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二十要走,三十要想,四十要戒,五十要数,六十放。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是指人的年龄。人在二十岁时正年轻,要出去走走看看,三十岁时已是而立之年,就要学会静下细想,今后的路如何走才更稳健。四十不惑,人到四十已完全成熟,就要懂得有戒,会取长去短,择善避恶了。五十知天命,人生五十已过半,开始走下坡,要学会珍惜,不再如前那挥霍无度,虚掷光阴了,要有心数着过日子,这是在劝诫人珍惜时光岁月,人生有限,要会珍惜,会享受了。人到六十已入老年,更要放得开,看得透,要改变思想心态,不要再管那么多事,什么都斤斤计较了,做好自己才是最好。
这劝诫人的话,从人的实际年龄出发,人在不同年龄段是有所不同的。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做法,这是很符合人成长之特点及应做之理的,很有道理,值得重视。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岁放”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这句老话是说人从30岁活到60岁时,不同的年龄段内就会有不同的人生目标和人生困惑,只有在特定的年龄段做合适的事情,这样才会一辈子顺顺利利、不会有大劫大难,其实这句老话也有说到20岁时应该“20要走”,意思就是说,活到20岁时,就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或闯荡天下,就像老话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脚下的路走多了,这样才会磨练意志,增长阅历和提高经验,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活出自我!下面就简单聊一下:
关于“30要想”,意思是说:活到30岁时,就要该思考人生和多想想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生活方式了!就像我们常说“三十而立”,是说一个人活到了30岁时,就应该人生目标确立,在心理、心智和行动上更加成熟稳重,尤其是言行举止和做人做事方面就应该得体稳当,而在家庭方面,这时应该已经成家立业,基本上家庭美满,儿女双全和事业上风生水起了!如果此时还在到处打工、四处奔波、居无定所、没房没积蓄也没有娶妻生子的话,这时就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不要再漫无目的荒度人生了!
关于“40要戒”,意思是说:活到40岁时,就应该及时戒掉一些坏毛病!因为这时人生已到中年,会在家庭、事业、财富等方面上升到全新高度,尤其是事业和财富方面可能会接近人生的第一个顶峰,这时家庭虽然美满,但对于小有成就的男人来说,这时就会“容易变坏”,容易在事业上停滞怠慢,或者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例如沾惹赌博、出轨以及包养小三等坏毛病,很容易造成家庭破裂、妻离子散,事业全毁!
关于“50要数”,意思是说:活到50岁时,这时人生过半就该倒数过日子了,也该理清家底好好打算以后的生活!一般活到50岁时,子女也差不多长大成年,父母年龄却越来越大,自己在身体健康和事业、工作精力等方面也开始走下坡路,这时就需要好好盘算以后的生活,例如家里钱财的收入支出情况就应该数清楚了,毕竟孩子结婚买房、老人看病以及生活日常开销等方面都是大额支出,而此时收入水平却越来越低,如果还不理清楚,以后可能就会遇到手头紧张的时候!
关于“60要放”,意思是说:活到60岁时,我们应该学着放下一些东西而选择享受生活、安度晚年了!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这时我们就会步入老年人行列,这时我们首先会面临退休,就需要放下工作,让位年轻人!另外,也需要放下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更加注意爱护自己身体,毕竟这会儿身体机能是越来越差,如果还是熬夜喝酒、生活饮食不规律,往往就会过度透支身体而诱发身体病变,这时往往就会得不偿失了!
第三个放下的便是对儿女的操劳和生活中的一些人际关系,这时儿女已经成家立业,往往会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不再过得的干涉或替他们操劳,而在生活交往中,我们这时应该需要筛选一下人际关系,对于那些职场上或生活中没有意义的朋友就要及时放弃,因为人生已开始倒数,不应该再在这些方面浪费精力和时光!我们这时需要有更多时间去陪陪家人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才不会后悔莫及!以上仅为个人见解,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欢迎留言互动!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农村文化一样影响深远,其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在过去绝大多数的农村人都没有念过什么书,但是却能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就是受古人所传下来的一些俗语的影响。这些俗语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留给后代人的宝贵财富。农村的老人就常说起“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
30要想
古人提倡“三十而立”,到了三十岁,男人就要开始学会自立、自强了,这个时候不应该再依靠父母了,而且父母的年纪也大了,在很多方面也帮不了我们了。而自己也有了妻子和孩子了,所以压力方面也是很大的。所以男人在30岁这个年龄段就要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路怎么走,不能再像过去一样由着性子来了,而应该是在做事情前要思前想后,考虑清楚了再去做,免得让家里人都跟着一起操心。对于男人来说家庭和事业是最重要的两项,当家庭稳定了,就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毕竟事业才是家庭稳固的基础,这样才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40要戒
古人把四十岁称之为“不惑之年”,说的是人到了四十岁以后,因为见过了很多的世面,也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了,各方面也比较成熟了,不应该在这个年龄段还有疑惑。尤其是在事业上,应该是处于巅峰了。因此就要开始保养身体了,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负责。为了身体健康,就要戒掉一些不好的坏习惯,比如要戒烟、戒酒、戒色了,还有要戒掉好勇斗狠,戒掉急于求成等行为。同时还要多抽时间陪伴家人,一起多出去走走。
50要数
等到了五十岁以后,就是知天命的年纪了。在古代的时候人的寿命普遍不长,等活到这个年纪的时候,该经历的都经历了,也懂得“天命”的涵义了,余下的日子多少也基本数得过来了。因此为了不留遗憾,就得把之前想做却没做的尽量就完成,并且开始安排身后事了。在农村里,很多人过了50岁以后,就开始准备身后事了,比如给自己打磨棺材了。同时还要为颐养天年做打算了,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才是余下来的岁月中最重要的。
60要放
到了六十岁了,那就要懂得放下了,在家中要把当家的权利交给孩子了,而在事业上也要放权了,在生活中更要有舍得的心态了,不要再像年轻时那样什么都想要,其实放弃也是一种成全,人生最高境界就是“难得糊涂”。尤其是对待子女这方面,子女已经长大了,就不要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了,免得被人嫌弃。毕竟“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牛马”,看开一些,尽量放手,这样子女家庭和睦,而老人也能每天开心无烦恼。
古人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其说的是在不同的年龄段的状态,而“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这句俗语则描述出了不同年龄段要做的事情。古人这样说,就是要提醒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要做符合这个年龄段的事情,这样一辈子才能平安喜乐,祥和顺遂。对此,你怎么看呢?你现在又在哪个阶段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三十要想,四十要戒,五十要数,六十放”,这句话还不完整,省略了一项。完整的俗语应加还要上一项,即“二十要走”。
这是一句非常有意思的俗语。不同的语境,人们有不同的解释,这也符合农村传统俗语的特征。
这句俗语在过去农村就有两层含义:一是不同年龄段的夫妻生活讲究,二是做人方面的要求。其中在农村多数语境下,第一层含义要多一些,有的人认为,第二层含义是一些人为了避免尴尬,牵强附会出这种说法。
在农村,一个人从成年时(过去男子成年年龄为二十岁)的二十岁开始,到进入老年的五十(过去一些农村习俗,五十岁进入老年,有的地方则要到六十)和六十,每个年龄段皆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生理需要和养生方面的特点;二是人生奋斗目标和做人方面的准确定位。
这里得说明一下,这句俗语,不论第一层意思,还是第二层意思,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这句俗语所指的就是男人。因为不管是婚姻家庭还是事业,过去农村民众认为,男人都占有主导地位。当然,从现在的社会来看,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既然农村对这条俗语有两个方面的不同解释,下面就这句俗语所含的两层意思进行解读。
1、二十要走
“二十要走”这一项,一般容易被人们忽略,在说这句俗语的时候,往往被有意或无意省略掉,实际上这个阶段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是成家立业打基础的黄金时期。笔者就这一项展开说一说,后面几项可以简略说一下。
所谓成家立业,成家就要有婚配,娶了妻子才有自己的小家庭;立业,也就是学习积蓄。如果一个男人在二十岁左右不娶妻,也不去学习和积累知识和经验,三十岁以后的各个年龄,“要想”、“要戒”、“要数”、“要放”,也只是空中楼阁,无众谈起。
此项的“二十”,指的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走”指的是勤快或者勤奋。
一是青年的爱情婚姻和夫妻生活
旧时农村,男青年娶妻的婚姻习俗礼仪有“三书六礼”,一整套完整的程序。
那时的农村,对富贵人家来说,严格遵守这种传统习俗礼仪,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结婚后进入洞房以前,男女没见过面。而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虽然这些习俗礼仪不可少,但是,在纳采、问名、纳吉后,没有什么问题,婚姻基本定下来了,男方和女方之间的来往要灵活得多,规矩也有所改变。
通过纳采、问名、纳吉后,通常来说男子这边可以上女方家,农村俗称未来女婿 “上门”。男子上了女方家的门后,就得多到女方家走走。一是女方家的人情要做,比如,未来岳父母家及亲戚的红白喜事都要参加,通常听从女方家的安排;二是农忙时要出力,主动上女方家去帮忙,还有其他需要出力帮忙的,也要主动去帮忙。
这样做的优点是,男子与未婚妻经常接触,能够促进两人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容易得到女方家庭以至村民的认可。到结婚时有一些问题也容易解决,比如彩礼问题,女方的要价也就适可而止,不会故意刁难。
这就是农村普通家庭娶妻时,结婚前“要走”的学问。这里的“要走”,也就是对未婚妻家要“勤快”的意思。
结婚之后,这里的“要走”就是另一种意思了。“走”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直到现在,很多方言中的“走”,同样也是“跑”的意思。这句俗语用“要走”来比喻青年夫妻生活亲密程度(主要指次数),也就是很的意思。
二是人生知识和经验积蓄阶段
有人说“要走”是指年轻人走出家门,到外面去闯一下,见世面。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农村老人认为,“走”有三种情形:
一是读书的人。旧时,农村家庭条件好的,培养子女读书,以光耀门楣,读书人要到外面求学,要走出去。到二十岁左右,要外出参加科考,力争夺取功名。旧时,交通不便,从农村到县城,再到州城府城,如果成为了幸运儿,考取了举人后,要进京城参加会试,大多数的人都是靠走路。十年寒窗无人问,想要一举成名,还要靠两条腿走出去。
能够走出村子,走出家乡的读书人,必定是通过了刻苦的学习,达到了考试的水平,才能走出去。既然父母全力培养儿子读书,对儿子就抱有殷切期望,肯定是希望他们能够走出家乡,功成名就。
二是学艺之人。在旧时的农村家庭,能够培养儿子读书的毕竟是少数,也就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人家。大多数人家的儿子的出路不是靠读书,主要是读不起书,而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再学一技之长。一技之长俗称为手艺。农村俗话说“一技在手,吃穿不愁”,或“一技在手,衣食无忧”。
过去农村,手艺是从事各种行业的俗称,既指用手工从事的技艺,也指经商。手工艺就不用说了,要有师父传授技术,通过自身努力学习,以及经验积累,才能成为农地公认的“匠人”。旧时农村,经商也被认为是一种技艺,也需要拜师学习,也有学徒之说。
学习手艺过程中,不管是手工艺还是经商,少不了“勤”字,要通过勤学苦练,才能学精出师,并靠这些手艺成家立业。如果不勤学苦练,那肯定是学艺不精。农村有俗话说:“学艺不精,是害人精”,既害自己失去谋生的机会,也给别人造成损失。
过去农村把手艺人称为“吃百家饭的人”,做手艺就是走村串户,得多走路。因此,农村民众把“走”理解为“勤”,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种田之人。过去农村民众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但是,旧时代的农村,很多人既没有条件读书,也没有机会学手艺,只能种田。那时的社会,此类人占农村的大多数。
种田也有技术好的,有技术好的,也有技术不好的。种田技术好的,往往被称为“把式”。要想把田种好,就得向一些“老把式”学习。虚心好学,就要多到“老把式”走走,多到他们的地里看看。因此,这里的“走”,同样含有“勤”。
过去农村有句俗话说:“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寻死路”。如果没有二十岁时候的“走”,没有技术和经验的积蓄,三十岁也就很难发达起来,四十岁也就很难过上富裕的生活。哪怕二十岁时所受到的挫折和失败,也是后来人生的财富。
2、三十要想
从夫妻生活这层意思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农村男子,由于创业和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比较大,一心扑在养家糊口和事业上,再加上他们在功能和兴趣方面都在逐步减退。而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正如老话所说的“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对伴侣比较有强烈的要求。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男人要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要保持过夫妻生活的心态和愿望,这样的夫妻生活才能和谐、幸福。这就是所谓“三十要想”的原因。
从创业和事业这层意思来说,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有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古话说“三十而立”,既要建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做事做人的原则,又要力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3、四十要戒
从夫妻生活方面来说,四十岁后,男人身体机能和功能处于走下坡路,这个年龄要重视养生,夫妻生活要有节制,不能任性而为。对外面的诱惑也是一样,要防备和警惕,珍惜自己的身体。这里的“戒”,并不是说禁止或戒除过夫妻生活,而是要讲究一个度,而对外面的女人,则是要戒除。
旧时的农村,人们结婚比较早,大多数男人到了四十岁后就该做爷爷了,想要在儿孙面前起来表率作用,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当我要“要戒”,否则,就会把不良习气传给子孙,影响他们的成长。
从做人方面来说,古话说“四十而不惑”,也就是人到四十,要保持心胸开阔,什么事情都看得开,并且在为人处事时要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这里的要“戒”,即是要有防备和警惕之心,保持清醒的头脑。
4、五十要数
从夫妻生活方面来说,男人到了五十岁以后,生理功能和体质进一步衰退,在夫妻生活的兴趣减退,其每年或每月的次数非常少了,基本上是按照固定的时间。
农村有句俗话说:“吃药十副,不如独宿一夜”,说明男人到了这个年龄段,要注意养生的重要性。
从人生方面来说,按照过去农村人的说法,进入这个年龄段,黄土都到嘴边了。过去,由于生活水平较低,人的平均寿命不长,很多农村人以五十岁的生日为“寿”,可以置寿材和寿服,为人生最后的需要做准备。人们认为到了这个年龄后,随时都有离开人世的可能,因此,五十岁以后的日子是按月来计算了。
当然,也有的人说,过去农村家庭子女很多,进入五十岁年龄后,对未成家的儿女要清点一下,趁自己还能做几年,赶紧把儿女的终身大事给办了。五十岁的人过这种日子,就是所谓的“要数”,也就是算着日子过。
5、六十要放
从夫妻生活这层意思来说,过去农村民众认为,进入这个年龄的老年人,在夫妻生活方面要学会彻底放下,有利于养生和长寿。
从家庭方面来说,由于过去农村,大多是男人当家做主,家里的人都听从一家之主的。人们认为,人到了六十岁以后,就该放手让年轻人去干,不要去干涉他们的事了,自己该安享晚年。
过去农村有一种“六十不下田”的说法,就是说人到六十岁以后,就不要从事农业生产了,由年轻人来做。老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这就是自然规律。
6、结束语
这句俗语是在旧时农耕时人的背景下产生的,那时生产力较低,农村生活水平也不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不长,是人们对当时生活经验的总结,在那种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平均寿命至少提高了二十多岁,这句俗语中的年龄段自然也就不适应现代农村社会了。但是,其中的一些道理还是值得借鉴和思考。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40岁的确该戒了,否则下场太惨烈,60岁就该彻底放下不能想了,看完太有用了!
农村有一句老话叫做30要想、40要戒、50岁要数、60要放,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都是老一辈的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当你理解这背后的真正含义后,就会觉得非常的有道理,很多时候都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毕竟现在有许多人觉得老一代的思想已经过时了,不再符合当今的社会,但是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老人的话也不能完全否定,该听的还是要听啊!
1、30要想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30要想,人在20来岁的时候,或许还保留着一颗童心,整天都是过得浑浑噩噩的,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和理想,甚至是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但是到了30岁就不同了,人生已经过了1/3了
就应该赶紧的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了,不能再漫无目的的游荡,要敢想敢闯,不能再安于现状,老话常说三十而立,到了30岁就应该立起来,如果还立不起来的话,就要抓紧时间了,因为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如果再这样浪费时间,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只有想方设法杀出一条血路,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如果自己没有本事,不但会被亲戚朋友看轻,甚至连妻子也会离你而去
在30岁的时候已经不是十七八岁的少年,应该树立人生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毕竟肩上的重担越来越大
而且也是心智成熟的阶段,千万不能再做与年龄不匹配的事情,比如整天都是四处浪荡,吃喝玩乐,30岁的时候就应该成家立业,家庭幸福美满,事业上也有所成就
这些事情都还没有完成,还在拿着微薄的薪水,就应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想想自己的前途和发展,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因此到了30岁,还没有成功
就要想想原因了,此时你也不能放弃,一定要有敢闯敢拼的劲,说不定经过折腾之后,就会大获成功,从此一片光明,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因为有些人是大器晚成,不是所有人在30岁的时候,就能够实现所有愿望了,但是我们也要找自身的原因,努力的去突破现状,或者去学一门技术,反正就是不能安于现状,但是一定要走正道,也不能为了实现目的不择手段
2、40要戒
到了40岁的时候人生过半,身体也每况愈下,很多的坏毛病都应该戒掉了,抽烟喝酒,还有黄赌毒等等,总之只要是不良的嗜好,都应该彻底的戒除,40岁的时候,孩子已经大了,就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
如果再贪图享乐,肆意妄为地放纵,就会身心俱疲,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就糟糕了,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正是特别重的时期,如果还不戒除的话,也会让你的亲人跟着受累,这个阶段一定要懂得保养身体,毕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精力是越来越差
娱乐场所也不应该去了,因为去夜店就会玩到很晚,经常熬夜的话,对身体的损伤很大,还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所以要择善避恶,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事情也不要做,同时一定要洁身自好
有些还因为守不住道德的底线,在外面沾花惹草、沉沦于美色,到头来身败名裂,严重时还会妻离子散,甚至被送进了监狱,那么这一辈子也就毁了,所以该戒除的一些东西应该毫不犹豫,赌桌也要远离,否则会让你输到倾家荡产,记住这些了,才会让你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3、50要数
50岁要数,这说的是数什么呢?其实是数着过日子,因为人生已经过了一大半,时间如梭,所以要计划了,身体也是一天天的下降,精力大不如前,此时不但要爱惜身体,过日子也要精打细算,再也不能铺张浪费了
因为赚钱的能力越来越差,所以做什么都要数,这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能反映出来,父母过日子都是精打细算,子女都是铺张浪费的,根本不会数着过日子,但是等你到五六十岁的时候,也会变得像父母一样唠叨、精打细算,所以现在的我们就要理解他们
五十岁的人过的生活,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肆意挥霍了,而且还要懂得教育子女要节省,一天天地数着过日子,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时间,珍惜每一天
4、60要放
60岁要放下就更容易理解了,60岁已经进入了老年时期,很多的事情都应该做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已经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了,已经长大成人,由他们去吧!
如果管得太多,不但会遭到反感,还会让自己操劳过度,身体越来越差,有一对父母老是觉得儿子也不长进,40多岁了连房子也没有盖起来,于是就经常说他的儿子不努力,这本是出于好心,但是儿子不但不领情,反而把他们骂了一顿,说这是在嘲笑自己,最终闹得几年都没有说话,老年人的想法跟年轻人也会有冲突,你觉得这样是对的,他觉得那样做才是对的,所以有些六七十岁的老人,总结出一句话“难得糊涂”
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到了60多岁,没必要天天为他们操劳了,还不如出去下下象棋、跳跳广场舞呢,让自己活得愉快一些,不要再有那么多的负担,因此也就是说该放的就要放下,不要再想那么多了,到这个阶段已经算是看透人生了,也不要再斤斤计较了,还要有颗宽容的心,俗话说,心宽体胖对身体也才有好处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农村的这一句俗语是很有道理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就会有不同的心态和活法,这都是古人为我们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三四十岁就应该奋斗,把握青春,还应该尽早的戒除一切不良嗜好,彻底的回归良好的生活状态,多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努力的提升自己,等到年老体衰的时候,才能有一个好的生活,不然的话,到时候还要为生活奔波
60岁就要放下很多的东西,再也不要管那么多了,许多的事情交给儿女去处理,不要整天都是忧心忡忡的,也不要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掌控,把一切都放下了,心里面也会轻松很多,而且更要懂得保养身体,有一些事情也坚决不能去做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