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
▍❅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
应该。理由有三。
首先,秦国和赵国已经撕破脸,长平之战前就有多次交手。赵国接不接受上党,秦国都会找借口打赵国。
其次,长平之战前,关东六国除了赵国还保存了一点实力,其余都元气大伤。面对强秦吞并韩魏的企图,赵国此时若还不出手,那要等到何时再出手?难道要等到秦国把韩魏都灭了之后再出手吗?(如果赵国在秦韩交战之初就增援韩国,它后来在长平也不会那么被动。越早介入,形势对赵国越有利)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上党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秦赵谁不管谁占有上党,谁就有战略上的优势。
这个需要详细的讲一下。
上党,即现在山西省的长治市、晋城市和临汾市的一部分。大致的位置看下图:
从地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出,长平之战前,秦国和赵国的势力犬牙交错,由于有上党高地的阻拦,秦军一时还威胁不到赵国的都城邯郸。但是赵国的旧都,同时也是赵国北部重镇太原却遭到了秦国的军事威胁。身处于秦赵对峙的前沿。
也就是说,长平之战前,秦国握有攻赵的主动权,赵国只能被动挨打。
这种情况下,如果被秦国拿下上党,不管是攻是守,那秦国就都握有战略主动权了。保守的打,秦军可以截断邯郸与太原之间的联系,彻底孤立北部的赵军;激进的打,秦军可以直接攻邯郸,掏赵国的心窝子。
(长平之战十年前的阏与之战,秦军其实到过上党,并以此地攻赵之阏与。当时所幸是赵括的父亲赵奢指挥的此战,赵国才打退了秦军的进攻。事后,赵国上下对上党非常的重视。)
↓秦国军攻占上党后的形势图
所以,上党对于赵国来说,是一块必须要拿下的战略要地。
韩国宣布放弃上党之前,上党是韩国的,赵国不方便拿下。但是长平之战前,上党太守已经投赵了。这种天赐良机,赵国怎么可能不占上党呢?不占那是傻子。
这里我们不妨在地图上模拟一下。如果赵国占了上党,同时在长平打败了秦国,赵国的战略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首先,邯郸的威胁肯定会小很多,毕竟西面有上党挡着秦军了。
其次,太原的军事压力也会小很多。这点从地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赵军在上党可以与太原赵军对秦军形成夹击之势)
第三,赵军在上党站稳脚跟后,还可以掐断秦军在黄河以北攻赵的所有路线。
这一点也要看地图才能明白。
如果赵军在上党站稳了脚跟,那么秦军就只能绕过上党攻赵。而绕过上党攻赵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条是沿着通往太原的路去打太原;二条是沿着中条山、王屋山、黄河中间的崤函通道,去打魏国,然后再从魏国迂回攻赵。
第一条路是肯定行不通的,原因在前面已经说了。上党和太原的赵军可以两面夹击,秦军如果敢走这条线,那跟送死没区别;第二条路倒是可以试试,但是危险性太大。因为崤函通道实在是太狭窄了,历史上秦国攻晋的崤之战就是在这里展开的,结果秦军被晋军打的全军覆没。
如果魏军挡住秦军的行进路线,赵军再从上党居高临下杀军,抄了秦军的后路,和魏军把秦军堵在山谷里,两面夹击。历史上第二次“崤之战”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如果让赵国在上党站稳了脚跟,不敢说秦赵之间的战略形势会有逆转,起码秦国再想攻赵就不那么容易了。既然如此,赵国为什么不拿下上党呢?
总的来说,赵占上党没有任何毛病,赵国以赌国运的形式跟秦国血拼长平也没毛病。不能因为长平之战输了,就说赵国不对,就说赵孝成王接受上党是贪心的行为。这是没有任何依据的说法。
▍≍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
关于长平之战的讨论已经非常充分了。无论是双方军力、政治博弈、将帅优劣等内容,已有详尽论述。那么回归到上党本身,不是政治上赵国应不应该接收的问题,而是关乎赵国是坐以待毙还是破釜沉舟的国运问题。甚至关于上党的问题,早就已经超越了韩国、赵国生死存亡的问题,中原可以是晋、三晋,甚至六晋,但事关秦国东进时,上党就变成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地区了。
上党不仅仅是一个郡
关于是否应受上党郡,平原君与赵禹认为:“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那么就有这么几点需要注意一下:
百万军攻一年不得一城的地方指的是哪里?
大利有多大,是否足以大的过与秦为敌?赵王问策的用意。有这么几个点之后,我们才能明白上党对于赵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首先,上党是哪里?
《释名》曰:“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上党是一个天然的战略高地,因此成为三晋长期以来争夺的“克什米尔”,韩赵魏三国在本国均设有上党郡,由于材料的局限,目前并无法准确界定上党郡的范围。
唐代张守节认为“秦上党郡今泽、潞、仪、沁等四州之地,兼相州之半,韩总有之。至七国时,赵得仪、沁二州之地,韩犹有潞州及泽州之半,半属赵、魏。”他的说法也有很多质疑,但大体上,我们姑且作一个宏观的了解。草图如下:
通过这个图,我们大概可以体会到上党郡守选择归赵的内在因素。从韩国拥有的这一大片区域的角度,也大致可以体会“胡服骑射”的赵国发兵百万却难得一城的尴尬之处,毕竟在西方和北方赵国开地千里。
那么第二的问题是,上党之利究竟有多大?
要回答这个问题一张图就够了。
从上图可以看到,掌握上党,就可以掌握选择进攻邯郸、大梁、新郑的主动权。于三晋而言,任何一国彻底掌握上党,就有统一三晋的资本。当然,韩国与魏国由于国力经历了长期的下降,已经不具备这种实力,换句话说只有赵国拥有拿下上党的实力,而现在这个机会就放到了眼前。于秦国而言,掌握上党,太行山的地势与秦国形势相连,上党很难再次易手,也就意味着中原已在掌中,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了。
在传统中国,坐拥中原往往同统一天下联系起来。范唯入秦献策时谈到“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欲其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及:“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安阳),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 ”三河、三辅与弘农郡是汉代司隶校尉的辖区,也是传统中国“王畿千里”的核心区域,掌握了中原的政权,往往也会创建一个伟大的帝国。要逐鹿中原,上党无疑是最尖利的钢刀。
第三,赵王的心思。
从赵王问策的三个人(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赵禹)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发。与赵惠文王时期“将相和”的氛围不同,赵孝成王很明白上党是一个宗庙社稷的问题,而不是几十座城池的问题,因此只有与国同戚的人才能与他推心置腹。
他同样明白,秦人300年的时间里只能在河西、河东一线不断拉锯,诸国随时可以合纵将其封锁在函谷关内。如今以上党为基础,将秦人击退进而拿下河东,秦国依然是关内的秦国。如果上党属秦,便再无将秦人赶回关中的可能,而且赵王也有同斯大林一样的忧虑“赵国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邯郸。”因此,“赵国应该不应该接收上党郡”的问题,已经变成了“赵国能不接收上党郡吗?”
有鉴于此,双方在上党相持了3年,投入了100万精锐,演绎了一场旷古烁今的大战。
不得不承认在古代的战争中,地形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秦国在黄河一线收效甚微,因此秦国“东出”出的是函谷关,依托黄河东进,《史记正义》载:“秦以渭水槽粮东入河、洛,军击韩上党也。”而赵国守其地而无其民,《资治通鉴》:“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在上党坚守的赵军颇有南宋“端平入洛”的惆怅。在地利共享的时候,人民群众的小车才是取胜的关键。
公元前260年杀青,30年后秦国的国策从“东出”发散,可南、可北、可东。
▍┼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
如果反过来问,赵国没有接收上党,秦国会不会攻打赵国,而发动长平之战?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既然秦国横竖都会攻打赵国,赵国为什么不能接收上党地区?
但是转念一想,如果赵国不接收上党地区,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以赵国的立场来说,不接收上党地区,似乎对赵国局势更加有利,因为接收了上党地区,过早的让赵国与秦国进行战略决战,消耗了赵国大量的有生力量,也在赵国在东方六国的合纵中,失去了支持。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国已经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任何一个国家与秦国单独抗衡,都是无法取胜的,换句话说,如果要战胜秦国,东方六国必须联合,除此之外,没有希望战胜秦国。
秦国在战国晚期的统一战争中,除了表面的战争外,私下中各国还在进行激烈的合纵连横的政治手段,秦国的战略是:远交近攻。韩、赵、魏、楚四国都与秦国交界,首当其中。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地区(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切断,上党郡成为韩国的一块飞地,韩国守不住上党郡,因此想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以向秦国割地求和。
但是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没有听从韩王的命令,暗中把上党郡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希望利用赵国的力量来抗衡秦国,保存上党郡。
冯亭献城的目的是不愿意投靠秦国,而想利用赵国的力量来牵制秦国,是从自已的立志出发的,并不是从赵国利益考虑的,也不是从韩国利益考虑的,对于是否接收上党郡,其实赵国内部也是有不同意见的,大多数人是同意接收的,只有平阳君赵豹是反对。
接收城池容易,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十七座城池,这简直是天下掉下的馅饼,但是赵国人显然没有算清楚一笔政治帐。
秦国日益强大,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单独与秦国抗衡,是不可能成功的,赵国接收了上党郡,等于让自已成为出头鸟,接下来就会面对秦国的疯狂报复,赵国本来也与秦国交界,赵国此举是将秦国东进的路线引到自已的家门口。
而且赵国此举在政治上得不偿失,上党郡原本是韩国领土,如何处理上党郡是韩国的事情,现在赵国接收了上党,收留赵国上党郡守冯亭,明显得罪了韩国,另外赵国接收上党,等于是侵吞他国领土,旁边的魏国和楚国也会不满意,在政治上陷入孤立,所以长平之战时,没有一个国家来支援赵国。
长平之战的本质是秦、赵两国争夺韩国的领土,是一场争霸战,所以其它几国没有支援赵国,而长平之战后的邯郸保卫战不同,那是赵国生死存亡之战,与长平之战的性质是不同的,如果赵国灭亡,韩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都会感到唇亡齿寒,所以邯郸保卫战,魏国、楚国都来救援赵国。
赵国接收上党郡带来两个不利影响:一是军事上与秦国针锋相对,二是政治上陷入孤立,但却没有因为接收上党享受一丝好处,紧接着就发生了长平之战,秦国还是抢去了上党,赵国一点好处也没有得到,根本就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赵国不接收上党郡,那么秦国就会占领上党郡,但不会针对赵国,上党是一块高地,与韩、赵、魏三国交界,秦国一旦占了上党郡,就会对韩、赵、魏三国形成切实威胁,韩、赵、魏三国就有可能在政治和军事上形成同盟,共同抵抗秦国,那么赵国就不会像接收上党郡之后与秦国直接冲突,也不会引起长平之战,让赵国实力大为受损。
虽然赵国是否接收上党郡,都不会影响秦国统一天下的形势,但是对于赵国来说,不接收上党郡显然要比接收上党郡好处多得多,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分析,赵国不接收上党郡,才是正确的。
▍↰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
仔细回顾那段历史,秦赵之间这场精彩的庙算之争,给后人留下许多教训。
赵国要上党没有问题,但是,他要上党的姿势有问题,最终引发了悲剧。
低劣的朝议
秦国攻打韩国,韩王要割上党,但上党郡守冯亭派人联络赵国,愿意把上党转交给赵国。
赵王君臣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平阳君赵豹表示,韩国把上党转交给我们,是要嫁祸给我们,如果我们要了上党,秦国不可能傻不拉叽地给我们做嫁衣,一定干我们,我们搞不过秦国,不能要!
赵王则认为:十七座城池呀!我们打仗得打多久才能拿到呀!现在不费一兵一卒就拿到,怎么能不要?
显然,年轻的赵王和他的亲戚们讨论的焦点都是“有便宜要不要占”,这种讨论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十分幼稚的,他们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次讨论对秦赵双方的决定性意义。
如果他们了解到这个决定性意义,他们就不会处处被人占尽先机,一败涂地了。
韩上党是必争之处,能争一定要争
韩上党,位于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是韩、赵、魏交界处,地势高,居高临下。秦国据上党,可以直接威胁邯郸,也可以北上,截断赵与代、雁门、云中等北部地区的联系。
同样,对秦国来说,如果韩上党在赵国之手,秦国苦心经营的南阳将受到极大威胁,前期苦苦讨伐魏、韩的战果将十分脆弱,在关东的形势将十分危险。
因此,韩上党,对双方都十分重要,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才能争下来的问题!
秦赵必有一战,不应存侥幸心理
毫无疑问,在秦昭王时期,秦国对六国的威胁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秦国伐楚,破其都城郢;伐魏,围攻大梁。秦国的扩张已经进入到了直接威胁大国都城的阶段,而此时,秦国扩张已经到了直接与赵国周边,秦赵之间的决战不可避免!
因此,赵王君臣们仅仅讨论“要不要”的问题,这是十分幼稚的。这种幼稚,使他们做出了“要”上党的决定,却没有“争”的方略,在随后的“争”中一败涂地!
人狠话不多的秦国
赵王决定“要”上党,但仅仅是派出平原君前去接收。
秦国却是真正的“人狠话不多”。
秦国派出部分兵力攻取韩国的缑氏、蔺,威胁韩国都城郑,阻止韩国与赵联合攻秦。
随后,秦将王齕率秦军主力趁上党防御未固,间道袭击,迅速攻取了韩上党大部分地区。
争什么争?先拿下来再说!
失先手的赵国
直到秦国大军攻打上党的消息传来,赵国才派廉颇率军“救援”。
可是,廉颇还未到,上党大部分地区就丢了。
廉颇无奈,只得退守空仓岭,在长平一带准备作战。
随后发生的一系列战事,展现了秦军的全面。
当初,阙与之战时,廉颇就表示“道远路狭,难救”。廉颇对于在狭窄山路与秦军作战缺乏足够信心。毕竟,长于胡服骑射的赵军,山地作战经验,远远比不上曾在四川、湖北山区爬山涉水讨伐楚国的秦军。
阙与之战时,赵奢利用机动优势,示弱后强行军,借助突然性才能获取主动。如今,已失先手的赵军已经没有足够空间施展这样的“奇谋”了。
秦军继续“人很话不多”,直接拿下了天险空仓岭等地!
如果赵军能够守住空仓岭一带,赵军就可以以相对较少的兵力防御作战,即使收不回上党,也不会处于巨大的危机中。
可是,由于这一线的丢失,双方沿丹河对峙,战场较大,赵军必须投入大量兵力长期对峙,对经济较弱的赵国十分不利。
形势有利的赵国
在廉颇与秦国隔丹水对峙时,赵国君臣似乎才缓过神来,开始考虑外交问题了。
当时,赵国在外交上处于有利态势。
尽管秦国此时的远交近攻已经开始施展效力,但由于秦本身的威胁实在太大,赵在外交上依然处于有利地位。
当秦军一心要攻破大梁时,正是赵燕的救援才使得秦军未能如愿;在阙与之战时,秦军之所以解围而去,一方面是赵奢在战场上挫败了秦军,另一方面,也是魏国公子咎屯军安邑牵制秦军。
而赵孝成王刚即位时,秦军来犯,也是齐国来救,秦国才撤退。
此时,秦赵主力对峙,魏、楚如果积极救援,那即使赵国输掉韩上党之争,长平之败也是可以避免的。
失败的外交
由于赵国国力有限,与秦国耗下去不是办法。因此,赵国开始考虑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了。
楼昌建议,直接和秦国议和。
虞卿指出:秦国这次不破赵是不会罢休了,议和也无用。不如赠送珍宝联络魏、楚,秦国疑虑三国合纵,此时再议和才有可能成功!
可是,赵王却不采纳外交大师虞卿的建议,直接派人与秦国议和。
秦国君臣的政治智慧开始体现出了“碾压级”的优势。
他们善待赵国使臣,告诉诸侯,秦、赵已经议和了。大家该干啥干啥哈!
同时,秦国继续“人狠话不多”。送什么珍宝呀!暗中把属于韩国的垣壅许给了魏国。
魏国不救援,楚国也不敢单独承担救援了!
议和失败了!赵国耗不起了!留给赵王的选项就似乎就只有一个了:冒险进攻,一决生死!
事实上,直到最后,赵国又搞错了一个顺序:他们在赵军被围困后,才去找齐国借粮食。
如果在胜负难料时,去借粮食,齐国还真可能会借。现在,你被围困了,谁找抽借给你呢?
可以说,比起谋划严密的秦国,赵国君臣似乎走一步看一步,完全不知所措!
赵国该不该接受上党,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你既然要去招惹一个不好惹的人,你就要想好怎么跟人家打!
赵国,既然要招惹秦国,又没下定跟人家打的决心。怎么会不败呢?
面对诱惑,秦国决心坚定,思路清晰,这叫不失时机;
面对诱惑,赵国只看眼前,心中无数,这叫贪小失大!
愿君不贪小利,胸有成算!
▍✗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
说实话,韩国这个小国家真的没什么地盘可以割让给其他国家的。上党地区这么一大块地盘,不管是秦国赵国乃至魏国,都是相当想要收入囊中的。而赵国当时是最有优势的一个国家,因为人家上党主动投怀送抱。
赵国经历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自身其实已经很强大了。
赵国为什么敢接收上党地区,主要还是因为他不怕得罪秦国。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以后,国力蒸蒸日上,确实是非常强大。但是赵国也不差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变了军队的作战方式和穿着,学习游牧民族在马背上作战的方式,从此赵国逐渐强盛,成为遏制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力量。
当时能够跟秦国抗衡的,其实也就剩下了赵国和楚国。楚国被白起打怕了以后,暂时是不敢跟秦国叫板了,而魏国在魏惠王的完美统治之下,逐渐走向了没落,被秦军摁在地上打都没脾气了,所以赵国这个时候成为了秦国最大的对手。而且赵孝成王甚至认为,自己压根就不惧怕秦国,毕竟他手里有一帮著名猛将,包括廉颇赵括李牧在内。
上党地区是一块相当大的肥肉,为什么不占领呢?
在战国时期,领地跟百姓是诸侯国最看重的资源。有了领地就会有相当多的百姓,有了百姓才会有赋税和军队,所以所有诸侯国之间的斗争,无非就是为了领地在做斗争。现在赵国不费一兵一卒,白白得到了整个上党地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便宜,为什么不去占便宜呢?要知道赵国周围能占便宜的国家并不多,所以赵国自然是不会那么大度地拒绝了。
要我说,任何人白得了这块地盘,都会欣然接受,上党地区包括了几十座城池,还有上万老百姓,这可都是天然的资源。赵国不可能拱手让给秦国,既然赵国有心要跟秦国争夺天下,那他自然会在资源上寸步不让,这也才对得起强大起来的赵国。
上党地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旦丢失,三晋都会有危险。
上党地区之所以被割让给秦国,是因为韩国遭到秦国重创,已经没办法跟秦国抗衡了。所以这个时候才会选择割让土地来求和,而上党地区夹在三晋中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因为上党距离三晋国都的距离都太近了,尤其是赵国,自认为新崛起的强国,是绝对不容许卧榻之下有如此大的威胁。所以赵国必须要将这块战略要地夺回来。
将来如果有机会,赵国也是希望可以一统天下的,而上党地区就是一块跳板,可以帮助赵国夺取韩国和魏国的大片领土甚至是都城。有如此雄心壮志的赵国,怎么可能会轻而易举地放过这块地盘呢?当时的秦国已经非常强大,就算是出于自保,其实三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让出上党地区。韩国割让上党地区,其实就是在三晋大地上埋下了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雷。
赵国唯一的错误,是错误地估计了秦国对上党地区的重视。
我们从赵国接手上党地区以后的表现可以看得出,其实赵国已经充分做好跟秦军大战的打算。即使打一仗,能够得到这么一大块地盘,那也是值得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赵国发现事情有些变法,因为秦国不断向长平地区增兵,这让赵孝成王心里非常担心,因为他压根就没想到,秦国对这块地盘是志在必得。
本来双方只有零散一些人马,后来越来越多,秦军多了,赵军自然也要增多,以至于赵国派了25万大军驻扎前线,与秦军对峙。到了这个时候其实两国之间就不是在斗武力了,而是在比拼国家的资本,看谁能够熬到最后。
赵国与秦国在长平地区对峙了足足三年时间,所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赵国压根就吃不消这么消耗下去,早晚会被消耗亡国。所以赵国将守将廉颇给撤了下来,换上了年轻的赵括,又给了他二十万人马,前去与秦军决战。
赵王本来想一口气把秦军给打服气了,结果没想到秦军的斗志非常昂扬,他们甚至倾国而出,但凡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参与到了战斗之中。所以赵国打不赢这一仗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了,秦国也损失不小。
总结:所以我认为,赵国应该拿上党地区。
不得不说赵国在于秦国对峙的时候,其实上党地区的赋税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这是可以肯定的。赵国拿下这个地区并不亏,后期如果40万大军没有被坑杀的话,其实秦国和赵国是半斤八两的局面,谁都没办法在这件事上讨到好处。所以我觉得从战略角度来看,赵国拿下上党地区是完全正确的做法。
------------------
推荐阅读:
上一篇:长春的伪满皇宫值得一去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