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都说汉中是鸡肋了,刘备还拼命打,是穷怕了吗?
▍┧曹操都说汉中是鸡肋了,刘备还拼命打,是穷怕了吗?
下辩之战——刘备受挫
建安二十三年春,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三月,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三国志
公元217年,刘备接受法正的建议,率军进攻汉中,当时曹操留下征西大将军夏侯渊,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张郃留守汉中,自己则身处长安。刘备首先派遣张飞,马超,吴兰作为先锋部队,进攻武都郡,那么刘备为什么派遣那么豪华的阵容进攻武都,而不是直接进攻汉中呢?
刘备是想切断夏侯渊的后勤补给线,夺取武都就能占据祁山,阻止曹操从祁山运输粮草供应给夏侯渊,且夺取武都郡,能够让夏侯渊腹背受敌。同时派遣陈式进攻徐晃驻守的马鸣道,以求切断汉中与许昌的联系,阻止曹操以许昌调兵救援夏侯渊。然而汉中之战并不顺利,刘备虽然对进攻武都一路寄与厚望,将几个顶级将领都派遣过去了,可是战争的结果却出乎刘备预料:
吴兰战败,部将任夔被斩。张飞、马超抛弃吴兰,向汉中逃窜。被抛弃的吴兰被阴平氏人斩杀,进攻武都这一路彻底失败。进攻马鸣道一路的陈式也被徐晃打败,损失惨重。刘备亲自与夏侯渊争夺阳平,也不顺利。
发兵何疑——杨洪的建议
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三国志
公元218年,刘备进攻汉中受阻,损兵折将,于是写信给诸葛亮,让他再调兵遣将支援前线,势要夺取汉中。这时候诸葛亮却犹豫了,全民皆兵,主公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曹操争夺汉中,是否穷兵黩武,为了一个汉中这样做是否值得?于是诸葛亮向杨洪问计。
杨洪向诸葛亮指出了夺取汉中的重要性:汉中是益州的咽喉之地,刘备集团的生死存亡就在于汉中,如果没有了汉中这个屏障,蜀地也无法守住,(曹操占据汉中)这是家门口的祸事,如今的局势那么危急,益州的男子都应该去前线作战,女子都应该去为前线运输粮草,发兵汉中又有什么疑惑的呢?诸葛亮采纳了杨洪的建议,将整个蜀地能够调动的人力物力都调到前线与曹操争夺汉中,从这点看,为了夺取汉中,刘备的确是不计代价的,汉中前线的刘备军,应该不会低于十万。
定军山之战——黄忠阵斩夏侯渊
汉中刘备打得并不顺利。张飞、马超、吴兰进攻武都一路损兵折将:吴兰战死,张飞、马超败退;陈式部攻击徐晃驻守的马鸣道,也损失惨重,死伤甚多,刘备亲率的主力进军阳平关,也不顺利。
从公元217年到公元218年,刘备和夏侯渊在阳平相距一年,都未能打败夏侯渊。刘备得到诸葛亮调来的兵力和物资之后,再度强攻阳平,却依然没法打败夏侯渊,刘备在阳平一线受挫整整2年,依然没有丝毫进展。
公元219年,法正建议刘备主动放弃阳平关,强行渡过沔水,占据定军山,夏侯渊原本占据汉中有利地形,所以刘备强攻损失惨重都未能击败他,现在占据定军山以后,刘备集团也占据了有力地形,成功引诱夏侯渊过来争夺定军山,这样一来,刘备就可以成功反客为主。
夏侯渊与张郃一起围攻定军山,夏侯渊驻守在定军山南围,张郃驻守在定军山东围,刘备集中兵力,分为十部,对张郃部发起猛烈进攻,为了避免汉中防御体系的奔溃,夏侯渊派遣部队支援张郃,可是刘备对张郃发起更强烈的攻击,支援的部队也无法成功救援张郃,夏侯渊终于忍不住,亲自率领主力救援张郃。可是夏侯渊不知道,他已经中了法正的“围点打援“之计,刘备遇料到夏侯渊亲至,放火于夏侯渊救援张郃的要道。夏侯渊身为主帅,居然亲自去修补被火焚烧的鹿角,刘备却早已经部署好伏兵,夏侯渊修补鹿角之时,黄忠居高临下突袭夏侯渊,最终阵斩夏侯渊。
参考文献:
《三国志》
▍➥曹操都说汉中是鸡肋了,刘备还拼命打,是穷怕了吗?
不是穷怕了,而是没有安全感。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就相当于自家大门。你想,如果一个家连大门也没有,家里的财产安全,人员安全怎么会有保障?因此刘备必须拼命打。
一、对于曹操来说,汉中为何是鸡肋?
汉中对于曹操来说就像鸡肋,吃之有味,弃之可惜。吃着还是很有味道,可是没有什么肉,靠它吃饱肚子,滋养身体那是不可能的,鸡肋没有什么肉,而且营养也不够;然而要是丢掉它也很可惜,原因在于它虽然没有啥营养,可是吃起来很有味道,否则凤爪鸡翅之类的食品也不会卖的飞起来吧?
汉中就像鸡肋一样,已经掌握在手里,就这样丢给刘备,心里非常不甘心,可是要是坚守下去,心有余而力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汉中已经没有什么经济利益。说汉中已经没有积极利益,那是因为在占领汉中以后,为了扩充关中和洛阳附近人口,曹操有步骤有计划的将汉中的人口迁移出去。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汉中能够留下来的人口已经很少了,除了一些基本的民夫外,看不到人烟。
一个地方连人烟也没有,那就没有什么经济产出;没有经济产出,这个地方就相当于已经被废弃了。既没有人口,又没有经济产出,这个地方对于曹操来说就是随时可以放弃的地方。
2. 汉中路途遥远,补给困难。汉中距离关中路途遥远,需要翻越崇山峻岭,消耗极大。在和平时代,消耗就消耗吧,可是一旦在汉中发生和刘备之间的战争,兵员的调动,物资的补给必须要迅速到位,而汉中到关中不但路途遥远,而且道路极其崎岖难走,非常的不方便。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中才刚刚被收复,战乱才平息,生产需要慢慢的恢复。经过几十年的战乱,关中已经残破,没有足够的物资供应汉中。如果把汉中当做战事的最前沿,这就需要关中做后方去补充和支援汉中,这对于关中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因为连关中的经济恢复也要仰仗关东地区。如果物资动关东运到汉中来支持这场战役,对于曹操来说是无法实现的任务,即使勉强完成,也会拖垮曹魏的经济发展。
3.曹操其他地方战略压力太大。如果连汉中也要争一争,那么曹操需要争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荆襄前线,合肥前线,三个方向都在争,这对于曹操来说压力太大,实力不够。
这三个地方,曹操只能舍弃其中的一部分,选择保留其他地方。
如果不要荆襄地区,那么许都就难以保全,许都保不住,洛阳和豫州地区报得住?核心利益不能丢,因此荆襄地区必须拼死保住。
如果不要合肥地区,那么淮河地区就难以保全,淮河地区保不住,豫州地区,徐州地区等这些曹魏核心地区也就失去了屏障,因此合肥地区也必须拼死保住。
这样就只剩下汉中地区了。
没有了汉中,曹操还可以凭借关中地区来抵挡来自汉中的进攻。要知道从关中到汉中是关隘重重,道路崎岖不好走,可是从汉中到关中也是一样。只要守住从汉中到关中的几条关键道路,就可以锁死汉中,这样就可以以极少的兵力抵抗刘备。
如果需要的兵员少了,那么物资消耗就少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关中进行防御,这样战线就非常短,便于物资运输,利于曹操而不利于刘备了。
正是以上三个情况,曹操才认为汉中已经是鸡肋之地,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体面的台阶下,然后从容的放弃汉中。
二、对于刘备来说,汉中为何是门户?
先看以下地图
为何刘璋时代,他不关注汉中呢?不是刘璋不关注汉中,而是张鲁已经替刘璋守住了汉中,而张鲁战斗力实在太次,虽有吞并益州之心,可是没有那个实力,因此刘璋只需要部署一部分兵力就可以阻止张鲁的野心。
况且那个时候曹操距离汉中十万八千里,毕竟关中还有那帮军阀在打来打去的,天然的阻隔着那个狠人曹操。
等到曹操收拾完马超这帮关中大汉后,刘璋就非常着急了。
在他看来,张鲁是守不住汉中了,因此找来刘备帮忙去先打张鲁,夺取汉中,帮他守益州。
因此刘璋时代的汉中相对是比较安全的,只是曹操来了之后,汉中一旦到了曹操手里,益州就变得不安全。
当张鲁、刘璋这些人烟飞烟灭后,汉中只剩下两强在争夺了。
从刘备的角度来看,如果拥有汉中,就可以减轻蜀中地区所承担的防守压力。从汉中进入蜀中需要经过两条道:
一个就是米仓道进入巴郡。
还有一个就是金牛道,这个是通往成都平原的要道,而金牛道上有一个重要的关口就是剑门关。
单凭剑门关是无法守住通往成都平原的道路,毕竟它只是一道关口而已,如此压力依然很大。
如果拥有汉中通往关中的诸多关隘作为防守,将魏军抵御在汉中之外,那么对于蜀汉来说,安全保障就更大。
这就如同一个大门一样,如果只是一个木门作为大门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如果在木门外面再加一个防盗门,不是更加安全吗?如果说木门就是剑阁,那么防盗门就是汉中。
有了剑阁和汉中作为双重保障,成都平原就更加安全。
蜀汉有三个重镇,如汉中、永安、南中。
永安有重兵以防守东吴,可是东吴实力不够强,此处的兵力在蜀汉初期比较多,后来逐步裁减撤往汉中关键地区;永安虽然也有兵驻守,可是依然以汉中为主。汉中守住了,永安自然就安全了。
汉中对于刘备来说必须保住,拼光了也要保住,就是男人打光了,女人也要上,士卒打光了,将军也要上,没有可能或者放弃一说。
可是曹操就不能这么干了,没有了汉中,还有关中。假以时日,只要实力恢复过来,夺取汉中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因此放弃汉中去保更重要的地方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总结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令钟会,邓艾等人率领十八万之众分五路进攻蜀汉,其中钟会以十二万之众,以泰山压顶之势,攻入汉中,逼近剑阁,而邓艾借机偷过阴平道逼近成都,顺利的消灭了蜀汉。
可见,汉中于刘备就是家里的大门,没有了大门,所谓的财产哪里守得住呢?可是对于曹操来说,没有这个鸡肋,日后还有更肥的鸡等着呢。
只是可惜的是完成这个夙愿的不是他的子孙而已。
▍┻曹操都说汉中是鸡肋了,刘备还拼命打,是穷怕了吗?
立场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汉中对于曹操来说是鸡肋,对于刘备来说,可就不是鸡肋了,汉中对于益州来说,是扼守益州的北边门户,是北方进入益州的唯一通道,是刘备政权生死存亡的重要屏障。
为什么汉中对于曹操来说是鸡肋?
还得看地图。汉中与曹魏的领地关中,中间隔着八百里的秦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是就是这里八百里的秦川,从陇右、关中到汉中从西到东分别有五条道路: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谷道。
汉中对于曹操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控制益州的蜀汉,是进攻益州的前沿阵地,换句话说,要想攻取益州,必先攻取汉中。汉中其次的意义就在于保证关中及陇右的安全,防守重心前移。
曹操在夺取汉中后,司马懿和刘晔曾力劝曹操乘机攻占益州,曹操拒绝了,曹操拒绝是出于政治原因,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在加紧政治上的纂位与夺权,不能远离政治中心,所以拒绝了进一步攻占益州的建议同,并说出那句著名的话:得陇岂能望蜀。
也就是说曹操无意攻占益州,那么汉中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意义,只能是将关中和陇右的防线前移,而为了维持汉中,曹操得大量驻军,汉中的百姓又都被曹操迁走,要解决后勤供应问题,就得从后方的关中和陇右运粮,这对于曹操来说,是非常大的负担,路又不好走,非常不方便。
因此汉中对于曹操来说,只能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汉中对于刘备来说,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
刘备为了拿下汉中,可是投入整个益州的人力、物力资源,达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这是因为刘备对于汉中,势在必得。
汉中是益州的北边门户,从关中、陇右进入益州,汉中是必经之地,北方的曹魏政权为了统一天下,必须要占有汉中才能攻击益州,同样,益州割据政权为了北上扩展势力,必须占有汉中。
益州地形特殊,四面都是山,中间是个成都平原,形状就好借是个盘地,四周高中间低。三国时期进入益州主要有两条路,一是从北方的汉中进入益州,二是从荆州沿长江逆江而上进入益州。控制汉中,就控制了从北方进入益州的道路,那么益州就相对安全了。
刘备拿下汉中,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防线前移,而且是移到了八百里的秦川,从关中及陇右进攻汉中只有五条道路 ,只在守住 这些进入汉中的通道,就能保证汉中的安全,防守压力相对来说较小,蜀汉与曹魏就在汉中形成了缓冲区,那么益州相对来说就安全多了。
刘备为了夺取了汉中,可是全军压上,除了关羽外,蜀汉所有的名将及军队,全部上阵。刘备夺取汉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夺取了汉中,蜀汉就有能力威胁到西汉时期的旧都长安,就能效仿当年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的路径,进而消灭曹魏,统一天下,这是刘备的终极目标。
对于汉中,刘备当然要拼命了,不是穷怕了,是为了终极理想和保证益州的安全,才这么干的。
▍◤曹操都说汉中是鸡肋了,刘备还拼命打,是穷怕了吗?
对于曹操来说,汉中或许真的有些鸡肋。但对刘备而言,汉朝却是关系到整个蜀汉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
因为从地形上来说,刘备占据的四川地区,是一个典型的盆地结构。在四川地区北方,有秦岭和大巴山这两座大山阻隔。在古代的时候,大规模军队想要翻越秦岭或者大巴山,直接进入蜀地,几乎不可能。
唯一的通道,就是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一块区域。而这块区域,就是汉中地区。
所以,对整个益州地区来说,汉中就是蜀地的北方大门。只有掌控了汉中,刘备才能真正占领整个四川,并且以相对较小的力量,把曹魏的进攻全都挡在汉中以北,不让益州腹地出现战事。只有这样,益州内部才能和平发展,迅速恢复国力。
反之,如果汉中掌握在曹操手里,那曹操以后便可以拿汉中作为前沿基地,以后不断袭扰刘备。要是那样的话,刘备为了挡住曹操的进攻,就注定要消耗更多的力量。一旦出现那个局面,以后刘备别说北伐了,就连能不能守住益州,都是一个大问题。
想要更好地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简单来回顾一下,汉中之战的前因后果。
公元208年,随着一场赤壁之战结束,曹操败退回北方。在孙刘联盟的阻碍下,曹操想要在短时间内,攻取南方,已经成了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所以,在这之后,曹操只能转而向西发展,打算彻底控制关中地区。
关中这边的情况,说起来也比较复杂。东汉末年,董卓把持大权的时候,为了对抗关东联军,曾经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在此之前,东汉皇帝一般都在洛阳办公。而迁都长安之后,没过多久,董卓就被吕布刺杀了。
吕布刺杀了董卓之后,虽然曾经短暂和王允把持朝政,但是没过多久,董卓的旧部就开始反水。此后,吕布逃离长安,整个关中地区开始彻底四分五裂,再也没人能够统一关中。
接下来的十多年里,董卓的部将,李傕和郭汜,一直在关中地区相互厮杀。在此期间,凉州那边的马腾和韩遂等人,也跑到关中这边来参与混战。在这场混战当中,关中诸将谁都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反倒是东边的曹操,趁势打败了袁绍,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再加上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用汉献帝的名义,去做很多事情。所以打赢了袁绍之后,曹操也开始思考,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控制整个关中。
以当时曹操的实力,攻占关中固然不难,但如果真的打仗,对曹操集团也会造成很大的折损。所以接下来,曹操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直接拉拢关中地区的那些割据军阀。只要他们愿意在名义上臣服,曹操便不会去打他们。
而关中这边,得到曹操的拉拢之后,自知无力对抗曹操,所以纷纷选择归降。但同时,这些关中军阀并没有解除自己的武装力量,麾下还是有很多军队。而归降曹操之后,以马腾为首的关中军阀,甚至还派军队,去帮助曹操解决袁绍的残余势力。
所以,在赤壁之战以前,关中诸将和曹丞相之间,基本处于蜜月期的关系。
而赤壁之战结束以后,曹丞相退回了北方。在孙刘联盟的压迫下,只能转移进攻方向。这时候的曹操,看了一圈地图之后,发现自己唯一还能进攻的,就只剩下益州那边了。当时益州还被刘璋控制,而刘璋也没有和刘邦孙权结盟。所以这个时候,曹操如果能够拿下益州,就可以从孙刘联盟的侧面,开辟第二战场。
而如果想要进攻益州,汉中地区就是最先要攻取的对象。对于汉中这块地方,曹操早在赤壁之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就已经盯上了。
如果曹操这时可以顺利出兵,进攻汉中的话,那接下来恐怕就没什么汉中之战了。因为此时的刘备,甚至还没开始入蜀。益州那边,作为益州牧的刘璋,只能控制益州的一部分。而汉中地区,则是被张鲁控制,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
但问题是,历史对曹丞相似乎并不友好。就在曹丞相准备进攻汉中的时候,关中地区却开始出现问题了。
关中这边,虽然之前大家名义上已经投降了曹操,甚至还主动派遣军队,帮曹操进攻袁绍。但在关中诸将心中,关中还是他们的关中。所以,当曹操提出,要进攻汉中的时候,关中地区的这些军阀,瞬间就警惕了起来。
曹操如果想要进攻汉中,麾下军队就势必要通过关中地区。但谁又能保证,这不是‘假道伐虢’的计策呢?如果曹操麾下的大军,进入关中之后,并没有去打汉中,而是优先解决这些关中军阀的话,那他们岂不是成了最大的牺牲者。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得知曹操要取道关中进攻益州之后,关中地区的军阀,很快就联合了起来,同时起兵反抗曹操。这其中最有名的反抗者,就要数大名鼎鼎的马超了。不过,在曹操的大军面前,马超显然也不够看,很快就被曹操打得节节败退,逐渐退出了关中。甚至就连凉州老家,也被曹操给平定了。
但问题是,关中诸将掀起了这场叛乱,却直接拖住了曹操进攻汉中的步伐。
原本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后,曹操第一时间就想进攻汉中。但是因为马超等人给他捣乱,所以不得不花了两年的时间,平定关中和凉州。两年之后,就在曹操刚刚准备再次进攻汉中的时候,南边的孙权又不老实了。所以接下来,曹操只能再次亲率大军南下,但结果依然是无功而返。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虽然一直想着要攻占蜀地,但是却一直没有时间。反倒是刘备,在赤壁之战结束后,先是夺取了荆南四郡,然后率军入蜀。入蜀之后,刘备又开始和刘璋翻脸,逐渐控制整个益州。
如此,等到曹操和孙权再次休战,再次盯上蜀地的时候,此时的曹操忽然发现,蜀地那边的老板竟然快要换人了。就在他浪费的这几年当中,刘备已经快要控制了整个蜀地了。
到了这个时候,曹操终于决定,再也不能放任刘备继续做大了。一旦刘备拿下益州,再趁势拿下汉中,以后曹操再想攻占益州,就难如登天了。所以接下来,曹操马上率军从关中地区出发,向汉中方向进攻。
当时的汉中,正被张鲁控制着。张鲁是五斗米教创始人张道陵的孙子,在东汉末年的时候,靠着自己祖辈积攒下来的声望,再加上益州地区的混乱,占据了整个汉中,而且建立了一个类似政教合一的统治结构。对于这样的张鲁,当年的刘璋也没什么好办法。但是在曹操面前,张鲁肯定就不是对手了。
所以,当曹操率领大军到来之后,双方交战不到半年,张鲁就彻底撑不住了。此后,张鲁直接投降了曹操,整个汉中地区,也尽归曹操控制。
在曹操控制汉中地区的同时,刘备也控制了整个益州。但此时的曹操,却并没想着要马上进攻刘备。因为在曹操看来,只要控制了汉中,以后有的是机会进攻刘备。最好的结果,就是以汉中为前哨基地,不断袭扰蜀地。等到刘备衰弱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就能轻易拿下了。
相比这样的刘备,在当时的局面下,显然还是南方的孙权威胁更大一些。当时孙权正忙着迁都,同时准备和曹操争夺江淮地区的主导权。而且北方的乌丸和鲜卑也联合搞事情,让曹操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军队,去北方平叛。
所以张鲁投降之后,曹操并没有第一时间进攻蜀地,而是先率军去了一趟孙权那边,顺便又去北方镇压了一下乌丸和鲜卑。
至于汉中这边,曹操也不是没留下后手,当时曹操留下了自己最信任的夏侯渊,镇守在汉中地区。在曹操看来,以夏侯渊的能力,或许无法进攻刘备,但守住汉中绝对绰绰有余了。
就这样,在留下了夏侯渊看守汉中之后,曹老板放心地带着主力军队,去江淮地区那边对付孙权了。
可是曹操万万都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超出了他的预计。就在曹操去对付孙权的这段时间里,刘备直接出兵,进攻汉中地区。显然,刘备也很清楚汉中地区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必须要控制整个汉中,才能守住益州。
于是接下来,刘备开始调动自己的全部家底,疯狂进攻汉中。在刘备的疯狂进攻下,夏侯渊很快就节节败退。最后甚至就连夏侯渊本人,都被刘备麾下的大将黄忠斩杀了。
随着夏侯渊战败,曹魏集团还能控制的汉中地盘,就已经很小了。几个汉中地区的重要节点,都已经被刘备控制。而得知汉中出现变故之后,曹操自然要第一时间,率领大军前来增援,打算尽快收回汉中。
但是,当曹操到了汉中之后,却发现局面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复杂。
首先,当曹操抵达汉中之后,刘备根本就不和他正面交战,只是坚壁清野,跟他玩对耗。曹魏集团虽然国力雄厚,但想要远距离将补给运输到汉中,压力也很大。反倒是刘备那边,几乎等同于本土作战,根本不怕这种对峙。
其次,就在双方对峙的关键时刻,刘备成功袭击了曹操的粮仓,导致曹操的后勤补给,瞬间就出现了大问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和刘备对峙,继续玩消耗战,最后很有可能导致曹操先撑不住。
最关键的是,在曹操率领主力军队,和刘备进行对峙的时候,曹魏政权其他几个方向,也不是很太平。北方战场上,鲜卑和乌丸组成的联军,给曹操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江淮地区那边,孙权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再次进攻合肥。
如果曹操继续在汉中这边停留,继续和刘备耗时间,很有可能会导致其他几个方向,出现大问题。所以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汉中就成了一块鸡肋。就算夺回了汉中,接下来想要以汉中为跳板,攻取整个蜀地,也需要时间和精力。作为代价,江淮地区和北方战场,很有可能会出现大问题。
两者之间,孰轻孰重,曹操自然不难判断。所以在这之后,曹操不得不选择撤兵,彻底退出了汉中地区。反正对于曹操来说,就算丢了汉中,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最多也就是以后进攻刘备,更麻烦一些而已。而刘备想要通过汉中,进攻曹操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然而对于刘备来说,情况可就截然不同了。控制了汉中以后,刘备便等于是封死了益州的北方大门。以后刘备抵抗曹操的进攻,只需要在汉中地区驻守军队就可以了。至于蜀地内部,则可以安心发展,逐渐恢复国力,再也无需担心战火洗礼了。
总之,对于曹操和刘备来说,汉中地区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对曹操而言,汉中只是一个跳板。就算失去了这块跳板,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而对于刘备来说,这确实生死存亡的关键,自然要全力争夺了。
▍↞曹操都说汉中是鸡肋了,刘备还拼命打,是穷怕了吗?
赫赫汉中郡,南郑古凉州。汉中之战,是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展开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决战,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至建安二十四年,持续长达两年之久。
刘备集团的马超、赵云、张飞、黄忠、法正、黄权等人,曹操集团的曹休、曹洪、曹真、夏侯渊、徐晃、张郃等,都参加了这次会战。其中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一战成名,并因此被封为五虎上将。
许褚在押运粮草的过程,因为醉酒被张飞打败。曹操一退再退,最终决定撤出汉中。在此前,曾以鸡肋为暗号,杨修从中听出了曹操的意思,也就是有意撤军。因为擅自传达妄自猜测的旨意,杨修被曹操以祸乱军心之罪斩杀。
但不久后曹操再一次吃败仗,险些丢了性命,最终不得不撤出汉中。有人就有疑虑,为何曹操都说汉中是鸡肋了,刘备为何还要拼命的攻打,真的是穷怕了吗?其实很多人误会这个鸡肋的意思了,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
首先曹操说汉中是鸡肋,是因为曹军在汉中之战逐步败退,没有取胜的希望。汉中之战刚开始,黄忠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夏侯渊一个措手不及,这给曹操集团一个极大的震慑。
后来黄忠联合赵云突袭曹军后方以及粮草,取得优异的成绩。王平因为与徐晃不和,烧了大营,前去投靠了赵云。刘备封王平为偏将军,而王平也成为夺取汉中的向导。
后期许褚因为醉酒押运粮草,被张飞打败。马超又驰援汉中,曹军连续败仗。最后曹操被黄忠射掉了大牙,险些丧命(演义记载),曹操痛定思痛,觉得自己在汉中讨不到什么便宜,但是撤军又太便宜刘备了。
在这样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曹操才说汉中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再想夺回汉中几乎没有可能,这是他很无奈的说法。但并不代表汉中这个地方是鸡肋,恰恰相反,汉中是一块宝地。
其次曹操说汉中是鸡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曹魏的重点发展方向不在汉中。早在益州被刘备夺取之前,别驾张松曾代表益州之主刘璋前去拜访曹操,主要目的是益州向曹魏称臣,希望曹操共同对付汉中张鲁。
然而曹操却故意把张松气走了,这里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无意于汉中和益州的争夺。当时曹操刚刚消灭马超,夺得雍凉,国力消耗巨大,曹操想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努力壮大中原地区。因此张松在向曹操献出益州的宝图的时候,曹操并没有什么兴趣。
后来,刘备取得益州,张鲁因惧怕刘备势大,不得不向曹操投降了,这样汉中就落到了曹操手上。但曹操的发展重点依然不是汉中,而是人杰地灵、物产富饶的中原。
汉中之战,曹军又节节败退,曹操因此更觉得汉中是个鸡肋。然而也是在无奈的情况下,曹操作出的选择,假如它真的是一个鸡肋,曹操也就不会参加汉中会战了,就会直接让给刘备了。
再次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汉中是一块关乎到生死存亡、关乎到大汉江山的宝地。益州是一块宝地,易守难攻,周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南有云贵高原,东有巫山,北有秦岭,西有云贵高原。
可以说益州有天然的屏障,其他军队想打进来,几乎不可能。但有时候优点也会变成缺点,因为想从益州打出去更是难以登天,而刘备要想匡扶汉室,就必须打出去,这样才能消灭曹魏政权。诸葛亮隆中对说的很明白: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备率益州之众,出秦川,直取长安洛阳,则大业可成。出秦川取两都,则汉中就是必经之地,没有汉中刘备集团就无法平定中原。而命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这一步已经完成,因为当时镇守荆州的正是上将关羽,不久后关羽也确实率军北伐樊城。
可以说刘备是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步伐走的,因此汉中就成了他必争之地,就算拼了老命也要拿下,因为这是汉室的希望所在。这就是为何曹操说汉中是鸡肋,而刘备却要拼命夺取的原因了。
你是如何看待汉中之战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