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和丞相谁的权利更大?为什么?
王爷和丞相谁的权利更大?为什么?
网友解答:
大家好,我是
伯乐说历史,
在这阳光明媚的下午,很高兴为大家解答,古代得王爷和丞相,谁的权利大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对于王爷和丞相,我认为是两种不同体制,王爷一般都是皇亲国戚,属于封建等级体系中,是仅次于皇帝的第二高。但是没有实权。而丞相则不用,是国家行政职务,属于有实权的。
就好比一家公司,两个人同时进去,一个是老板亲戚,一个是普通应聘者,结果就有很大区别,老板亲戚进去直接是管理层,不需要干啥活,就能领工资,悠闲的很。普通应聘者,需要一步一步爬上去,天天累的要死,但是这样却是实打实的,有经验有实权。
同是打工的,待遇不同,一个养老的,一个就是为公司打工的。
1.
王爷的构造与分别
那些人能称之为王爷?
从开国皇帝开始,每代皇帝的本族同姓(有血缘关系、堂兄弟、儿子等等)且被册封为王的男子;或者是因军功(多数为在皇帝危难之时的军功,也有其它的情况的军功)而被册封为王的大臣。
以上两点在古代可以称为王爷,若是私自称为王爷,为越制行为,一经发现轻则杀本人头重则灭其九族,至于用什么行刑方式重的话用凌迟。
皇上穿的龙袍为五爪,而王爷只能穿四爪袍。
在汉朝早期是分封制,王爷有自己的地盘,国中之国,可以招募自己的军队,更别说亲卫了。到了后期,封国收归国家管理,贵族只享受经济收益,这时候亲兵都是自己招募了。
唐宋明清大体都沿袭了这些制度。
一般建国初期的亲王们手底下都是有实打实的军权,亲兵都是军队中千挑万选的,比如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明成祖还是燕王的时候。王朝稳定下来的时候对亲王的武力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有的规定军队的数额,有的不允许拥有军队。
但是亲兵都是有的,因为亲王的礼仪制度在哪,中国讲究一个排场,再说为了人身安全,亲兵必不可少,其形式等同于保镖、护院。区别就是亲兵听谁的,有的亲兵是“王府旧人”,就是王爷自己招募的,有些是朝廷任命,就是所谓的“御前带刀侍卫”,这个御前带刀侍卫一部分人是皇帝亲卫,另一部分是分配给各地的王爷,保护+监视。
2.丞相的由来与权利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於
《韩非子·显学》
,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他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见于
《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 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而在秦朝,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慧眼识才,因你而乐,我是
伯乐说历史
,此篇为本人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感谢大家的观看。
-----
网友解答:
引语:西周以前,王爵即天子,只有周王室主人才能称王,其它诸侯国按照公、侯、伯、子、男爵位来划分阶层。至秦起始,天子称皇帝,不在设王爵,汉承秦制,以郡县制为主,同时也有分封制,诸侯国主人称王爷,此时的王不等于天子,而是天子以下,最高的一种爵位。
王爷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时代背景不同,王爷的性质也不同,有实权王爷,也有无权的王爷;九江王英布、秦王李世民、燕王朱棣,都是实权王爷;宁王朱宸濠、八贤王赵德芳等都是王爷身份,却无实权,不参与国政。
丞相是一种官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正国级干部,政府高级首脑;丞相有开府组阁的权利,全国大小事务,地方官员所上奏折,都会送到丞相府批阅,重大事件由丞相上奏天子。可以说丞相才是全国实际的掌权人,只对天子负责,相权与皇权之争由来已久,丞相的存在对皇帝是一种挑战与威胁,却又是政府部门不可或缺的职位,有能力的皇帝可以很好的驾驭丞相,比如秦始皇与李斯,汉高祖与萧何;能力弱的皇帝就会成为傀儡,比如汉献帝与曹操。
各朝各代对王爷有诸多限制,譬如明朝就规定王爷至受封起,就要前赴封地,无诏不得入京且不许募兵;清朝又不一样,所有的王爷活动范围仅限京城,无故不得离京。其实都是皇帝的一种政治手腕,根据历朝历代的意外情况做出的一种防范措施。每个朝代建国初期都会设立一部分实权王爷,以奖励有功之臣,譬如英布、朱棣、吴三桂等,但一旦政权稳定下来就会开始削藩,以巩固皇权。
丞相就不一样,这个职位让皇帝既爱又恨,他可以分担皇帝的工作量,却又威胁皇权,不放权或让没有能力的人担当,丞相等于虚设;放权或让能力特别出众的人任职,皇帝又不放心,这个度不好把握,对每个皇帝来说,这都是个难题,朱元璋一怒之下取消丞相制度,彻底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争端,全国大小事务均亲力亲为,对于能力出众,精力充沛的朱元璋这不是个事儿,对于他的儿孙来说,却成了难题,于是内阁首辅应运而生,其实还是丞相,换了个名字而已。
结语,总得来说,西周以后,丞相的权利要远远大于王爷,丞相作为正国级干部,行使的是全国的行政权,政府的重要决策者;而王爷就不一样,实权王爷也只是在自己的封地说了算,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除了身份尊贵,享有一些免责特权以外,对别的事物没有发言权。但丞相也是为官的顶峰,今生上升无望,除非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王爷就不一定了,有一定的几率入主京城,继承大统,登基成为皇帝,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屡有发生,汉文帝、清宣统都是由藩王继位的,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我是历史何必认真,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望赐教
-----
网友解答:
皇帝是老板,王爷一般是老板的兄弟,丞相是老板雇的经理,公司大小事情全由经理说了算,皇帝就是甩手掌柜的,没有特别大的事他不管,老板兄弟一般也是手插口袋站在旁边看,老板没给他多大实权,毕竟管事能力他不能和经理比,经理还不敢惹老板兄弟,毕竟公司是人家的,底下干活的最怕的是经理,升职加薪都得经过经理同意,就怕自己干不出业绩,全公司经理的权力属第一,但是经理也得敬着老板兄弟,哪天把他惹翻了,跑老板那告一状,老板念着兄弟情深,容易把经理开家去。
-----
网友解答: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王爷和丞相比?这真没法比,您可以说王爷大的没谱,也可以说王爷小的没影。
这答案一出,估计一大帮子小伙伴要乐秃噜皮,您先别乐,听俺把这话给大家伙捋明白了,您就清楚了。
首先咱把王爷给整明白了。
王爷这是个尊称,就跟过去叫对方先生小姐一个意思,它既不是官也不是爵位。
那么那一类人能被叫做王爷呢?首先咱肯定一点,王公贵族这不一定就是王爷,您必须的有王爵,这才能能够被人尊称一声王爷。
这要是叫错了,可是要砍脑瓜子的。
那么这王爵是所有爵位中最顶尖的俩类,一个是亲王,另一个低一点是郡王。
其实最开始所谓的王是不分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和周天子那都叫王,这不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就皇帝的兄弟和娃能称王,这不到了魏晋的时候,这才分成了亲王和郡王。
这亲王理所当然的归皇帝的兄弟,大爷和娃娃们,这郡王皇太子的孙子能弄一个,其他宗室弄不了,再或者就被封了出去,武官拿到了顶尖的功劳,弄一个光宗耀祖,但这玩意不好拿,整不好脑袋就掉了,拿到之后您的谦虚才成,这要一跋扈倒霉的日子就来了。
再后来就分的细了,什么一字王,两字王来区分。这一字王都是亲王,您比方说唐睿宗登基之前就叫相王,您看一个字吧,其他您比方说,齐王,鲁王这都是亲王级别的,什么汾阳王,城都王,渤海王这都是郡王。
那么这些个大大小小的王爷,封给外姓的时候,一般都是开国的时候分一波,再有一个皇朝发生危机,出来一波扛大梁的这能分,其他情况下是没有的。
您比方说明朝,朱元璋开国的时候分了一波,跟着就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分了一波,此后就没有了。
清朝之前的王,那都是有实力的王爷,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卫队,您说是诸侯国这都不过分,王是仅次于皇帝的存在。
当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皇帝总是在不断剥夺王爷们的权力,这要是这帮子王爷实力太过强大了,皇帝都得看王爷的脸色,您就别说一丞相了。
可中央很强大,这王爷那就得看丞相的脸色了,甚至他的权利连个县令都不如了,让人穿个小鞋命都能丢了。
所以王爷这事,您可以说大到没谱,小到没影。
丞相
说的直白一点,这就相当于皇帝招来一个打工的,他是另一套体系,属于官员体系中最拔尖的那一个。
皇帝要执行个嘛事,至少也要问问丞相有啥主意,当然皇帝能够否决丞相的建议,根据自己琢磨出来的主意行驶,毕竟是老板吗?
但他这事和公司又不一样,这丞相时间长了,下边的官员和他沾亲带故有了利益联系的话,这就会架空皇帝。
所以皇帝就需要另一个体系来制衡,最简单的是武官体系,或者说王爷这波。
后来皇帝们感觉这武官体系和王爷体系太不靠谱了,于是对于丞相进行了分割,这就出现了内阁啥的。
总的来说,王爷和丞相是两套不同的体系,一个是亲戚或者军功大的没谱的人,一个是打工体系,打的是最顶尖的工,这两者谁最大,这就得看皇帝咋样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
网友解答:
王爷是封疆大王(王爷是皇帝老子的叔孙侄、直属关糸),丞相是为皇帝老子出谋献策。在商议国事时丞相大,在国家利益是时王爷大。
-----
网友解答:
权力肯定是丞相大,但论尊卑肯定是王爷高。
丞相的权力
丞相是百官之首,他是皇帝的左右手。有一些厉害的丞相比如曹操、诸葛亮等的权力是很大的。
明代的张居正任首辅的时候权力也很大,秦桧任相国时权力也很大。
有些时候皇帝想做的事情,丞相不同意,皇帝也是没有办法。比如明代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偷偷溜出京城,到了居庸关被拦住。
他先是让手下通知居庸关指挥孙玺放行,结果当时的御史张钦死活不让。朱厚照大怒,要杀张钦。此时内阁梁储、蒋冕过来,他只得乖乖回京城去了。
内阁重臣比丞相的权力要小,作为皇帝的朱厚照还是没有办法,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
这就是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当然丞相是皇帝任命的,皇帝也可以杀掉丞相,但皇帝做事情,如果丞相极力反对往往会停止,这就是丞相的权力。
王爷的权力
王爷之所以称为王爷是因为他的血统来自皇家。
每一个时期的王爷的权力都是不一样的。西汉的王爷是实封的,权力是比较大,在封国中他就是皇帝。西晋初期的王爷的权力也比较大,他们可以拥兵而且可以参政。唐朝的王爷的权力还可以。
曹魏的王爷就比较憋屈了,不得离开封地,而且受朝廷监视,实际权力连个郡守都不如。比如曹植就过的很郁闷,他的儿子曹志干脆投靠了司马氏,成了司马炎的好朋友,最后为了保卫司马炎的儿子而死。
除了极少数的王爷,皇帝对大部分的王爷都不怎么信任,一直处于提防状态,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的王爷的权力只是在地位上的崇高,真实权力一般很少会掌握的。
理由很简单,因为都是皇族,皇帝怕他们掌实权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王爷与丞相暗斗的例子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手握重臣与太子相斗。当时太子被封为忠王。因为李林甫并不是太子一党,而且他拥护武惠妃的儿子,也就是杨贵妃的第一任老公寿王。结果还是李亨当了太子。
李林甫就出手对付李亨,最后逼着李亨离了二次婚,将自己的太子妃和宠妃都离婚以自保。反正李林甫活着时,李亨根本不是他的对手。《长安十二时辰》就是围绕李林甫与李亨的暗战展开。
这就是王爷和丞相的权力之比。
王爷兼任丞相
宋太宗赵光义在宋太祖当皇帝时担任过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后来受封为晋王,权力就比丞相还要大了。当时的丞相赵普就选择投靠赵光义。
历史的疑案烛影斧声后,赵光义当皇帝为什么可以迅速控制朝廷,这一点跟赵普关系很大。
结语:
在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丞相的权力都比王爷大,就算有实权的王爷,他最多管的是封地的事,丞相却管全国之事。除非这个王爷兼任丞相一职,那个权力才大。
丞相好比一个公司的总经理,王爷相当于大股东的孩子或兄弟。如果他们在公司任职就有权力,但不会大于总经理的权力。当然总经理也不会傻傻的去得罪大股东家的孩子或兄弟。当他们出现,自然也会很客气。
不管是丞相还是王爷,他们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到底是丞相权力大还是王爷权力大,关键看皇帝是什么态度,而不是简单就能得出结论的。
-----
网友解答:
王爷位尊,宰相权力大。宰相是行政最高长官,礼率百僚。王爷是爵位,体制虽尊,往往并无实权。但宰相若完全不买王爷的帐,后果也不好说。讲个故事,清末道光年间,首席军机大臣、大学士(清朝内阁首辅,俗称中堂、即宰相)穆彰阿,就与当时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一派政见不和,互相挚肘。穆彰阿在平叛张格尔、漕运改海路、用人行政方面,也不是全无见地,深得道光倚重。载垣、端华一派,依其爵高位尊而狂妄。到了咸丰皇帝,信任载、端一派。罢免了穆彰阿。一个官员叫柏俊,道光年间曾与载垣发生过争吵,咸丰时已升至宰相,载垣一派得势,因科考舞弊案,利用权力,硬将柏俊拉到菜市口斩了。虽得势猖狂一时,但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到了辛酉年,慈禧、慈安联合恭王奕䜣,杀了载垣一伙,因为他们要替代君权,又给柏俊平反了。皇帝时期,亲王有篡夺皇位的可能,所以不会有太大权力,而宰相是臣,没可能夺走皇权。当然,王朝末期,王爷掌权柄的,如清朝恭王、醇王,这是因为:要有个爵高的镇着盘,能信任的只有自己家里人了。皇朝最后是帝王家的悲哀,更是百姓的悲惨。
-----
网友解答:
历代王爷基本无权干政,除极个别案例,绝对是丞相的权利更大。
王爷的权利来自于皇权,换言之,王爷的地位有多高,权利有多大,完全是看皇帝的态度。但同样的,王爷的权威分化了皇权,也就是说王爷的权利越大,皇帝的威严也就越弱。在中国历史上,两汉、两晋、明朝的王爷有地有兵,迥然就是一个小朝廷,但是那些朝代王爷们造反就成了家常便饭的事了,更不要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所以那时候的皇帝要靠谁?当然是靠大臣们了,相比于眼巴巴盯着自己皇位和脑袋的亲戚们,丞相反而显得更可信,
理论
说丞相谋朝篡位的机会比王爷还是要小一点的。这就导致了在王爷们比较强势的朝代,皇帝要抬高丞相的地位来压制王爷,而在皇权比较集中的朝代,丞相又成了皇帝的代理人,是政权的象征,空有爵位的王爷们更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毕竟杀一个王爷比杀一个丞相更容易,更没风险!
为什么杀王爷要更容易,这就要说丞相的权利来自于哪里?丞相“总百揆”,“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为百官之长,其权利来自于整个官僚体系。但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中国历代以来,皇权的最大敌人恰恰正是官僚体系。
中国幅员辽阔,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靠一个人或一个家族是绝对管不过来的,这就需要一整个官僚体系的帮助。所以《文献通考》就说:“
黄帝置六相。尧有十六相。殷汤有左右相。周成王有左右相。
”
当然这只是传说,中国历史记载最早的丞相出现了齐国,分别为左相崔杼、右相庆封,后来秦国把这套学了过去,樗里疾、甘茂、吕不韦都曾作为秦国的丞相。
到了秦始皇时,废除了分封制改用了郡县制,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利就常设丞相,辅佐自己处理政事。但是这样一来,天下事物都要先经过丞相再到皇帝,百官也是先直接向丞相汇报工作,间接向皇帝负责。
中国有句俗话叫“县官不如现管”,如果是工作狂皇帝还好,可是碰到像我们这样的一般人坐在这位置上,时间一长权利都逐渐集中到了百官和丞相的手中。然后他们就发现了,有没有这个皇帝国家照样可以运行,但是皇帝没有丞相和大臣们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我们看,在中国历史上,但凡是当过丞相的,基本上离不开两个字“权臣”!如最早的丞相崔杼就不用说了,但凡了解中国历史的一般都听过“崔杼弑其君”这五个大字,之后的庆封、魏冉、吕不韦、李斯、萧何、周勃、周亚夫这些丞相哪个不是让皇帝坐立难安。
如此看来,丞相的权利让皇帝都要感到害怕,更不要说是依附皇权的那些寄生虫王爷们了。
所以到了西汉哀帝的时候,就将丞相更名为大司徒,希望以三公制分化丞相的权利,结果大司徒王莽就直接篡汉了……所以到汉光武帝时干脆连三公都给削了,建立了尚书台,自己亲自办公。
直到汉末时,又出了两个丞相,分别是曹操和诸葛亮,可这两个哪个不是训皇帝更训孙子似的。所以在两晋之后,中国历史上就彻底没有了丞相。
可是虽然没了丞相之名,却依然有丞相之实。在之后的历史里,基本上中书令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丞相,此外还有尚书仆射,侍中,“同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都有相当于丞相的权利。
到了宋朝,中国帝制的顶峰时期,在官僚体系,士大夫们的眼中,皇帝已经可有可无了,连“天下非陛下之天下”都能明目张胆的写在奏章上,换个皇帝就和现在罢免总统一样。
南宋光宗,因为生性懦弱,大权就慢慢旁落到了皇后李凤娘的手中。而这李凤娘又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悍妇,只是因为一次洗手时光宗夸了端水宫女的手好看,李凤娘就把宫女的手剁了下来,还装在盒子里送给宋光宗。光宗本来就懦弱胆小,顿时就被吓出了心脏病,从此精神开始逐渐异常。
绍熙五年,忍无可忍的大臣们在赵汝愚、韩侂胄等的主持下,直接拥立了嘉王赵扩登基,而此时的光宗竟然完全不知情,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退休了。
你们看连皇帝都这样,更不要说是王爷了,丞相对王爷客气只是表示对皇权的尊重,但是真到利益相关的时候,空有头衔的王爷们权利还真远没有丞相大。而且无论哪个朝代,皇权和以和相权相争,但是如果王爷插手进来,他们又一定会先打王爷。
明朝朱元璋在胡惟庸按后撤销了中书省,使丞相无论从名字还是实际在中国消失,就这样还不放心,明朝先后设立锦衣卫、东西厂,都是用来监察百官的。但就算这样,皇帝宁愿用太监来对付大臣,也不愿意用王爷……
所以电视上王爷看着威风,事实上没有权利不说,还危险,对了,影视剧中最著名的八贤王,原型赵匡胤四子赵德芳,历史上只活了23岁,是睡觉的时候突然病死的!
要说例外,就只有清朝的王爷们了,那时候没有了丞相,又是满汉有别,满族官员和汉族官员相互不对付,所以清早期官僚体系对皇权的威胁不大。然后大清又是靠着八旗子弟坐的天下,与其说是王爷的权利大,还不如说是八旗的权利大,抛开这个,清王爷也好不了多少。
-----
网友解答:
在古代,如果做官做到了丞相这个位置,那就是做到了极限了。人们常说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皇帝之下,为百官之首。很多人会想,那王爷呢,这可是皇亲国戚或者功勋卓著的人才能当的啊,王爷和丞相到底谁的权利更大呢?
从行政权力上来看
:
丞相是六部之首,统辖吏部、兵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在一个正常的王朝系统中,丞相掌管天下除兵权之外的所有常务管理权,丞相有权直接向皇帝就重大事务陈述事实、提出建议,丞相可就一般事务直接发布政令。而王爷只是一个爵位,在隋唐之前,有自己的实际封地甚至军队,在隋唐及其以后的朝代,除明朝前期外,只有虚封荣誉和待遇,没有实际封地和军队。所以王爷不是具体的官职,就像一个荣誉称号,没有权力管理天下日常事务,除非在特殊时期受皇帝所托摄政监国。
从荣誉礼仪上来看:
王爷是皇帝的叔伯、兄弟、子侄、功臣等获封的爵位。王爵,是所有爵位中最高的了,往下还有公、侯、子、伯、男。这份荣耀可不是随便能得到的,所以到哪里都是必须要被尊重的,丞相见了王爷作个揖打个招呼也是很正常的。只要王爷不犯什么皇帝所不能容忍的大错,那他终生都是王爷,甚至可以世袭罔替。而丞相作为行政官职,到了该退休的时候还是要卸下丞相官职告老还乡的。
所以说,行政上丞相的权利要比王爷大,而荣誉地位上王爷要比丞相高。
-----
网友解答:
其实没什么疑问,基本是丞相权力大。因为丞相这个官职在西汉以后很少设立,一旦设立,必然权倾朝。但是如果问宰相,就不一定了。宰相是一群人的统称,与丞相有本质区别。
先必须说一下丞相和宰相的区别。丞相是个具体官职,不是每个朝代都有,而宰相不同,这是特指皇帝身边掌握最高权力的一批人,不仅仅是行政权,还包括军事权、监察权等等。宰相在不同朝代时期具体官职名称、人数都不定。比如先秦的相邦(相国)、秦汉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东汉改为太尉、司徒、司空)、唐朝的政事堂(中书门下)成员(中书令、门下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朝的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明清虽说有认为不设宰相,但还是会有人把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称作宰相。这些人,有时独相,有时两三人,多则八九人甚至十几人,很多时候王爷本身也是宰相。而一旦王爷入相(唐朝政事堂、清朝军机处都有王爷入值的例子),必然在众多宰相中排名靠前,那后面那些宰相也就只能唯唯诺诺了。更不要说有些摄政王、议政王,纵然不挂宰相的名号,也足够压制所有宰相。
但是题主既然问的是丞相,那就不一样了。先秦时期,丞相只是相邦(相国)的副手,但这个时候周天子都只是王,各国诸侯后期才纷纷称王,也就不存在王爷这个定义。秦朝设立丞相,而秦朝没有诸侯王,所以也不存在这个问题。真正二者都存在的,是西汉开始。
西汉,早期设有相国,如萧何、曹参,在丞相之上。但很快废除了,以丞相掌最高行政权。西汉有诸侯王,早期也很强盛,不过那只能说是昙花一现。随着刘邦灭异姓诸侯,景帝平七国之乱,武帝用推恩令和酎金除爵制度限制诸侯。所以,西汉中期以后的诸侯王基本就没什么权力了,他们在封地还要看朝廷委派的地方官的眼色,中山靖王刘胜(刘备先祖)就曾向弟弟汉武帝哭诉自己被官员监视太惨。诸侯王们还要时刻担心自己因罪被剥夺爵位、削减封地。与此相比,丞相后期虽然也被削弱,至少还是掌握一定的行政权。所以,西汉大多数丞相权力还是要大于诸侯王。
西汉末哀帝时开始,丞相官职被废除,东汉以司徒取代丞相,但权力要小很多。直到东汉末,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丞相官职,以为百官之长,从此大权独揽。名义上那还是汉家天下,实际上谁都知道曹操才是真正的君主。这种时候,那些东汉的诸侯王,又有哪一个能和曹丞相相提并论呢?
曹操开了这个头之后,其他人也纷纷效仿。只有一个大臣能够总揽朝政时才会成为丞相。刘备称帝后封诸葛亮为丞相,诸葛亮就是刘备的大总管。而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蜀汉的实际掌控者,他南征北伐,乾坤独断,这时候蜀汉的王爷们,比如刘备的另两个儿子刘永、刘理,能跟诸葛亮相提并论吗?而诸葛亮一死,刘禅也就顺势取消了丞相官职,此后的蒋琬、费祎等人只能是大司马、大将军,权力无法与诸葛亮相比。同样,曹魏在曹丕代汉称帝后也废除了丞相官职。只有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夺权后,魏帝曹芳一度封司马懿为丞相、相国,都被司马懿推辞,直到他儿子司马昭掌权后期才正式接受相国官职,而那些王爷们,一点用都没有。他儿子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又不再设丞相或者相国。三国中只有东吴一直保留了丞相,这些人也有不少有生杀予夺大权,宗室王爷们显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从此除了东晋有过短暂将丞相常设之外(这些丞相也往往执掌军政大权说一不二),丞相或者相国就成了一个标志,只有权臣势力达到顶峰时才能获得。这时候不要说一般的王爷了,连皇帝都不得不对权臣点头哈腰。这些丞相、相国也很有可能随时取而代之。比如东魏权臣高欢、高澄父子先后任大丞相把持朝政,高澄死后其弟高洋为丞相,并最终取代东魏建立北齐。西魏权臣宇文泰也获封丞相,其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而北周末代权臣杨坚在称帝前也是大丞相。隋朝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也是自称大丞相,接着就自己称帝了。而这些朝代,丞相都不是常设官职,这时候这些王爷们,还不是这些权臣手里的傀儡吗?
唐朝丞相一类的官职短暂出现过,比如唐玄宗时期短暂将中书令改称右相、侍中改称左相外,这是真正掌相权的人。也就是这段时间出了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祸国殃民的奸相。另外唐朝也曾将尚书省的左右仆射称作左右丞相,这个比较虚衔化。尚书省的左右丞相没有什么实权,只是荣誉官职。当然,唐朝王爷种类比较多,安史之乱时作乱的安禄山也是郡王,不过这些武将都是局限于自己的驻地,在全国范围内,显然还是原本作为中书令和侍中的左右相权力大。
而南宋又将左右仆射改为左右丞相,这是真实掌握实权的。元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右丞相(元朝右在左上)为实际上的百官之长。而元朝的王爷们不是养尊处优就是带兵在外,不涉及核心权力。明朝初年也设左右丞相,左丞相在右丞相之上。但是很快胡惟庸案发,朱元璋废丞相,之后再也没有丞相官职了。就明朝初期而言,左右丞相是真正的掌权,而王爷们虽然比后期受限制要好,但也只能在边疆。
综上,如果是丞相,通常确实比王爷们权力大。但宰相的话就不一定。
-----
网友解答:
不是同一个维度的,真不好说是谁大谁小,就好比问你:少将与团长,谁的权力大一样。
你要说王爷大吧,宋朝的王爷,很多没有什么实权,行政权力可能还不如县官。甚至到了明朝中后期,王爷的权力,还不如普通百姓,没有朝廷的许可,亲王连出城扫墓都不行。
你要说丞相大吧,清朝的王爷,有的权力可大了,多尔衮是王爷吧,摄政王,几乎替皇上行使皇权。
“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周天子的称呼,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与公、侯、伯、子、男爵位同类型,不是官职,不在国家官僚体制之内,它就犹如军队中的军衔一样,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荣誉。
当然,王爷也分品级,一等亲王,二等郡王。
丞相,是政府内阁里最高的官员,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它掌握行政权力,国家出台的每一个政策,都必须经过内阁的丞相同意。
不同的朝代,丞相对应的官职也不同,例如,唐朝初年,对应的是左、右仆射。到了唐朝中后期,户部侍郎,加一个同平章事,就可以行使“相权”,也就是拜相。
因为王爷和丞相,根本就不是一个体系的,一个是爵位,一个是官职,不好说谁大谁小。
但是,如果王爷兼职某个具有实权的官职,那么,这个王爷可能就会比丞相的权力更大。
例如,宋太祖时期,朝廷有两大势力,一个是晋王赵光义,一个是宰相赵普。按说,赵光义是玩不过赵普的,但是,人家兼职开封府尹,那就如虎添翼了,最终把赵普赶下了台。
如果非要比大小,因为王爷一般是皇室(也有非皇室),代表着皇室的面子,丞相到了,一般会行礼。在这一点上,王爷是压过丞相一头的。不过,行政权力方面,王爷大多时候是不如丞相的。
-----
------------------
推荐阅读:
全球大部分文字都被字母化,为何中国可以成功的保住独创的汉字?
上一篇:历史上有哪些死于说真话的人?