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将走向何方?
▍ℙ阿里巴巴将走向何方?
看待每一件事情,都应该理性。
12月2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目前此事一出,已经在第一时间登上了热搜。
马云及阿里巴巴真是流年不利,先是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接着是湖畔大学被暂缓建设,现在是涉嫌二选一垄断被调查。马云也从年轻人崇拜、敬仰的英雄,一夜之间变成了万恶的“资本家”。
在近日马云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往日人们声声呼喊的“马爸爸”变成了“资本家”、“吸血鬼”等等,各种反对之声不绝于耳。人们吐槽得最多的,就是马云当初说得最多的“996是福报”。
短短半年时间,马云和阿里巴巴口碑为何天壤之别?如何理性看待?
一、垄断不止一家,枪打出头鸟
资本的扩张必然带来垄断,这是两百多年前马克思早就说明了的。市场经济依然是以资本生产方式为主导的经济形式,但在主导力量上,国家和公有制则是调配力量。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把西方的经济生产方式嫁接到中国来,或者以西方的方式在中国扩张资本,那绝对不会有未来。
在BAT里面,垄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淘宝、天猫的竞争对手是京东、拼多多,支付宝有微信支付分走了半壁江山,饿了么也不如美团。虾米周围也有网易、qq音乐等一大批软件包围。
另外两家,一个是Google退出中国后,一家独占国内搜索引擎市场。在中国搜索引擎中,谁不用百度?谁不是每天不用百度?还有第二家有这样的影响力。但是百度的用户体验却差强人意,以前网络上下载的小软件随时可以用,现在的小软件谁敢用?全是广告和各种病毒。一打开网页搜索,各种骗子公司和虚假广告接二连三,还有就是网络看病,一个比一个吓人。
腾讯主打游戏、聊天软件等业务,单说一个微信、QQ就足够让人每天离不开。但让人诟病的“王者农药”还有一些无差别的游戏,让很多家长很是头疼,要求抵制不良游戏。这难道不是一种垄断?
但是,相对于其他两家而言,马云前几年行事过于高调,这也是被枪打出头鸟的原因之一。
二、时代造就了马云,不是马云造就了时代
很多人认为马云改变了时代,带来了生活的方便、消费方式的改革和电商的繁荣。于是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认为是他创造了时代奇迹,他也一度成为了英雄,成为了青少年心中的偶像。但是很多人不明白,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造就了马云,这是大的时代背景。
马云的成功是时代造就的,改革开发初期那批最早吃螃蟹的人,今天大多数都事业有成。不是他们真的能改变历史,而是正好赶上了历史的车轮。如果没有马云,我们还会看到其他的张云、李云出现。
三、大学不是俱乐部,商人捆绑不能成为财团集体
湖畔大学,只招收成功的商人进驻,打着大学的招牌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从其形式上来说,更像是一个商人之间的俱乐部,大财主之间的私人会所。全国最有钱的人定期在一起开会、在一起学习,稍有财力的人也被陆续招进来。
商人都是趋利的,无利不起早。这群人在一起开会,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会不会形成利益集团控制资本市场,形成大的垄断集团。就像美国的托拉斯一样?即使没有这种想法,但外面的人会如何想?商人捆绑在一起成为财团集体,会不会借此架空市场和资本?
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千万不要去触碰,不论你是什么人。
四、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加大市场管控才能更好发展
对于马云和阿里巴巴,对中国社会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虽然口碑下滑,但他带来的支付方式的便利,生活方式的改变,乡村教师、沙漠治理等方面的贡献是实打实的。
花呗不是超前消费的罪魁祸首,罪魁祸首是人。即使没有花呗,也会有各种信用卡、各种网贷,那样的局面会更加混乱,更多的人会受害。近年来,国家全力打击网贷、校园贷,就是这个原因。
但是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市场监管的不到位,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各种竞争和弊端也开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等行为也屡见不鲜,国家要整顿市场,必然要加大监管。马云行事高调,从他开始整顿也顺理成章。
整顿,只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人还是要感谢有马云这样的企业家带动社会发展,但无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企业家,无论做得多大都不能挑战底线,要给大多数人带来福报,要谦虚谨慎。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未来,也才能不被人们视为资本家、吸血鬼。
▍❧阿里巴巴将走向何方?
我认为,阿里巴巴的走向,将会有三种可能:要么完全内资化、要么被重组拆分、要么最终破产。
下面,我将对这三种走向进行详细的阐述。喜欢的朋友,不要忘记点赞,评论和关注我哦。
完全内资化
阿里巴巴最好的结局,就是被完全内资化,甚至被国有化。对于目前阿里巴巴的处境来说,这种结局对它是最为有利的。
先来说说阿里巴巴的股份构成,想必许多人都对阿里巴巴的创业史了如指掌。
1999年,马云在杭州创建了阿里巴巴。2000年的时候,马云经过和孙正义的6分钟会谈后,获得了日本软银的2000万美元投资。阿里也由此迎来了第一位大股东,日本软银。
马云和孙正义
2005年的时候,阿里巴巴又迎来了自己的另外一位大股东,美国雅虎。阿里巴巴与雅虎,在2005年宣布双方签署合作协议,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获雅虎10亿美元投资,并享有雅虎品牌及技术在中国的独家使用权;雅虎获得阿里巴巴40%的经济利益和35%的投票权。
在后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软银一直都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而美国雅虎则是阿里巴巴的第二大股东。这两家外资公司在阿里巴巴的占股合计超过60%,所以当时的阿里巴巴,说它是一家外资公司毫不为过。
然而,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0年。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马云为了获取支付宝的支付牌照,偷偷地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拆分,把支付宝的股权转移到自己名下的纯内资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现了国内企业100%控股。
支付宝
这就是著名的“支付宝vie事件”。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解说,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
当初若无国家监管,马云恐早失支付宝控制权!哪有外滩狂言的机会
在中国监管严格恐怕现实环境下,雅虎不得有在外滩让步,最终被迫承认了马云的骚操作。2011年7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和雅虎,软银联合发布声明,终于同意了支付宝的股权转让行为。并且雅虎也同意了马云的股权回购计划,阿里巴巴将在后续的时间里持续回购雅虎所持股份。
以这一事件为起点,雅虎在阿里巴巴的股份占比不断减少,直至最终销声匿迹。而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日本软银,也在持续不断地减持阿里巴巴的股份。
根据阿里巴巴2019年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阿里巴巴的股东中,目前软银持股25.8%、马云持股6.1%、蔡崇信持股2.0%,其他高管持股0.9%,公众持股65.2%。
第二大外资股东雅虎,目前已经完全不在阿里巴巴持股。而第一大外资股东日本软银,其持股占比也急剧下降,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力,与以前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别。
雅虎
由此可见,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阿里巴巴的管理团队在不断稀释和减少外资占股比例,并不断地向完全内资化靠拢。
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以阿里巴巴如今的影响力,如果被外资控股,其对中国的影响会十分重大。因此,如果阿里巴巴想要在中国持续发展,内资化是必然的选择。
甚至,到了某一关键时刻,如果有必要,阿里巴巴被国有化,也不是毫无可能。
被重组拆分
阿里巴巴的第二种走向,是有可能会被重组拆分,这也是打击垄断最为严厉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2020年,对于马云和阿里巴巴来说,应该是颇为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马云和阿里巴巴负面新闻不断,陷入舆论的漩涡难以自拔。
先是马云在外滩峰会演讲,因为言辞激烈,被国家媒体点名批评。随之而来的是,马云所主导的,号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ipo”,蚂蚁金服上市,被上证叫停。
马云外滩演讲
马云也由此经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以前大批的年轻人对马云万分敬仰,甚至亲切地称之为“马爸爸”。但是处于风暴眼中的马云,马上就从神坛跌落,网上对马云的口诛笔伐之词,不绝于耳。而马云也是由此在公众视线之中消失了长达三个月,直到最近才现身。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马云跌落神坛之后,阿里巴巴又因为在与其他电商平台的竞争中,采取“二选一”的策略涉嫌垄断,被国家立案调查。
阿里巴巴也因此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人们对阿里巴巴的各种指责和猜测,也是不绝于耳。
实话实说,阿里巴巴被国家立案调查,确实不算冤。因为大家也都看得到,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十几年来,阿里和腾讯掀起了多少场战争,又让多少家极具潜力的独角兽企业最终没落。
阿里巴巴
从3q大战到打车大战,从共享单车大战到外卖团购大战。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至今,早已不是曾经的“多极化格局”,而是现在腾讯与阿里的“二分天下”了。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中国被阿里投资或收购的企业多达500多家,被腾讯投资或收购的企业则多达800多家。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有阿里和腾讯的身影。它们的疯狂扩张,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了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国家在多次会议中,均提到了“要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阿里被立案调查,应该算是国家的一次有力行动。
但是,垄断和扩张,一直以来都是资本的原罪。
反垄断
可能现在迫于压力,资本的垄断和扩张有所收敛。但是一旦抓住有利时机,垄断和扩张还是会依然进行。
再或者,明目张胆的垄断和扩张,可能会被批评和打压。但是资本家们精明得很,会逐渐将明面上的垄断和扩张,逐渐转入地下,秘密地进行。
而对涉嫌严重垄断的企业,对其进行重组拆分,则是最为严厉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美国在这一块走在世界前列。在美国历史上,有很多严重涉嫌垄断的企业,最终被美国政府强制进行拆分。比如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垄断违法,下令解散标准石油公司,将它拆分为三十多个小型的石油公司。
标准石油公司
虽然目前中国在这一块,没有明确的立法。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相信中国在这一块也会不断地完善。
一旦阿里巴巴真的产生严重的垄断行为,并且对国家或者人民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话,重组拆分阿里巴巴就势在必行了。
最终破产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最终破产,应该是它最为凄惨苍凉的结局了。
2004年,在阿里巴巴5周年庆的时候,创始人马云做了一次激情彭拜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公司,诞生于20世纪最后一年的阿里巴巴,如果做满102年,那么它将横跨三个世纪,阿里巴巴必将是中国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马云的豪言壮语,是否能够实现,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但是从1999年,马云在杭州创建阿里巴巴开始,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
马云
在这22年里,中国的电商产业急剧发展,互联网行业也是一日千里。而阿里巴巴也电商和互联网发展的大潮中,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现在影响中国,乃至影响世界的巨无霸般的存在。
阿里巴巴的触角,已经深达中国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无论是影视金融,还是移动支付;无论是出行饮食,还是农业科技,到处都可以见到阿里巴巴的投资身影。
如今的阿里巴巴,虽然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但其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的严重。首当其冲的,便是疯狂的垄断和扩张。
在疯狂的垄断和扩张这一点上,阿里巴巴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强烈不满,国家也在去年采取了立案调查 的雷霆行动。
阿里巴巴
除了垄断和扩张,阿里巴巴盛行的“996工作制”和“强制kpi末尾淘汰制”,早已经被许多人吐糟。
马云当年的一句“996是福报”,就被许多网友骂得狗血淋头。而阿里巴巴的“强制kpi末尾淘汰制”也被许多员工反对,最终不得不决定取消。
阿里巴巴的管理团队,,虽然近十几年来,在不断努力地推荐阿里巴巴内资化进程,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最终是否能够顺利达成目标,还尚未可知。
一旦阿里巴巴的内资化失败,股份被外资所掌控,那么势必将会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到时候,阿里巴巴的道路,将会越来越难走。
而在资本的主导下,阿里巴巴垄断和扩张的原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调整或者改革,势必将会成为引爆阿里巴巴的一个重量级炸弹。
资本
还有,未来互联网产业,更是充满着许多的不确定性。现在虽然阿里巴巴具有极其强大的影响力,可是谁能够保证,它不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慢慢没落,最终走向破产倒闭呢?
毕竟,曾经笑傲江湖,但最终惨案收场的互联网公司,真的是数不胜数。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天涯社区,现在已经半死不活了;曾经火遍全国的人人网,开心网,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不见踪影了。
因此,阿里巴巴最为严重和凄惨的走向,大概就是以破产倒闭的结局而惨淡收场。虽然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也不是毫不可能。
最后总结
所以,我认为,阿里巴巴的走向会有三种:要么完全内资化、要么被重组拆分、要么最终破产。
当然,这三种走向的友好度,显然是第一种大于第二种,第二种大于第三种。
而阿里巴巴的管理团队,这十几年来不断稀释和减少外资占股比例,也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明。因为他们也知道,阿里巴巴想要长远发展,内资化甚至国有化,才是王道!
▍╆阿里巴巴将走向何方?
何出此问?
国家反对的是行业垄断,特别是金融行业的垄断!阿里巴巴,包括腾讯,美团等等企业,只要合法经营,有序竞争,控制野蛮扩张,纳入国家的有效监管范围,则没有任何问题。
总之,企业的思维不要太超前,扩张的步伐不要迈得太快,必须要符合国家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水平,则ZYZF一定会鼓励和扶持包括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走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阿里巴巴将走向何方?
三种可能吧:1.出走国外去发展,一来本来就是美国的上市公司,它的发展要取决于背后资本的态度,如果中国持续向好,那不用说,中国一旦不好,外资肯定是走人的。2.巨亏。平台电商,说白了就是什么都不做,什么责任也不承担,只是提供个平台给别人卖东西,把人吸引进来后,通过卖流量和做金融赚商家和消费者的钱,前有国家反对经济虚拟化和反垄断,后有某东和拼夕夕争夺市场份额,平台电商空手套白狼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3.被拆分或被转手。平台没有多少技术,可替代性很强,前期IPO可能会有很多借款和投资款,大本营这边又全面被拼夕夕和某东抄底,本身物流服务等又跟不上,要过这一关不容易,难免被控制人拆分和转手。
▍☟阿里巴巴将走向何方?
阿里巴巴就在这里,它不到哪里去。
蚂蚁上市被暂停,国家反垄断似乎要开始针对阿里,《人民日报》也发表文章让互联网巨头不要看那一把两把白菜,一时间风声鹤唳,似乎阿里危在旦夕。
其实一切不过是假象,国家有意要约束互联网巨头对民生和重要支柱产业的冲击,但约束不是抹杀,后面不是说了嘛,让他们仰望科技的星辰大海,那说明现在只是纠正方向而已。
至于为什么传闻如此严重,甚至风传要肢解阿里,不过是因为马云一路走来,冲击得罪的行业和人太多了。
细算一下,冲击金融行业迫使金融行业改革,打击实体店致使市面一时凋零,加上快递等一系列行业,现在甚至要改革菜市场,抢小摊小贩的糊口生意。
所以,墙歪众人推很正常,至于推不推得倒,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还有什么大而不能倒的理论,现在说来言之过早,阿里要倒下也应该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会通过行政干预或打击的手段来完成,那有违市场经济的本意。
不存在杀肥羊的事情,也切莫惦记这些阴沟暗角的东西。
当然,已经成长为恶龙的屠龙少年未必没犯资本的原罪,介入菜市场更触犯了道德和公益的底线,只是想借机清算阿里也是不现实的。
当此中国腾飞崛起之时,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既不会宰肥羊以谢天下客,也会给独角兽一般的互联网巨头套上规范和空间极限。
信号不是杀着,无需过度解读
互联网不是反垄断的法外之地,互联网巨头应具有更多社会担当。
中国几大互联网巨头依靠创新和补贴取得领先的市场地位后,集中度越来越高,整个市场资源加速聚向头部平台,对整个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均构成了巨大负面影响。
国内这些互联网巨头们,在带动行业创新的同时,也通过竞争获得了垄断地位,进而却开始反竞争、反创新,到头来却阻碍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12月14日,国家市监总局一纸处罚书,正式挥下了互联网反垄断铡刀,阿里投资、腾讯阅文集团、顺丰丰巢,均因相关收购行为触犯《反垄断法》,各领到50万元罚单。
这个只能说是一个信号,力度和美国的反垄断措施相差甚远,中国人喜欢讲开局,以这样的力度来树立反垄断严打的开端,显然远远不够。
多年前的网上购物,用户可以比价选择最低最优惠的下单,现在却很难在不同平台找到同样的东西,商家都被迫适应“二选一”的潮流,硬是将一模一样的东西变成不同型号的专供。
这些年,互联网巨头基本都犯有资本的原罪,横冲直撞的去改造许多行业,试图重塑行业体系,这和政府的职能实际上已有冲突,所以,约束管教一下乃属必然,其他的,真不必过分解读。
改革民生行业是好的,但也须照顾道德和弱势群体
阿里冲击银行金融行业,最终引发了蚂蚁暂缓上市的凌厉反击,显示由电子支付冲击金融秩序的横冲直撞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再往深处去也许对目前的国民支柱行业金融业未必是件好事。
步伐太大了,容易扯着那啥那啥。
一直以来,支付宝和微信带来的电子支付先进理念总在进攻,传统金融业疲于应付,然而阿里和腾讯并不具备破坏之后重组金融秩序的能力,也不具备整体升华中国金融格局的能力,有破坏少建设,显然不是中国金融业升级打王的王道。
至于阿里是否该去搞科技创新,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马云就亲口说过他不是搞科技的人才,人民日报的意思也不是让互联网巨头一窝蜂去搞科技,只是让他们眼光望远一点,不要在国计民生的行业再继续下沉,进而影响和控制涉及民生的基础行业。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近期狂热的社区团购,在各大巨头的疯狂补贴下,最先被干掉的却是最底层的菜农和菜市场,无数老百姓赖以生存的饭碗直接被剥夺,已经有供应商和地方对这类低价倾销说不。
菜市场并非不要改革,然而却不能由互联网巨头来发动,须知菜市场这个古老的行业,还涉及到道德和公益的问题,从事菜市场行业的多有老人等弱势群体,在互联网残酷的价格竞争洗礼之下,无法适应也无力转变,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
进入民生行业,与民争利,重建社会格局,也许是互联网最错的一步,中国经济最伟大之处在于整体均衡发展,崛起的同时也需要照顾道德和公益。
粗暴的取消电商不会复原实体店的光辉
电商的存在是商品贸易的一种补充和丰富,电商是商品贸易的一种方式,人们喜欢网络购物,说明它就有市场。
实体店萧条明显是经济结构的问题,经济发展中生产力发展不够,社会红利消失,而去甩锅电商,电商的经营确实存在一定优势,不用纳税,不用交房租,成本更低,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把电商与实体经济对立起来呢?我们不能把电商与实体经济统一起来吗?
全世界目前并没有一条电商和实体完美结合的道路,因为中国的电商已经走到世界最前列,然而国家容忍电商的发展,并不是要纵容电商无序发展摧毁破坏什么,除非那个行业能在被摧毁后获得新生。
事已至此,粗暴的取消电商并不会复原实体店的光辉,然而说到电商只会粗暴的破坏,那也太小瞧这个金融的独角兽了,国家的目的就是要纠正调整,让电商攻击的同时重建实体店的光彩。
至于如何重建,其实刀柄在电商的手中,而方向,国家政策和民意已经有所倾斜指引。
阿里不会走到哪里去,因为它的根就在中国,它也走不到哪里去,离开中国亿万市场,阿里将不复旧日的辉煌,关键其实在于能否适应政策性的调整,如同舆论所说,仰望星辰大海,不再与民争利,也不再只摧毁不建设。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