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登基后是怎样对秦琼的?
▍❂李世民登基后是怎样对秦琼的?
李世民登基后,对秦琼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变。此后12年,一直到秦叔宝去世,李世民都没给他升过官。秦琼战功赫赫,在凌烟阁的排名,却是“倒数第一”。这一切,只因四个字:君臣离心。
算起来,李世民对秦琼,还算是很优待的。
公元626年,李世民凭借玄武门之变,顺利登基成为唐朝新皇。
他对身边的一众亲信,进行了封赏,战功赫赫的秦琼,也位列其中。
从历史记载来看,李世民对秦琼的优待,主要体现在三件事情上:
第一件:封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李世民登基后,就对秦琼进行了封赏。
他将秦琼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旧唐书·秦琼传》)
第二件:追赠秦琼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公元638年,秦琼病死的消息传来,李世民立刻追赠他为徐州都督,并赐他陪葬昭陵。
为了彰显秦琼的战功,李世民还特地在他的墓葬前造了石人马,以表彰他的战功。
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旧唐书·秦琼传》)
第三件:修建凌烟阁,将秦琼纳入其中,受后人敬仰。
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修建凌烟阁,特意将已经去世的秦琼,纳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让其受后人敬仰。
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图形于凌烟阁。(《旧唐书·秦琼传》)
乍一看,李世民似乎对秦琼挺好的。
秦琼活着的时候,李世民给他加官进爵;秦琼死后,李世民让他陪葬皇陵;修建凌烟阁,李世民还记得把他列入二十四功臣行列,给他死后哀荣。
可是,如果综合秦琼的功绩、其他功臣的待遇来看,李世民对秦琼的这点好,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细看历史,从公元626年,到公元638年,秦琼都是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从未有过任何变化。
相比秦琼的功绩,他所受到的优待,真的是少得“可怜”。
秦琼的赫赫战功
秦琼没什么背景,是真正靠着白手起家,而名垂千古的人。
在归顺李世民之前,秦琼跟随了好几任首领:隋朝强将来护儿、齐郡通守张须陀、据守虎牢的裴仁基、隋末割据群雄之一李密、王世充……
他是有真本事的人。
曾摧毁过卢明月的营寨,征讨过孙宣雅,击退过宇文化及。
在混乱割据的隋末年间,秦琼的军功,处处展现着过人的本事。
公元619年,秦琼不耻于王世充的奸诈,和陈咬金等人一起,投奔了李唐。
刚投奔李唐,秦琼就被安排到了李世民的府上,正式成为李世民的亲信。
在李世民麾下,秦琼的战功更是非常卓著。
归顺后的第一年,他跟随李世民征讨河东,一举击破宋军(宋金刚)大将尉迟恭,斩首两千余人;
归顺后的第二年,秦琼趁胜追击宋军。
此后,宋金刚大败逃走,尉迟恭则带着军队献城投降。
敬德、相率众八千来降,还令敬德督之,与军营相参。(《旧唐书·李世民传》)
这一年,秦琼还是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先锋之一。
他带领千余人队伍,让敌人闻风丧胆,大振本军士气。
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资治通鉴》)
归顺后的第三年,李世民和窦建德打仗,秦琼带领数十名精锐骑兵,直接冲破窦军大阵,绕道后方举起唐军旗帜,导致窦军军心涣散。可以说,秦琼的勇猛,是唐军胜利的关键。
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太宗将拒窦建德于武牢,叔宝以精骑数十先陷其阵。(《旧唐书·秦琼传》)
归顺后的第四年,秦琼跟随李世民在河北平叛,一举击破刘黑闼,肃清了窦建德旧部。
二月,刘黑闼引兵还攻洺水,癸亥,行至列人;秦王世民使秦叔宝邀击,破之。(《资治通鉴》)
……
可以说,秦琼不是花拳绣腿,而是战场上实打实的功夫。
每一次,他跟随李世民作战,英勇且不输谋略,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若是没有秦琼,李世民要想打赢,还要费很多心力。
从功劳上看,李世民登基前,秦琼就算不是数一数二,也起码是前10名。
然而,李世民给秦琼的待遇,在功臣里,却连前20名,都比不上。
李世民给秦琼的待遇
李世民给秦琼的待遇,和他的功劳相比,实在有些不对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食邑上,秦琼在功臣里基本属于最少的一等。
秦琼食邑七百户,在功臣里,几乎算是最少的一批。
举个例子。
李世民登基后,对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人的封赏,都是食邑1300户。
而功绩非常一般的张公谨、侯君集,李世民也爽快给他们册封将军,食邑1000户。
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迁左卫将军,以功进封潞国公,赐邑千户,寻拜右卫大将军。(《旧唐书·侯君集传》)
李世民对其他人异常爽快,可到了秦琼这里,却只是食邑700户,实在有些少了。
其二,在仕途上,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基本是个消失的状态。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将原本秦王府里的亲信,都进行了重用。
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成了贞观之治的肱骨大臣。
尉迟敬德懂武不懂文、性格跋扈嚣张,可李世民对他非常包容,还派他去当了重要的地方官、监修洛阳老君山、征讨过高句丽……
然而,能文能武的秦琼,却一直寂寥无名。
李世民登基后,他的仕途,基本处在消失状态,在史书上留下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语。
史书记载,李世民登基后,秦琼逢人就说,自己戎马一生,屡受重伤,如今经常重病难以起身。
“我戎马一生,经历大小战斗200多阵,多次受了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都有好几斛,怎么能不生病呢?”
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旧唐书·秦琼传》)
称病,是秦琼后期的主旋律。
一个战功赫赫的亲信,需要四处称病,大抵只有2种可能:一是他自己不愿上朝,称病当借口;二是李世民不愿意见到他上朝,他明哲保身,称病当幌子。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指向了四个字:君臣离心。
其三,秦琼的排名,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末,明显不对劲。
李世民对自己的亲信,都有一套标准流程:死后册封、陪葬皇陵、入住凌烟阁。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亲自挑选24位功臣,入驻凌烟阁。
功臣的排序,不按功劳大小,而按官职大小。
在贞观十七年以前去世的人,会按照追赠的官职进行排序。
按照旧例,追赠的官职,一般比活着的官职,要高许多。
然而,即便这样,秦琼仍然被排在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最后一位。
由此可见,秦琼活着的时候,官职不如其他亲信,死后哀荣也非常一般,追赠的官职也并不算大。
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李世民不给其他人发糖,那他不给功勋卓著的秦琼发糖,也是情理之中。
可当李世民给旁人发了一堆糖,却只愿意给秦琼几颗,就显得有些“刻薄”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李世民要这样对待秦琼呢?
从两人的相处细节来看,李世民如此对待秦琼,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君臣离心。
不止是李世民猜忌秦琼,秦琼也不愿意搭理李世民。
李世民对秦琼的猜忌
李世民登基后,如此对待秦琼的原因之一,是他对秦琼的忠心,产生了怀疑。
在归顺李唐之前,秦琼几次易主,虽然李世民求贤若渴,但不免在心中留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此外,每一次,秦琼立下赫赫战功,李渊都给予秦琼过分的褒奖,也加深了李世民的猜忌。
击溃宋金刚的那一次,李渊赏赐秦琼金瓶,加封他为上柱国,并且对他说:“你不顾妻儿过来投奔我,还立下这样的军功,我连肉都可以割给你,更何况是一些财物!”
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旧唐书·秦琼传》)
击溃王世充的那一次,秦琼又被加封为翼国公,赏赐财物。
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旧唐书·秦琼传》)
此时的秦琼,是李世民府中的人。
他被赏赐,也代表着李世民的荣耀。
但李世民欣喜之余,也难免会猜想,秦琼的心偏向父皇李渊更多,还是偏向自己更多。
尤其,当李世民背着李渊搞小动作的时候,他根本拿不准秦琼会不会密奏。
这种疑心,到玄武门之变时,不断放大。
玄武门之变,秦琼到底有没有参加过,史书上的记载不一。
《旧唐书》的《太宗本纪上》、《长孙无忌传》中,都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进行了列举,其中,秦琼是最有争议的人之一。
如果,秦琼没参与玄武门之变,那么,他作为李世民的亲信,立场就十分可疑;
如果,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那么,按照他在战场骁勇善战,他理应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据史书记载,秦琼只是跟着李世民抵达了玄武门,并没有特别的功绩。
反倒是尉迟敬德,亲自射死了李元吉。
从秦琼后来受封的功绩来看,就算他参加了玄武门之变,想必也是消极抵抗的态度,人在心不在。
李世民宽仁,但他不是傻子,对这样的秦琼,自然“如鲠在喉”,难以优待。
秦琼不想搭理李世民
除了李世民的疑心,秦琼自己,也不愿意和李世民过分亲近。
此前,秦琼几次易主,看似不忠诚。
可实际上,他并非不忠之人。
最后一次,秦琼离开王世充的原因,是不耻王世充的行径,由此可见,秦琼绝对是个正义之人。
其实,王世充对秦琼和程咬金都非常好,都给了高官厚禄,并予以厚待。
只是,王世充气量比较狭小,经常赌咒发誓。
秦琼认为这不是君子所为,便果断离开。
“王公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此乃老巫妪耳,岂拨乱之主乎!”(《资治通鉴》)
不为高官厚禄,只是因为王世充品德不好,秦琼就果断离开。这样的他,对于玄武门之变中骨肉相残的李世民,恐怕也难以推崇。
事实上,当时的著名将领李绩和李靖,对于玄武门之变也并不支持,他俩都保持了严格的中立。
但秦琼很难置身事外。
他本就是李世民的亲信,就算心中再不认同,本着臣子的忠心,他也要附和。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秦琼消极参战,也在所难免。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也自动称病,远离朝堂。
一方面,他认为李世民不再是自己愿意追随的主人;
另一方面,他为了避免李世民为难,自动远离朝堂。
此外,李渊曾对他特别好,秦琼内心不安,便干脆选择急流勇退。
这个世界上,拿得起、放得下的,才是真君子。
从这方面看,秦琼虽然易主七次,却始终保持忠心,有着做人的志气和底线,着实让人钦佩。
而李世民的度量,也值得称赞。
秦琼称病的十二年,他虽然没有给秦琼升官,但多次派太医去给他治病。
他们君臣之间,依旧保持着“和睦”与“厚待”,着实很不容易。
自古战功赫赫的功臣,都难以善终,但李世民手下的功臣,绝大多数都得以善终。
这一点上,李世民值得称赞。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ツ李世民登基后是怎样对秦琼的?
李世民登基之前,秦琼备受重用和礼遇,而且战功赫赫,与尉迟恭、程知节等人一起成为大唐开国功臣;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立马坐了冷板凳,此后十二年默默无闻,得到的待遇也很一般,凌烟阁功臣排名也只是最末。
李世民对秦琼的态度为何反差这么大,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武德九年七月二日,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他带领部下埋伏在玄武门内,将毫无防备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杀死,并逼迫李渊交出大权。
九月三日,李渊正式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称帝,并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进行了封赏,其中秦琼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邑七百户。
贞观十二年秦琼去世之后,李世民下诏秦琼陪葬昭陵,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确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秦琼也位列其中。
表面上看,李世民对秦琼似乎还不错,但细细推敲我们会发现,在所有玄武门之变功臣当中,秦琼的待遇其实是最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面,从食邑上来说,秦琼只有七百户,少得可怜。
玄武门之变功臣当中,作为功臣第一集团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尉迟恭等人,他们都得到了一千三白户食邑,即便是功臣第二集团的侯君集和张公谨等人,他们的食邑也达到了一千户(包含后来加封的食邑)。
反观秦琼,李世民只给了他七百户食邑,再没人比他更少了,而且一直到他去世都没涨过,这显得十分不正常。
第二个方面,从官职上来说,其他功臣后来都节节攀升,只有秦琼一成不变。
前面我也说了,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这个职务不算低,是十二卫大将军之一,正三品,与尉迟恭和程知节等武将官职相当,李世民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亏待他。
但是,在随后十二年时间里,其他功臣要么升官,要么得到重用,只有秦琼的官职一点都没有变化,到死都只是左武卫大将军,而且长期没有实际履职。
不仅如此,秦琼人生的最后十二年,一点存在感都没有,既没有参与国事,也没有领兵在外打仗,这与尉迟恭、程知节等人频繁活动形成鲜明对比,甚至还不如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张亮等人。
按照秦琼自己的说法,他是因为打仗受了好几次重伤,导致他经常生病,所以无法正常工作的。
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其实,秦琼大概率是在装病,道理其实很简单,为何玄武门之变前他不生病,之后却一直生病呢?
秦琼之所以这么做,要么是因为他不愿意见李世民,要么是李世民不愿意见他,至于原因,我们后面会说到。
第三个方面,从功臣排名来说,秦琼虽然进入凌烟阁功臣名单,但排名最末。
对于去世的玄武门之变功臣,李世民给的待遇通常是,陪葬昭陵,追封更高官职,入凌烟阁功臣名录并悬挂画像。
当初,李世民在让阎立本画功臣像的时候,曾说过不以功劳大小确定排位,而是以功臣最高官职(包含追封官职)排序。
一般而言,功臣死后追封的官职往往要比实际官职大得多,比如说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就被追封为司空或者司徒,这些官职是他们生前不曾担任的。
在确定凌烟阁功臣的时候,很多人都还活着,秦琼算是去世得比较早的,也获得了李世民追赠的官职,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排在了最后一名,可见他混得有多惨。
事实上,秦琼死后之被追赠徐州都督这个官职,这在唐朝历史上真的拿不出手,很多二流人物去世之后被追赠的官职都与他相当或者更大。
那么,是不是因为秦琼功劳不够大,所以李世民才不愿意追封他更高的官职呢?
显然不是,秦琼的功劳其实很大,他早年在多路诸侯手下干过,但都不顺心,后来他因为兵败而投靠唐朝,得到了李世民的礼遇,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在消灭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和刘黑闼的战争中居功甚伟,是唐朝统一全国的大功臣,也是拥立李世民登上皇位的功臣。
在李世民手下,最能打仗的几个人,无非是尉迟恭、程知节和秦琼等数人,其中尤其以秦琼最拼命,他作为将军,每次打仗都把自己当前锋用,甚至单枪匹马也敢冲锋,但也正如他所言,受伤特别多,不过他毫不在乎。
所以说,秦琼在功劳这一块是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但李世民却在他死后,只给他追封了徐州都督这个官职,导致他在凌烟阁功臣榜上排名最末,这也是很不正常的。
总而言之,以秦琼的功劳和表现,李世民不至于这么“慢待”他,这是怎么回事呢,李世民和秦琼之间究竟有何问题呢?
原来,李世民与秦琼实际上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就已经君臣离心了,之所以会如此,还要从秦琼投靠唐朝开始说起。
当初,秦琼与程知节一起在王世充手下效力,后来他们觉得王世充为人奸诈,不是个可以效力的明主,于是趁李世民率军与王世充对峙的时候,带领人马投降了李世民。
李世民早就听说秦琼勇武过人,便准备留下他,但李世民不敢擅自做主,于是上书禀告父亲李渊,李渊也觉得秦琼是个将才,便下旨留下他,让他在秦王府效力。
李世民对秦琼非常礼遇,还封他为马军总管,跟随自己一同驻守长春宫。
武德二年,李世民率领秦琼等人往河东与刘武周手下大将宋金刚、尉迟恭作战,在美良川和介休等地数次将其击败,斩杀敌军二万余级,并最终迫使尉迟恭献出数座城池后投降。
这是唐朝建立后取得的一次大胜利,秦琼在战争中表现最为突出,功劳也最大,让李渊和李世民都感到十分惊喜。
秦琼作为李世民的直接下属,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应该先由李世民提出方案,报李渊批准后实施。
但诡异的一幕发生了,还没等李世民制定出封赏方案,李渊的诏书就来了,他封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赏赐给他金瓶、数十名奴仆以及大量钱财。
这还没完,李渊还在诏书中对秦琼说,你抛弃妻儿来投奔我,现在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我就是割下身上的肉给你吃都不为过,更何况是一些奴仆和钱财呢?
又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寻授秦王右三统军
不得不说,李渊说话挺肉麻的,特别容易让人感动,他作为大唐天子,其实不必如此对待臣子,那他究竟想干啥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李渊在收买人心,他是有意拉拢秦琼的,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限制李世民的权势,从而加强自身权威,并确保李建成太子之位稳固。
其实,李渊与李世民的矛盾,早在唐朝建立之初李渊封李建成为太子之时就埋下了。
当初晋阳起兵,李世民作为主谋,李渊曾许诺他说,事成之后封他为太子,但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却食言了,李世民因此非常恼火,一直有争夺太子之位的野心。
对于李世民的野心,李渊时有所防备的,但他不得不依靠李世民为自己打天下,所以给了他很大的权势,让他成为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人物。
不过,李渊也是个很狡猾的人,李世民虽然大权在握,但他也不断在搞小动作,对李世民进行掣肘,而收买秦琼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李渊的做法,李世民虽然很反感,但不好明说,只能对秦琼更好,尽量将秦琼给笼络住。
在随后的日子里,李世民对秦琼好得不得了,委以重任不说,还十分尊重他的意见,可以说将他当做左膀右臂了。
但是,让李世民想不到的是,李渊为了拉拢秦琼,比他想象的还要积极百倍。
尉迟恭投降后不久,李世民又击败了宋金刚,秦琼战功卓越,但李渊的使者又带着诏书来了,他赏赐秦琼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加封为上柱国;
又从破宋金刚于介休。录前后勋,赐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授上柱国。
武德四年,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和王世充之后,秦琼又立下大功,李渊的使者再次带着诏书来了,这一次他赏赐给秦琼黄金百斤、帛七千段,并册封他为翼国公。
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
李渊一而再、再而三施恩于秦琼,这就让李世民觉得,秦琼是更感谢自己呢,还是更感谢父亲李渊呢?
这个疑问自然是没有答案的,只有秦琼自己心里清楚,李世民无从知晓。
转眼到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与李建成的争夺进入关键时期,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等人力劝李世民发动政变,杜如晦和房玄龄也冒死助力,但秦琼却一点也不活跃,既没有表达什么态度,也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到了玄武门之变那天,秦琼的表现就更差了,一向喜欢当前锋的他,既没有像尉迟恭一样冲在最前面,也没有在玄武门前抵御前来支援李建成的三千余长林军,其表现甚至不如尉迟恭身边那个小卒,一箭射中了李元吉的腿,让李元吉跌下马去,最后被尉迟恭射杀。
总之,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肯定不怎么样,不然史书上肯定会大书特书的,只能说他作为参与者,立下了一些小功劳而已。
李世民何等英明,谁表现好谁表现不好,他心知肚明,因此在玄武门之变后,他将尉迟恭和长孙无忌的功劳列为第一。
至于说秦琼,李世民难免会怀疑他出工不出力,甚至会认为他因为得了李渊的赏赐,心里其实是反对李世民发动政变的,谁知道呢。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李世民对秦琼产生疑虑了,也不再那么信任他了。
但是,李世民是不吝赏赐的,而且他也是要顾全大局的,所以他还是封赏了秦琼,但秦琼以后想要更大的发展,就非常困难了。
对于秦琼而言,他眼看着别人得到的封赏都十分丰富,自己却沦为末流功臣,心里也明白李世民怀疑他是保皇派,所以他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实施自保了,而称病在家不出就是个很好的办法。
大约就在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就开始生病了,而且他每次见人都要强调,自己是因为以前打仗受了重伤,落下了病根,所以无法为国家效力。
其实,秦琼是不是真的生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急流勇退,李世民会觉得他识趣,自然就会留他一命,还会给他基本的功臣礼遇,甚至让他的子孙也受恩惠。
在秦琼人生最后十二年时间里,他除了经常生病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活动记载,这就说明他啥事也没干,就是在家好好过日子,直到去世。
至于说,玄武门之变后,秦琼与尉迟恭为李世民守门,被民间称为门神的故事,那都是杜撰的,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贞观十二年,秦叔宝去世了,当时他的儿子秦怀道只有十四岁,李世民念及他对唐朝的功劳,让秦怀道到太子府担任千牛备身,任期满后外放为县令,封为历城县开国公,可以说是相当优待了。
最后一个问题,秦琼有没有可能因为感激李渊,从而变成一个保皇派,与李世民走向对立面呢?
答案是秦琼会因为感激李渊而怜悯他,但不会成为保皇派。
据记载,秦琼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受到了良好的家教,他从小有志向气节,非常重义气,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
当初,秦琼之所以与程知节一起投降李世民,除了因为王世充为人奸诈之外,还在于他们仰慕李世民的武功与人品,并且李世民对他们也都很好,所谓英雄惺惺相惜嘛。
秦琼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走向了人生巅峰,可以说没有李世民他就不会青史留名,这不是每个人都给得了的,哪怕是皇帝李渊呢。
至于说李渊,他当然也很欣赏秦琼了,但像秦琼这样的人,显然不是用名与利就可以收买的,所以秦琼只会感激李渊,但不会因此背叛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中,秦琼或许就是因为曾经受过李渊的恩惠,所以表现得给人一种不卖力的感觉,但他绝对没有想过当什么保皇派,他肯定会支持李世民的,只不过对李渊有所收敛罢了。
当秦琼意识到李世民对他有误解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辩解也是无用的,所以他选择急流勇退,以生病为由退居二线,让李世民对他放心,从而得以善终。
总结一下,李世民登基之后,对秦琼确实不如从前好,但因为秦琼知进退,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所以他在明面上维护了与李世民的关系,也使得自己得以保全,可以说是个有智慧的武将了。
▍╆李世民登基后是怎样对秦琼的?
事实上李世民对秦琼(秦叔宝)可以说真的很一般,甚至有些“刻薄”,这点我们从秦琼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24位,即“倒数第一”便可见一斑,毕竟以秦琼的功绩再怎样也不至于排个倒数第一,你说李世民这么对秦琼算不算得上是“刻薄”?反正我是觉得李世民有些刻薄过头了。
我们一提起隋唐时期的英雄人物,一定少不了使用双锏的秦琼,秦叔宝,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先于瓦岗寨中与程咬金等人共同反抗暴隋,后又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为推翻隋朝统治,建立大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秦琼也因为一生戎马,征战四方,留了一身的伤病,最终因伤致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病逝,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壮”,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四位。
如果从这简历上来看,李世民对秦琼还是“不错的”,起码挑不出太多毛病,但是,结合秦琼的功绩和对大唐的贡献来看,却令人感觉有失偏颇。还有就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夺取皇位后,对待秦琼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这位昔日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元勋,再不受李世民重用,以至于到了最后为功臣排序时,秦琼也只得了一个“末位”。
那么,李世民与秦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二人的关系又为何变成了这样?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从秦琼与李世民一路的磕磕碰碰说起。
戎马半生,终遇明主
秦琼出生于山东齐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济南,本为隋朝将领,在来护儿手下任职,在隋军中也只是担任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不过他还是凭借自己一身的武艺和过人的胆识在军中积累了一定的威望和人脉。
后来秦琼的母亲因病去世,作为上级的来护儿还亲自前去吊唁,这一下子让众人感到十分的惊讶。要知道秦琼只是一个芝麻绿豆点大的军官,而来护儿的身份地位可不一般,毫不夸张地说,来护儿在隋朝当时的武将团体中,绝对是排名前五的级别,可就是像来护儿这样的高级将领,放下了自己的身份亲自为一位低级士官的母亲吊唁,这也怪不得他们惊讶了。
不过,显然来护儿根本不理这些人的惊讶,面对他们投来的质疑的眼神全当看不见,因此,我们可以从来护儿的举动中看出这么一件事,那就是来护儿料定秦琼他日并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而现在的自己也只不过是在押宝。很显然,来护儿并没有看错人,而秦琼也确实颇具能力,且未来的成就大到超越了当时所有人的想象。
614年,卢明月叛乱,带领十多万叛军进攻祝阿,随便派出大将张须陀带领大军前去平定卢明月叛乱一事。而当时的秦琼刚好就在张须陀军中任职,自然也跟着前去平定叛乱。也恰恰是此次平叛,让秦琼这个名字开始响彻天下。
因为当时张须陀所率领的军队人数只有叛军的一半,面对人数上对自己碾压的叛军,张须陀不敢贸然采取行动。一方面张须陀下令将营地扎在距离叛军营地六七里地的地方;另一方面,准备从军中选出一人,率领一部分军队前去破坏卢明月叛军的防线,达到奇袭的目的,为后面对叛军发起总攻做好准备,当然了,这个率军的人必须智勇双全,否则根本无法担此重任。
但是,张须陀提出自己的想法后,一时间中军帐中竟无一人主动站出来接取将令,原本热闹无比的大帐,一时间安静得有点可怕,过了好一会,只有秦琼与罗士信两人站了出来,便是自己愿意率军前往。
张须陀大喜过望,便命二人奉各率领一部伏兵,埋伏在两侧,自己则是假装不敌卢明月,故意败退,将叛军给骗了出来,对张须陀的“败军”乘胜追击;等到卢明月的叛军都跑出去追击张须陀后,秦琼与罗士信二人则趁叛军大营守备虚弱,率领大军直接端了卢明月的老曹,来了个火烧连营,直接将卢明月叛军的士气给打了下去;随后张须陀转逃为攻,率领大军掉过头来与秦琼、罗士信等人前后夹击叛军,一举将卢明月给击溃。
自此,有勇有谋的秦琼,名声响彻整个中原大地,所有人都知道出了个名叫秦琼的猛将,不仅有勇有谋还跟随张须陀击溃了十几万的叛军。
616年,张须陀再次奉命出征瓦岗寨,作为张须陀帐下猛将的秦琼,此次也跟着出征。但在于瓦岗寨的战斗中,张须陀中了李密的诡计,被引诱至包围圈中,最终兵败被杀。而秦琼好不容易才杀出重围,发现大势已去,只能收拾旧部后投靠了虎牢关的裴仁基。
但这个裴仁基作战勇猛却不通人情世故,与身边的同僚们不和。最终,感到处处被排挤的裴仁基一怒之下带着手下人马投靠了李密,自然的秦琼也跟着投靠了瓦岗寨的李密。李密老早就听过秦琼的威名,如今看到他跟着裴仁基来投靠自己,显得十分高兴,二话不说便直接给了秦琼数千人马,让他成了一员领兵的将领。就这样,秦琼便在瓦岗寨中定了下来。
618年,隋朝重臣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了隋炀帝杨广,造成了不小的轰动。瓦岗寨的李密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二话不说直接下令征伐宇文化及,就这样,双方在黎阳展开了一场大战。
这场大战可以说是打得十分的激烈,战斗早期,李密直接被宇文化及压着打,甚至还差点丢了身家性命,还是秦琼及时出现,这才将李密的小命给救了回来。不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战争的局势出现了反转,李密开始碾压宇文化及,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不过,在这里我必须说一下李密这个人,在取得与宇文化及战争的胜利后,开始变得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于是对身边的王世充放松了警惕,再加上此前与宇文化及的大战中,瓦岗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在王世充对瓦岗寨发动进攻时,毫无意外以李密惨败收尾。兵败后的李密逃到了西安投靠了李渊,而秦琼等人则没能成功逃出去,不得已只能委身于王世充,在王世充手下当了个领兵的将军。
但秦琼这样的名将,显然对王世充这样的人并不认同,于是在后来王世充与唐军对峙中,秦琼二话不说选择了临阵倒戈,与程咬金等人一同向唐军投降。秦琼归唐后,他被李渊安排在秦王府。秦琼与李世民这两位在隋唐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人,就这样完成了第一次会面,戎马半生的秦琼,终遇明主,成为了李世民麾下最得力的武将之一,更为建立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龙入海,为建立大唐打下关键一战
秦琼自加入李唐后,便成了李世民麾下最得力的先锋,被李世民任命为麾下玄甲军的四大统领之一,主要负责在战斗是进行先锋突击。大家千万别小瞧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仅有三千人左右。但是,玄甲军却是李世民得以横扫天下的王牌,可谓是王牌中的王牌。
此后,秦琼为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包括但不局限于击溃宋金刚、窦建德、刘黑闼等人,与李世民一同为建立大唐王朝立下不世功勋。
尤其是与窦建德一战,当时的李世民手中只有数千兵马,而任务却是要在虎牢关将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给吃掉。不得不说,李世民确实在战争方面有自己的天赋,而虎牢关一战更是将自己的战争天赋发挥到了一个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可谓极致。
李世民先是依托虎牢关天险,将窦建德的大军锁死在原地,无法越过虎牢关半步;随后,又是明的暗的各种手段麻痹窦建德,使其大意。最后,等到窦建德完全放下心来的时候,二话不说直接率三千精锐冲出虎牢关,冲向窦建德的中军大帐。
以三千精锐冲击窦建德十几万大军的中军大帐,不用想,大家一定觉得输的一定是李世民。可大家都猜错了,李世民就用这三千精锐,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三千精锐破十余万大军,估计编剧都不敢这么写吧,可偏偏人家完成了,还将窦建德给活捉了。
当然了,在冲击窦建德大军和活捉窦建德的过程中,秦琼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他身先士卒,奋不顾身的往前冲,给身后的唐军精锐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一个个不要命的往前冲,这才有了最终的胜利。虎牢关一战,也是唐王朝关键的一战,也正是打赢这一战奠定了李唐一统天下的基础,此后,已无人可挡唐军的攻势,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李唐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秦琼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的。
玄武事变,君臣离心
秦琼这么厉害,自然也得到了李渊的重视,可以说李渊比起李世民更加看重秦琼,不过,也正是因为李渊对秦琼的重视,为之后李世民对秦琼的“刻薄”埋下了伏笔。
如秦琼击溃尉迟恭的时,李渊便赐给了秦琼金瓶,并说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秦爱卿你不顾家中妻儿老小千里迢迢来投奔我,现今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于你我连自己的肉都可以割下来赐予你吃,更何况只是赏赐你一些金银之物与一些仆从。
再如,宋金刚被灭后,李渊又赐予秦琼黄金百斤、彩缎千匹、封上柱国,足可见李渊对秦琼之重视。但,也正是因为李渊对秦琼的重视,在李世民的心里,自然而然的将秦琼贴上了亲皇派(李渊)重臣的标签。
随着李唐统一天下,战争结束了,另一场战争没有硝烟的也随之展开。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为了皇位,所积累的矛盾也越来越深。不用怀疑,秦琼作为李世民爱将,自然是与李世民站在一条线上的,只是,政治斗争与沙场杀敌完全是两回事,你光有一身的武艺并没有任何作用。而秦琼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所发挥的力量越来越小,导致最终与李世民离心。
据史书记载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正是尉迟恭多次劝说李世民,让李世民赶快动手以免夜长梦多,甚至还跟李世民说如果你再不动手,到时候连个人都没了,还怎么成就大事。
玄武门之变就这样爆发,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成功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诛杀,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尉迟恭立下汗马功劳,并没有秦琼太多事。随后,李渊被迫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则成了太上皇。李世民再从李渊手中接过权力后首先做的便是将原本心向李渊的老臣,一个个“请”出权力的中心,号将位置腾出来给自己的心腹。
没有任何意外,李世民登基后,尉迟恭、长孙无忌两人功劳并列第一,皆赐绸缎万匹,甚至将齐王府中所有的财帛赏给了尉迟恭。至于秦琼因为在玄武门之变中并没有什么表现,自然也没得个好,最主要的是在李世民心中,他老早便被贴上了“太上皇派系重臣”的标签,自然是要坐冷板凳的。不过,秦琼至少还能寿终正寝,并不像侯君集、张亮那样,因谋反被诛。
秦琼自己心里也明白,李渊赏识和厚赏过自己,而自己更是李渊册封的“上柱国、翼国公”,加上自己在玄武门之变中并没啥表现,基于李世民登基后打压太上皇派系与李建成派系的前提下,自己不得重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此外,秦琼没能进入李世民的核心圈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地域问题。秦琼、李勣、程咬金等人都出自关东,恰恰李世民对于那些出自关东的豪杰们始终无法太过信任,这点我们从凌烟阁功臣排名中便能看出,所有出自关东的豪杰们排名均靠后。你不要跟我说这是巧合,那也太巧了,这只能说明,李世民其实是一个将地域观念非常重的一个人。
反观降将尉迟恭却深得李世民之心,要知道尉迟恭比起秦琼等人加入李世民团队的时间更短,且在建立大唐的过程中贡献更少,但人家为何就能入李世民的眼呢?说白了,尉迟恭除了他本身的功劳外,更是的是因为他并非关东人,而是李世民的老乡,闲来无事两人还能唠几句家乡话,最重要的是玄武门之变中还出了力,而且他身上没有“太上皇派系”的标签,这点是秦琼在怎么努力都比不过的。
不过,秦琼也不傻,他知道李世民不信任自己,而且对自己保有戒心,所以他并没有做什么不该做的事让自己暴露在危险中,而是选择将自己给隐匿起来。
自玄武门事变发生后,秦琼就各种“生病”,而且每次都对人说:自己戎马一生,经历过大大小小战斗不下200余场,屡屡受伤,所流之血不计其数,现在老了又怎么可能不病呢?其实,秦琼到底是不是真的“病”了,并不重要,从我们现在的角度出来,便不难看出这是秦琼的一个自保手段,又或者说秦琼已经看透了一切,李世民与自己离心,但又因为自己立过赫赫战功他不会对自己真的下手,但自己一个贴有标签的人,万万不可再像之前一样锋芒太露。
也正是因为秦琼的小心谨慎,他得以善终,于贞观十二年病逝,死后得以陪葬昭陵,被追封为胡国公,画像入凌烟阁排名第二十四位,也算是尽显哀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说秦琼在李世民一朝坐冷板凳,但老百姓们还是明事理的,后期衍生的各类隋唐演义小说中的秦琼秦叔宝形象高大宏伟,更被后世百姓当成门神,守护家宅,受人膜拜,也算是老百姓还秦琼一个公道。好了,问题来了对于秦琼坐冷板凳一事大家又怎么看呢?又或者说你觉得以秦琼的功绩,他应该排在第几位合适?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李世民登基后是怎样对秦琼的?
历史上的秦琼最初是隋军将领来护儿属下,后跟随隋将张须陀长期与包括瓦岗军在内的各路农民军作战。李密加入瓦岗军后,率军击杀张须陀,秦琼随后跟随隋将裴仁基作战。后裴仁基投降李密,秦琼也加入瓦岗军。瓦岗军被王世充击败后,秦琼投降王世充,之后和一批瓦岗军将领如程咬金罗士信牛进达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秦琼投奔李唐后,在李世民下属作战。李世民建立了一只千余人的精锐的直属骑兵部队玄甲精骑,秦琼是其中四个首领之一。隋唐时代两军交战,流行双方各出骁将锐卒出来单挑,鼓舞士气,赢的话会士气大震。对方有人出来挑战时,唐军方面一般由秦琼出战,基本每次必胜。
总体来说,在李世民属下作战时,秦琼的角色是统帅少量精锐的猛将,但不是能独领方面的大将,和评书中秦琼是能统领大军的帅才差异很大。
玄武门之后秦琼被封赏食实封七百户,这是个很高的封赏,高于宰相中支持李世民的萧瑀、前往洛阳坐镇的德高望重的老将屈突通、名将李靖等人,这足以可见李世民对秦琼有多么看重了。
后来秦琼因长期作战伤病过多,基本在家养病,贞观年间的军事行动没有参与,贞观十二年去世。凌烟阁功臣是贞观十七年,排名其实基本是根据官位品级高低来排的。秦琼贞观年间长期养病且已经去世,官位上就吃亏些。
李世民能想起秦琼将秦琼排进去,说明秦琼在李世民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凌烟阁只进去了24人,地位和功绩很高而没有列入的人相当多,如玄武门后被封赏食实封一千户的刘师立、贞观年间的名将李道宗等。
▍﹤李世民登基后是怎样对秦琼的?
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表面上看我们总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或者想不明白,可是只要深入一些去分析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所在。可以说历史上凡所发生之事,其实都是有着其发生的必然性的。
秦琼作为我们后人熟知的隋唐名将,在历史以及各种演义作品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可就是这样一位戎马一生,为大唐的建立效了犬马之劳的一代名将,最后居然排在凌烟阁功臣的倒数第一,这背后是不是藏着什么秘密呢?
秦琼的成名之路
秦琼出生于山东齐州(今山东济南),原本是隋朝来护儿手下的一个芝麻小官,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力,不过秦琼天生就力大无穷并且还脑袋灵光,因此他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或者一举成名,实际上只是早晚的事情。
来护儿早就看出了秦琼的能力所在,所以对秦琼格外关注,在秦琼母亲因病去世的时候,来护儿不顾手下其余人的异样眼光,亲自去慰问吊唁,这样的举动在当时来说,是明显有些让人惊讶的,因为以秦琼芝麻大点官职的影响力,完全不至于需要来护儿亲自吊唁,不过来护儿看出了秦琼能力非常人所能及,才以这样的方式表示自己对秦琼的重视与信任。
有了来护儿的重视与信任,至少可以保证秦琼这样的人物不会轻易流失,只要留在来护儿身边,建功就是迟早的事情,来护儿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果不其然,这样的机会很快就到来了。
公元614年,秦琼转任于张须陀部下,适逢卢明月叛乱,隋朝派出张须陀军队去平叛,秦琼跟随张须陀一起奔赴战场,抵达战场之后,隋军发现卢明月的叛军数量庞大,自己军队估计还没有对方一半,面对敌众我寡的态势,张须陀只能想出其它战术应对。
张须陀下令将队伍驻扎在距离卢明月军队六七里的地方,随即打算从自己军中选择一个智勇双全之人率领一部分军队去突破敌方防线。当张须陀说出自己想法之后,一时间军队陷入沉默,没有任何人敢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尴尬之际,队去中缓缓走出两人,他们就是秦琼与罗士信。
张须陀对两人的举动十分赞赏,当即重用两人,给了两人一人一队人马,随后和两人讲了自己战术,这个战术就是张须陀先去进攻卢明月,然后自己假装打不过逃跑,趁着卢明月军队追张须陀的时候,秦琼与罗士信两人带领队伍冲进卢明月后方,打他个措手不及。
按照张须陀的计划,秦琼与罗士信两人认真执行,这场战争漂亮结束,卢明月果然被打得措手不及,仓皇逃跑,秦琼因为在此战中表现优异,最终得到大家认可,从此一战成名,军中无人不知这个智勇双全的年轻勇士大名。
公元616年,张须陀听命于隋朝朝廷,奉命出征瓦岗寨叛军李密等人,秦琼跟随一起前往,结果张须陀中了李密诡计,兵败被杀,秦琼奋力反抗无果之后选择投靠了虎牢关的裴仁基。
裴仁基这个人能力一般,脾气还比较大,所以和周围的人关系都不好,在别人的排挤下,裴仁基带着秦琼等人投靠了瓦岗寨的李密,李密早就听说秦琼大名,在秦琼投靠自己之后,立即给了秦琼几千人马,表示对秦琼的重用。
秦琼在李密部下期间,不仅帮助李密取得诸多战争的胜利,还救了李密一命。当宇文化及杀掉隋炀帝杨广之后,天下共诛之,李密也参与其中,奈何宇文化及人多兵强,打得李密落花流水,正在李密以为无力回天之际,秦琼及时出现,于万军丛中救了李密一命,并且帮助李密反败为胜击退宇文化及。
经此一战,李密彻底迷失自我,对身边的王世充放松了警惕,结果被王世充发起进攻,瓦岗寨李密溃败,落荒而逃投靠了李渊,秦琼被王世充围困,无奈之下投靠了王世充,在王世充帐下认识了程咬金。
王世充此人恶习太多,并且残忍无度,做事手段比较阴暗,因此引起秦琼等有志人士的反感,后来借助与唐军作战的机会,秦琼与程咬金等人率领部下浩浩汤汤投靠了李渊,当时正值李渊用人之际,对秦琼等人的到来喜出望外,随即将其安排在儿子李世民麾下,跟随李世民一起南征北战,为唐朝的建立添砖加瓦。
为大唐建立效犬马之劳
分到李世民麾下之后,李世民安排秦琼担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那就是让其成为自己三千玄甲军的四大统领之一,玄甲军可是李世民在战场上出奇制胜的关键所在,要知道重甲军的战斗力以及影响力,在战场上那可是无可替代的,古代皇帝为了防止大臣造反,对甲胄的控制十分严格,谁要是私下拥有甲胄,将会被直接处死,足以见得甲胄以及重甲军对战争的重要性。
李世民让秦琼担任玄甲军的统领之一,绝对是对秦琼的一种最大信任。果不其然,在后来的虎牢关大战中,秦琼不负使命,给李世民交了一份最为满意的答卷。虎牢关大战是大唐建立的关键一战,当时对战的是拥有十几万大军的窦建德,窦建德可以说是当时唐朝建立的最大阻碍了。
在虎牢关之战中,秦琼奉命率领三千玄甲兵冲入被困的窦建德十几万大军中,靠着三千玄甲兵的勇敢以及秦琼不错的指挥,硬是杀出一条血路,以三千人战胜十几万人,创造了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击败窦建德之后,秦琼追随李世民又击溃尉迟恭,将其收为己用,挫败宋金刚、王世充、刘黑闼等人,秦琼都参与其中,可以说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秦琼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这一切李渊都看在眼里。
在秦琼击溃尉迟恭的时候,李渊就已经赐给秦琼金瓶,还说了后世经常提及的一段话:“”,李渊表示就算秦琼想要吃自己的肉,也可以割给秦琼,足以说明此时李渊对秦琼的那种信任与肯定。
宋金刚被击败之后,李渊更是赏赐秦琼黄金百斤、彩缎千匹,还封其为上柱国,促使秦琼真正意义上成为李渊身边的重臣,凡所种种,无不表示李渊对秦琼的重视,也充分说明在建立大唐的过程中,秦琼确实功不可没,那么在唐朝建立之后,秦琼又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呢?
事实上,在唐朝建立初期,秦琼还是以上柱国、冀国公的身份被李渊委以秦王府右三统军(正四品)重任的,可是在玄武门之变后,秦琼在官职上虽有所上升,变成了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但实权上却很快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后来秦琼更是经常说自己因为战争受伤发病,以此为理由拒绝上朝以及上战场,久而久之,秦琼在李世民一朝的地位似乎急转直下,在秦琼去世后,李世民封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秦琼居然倒数第一,这一切究竟是为何呢?
为何李世民那样对秦琼
很多人比较疑惑,明明根据秦琼的功劳来看,不管怎么说都应该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前边,为何会是倒数第一呢?还有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何对秦琼的态度有所改变?
想要搞清楚这一切,首先我们就需要从出现态度转变的玄武门之变说起,在玄武门之变中,诸如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因为史书中直接描述过他们参与其中的精彩事迹,被排在凌烟阁功臣之首。尤其是尉迟恭,不仅救了李世民的命,还提着李建成与李元吉的人头到城楼上给冯立等人看,以此疏散这些支持李建成的人,为玄武门之变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从这样的安排来看,我们足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凌烟阁功臣的排名顺序,实际上与玄武门之变中的功劳有很大关系,那么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做了什么呢?我们研究了各种史料记载,不管是《新唐书》、《旧唐书》还是《资治通鉴》,实际上都没有提到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做了什么事情。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应该是没有做出什么突出贡献的,至于秦琼有没有参与到玄武门之变中,根据史料记载来看,存在诸多疑问,有的记载说秦琼当时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有的说秦琼没有参与,有的又说秦琼当时保持中立。
事实上,根据秦琼的性格以及秦琼所扮演的角色来看,我觉得大概率秦琼当时是保持中立的,因为秦琼深受李渊信任与重用,在秦琼眼里,其实最支持的人是李渊,至于李建成与李世民,秦琼没有必要非要站队支持哪一个,所以保持中立当然就是秦琼当时的最佳选择。
既然选择了保持中立,后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又胜利了,那就注定秦琼后来是得不到李世民偏爱了,甚至要是秦琼不懂得明哲保身,很可能会因此惹怒李世民,从而遭到李世民的清算。
秦琼纵横沙场多年,也跟随了很多不同的领导,这些领导有明智之人,比如李渊,也有卑鄙之人, 比如王世充等,秦琼深刻明白自己作为一个下属该扮演的角色,在复杂的权力争夺战中,自己只有时刻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才不至于沦为牺牲品,这就是复杂的人生经历告诉秦琼的深刻道理。
明白了这些道理,秦琼在玄武门之变结束,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就开始不断以自己生病为借口,想要逐渐脱离权力中心,只要自己脱离了权力中心,李世民对自己的关注度就会减少,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只要李世民少关注自己一些,自己就有更大概率得以善终。
李世民自然也明白秦琼的意思,所以后来并没有过多为难秦琼,让其自然淡出权力中心,最后自然死亡,死后李世民还追赠其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赐谥号“壮”,也算是对秦琼的一种肯定了。
至于凌烟阁功臣排在最后一名,其实除了秦琼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秦琼后来在任职期间建树不多,没有尉迟恭等人建树多,再加上秦琼在贞观十二年就去世,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贞观十七年才确立的,人已经去世了,很多名誉上的东西,自然考虑就少了一些,当然首先考虑的是活着的人,人走茶凉的道理,自古有之。
结语
综合来看,李世民在成为皇帝之后对秦琼的态度以及方式,已经算得上足够可以了,不仅没有为难秦琼,还领会到了秦琼的意思,让其自己淡出权力中心,得以善终,在秦琼死后,还给了他很多殊荣,虽然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倒数第一,可即便如此,依旧算是李世民对秦琼的一种肯定了,要知道凌烟阁当中仅仅二十四功臣,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人以及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可远远不止24人而已!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