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贮藏(储蓄)钱的?
▍╬古人是如何贮藏(储蓄)钱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102条回答。
方法无非这几种:
第一,藏在家里。
古人的钱大多是藏在家里的。
当时有钱人会将家中的金银熔铸成大锭的元宝或者类似的东西,然后直接埋在家里某处。
民国有个作家帮助叔叔去处理一家分遗产的事情,就是先根据男主人生前的留言,将地下埋藏的金银元宝发出来,称重以后平均分为几个儿子。
1936年陕北红军发动东征,攻入山西境内。在这里打土豪,红军收入很大。在土豪家中,红军战士挖出不少重达100两的金银元宝。这种元宝太重,在市面上是很难看到的,主要就是用于埋在地下的。
当然,一些古人会选择藏在夹墙内,有的则会掉在房梁上。
不过,这两个都不太安全,可能会被盗窃。
为什么鼓上蚤时迁擅长攀爬?就是需要爬到房梁上偷东西。
第二,存入钱庄。
今天我们存钱到银行,还会拿一些利息。
古代富人也可以将自己的金银和珠宝存入钱庄,但对不起,不但没有利息,你还要支付保管费。
古代钱庄一般设有银库,通常是保卫严密的一个仓库,里面有若干上锁的大柜。
古代富人将财物存入钱庄,钱庄就会放入这些大柜中。
因为仓库有专人看守,加上定期盘查,肯定比你放在家里要安全一些。
不过,钱庄存在倒闭的可能性,要提防钱庄关门时候卷走你的财物。
第三,存入商店。
大家看电影《林家铺子》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林家铺子周边一些贫民,经常去铺子索要利息。
后来林家铺子垮台倒闭,这些贫民气的围在铺子门口闹事,最后还搞出了人命。
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古代大部分店铺都没有什么本钱,主要依靠向周边老百姓集资,这就是最早的民间集资了。
这种商店通常都是传了几代的老字号,老子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他们需要大量本钱,就以今天银行的模式从周边贫民那里收取存款,同时给与一些利息。
放在家里和存入钱庄都没有利息,所以贫民比较倾向于存入商店。
当然,贫民理论上随时可以拿走在商店的存款。所以商家要尽量制止这种情况,因为一旦他自己的本钱最多只占三成,一旦大量储户来提前,哪怕商店生意非常好,也会立即倒闭。
第四,私人放贷。
这同今天放贷没什么区别。
《红楼梦》中的醉金刚倪二就是放高利贷的。他是一个泼皮无赖,又让老百姓家破人亡的本市,所以敢做高利贷这行。
普通老百姓则不会亲自去放贷,往往将本金交给醉金刚这种人,由他来放贷。
为什么醉金刚虽然是个无赖,却有讲义气的名声?
因为他是放高利贷的,如果不讲信用,就没人敢将本钱交给他放贷。
醉金刚收取高额利息以后,将其中一部分交给交给他钱的老百姓,其余就是自己利润了。
这么看来,醉金刚似乎是空手套白狼?
其实这行生意不容易做,最低程度如果债主自杀了,你就连本钱都拿不回来。
▍♪古人是如何贮藏(储蓄)钱的?
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
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则成语故事,生动的说明了古人储蓄的方法。简单来说,深挖洞,广积钱。比起咱们现代人,利用鞋子袜子书本衣服等藏点私房钱,古人为了藏钱可真是脑洞大开。
古人,喜欢在院前屋后挖个深坑,把准备好的钱放进罐子里,埋入地里,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再挖出来,甚至聪明的古人,会设置障眼法,埋两层或者多层,上面放少量的钱,下面才是真正埋钱的所在,再或者聪明的古人发明了储蓄罐,专门用户存钱。
我有时候在想,女儿红状元红这一类酒,为啥喜欢找个桃花树,埋在地里,等到高中状元或者嫁女儿的时候,拿出来喝,我想是不是因为更早的古人就有藏钱于地下遗传下来的习惯呢?等到后人酿好了酒,找地方窖藏的时候,发现,哎,老爷子藏钱的地方正好!我也把酒埋在那儿!
女儿红
另外,也有一些聪明的古人会利用夹壁来藏钱藏书,比如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孝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简册砌于孔子故宅墙壁中,得以幸免。一直到汉武帝时期,鲁共王刘余扩建宫室苑囿,拆毁孔子故宅,才发现了这批简册。可见,古人的储藏有多么的出色!
另外,汉代喜欢厚葬,上至官僚,下至平民,都非常讲究仪式感,皇家进行葬礼时,庙宇、山陵甚至成为了标配,极尽铺张奢侈。大量的黄金,珠宝,铜钱被埋入墓地之中,海昏侯的陵寝中经过清点过后发现竟然深藏着1万余件(套)文物珍宝、120余公斤金器、10余吨五铢钱!这算是古人储蓄的一种手段吧,所以曹操缺钱的时候,就想着去挖墓,是有道理的。话说,这也是造成本来就缺铜的中国后期铜钱严重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昏侯墓出土的铜钱黄金
到了唐宋时期,商号的出现,给了古人多一种选择,可以就近存入值得信赖的商号,但这一般是商人或者地主才会有的行为,普通老百姓更多的还是埋藏在家。
交子
最后赋上打油诗一首,作为总结:
《古人藏钱》 作者:秋叶未落
古人藏钱办法神,深埋地底夹壁门。
一朝遗漏忘了取,留待后世有缘人。
我是 秋叶未落,欢迎与我一起品读历史,赏析诗词,评说中外~
《与我一起》 作者:秋叶未落
春夏秋冬又一年,汉唐明清代代传。
古今中外论天下,诗词歌赋品人间。
玫瑰花开
▍◅古人是如何贮藏(储蓄)钱的?
现代人有钱会存到银行里或是余额宝里。私房钱藏的地方就更多了,天花板、冰箱、衣柜、汽车等等。古人没有保险柜和银行,藏钱的方式同样五花八门。
窖藏是古代很常见的一种藏钱方式,具体来说的就是将钱藏进坛坛罐罐中然后埋入地底下。2017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个村庄的宅基地下挖出了8000多斤古钱币。要不是建筑施工需要,这些古钱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见天日,但不被发现恰恰是藏钱者的初衷。有些有钱人的后代在搬离故居之前会掘地三尺找找可能存在的钱财。而买主在买到房子重修或改建之际也会翻找一番。
一些聪明的藏钱者已经考虑到有人会找到藏钱地,于是又想出了减少损失的方法:先挖一个极深的坑,将最贵重的金银藏在最底下,再盖一层土,然后放入一些铜钱。有些人在挖得铜钱之后就以为挖到所有宝藏,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古人还会将钱藏在墙壁上或是房梁上。身手轻巧的小偷很容易就能爬上房梁,所以房梁藏钱的风险还是有点高的。还有人直接在藏钱地上方建了个茅厕,一般的人还真想不到,想到了真要下手也挺不容易。
除了自己藏钱外,古人也会像今人一样将钱交给别人保管。唐代的柜坊就可以代为保管个人的财物。明清时期,诸如钱庄、票号、当铺之类的存款机构越来越多。不过话说回来,不论这种身外之物藏在哪里,都有人惦记着。
参考资料:
章学城:《古人有金库或保险柜吗?》
倪方六:《中国古人藏钱储蓄奇招》
▍➚古人是如何贮藏(储蓄)钱的?
晚清的光绪年间,国内第一家近代银行才出现,在此之前的古人到底是怎么存钱的呢。
从贝壳到各种贵金属制成的货币,这些钱币都是非常笨重的,在银票这样的纸钞没出现之前的时候,若要进行大额交易,那要搬运的钱币,可不是一点点的数量。
虽然古代没有银行,但其实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存钱的现象,为了将手里的钱币给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人们很早就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最早的钱币,就是贝壳,因此最早的存钱,就是“贮贝”,就连“贮”这个字本身就是贝字旁,当时人们存贝壳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找个容器,然后把贝壳放起来。
在如今发现的大量考古遗址当中,有不少专门用于贮贝的容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期尤其是商周时期的贮贝容器,已经非常精美,甚至有专门青铜打造的容器,而这也证明,在那时有些贝壳,其实是极其珍贵的,远胜于青铜器这样的金属制品。
到了青铜钱币时期,逐渐出现了一种跟现在存钱罐差不多的容器,在先秦与古代早期,这种物件被称作“扑满”,这在秦汉时代,都是这样称呼的。
古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扑满,外形多种多样,质地也千差万别。
与现在的存钱罐非常类似,其上方有个小口,只能塞铜钱进去,聚少程度,将扑满一般悬挂房梁上,遇到需要的时候,就将其打碎,取出里面的钱币。
古代人贮存财产的方法各种各样,而主要的话,要么就是放在扑满之类的容器里,称作是罐藏法,要么就是找个地窖埋起来,称作“窖藏”。
最典型的故事,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其实古人将钱币埋起来是很常见的。
很多人,都会选择将金银财宝之类装在瓶瓶罐罐还有箱子、盒子当中,然后挖坑埋起来,这种风气甚至影响了古人买房,很多人买了旧宅经常都掘地三尺,希望找到财宝。
因为很多古人喜欢在大宅院里埋财宝,所以当时也有专门的法律,如果新房主发现了之前主人留下的财宝,可以获得一定比例分配,其他要交还本人,或者交给官衙。
宋代的时候,人们卖房子的时候,还有一定的“掘钱”,作为将来可能挖到财宝的补偿预估。
虽然常见,但窖藏财宝这样的方法实在简陋,很容易被人觊觎,而且如果埋在犄角旮旯的地方角落,也经常发生主人自己都忘记的情况,也不太理想。
可再怎么精明的储存方法,大量的金银铜钱,携带跟使用都很不方便,因此在宋朝的时候,出现了非常伟大的发明,那就是纸钞,当时被称作交子,即银票。
随着纸币出现,在商人集散点出现了专门存储与兑换的机构,也就是票号。
元明清时代,商业极其兴盛,大量的大宗交易使得票据的使用非常频繁,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将手里的钱财存进票号当中,也就是钱庄,这成为了一种主流存钱方式。
▍⇙古人是如何贮藏(储蓄)钱的?
这里有好长的一篇沧桑故事倒是切题,请耐心阅读。
故事发生于三十三年前,台湾开放老兵大陆探亲,我们老家有一家跑到台湾的刘姓地主后人忽然向政府申请要高价买回他们家的老宅子。
政府当然不会答应了,回复说道:探亲、经商都行,甚至如果在台湾实在老无所养了 ,叶落归根政府养你们都可以 ,买回宅子是万万不行!
再说宅子早就变成了学校,学生们去哪里?
三十三年前,本人读初一,也就刚刚十二岁吧!
乡下学校,那时候的孩子上下学也没有家长接送一说,都是孩子们天不亮自己爬起来饿着肚子去上学,因为6点半就要上早读课,上完早读课再上一节正课,才是走回家去吃早饭的时间。
有过早年间乡村生活经验的人都应该经历过,有些日子的夜晚因为月亮特别亮的缘故,黑夜如白昼。
那时候大家都还很穷,很少有家庭能有一块钟表,这是其一。
主要的原因是那时候的乡亲们少有人能认真对待孩子的读书生活,都是粗粝养育。
一天,本人被一个小伙伴气急败坏的叫声惊醒了,“胖子,死胖子,快点,快点,上学晚了。”
我起床一看,可不是咋地,天已经大亮了。
我们两个一路跑着去上学,平时都是我喊那个同学去上学的,路上他还埋怨我,“你今儿怎么搞得起晚了?”
结果到了校门口一看:
铁将军把门,寂静无人迹。
我和他这才想起抬头看天,好大一只银盘正挂在中天!
月朗星稀,原来才是午夜刚过。
我们来早了!
换我埋怨他了,“是你睡迷糊了,乱七八叫。”
“那怎么办?”他问。
“事已至此,咱们去教室里拼张桌子睡吧!”我说道:“回去有四里地呢!还有可能挨打挨训。”
于是我们叫门。
门卫室就在铁门之内,唐老头睡觉的床和我们相距也就三米的距离。
可是,我们扯破了喉咙怎么叫也无人应声。铁门被我们摇得都快塌了,还是不见唐老头出来。
我那同学停止了徒劳的摇晃动作,对我说道:“咱们爬进去得了。”
我说:“好!”
“好”音未落,传来了一声大喝:“滚!”
把我吓得一个激灵。
铁门内,砖墙后,闪出了为学校看大门的老唐头,“你们两个小子要干什么?爬门!”
“大爷,我们来早了,让我们进去教室睡一会吧!”
当时我以为老唐头一定会答应,因为老唐头人不错,像我们这种上学来早了的小错误很多同学都犯过,唐老头从来也没让同学们滚过,还有同学在他的门卫室里睡过觉呢!
可是老唐头变了,不再是以前的和蔼老头,厉声喝道:“快滚!你们要敢进来,天亮我就 把你们交给刘主任。”
刘主任是我们的教导主任,人,也是个好人好老师。
可是以前的乡村学校学生啊!一个个命都很苦,只要犯了错,老师臭揍你一顿,再把你家长叫去,“我说,xx他爸,你家小子欠揍啊!打得轻了就完蛋了。”
家长们重教不重教倒是不一定,一个个尊师是一定尊师的,听了老师的话,马上就会拉过孩子噼里啪啦又一顿揍,“老师,您看行不?”
而我们的教导主任刘主任呢?主管校风校纪的大主任,他是从来不会讲大道理教育学生的,他有一句名言,“半大小子,没啥好办法,要让他们学好,就得揍!”
女学生犯了错,他倒也是不敢打,但也会拍桌子打板凳的把人家吓哭。要是男学生被送到了他眼前,他一定是先让人家伸出手,先狠狠地打十教鞭,再问人家一句“改不?”
他并不问你犯的什么错,只问你“改不”!就这么不讲理!
见老唐头搬出了刘主任,我和小伙伴只好撤退。
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天我的书包里竟然有一盒火柴。于是我们也就没有回家,而是半路上挖了人家的花生一大堆,烧了吃了。
对,您可能猜对了。
因为贪吃,我们二人上学反而迟到了。
然而,没有因为这错误谁来教训我们。刘主任正忙得不行,我们学校出大事了。
一夜之间,我们初一(2)班的教室被人掘了好大一个坑,足足有半个教室大!什么桌子、凳子都被扔在了教室外,幸亏那时候学生的书本还没有如今这么多,所以学生们每天都是来回背着回家,所以没有学生的学习课本被破坏。
这时候应该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了。
我们整个学校,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正是刘姓地主院子改造的,操场原来是刘地主家的打麦场。二十余个教师的办公室,校长室,主任室、资料室、化学试验室、小仓库是刘地主家的主楼充用的。小学的所有教室是拆了地主的四座青砖碉楼在地主家的小菜园上建起来的。幼儿园是地主家原来的院中院——长工院。
初中部六个班级所占据的院子,原来也是个院中院,原来的院子被刘地主拿来当牲口院和库房使用的,传说当年刘地主有骡马五十头,驴子三十头,还有几十头猪,一百多只羊,都是在初中部的院子里。
骡马是地主用做贩卖生意的,他家里有良田一千余亩要耕种,当然也少不了牛圈了!所以呢,初中部的院子是最大的,什么马厩、牛圈、猪圈、羊圈、草垛都在其中,上文说的学校操场,也就是地主的打麦场也在初中部。
这些牲口圈都是青砖修的房子,清理干净了,随便一改,都成了教室。
而被掘出一个大坑的初一(2)班教室正是原来地主家的牛圈。
在我们老家,多少年来,一直就流传跑去台湾的刘姓地主跑之前在他家某个地方埋了大量金银财宝的传说。
三十三年前是刚进入九十年代的时代,这个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大家都有饭吃了,温饱解决了,但是人们的要求反而更高了!
乡村人正如如今的人们一窝蜂无论怎么找钱一定要买个房子一样,当时人们正疯子一样要买自行车,买电视机,以及翻盖土房子。
这个人啊!欲望一执着,人就疯魔,很多人就走了歪道,社会治安是空前的乱。
这不,就有人惦记上了刘地主的财宝,一夜间挖了人家的牛圈,我们的教室,害的两个孩子大半夜要去偷花生。
接下来更魔幻。
不知道为什么,没看见有公家部门干涉,也许有,因为我的年龄小,没有注意到。
我注意到的是人们开始公然谈论地主家的财宝到底埋哪里了,当天就在学校门口,一大堆人,大家异口同声臭骂第一批挖掘者,“傻啊!富农藏钱才藏牛圈里,人家刘地主那么大的地主,啥时候亲自去过牛圈,他家的饲养员就有六个,牛圈整天不断人,刘地主想把钱藏在牛圈也没有机会啊!”
有人就问了,“那一定是藏在主楼了?”
“主楼哪里?”又有人问道。
“不是夹壁墙,就是卧室地下。”一个年轻人说道。
“嗤!”
一个老头噗嗤一笑,“你们算了吧!夹壁墙和卧室四十年前分浮财早就挖过了,当时连他们家的茅厕都向下挖了三米深。这次这些家伙挖牛圈其实挺聪明,当年还真没挖牛圈。”
年轻人不甘示弱,问道:“四十年前你们挖到东西了没?楼里有没有夹壁墙?”
“夹壁墙当然有,拔步大床下也有石洞,早被填死了。”老头子说道。
年轻人依然紧追不放,却开始尊敬老头了,“二大爷,当年你们究竟挖到什么东西没有?”
“挖出来的都是些账本,没有财宝。人家刘地主可不是土财主,比咱们聪明,埋的东西能让咱们找到?”
如今想起来,那个年轻人是比较聪明的,他又问:“依您老人家说,刘地主一定埋财宝了?”
“那是自然!刘地主当年是逃走的,不可能把东西都带走,你也不想想,刘地主的后人为啥要买宅子。”
众人纷纷点头。
年轻人还是问:“你老人家猜猜,刘地主能把东西埋在哪里?”
老头子两手一摊,“我哪里知道!不过看昨夜的坑,他们一定没挖到东西。”
“为啥这样说?”问话的不是年轻人了,换了一个中年人,看来是个杠头,抢白老头子道:“您老人家昨夜在场?”
“很明显啊!挖出个坛子总得有个埋坛子的痕迹吧!你看那坑里啥也没有,都是铁锨印。”
中年人继续杠,“也许人家挖走了东西,故意制造的铁锨印呢!”
再无人理他,因为人人明白,无论谁挖到了东西赶紧跑才是,哪里会管什么痕迹不痕迹。
我们的刘主任走了过来,先朝看热闹的学生大喝一声“都给我回教室去!”
大多数学生都回去了, 我和我那同学没有回去,继续看热闹。刘主任看见我们,又喝问:“胖子你干嘛不会去?”
我说道:“我们教室一个大坑!怎么回去?”
很罕见的,刘主任没有扬起他的教鞭揍人,开始劝起那些闲人,“都回去吧!不信谣,不传谣,学校里根本没有财宝,你们用脑子想一想,四十年前发生过啥!有财宝斗地主那些年还能挖不干净。”
那年轻人偏要争论,“主任,不对吧!我听说斗地主可没有斗着人家刘地主。”
刘主任扬起教鞭“啪”的一声抽在了年轻人屁股上,“张振峰你是不是还想挨揍!你以为你不读书了,我就不敢揍你啦!给我滚!滚回家问问你爷爷,当年是不是掘地三尺都挖过了,哪还有什么财宝。”
刘主任在社会上的威望也是很高的,众人星散。
然而风声却已经传开了,人人都说刘地主当年确实埋了财宝,人人都在问:“刘地主后人为啥要花钱买回去老宅子?不可能回来住吧?”
过了一月有余吧!忽然学校就通知放假了,理由说是教师们的办公楼是危楼,要修缮。
再 去上学的时候,我们一看,办公楼的屋顶确实换成了新的。
再后来的传说是,原来地主家主楼屋顶上三根最大的楠木横梁原来是中空的。当年地主盖房子从南方买回楠木梁的时候就已经凿空了。
要往横梁里面放财宝很容易,搭一副梯子上去,打开暗格门放进去,再盖上暗格门,就可以了!
谁也看不出来!
问题是 ,谁能想得到呢!谁又敢想呢!盖个那么好的房子,竟然用中空的大梁,也不怕房子塌了!
可是,人家刘地主就敢想。
要不人家是地主呢!藏得住钱!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