鳞冻,这些冻大多类似于凉粉的制作方法,而福建的名产,就是用沙虫制作的土笋冻。
在东南沿海的很多地区,滩涂上都分布着一种叫做沙虫的海洋生物,这种沙虫看起来就好像是沙滩上的蚯蚓,所以也被称作是海蚯蚓。
沙虫是可以食用的,只不过各地的吃法不同,例如广西广东大多用沙虫来熬粥,还有些地方是用沙虫清炒或清蒸,而福建的沙虫,尤其是泉州厦门一带,多被做成了土笋冻。
新鲜的沙虫要放置在清水中,如同处理蛤蜊、花甲之类一样,让它吐沙,之后反复揉压,以外力将其体内的沙土杂质挤出来,只留下白净的沙虫肉。
之后将沙虫加水进行蒸煮,煮开之后倒入容器里放凉,因为沙虫跟猪皮之类一样,含有非常丰富的胶原蛋白,所以凉透以后就会凝固成类似果冻凉粉一样的状态。
由于沙虫的味道,使得土笋冻本身就有比较清淡的鲜味,在吃的时候通常只需要加上一点其他的配料跟酱汁即可,吃起来既有冻的入口即化,又有沙虫的爽脆韧劲儿。
在泉州与厦门等地,人们将滩涂上长得像蚯蚓一样的沙虫称作是“涂笋”,同音叫做“土笋”,制作出来的这种美食,自然也就被称作是土笋冻。
关于土笋冻的由来,一是说明末清初,郑成功据守福建沿海抗击清军,因粮草短缺,所以士兵们到处捕捉海产果腹,有的士兵将海滩上弄来的沙虫丢进锅里,做出的汤非常鲜美。
人们大量捕捉沙虫,经常煮一大锅备着,到吃的时候热一热,有一回有个士兵腹中太饿所以没有热,直接吃已凝固的土笋汤,发觉格外好吃,所以土笋冻由此诞生。
而还有个类似的传说,情节差不多,只不过主人翁变成了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但不管是郑成功还是戚继光,这些都是传说,并没有确凿的依据。
在史书上最早出现土笋冻记载的,是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生于海滨,形似蚯蚓,即沙巽也!这是最可靠的最早记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